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嬴政对扶苏从来都是严厉的,父子俩从未真正交心。
  父亲对儿子期望过高,儿子对父亲不够信任。
  因为不信任,所以赵高矫诏令扶苏自杀,扶苏连怀疑的心思都没有,立马拔剑自刎。
  吓的当时陪在扶苏身边的蒙恬都蒙了。
  平时从没见长公子的身手,能有这般利索的时候。
  这会让他自杀,他倒是拔剑拔的飞起。
  他拦都来不及拦,长公子就已经血溅当场……
  别说蒙恬蒙了,连赵高自己都有些蒙了。
  他也就是赌一赌,能成最好,不成还有别的办法。
  没成想事情能如此顺利……
  但凡这父子俩,在平时能表达一次两次心意,也不至于秦二世而亡。
  次日,嬴政便让蒙恬来教导公子公主们习武。
  至于淳于越的课程,则被暂时推后。
  阴嫚在阴凉处,看着哥哥姐姐们跟着蒙恬习武,看着将闾被蒙恬打的嗷嗷叫。
  她则坐在一旁伸伸胳膊伸伸腿。
  谁让她体弱呢,不被允许参与训练。
  蒙恬可不敢让她上去练,万一不小心累噶了,他们蒙家九族可就要欢聚一堂了。
  工坊如今,有农家之人在实验人工肥料,已经快要收尾。
  大秦现在地多人口少,荒地成片成片的无人耕种。
  父王已经为她找来墨家巨子,曲辕犁面世已经不远。
  耕地加上肥料,只要三年,能解决当下大秦粮食不足的问题。
  至于空虚的国库,那便制盐。
  大秦有许多矿盐,精炼过后就能去除毒素,可食用。
  远一些的地方,还能晒海盐。
  将盐业控制在国家手中,何愁国库不丰?
  将闾羡慕的看了眼,仿佛在慢动作回放的阴嫚,又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灰扑扑的全是土,不由苦大仇深的仰天长叹。
  其实有时候身体不好,也挺好的……
  嬴政晚上刚要去后宫,就被女儿拦下。
  阴嫚将耕地,肥料,制盐三份计划书塞到嬴政怀里,转头就跑。
  打扰父王去后宫,可能会挨雷劈,她得跑快点。
  嬴政无语
  看看手中密密麻麻全是字的文件,又看看近在眼前的后宫,认命的回了章台宫。
  这一看可不得了,想去将女儿喊来,又怕累到女儿。
  那就喊扶苏罢!
  有事儿子服其劳。
  父子俩在章台宫商量了半宿,决定先实验矿盐。
  大秦的很多民众吃不起盐,好多人的脖子都是肿大的。
  百姓无知,不知道原因。
  可上层却是知道原因都出在了盐上。
  没有盐,人会没力气,还会得大脖子病。
  可如今制盐的成本太高,量也少,并不能普及。
  要是这制盐之法能成,绝对能让得益的百姓心向大秦。
  至于肥料与曲辕犁,也要多去催催农家与墨家,尽快做出来,尽快实验。
  嬴政想的更为长远,百家各有所长,女儿聪慧,难保以后不会用到其他家。
  索性就将能找到的学派,全部都找来大秦。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待他一统六国,这些百家岂敢不从?
  第513章 大秦赢阴嫚3
  嬴政考较完扶苏计划书的可行性。
  临走前,还特意跟扶苏说了昌平君父子不日将入咸阳之事。
  让他到时候跟随李信大军出征楚国。
  扶苏心底一颤,父王这是…疑心了舅舅?
  那可是他的亲舅舅啊!
  扶苏知道,父王既然下了决定,便不会再更改。
  提着灯笼,郁郁寡欢的离开了章台宫。
  一夜未眠
  一大早,扶苏便等在阴嫚宫中。
  昨夜那几份计划书所写是否属实,他需要再次确认。
  待得到阴嫚肯定的回复,扶苏终于放下心来。
  想着妹妹心思活络,便与她说起了伐楚一事,想听听妹妹的意见。
  赢阴嫚:……
  你们父子两闹别扭,她竟意外成了play的一环???
  同样的问题,真没必要一人问她一次……
  大可以直接来个父子掰头呐~
  扶苏没看懂阴嫚的一言难尽,还柔声安慰道:“没关系,兄长只是随便问问。
  阴嫚为大秦做的,已经够多了。”
  阴嫚决定摊牌了,这个兄长啊,明明是很聪明的人。
  可就是容易范轴,不给他点破了揉碎了,他就会一直钻牛角尖:
  “长兄,昌平君入咸阳的主意,是我向父王提出的。
  长兄什么都好,就是太过仁善,有些优柔寡断,缺少了咱们老秦人的杀伐果决。
  这次去战场历练,长兄跟着李信将军一定会有不一样的领悟。
  大丈夫生于乱世,仁善不能解决问题,如今的大秦,只有以战止战才能让天下太平。”
  阴嫚这般激进的思想,完全不符合扶苏的认知,也超出了他对这个香软软萌妹妹的了解。
  扶苏第一次知道,阴嫚对自己的评价竟是如此。
  身为长兄,是他做的不够好,没有做好弟弟妹妹们的榜样,这让他有些羞愧。
  阴嫚哪里会看不明白扶苏的心思。
  看看,看看,好好的如玉少年,被淳于越那老匹夫给教成什么样了!
  赵高矫诏罪大恶极,淳于越也要沾上一半罪孽。
  扶苏这样的人,说白了就是道德底线太高。
  遇事总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样的人一般都会内耗严重。
  他虽一心为国,可他的思想已经先一步被腐儒禁锢。
  太过温和的人,如何能坐上那个位置?
  扶苏需要打破禁锢,接受新的思想。
  她一定要让这些,教坏扶苏的儒生付出代价。
  赢阴嫚觉得,父王想要长生不老,很大概率就是觉得扶苏被教的不堪大用,大秦没有个合格的继承人。
  说他追求长生是为了自己?
  不,始皇的格局不会那般小。
  阴嫚重新组织了语言,继续劝说:“兄长你很好,真的很好很好。
  可作为大秦的长公子,却不能一味的好。
  兄长可知,实力永远是维护正义的基础,强军才是国家真正的后盾。
  赳赳老秦集六世之余烈,父王宁背一世之侵略骂名,是为了让子孙万代享福。
  这叫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仁善是君子的底线,却不能是大秦长公子的行事准则。
  大秦以武立国,兄长如今却缺少了这股子热血果决。
  请兄长暂且小心保存好你的仁善。
  待将来大秦国富民强之时,兄长的这份仁善,才能真正造福百姓。”
  扶苏愣在阴嫚宫里呆坐良久,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去的。
  脑子里一遍遍的回荡着阴嫚说的每句话。
  阴嫚的话,与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完全不同,却又如此让他震动!
  从小父王便对他寄予厚望,可又从来没有夸奖过他。
  他以为是他不够优秀努力,父王对他不满意。
  所以他便更加努力的学习儒学。
  原来…是他努力的方向错了吗?
  扶苏的世界观塌了,天地也塌了,他需要静静……
  兄妹之间的对话,尽数被影卫一字不落传到嬴政耳中。
  这位每日埋首案牍,殚精竭虑的王,终于发自内心的笑了。
  没有什么,比有人懂你更让人开心的。
  更何况懂他的那个人,还是他的子嗣。
  扶苏身为长兄,还要年幼的妹妹提点,实在羞耻。
  怀疑人生的扶苏虽然依旧懵逼,但手上的活却是不能停得。
  纸张经过扶苏的手,又借着儒家的光,开始在咸阳推广。
  扶苏如此安排,正是为了保护阴嫚。
  阴嫚的野心太大,扶苏不想让阴嫚直接对上世家,更不要想让阴嫚被世家谩骂诅咒。
  那便只能对不起儒家了。
  让儒家替阴嫚挡一挡世家的锋芒。
  若是从前的扶苏,是绝做不出这样的事。
  可经过上次的谈话,他无法再继续死脑筋。
  阴嫚都敢以身入局,他扶苏又有何惧?
  为了阴嫚,为了大秦,他愿意暂时收藏好他的仁善。
  而毫不知情的淳于越,在纸张推广后,高兴的在府中,与儒家官员们一起喝了烂醉。
  长公子真不愧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学生,事事都以儒家为先。
  纸张,那是多么伟大的发明啊!
  那可是能万世留名大功德啊!
  没想到长公子,竟毫不犹豫的冠上了儒家的名义。
  真是…有弟子如此,他淳于越死而无憾呐!
  待将来长公子登基,他儒家一家独大,看谁敢说一个不字?
  今日真是他淳于越最痛快的一天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