极品打捞王 第209节

  “多少?”萧鹏吓了一跳。
  七百多吨黄金是什么概念?东瀛妥妥的发达国家,可是它的黄金储备也就七百多吨。如果一个国家有七百多吨的黄金储备,妥妥的进入全球排名前十的黄金储备国!
  结果弗里德里希却道:“我知道这个数目有点儿少……毕竟当时因为契约精神没有对奥尔良家族和波旁家族以及其他的大资产阶级下手,要不然黄金数量会远远超过这个数。”
  萧鹏点了点头,弗里德里希说的没错。
  当年明朝末年面临危机的时候,崇祯皇帝加派三饷总数达到2000万两白银,当时百官抗议崇祯的做法最后导致明朝灭亡。而李自成进京后仅仅在这一个城市就从当官的手里搜刮了七千万两白银。
  这些人才是真正有钱的!
  “不瞒你说,我现在对欧洲的发展并不自信,我现在只想要黄金,如果你能把那些黄金捞出来,这些都是你的。”弗里德里希道:“船上有如果有别的财物也是你的。”
  萧鹏认真思考了一会儿后道:“弗里德里希先生,你说的很有诚意,但是这艘沉船确实没法找,线索真的太少。”
  弗里德里希听后笑的十分开心:“当然还有别的线索……如果你肯接下这活我们再谈。”
  第451章文物的意义
  “萧,你到底和弗里德里希说了什么?怎么就突然要去科隆了呢?”
  在飞机上法比安十分不解问萧鹏道。
  怎么萧鹏和弗里德里希聊了一番后萧鹏就直接决定要去科隆呢?而弗里德里希就像知道肯定会这样,早早的就把飞机准备好送几人去科隆。法比安百思不得其解。
  萧鹏咧嘴一笑:“去科隆干什么?你这个问题问的也没劲,去克隆当然要去科隆大教堂了。沃尔特,这幅画你帮我收好了,陈泽涛会在科隆和我们汇合。到时候你把这幅画交给他,他会找人鉴定一下这幅画的真伪。”
  沃尔特手里拿着一个装画的长筒道:“老板,陈先生是古董鉴定家吗?怎么让他来鉴定这幅画?帕斯卡尔还鉴定不了?”
  萧鹏解释道:“帕斯卡尔了解西方古董,但是这里面是一幅来自华夏的古画。他不擅长这个。”
  沃尔特挠头道:“那陈先生怎么鉴定这幅画真伪呢?”
  萧鹏想了一下道:“其实鉴定一幅作品的真伪手法无非有几种,第一就是‘流传有序’,第二就是要有材料论证,第三就是看技法风格,如果这三个方面都有准确无误的证据?那这个作品就是真的,同样,如果这三个环节里有一个出现了矛盾也就能证明这个作品是假的。”
  沃尔特想了一下笑道:“老板,如果这么说的话就有问题了:如果既拿不出来它是真的证据又拿不出来他是假的证据,这时候该怎么办?”
  萧鹏打了个响指道:“你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原来鉴赏一幅画关键看的是‘技法风格’,像我们国家有一个很有名的画家叫做张大千,这人最早怎么出名的呢?就是模仿另外一个画家石涛的画作。他模仿的石涛画作有多像?当时那个年代我们国家有个有名的画家兼收藏家陈半丁,他都是绝对的‘鉴赏权威’级别的,结果他收藏的‘石涛画册’就是张大千画的,而另外一个鉴赏大家黄宾虹也吃过张大千的亏,他用石涛真迹换了张大千画的石涛仿作,还有石涛画作鉴赏权威罗振玉也被张大千坑过,甚至连少帅张学良斥巨资买的石涛真迹最后也发现是张大千的仿作。之所以他能骗过这么多人,就是因为他把石涛作画的技法风格完全吃透。所以单凭‘技法风格’造假是不难的,需要加上‘流传有序’及‘材料论证’,我们国家的古代的收藏家都喜欢在古画上盖章,像我们国家的乾隆皇帝就被人送绰号‘盖章狂魔’,凡是他收藏的画上都要盖上章然后写篇小作文。虽然这样是破坏古画,但是确实也做到了‘流传有序’。而另外‘材料论证’就是有别人记载了这幅艺术品的事情。比如说‘我亲眼看到xxx在什么时候画了一幅画写了一幅字’这样的……”
  “但是这些环节都可能会出现造假,于是现在鉴定画作就需要经过一系列科学论证,比如说从画作上的灰尘下手,验证灰尘时间;还会通过电子显微镜、x射线和红外线等高科技设备对作品的画纸、笔墨进行细致分析,比如说鉴定纸质最可靠地方法就是‘碳14’法,通过计算碳14半衰期来判断纸质年龄,不过这种方法属于有损检测,所以大多数时候都采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纸纤维老化特征。反正这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这幅画是谁画的?”沃尔特看了看手里的画桶问道:“我是说如果是真的话。”
  萧鹏解释道:“是距今七百年多前元朝画家王蒙的画作,他是宋朝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外孙。”
  “很值钱么?”沃尔特问出了自己最关键的问题。
  萧鹏笑道:“他原来有一幅画卖出了大概五千万欧。”
  沃尔特和法比安一起惊呼起来:“多少?”
  “五千万欧?差不多就这个数。”萧鹏说道。
  沃尔特瞪大眼睛:“把他这么值钱的东西就这么送给你了?”
  萧鹏听后表情却有点儿不屑:“值钱?今天弗里德里希跟我说了一番话突然算是点醒我了。”
  “什么话?”法比安不解问道。
  “文物是否都值钱。”萧鹏解释道:“卖出一件文物真的太难了!比如说那枚苏丹的戒指,他就是一枚黄金戒指。计算成本的话最多1000欧。可是有了‘苏丹’的身份,三亿欧伊凡也会屁颠屁颠的来抢。而如果没有没有苏丹身份加持的话会如何?可能那就是一枚普通古董戒指,卖个几千欧就最多。一个古董要卖出去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有没有识货的买家?就算有识货的买家有没有购买力?有购买力是否能为了这件古董出一个合适的价格?而且有没有升值空间也需要考虑在内的问题。这里的‘升值空间’不仅仅是资金回报,还要考虑无形资产回报。”
  法比安听后点头道:“你说的对。伊凡购买那个戒指肯定不仅仅是为了钱。他能得到很多荣誉知名度等金钱上无法回报的东西。不过话说回来,别看他花了三亿买那戒指,这个东西他要卖的话肯定赔不了还能狠狠赚一笔。”
  萧鹏拍了拍法比安:“他能赚多少你就别想了,这个戒指事儿太大,你扛不住。那枚戒指我为什么原来一直没有拿出来过?我想的就是有一天我真正回国的时候再展示出来。别的东西还好说,这枚戒指真的能逼疯土耳其人。我们再有钱也不过是个体,和国家比起来……小心驶得万年船。”
  “你不用劝导我,这道理我是懂的。”法比安道。
  沃尔特问道:“老板你说了的这么多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些古董都不值钱?”
  萧鹏摇头道:“我没说,我只是说想要卖个合适的价格太难。不如真金白银来的实在。所以弗里德里希找我。”
  “哦。”沃尔特恍然大悟。
  “不过也算各取所需,华夏现在可是盛世,这些东西对我来说确实是更需要的。垃圾放再久还是垃圾,可是好东西永远是好东西,王蒙的画就是文化的传承!如果证明这些东西都是真的,这事情可以做!不,是必须做!”
  第452章涂鸦博物馆
  华夏游客到了欧洲基本来说就干两件事:购物逛教堂。到了科隆的所有人都会去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是德国第二高世界第三高的教堂,从1248年开始建,一直到1880年威廉一世才宣告完工,耗时六百多年。到了现在还在不断的修缮修缮再修缮。萧鹏来到这里的时候这里还在进行小规模修缮。
  不过萧鹏来这里的时候可不是为了参观也不是为了做礼拜而是为了到这里的地下室。弗里德里希说的‘别的线索’就在这里的地下室。
  到了科隆大教堂的时候萧鹏还是被震撼到了:这座教堂从地面到塔尖高达157米多!这相当于五十层楼的高度!结果沃尔特却有点儿不屑一顾。萧鹏问了之后才知道原因:原来的他们巴登符腾堡有一座‘乌尔姆大教堂’高161米多,比科隆大教堂高一截。那才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
  到了德国后萧鹏才发现沃尔特算是暴露本性了:都说法国人高傲,其实德国人也不差,他们玩起地域黑来一个比一个擅长,天天就是互相调侃。在德国南北大战随处可见,南德觉得北德穷,北德觉得南德都信天主教过于保守而北部更多的是新教徒。
  不过他们之间并没有像别的地方那样有太多的宗教冲突反而和谐共存了很久,这也算是德国一个优点。
  科隆在北威州那是北方,而巴登符腾堡州属于南方,所以这两座教堂的高度是巴登符腾堡人最经常用来打击科隆这边的借口。
  萧鹏就想不明白了,几米高的事情比个屁啊,如果他是科隆市长,就在科隆大教堂的塔尖上装个十米高的避雷针,这不就第一了么……
  其实科隆人自己也挺郁闷的,好好地一个大教堂,怎么就是德国第二呢?当年就不能多修几米?
  而且科隆不光是教堂‘二’,他们的城市也‘二’,明明它是北威州最大的城市,历史也悠久文化底蕴也深厚,怎么它就不是北威州首府偏偏是小破杜塞尔多夫呢?
  到了科隆大教堂门口的时候萧鹏也有点儿懵,这是天主教堂?他怎么听到了中东‘索尔纳’的声音?
  等他看到之后才看到一群过着白头巾中东打扮的人在那里吹着‘索尔纳’敲着鼓在那里跳‘鼓舞’,说这是宣传民族文化。萧鹏观察了一下,这里中东人真不少,跟法国有一拼!
  而走进了科隆大教堂的楼梯间,萧鹏突然想起一件好玩的事情。
  几年前有一个事情在华夏闹得挺大,就是‘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大致事情经过就是南京某中学一个叫丁锦昊的初一学生跟着家人去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时候在浮雕上刻着‘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汉字。一时华夏人‘素质问题’又被推到了风头浪尖。
  埃及还有法律规定对蓄意破坏古迹者实施最高五年监禁的处罚。所以这个丁锦昊事实上是违反了别国的法律。
  这种在旅游景点上乱涂乱画的行为绝绝对对是错误的!也绝绝对对是素质低下的证明。但是如果用这个事情来说明华夏人的素质不如老外?这么说的人只能说明他没有出过国。
  老外才是乱涂乱画的祖宗好么?包括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早就有各国游客的涂鸦,而‘丁锦昊到此一游’是第一次有汉字出现在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
  在欧洲任何旅游景点,都能找到各个国家的文字涂鸦,像科隆大教堂这样的旅游胜地?在楼梯通道边上想找块没字的地方涂鸦都找不到!这里简直就是个‘涂鸦博物馆’,在这里几乎能找到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
  没素质的人是不分国界的,如果只用在‘景点墙上涂鸦’这一个理由来证明华夏人素质低那可就真委屈华夏人了:谁出国玩原意在外国惹事?就说科隆大教堂墙壁上的涂鸦吧,里面不是没有汉字,大概只有0.0001的比例,里面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繁体字,那到底是谁素质更低?
  别说什么‘这是因为华夏人出来的人少’。站在科隆大教堂门口十分钟你起码能看到一百个华夏游客……
  这还是保守估计!
  当然,这外国人涂鸦在公知嘴里这就是‘外国人更加热爱自由不拘小节’的象征。人家的涂鸦是‘艺术’,华夏人涂鸦就是‘没素质’。
  这里的游客相当多,但是大多都是爬楼梯向塔顶平台看风景,在那里可以看整个科隆的风景。不过萧鹏没去爬尖塔,而是直接去了地下室。
  教堂的地下室都是存放棺材的地方和藏宝室,现在这里也对外开放,一共有六个展室,最大的展室里面都是石棺,也有展示礼拜用品和服饰的地方,包括什么中世纪的雕刻等等,反正这里游客也很多。
  跟他们同行的海蒂带他们去了一个类似于办公室的地方,进去之后才发现那里是一个书房,一个神父看到他们来后很热情的邀请他们进去。
  萧鹏悲剧的发现:那个神父说的话也是德语,可是他竟然听不懂。
  德语和德语也是不一样的,分为高地德语和低地德语,书面语言是说高地德语,低地德语又分为三大体系:东低地德语、低地萨克森语、低地法兰克语。
  而德语各种方言之间差距是很大的,包括词汇不同,语法也不一样,彼此之间都无法了解彼此的意思。虽然后来了有了标准德语,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掌握。
  有人是因为不屑于学保持传统,有人则是因为没有学习的机会。感觉在德国会英语比会标准德语都便利……这一点儿也挺奇葩的。
  “萧先生,这是萨博卡神父,弗里德里希先生已经打过电话通知你要来的事情,他等你好久了!”海蒂当了翻译。
  萧鹏有点儿尴尬,毕竟是第一次和神父打交道,不知道该什么礼节。
  握手吧,握手总没错吧?结果萨博卡神父和他握手之后直接一拉他和他拥抱到一起然后给了萧鹏一个贴面礼又说了什么。
  “萨博卡神父说,你要的信息在这本书里。”海蒂指了指一边的桌子。
  萧鹏看清后却有点儿懵:“你说这是书?”
  第453章九百年的秘闻
  萧鹏的感叹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本书起码有半个乒乓球桌那么大,厚度则接近一米,封面是木板包裹牛皮。这样的‘书’起码要几个成年人才能搬得动!
  他翻开封面之后更是吓了一跳:他以为这么大的书里面文字应该也很大,结果里面写着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再仔细一看里面的内容,好家伙,所有字母萧鹏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他就彻底糊涂了!
  这尼玛是拉丁文!
  我们平时学的‘英文字母’其实就是拉丁字母,只不过拉丁字母没有小写,早年的拉丁字母一共24个,后来才变成的26个。
  拉丁文原来就是意大利中部的一种小范围内的方言,自从罗马帝国崛起后,这种语言也变成了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
  但是这语言实在是忒难学了!里面有复杂曲折变化体系。词尾后面通常都要添加后缀。想要学拉丁文就要从一开始就死记硬背相当多的规则才行。
  当年德国诗人海涅就曾经吐槽过拉丁语到底多难学,他的原话是:如果罗马人要先学好拉丁文那他们大概是没有时间征服世界的。
  由于拉丁文确实难学,所以现在基本成了‘死语’,也就是没有什么人使用的语言。但是它一直是天主教会的官方语言,梵蒂冈那边就说拉丁语。当年教皇本笃十六世召开记者发布会宣布退位成为第一位活着就退位的教皇。结果那场记者发布会上几乎所有记者都不懂拉丁语,只有一个女记者懂一些拉丁语听明白了他的话,然后抢了个大头条。
  海蒂这时候却又补了一刀:“这是古典拉丁语。”
  “噗!”萧鹏听后差点喷血。
  古典拉丁语就是最古老的拉丁语。
  如果用最直白的方式来说古典拉丁语和通俗拉丁语的分别,那就相当于华夏人眼里的《诗经》和《唐诗宋词三百首》的区别。
  “这到底是什么?”萧鹏问出了自己心里最大的困惑。
  海蒂解释道:“从1185年的时候,腓特烈三世以‘女婿’的身份成为了‘纽伦堡-索伦’伯爵改名腓特烈一世,那时候索伦家族也改成了霍亨索伦家族,从那时候起,腓特烈一世就让史官记录下家里发生的任何事情。到了1200年霍亨索伦家族分成了两支,而现在你眼前的就是法兰克尼亚分支的皇家历史。一直到威廉二世被推翻为止。由一代又一代史官记录完成。欧洲大多数贵族家族都会这么做的的。”
  萧鹏点了点头表示理解,毕竟华夏古代的皇帝也会找史官记录下类似于‘起居注’的玩意。难怪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了。
  “等下!”萧鹏突然想起什么,指着厚厚的书籍道:“你是说腓特烈一世九百年前就准备了这么厚的一本书让后人记载?”
  海蒂摇了摇头:“每过一段时间都会重新编纂整理一次,你现在看到的这本是威廉二世的末代史官安卓-坦尼斯用了几年的时间重新抄录的。”
  萧鹏听后吹了声口罩:“我勒个去,这么说这些史官都知道很多皇室秘闻啊!”
  海蒂点点头:“所以那些史官的下场都不算很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