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被阿姐抢走人生后,我乐了 第363节
擎北恭敬回道,“是您,王妃。”
在他们心中,云姑娘早就是他们王府女主人了。
主子之所以让他留在京城,一是为了保护云姑娘的安全,还交待他看好云姑娘,莫被别人抢了去。
而他,正是那个合适的人选。
云扶心中暗暗咒骂齐君烨,真是给她找事。
她现在懒的,云家的生意她自己都没有管过,都是大哥在打理给她赚钱。
算了,齐君烨用自己的身躯保家卫国,王府中的事他此时定也顾不上,她理应帮他一把的。
“那好吧。”
无非就是看看账目,王府又没有后院要管。
上一世,她可是打理整个顺义侯府,一边做生意养全府,一边应付夫君婆母小姑子,还有那些萧诩后院的女人。
云扶今日哪也没去,就在家中看了一日宸王府的账本。
她没想到,宸王的产业竟有这么多。
田庄果园、商铺、当铺钱庄、房产土地收租,看来她赚大了。
擎北走后,云扶迫不及待的打开书信,见上面只短短写着:大败敌军,见此物不错,送给阿扶把玩。
云扶拿起弯刀,细细观察,才发现,这竟是敌军统帅的配刀。
她前一世也是听说过的。
刀柄上镶嵌着红宝石和绿松石,云扶抽出刀鞘,刀身锋利无比。
她让欢儿取来一块铁板,果然,一刀下去,铁板化为两半,真是削铁如泥。
看在他送来这些东西的份上,账册便帮他看了。
到了第四日,云扶将账目看完后,有问题的地方标记好,便吩咐欢儿去了趟宸王府。
另外将自己给齐君烨的回信,也带给擎北,他应该有办法传给齐君烨。
但欢儿回来时,却是跑着进院子的,“姑娘,姑娘,不好了,外面有人闹事…”
“怎么回事,慢慢说。”
“好像是老爷的那个弟弟来了,要将他母亲的牌位放入云家的祠堂。”
“走,出去看看。”
云扶来到将军府门口,见大哥与三哥也在。
确定是魏氏没了。
她受不了刑狱的酷刑,招了一切。
是她给云破下的毒,与她的儿子云嵩无关。
魏氏一头撞死在了刑狱,云嵩也被无罪释放了。
云嵩也清楚了当年母亲做下的事,但母亲毕竟是云家的夫人,便披麻戴孝的来到了将军府,想将魏氏埋在云家的祖坟,牌位也供在云家的祠堂。
云扶蹙眉。
云家的祠堂,摆放了云家许多祖先的牌位。
在云家人一回到将军府,云正青夫妇便带着儿女祭拜了云家祖先。
而让魏氏的牌位放在祠堂,让他们每日祭拜,总觉膈应的很。
云扶来到两位哥哥面前,轻语道:“大哥三哥,你们将这些人赶走,我去将爹拦下。”
云扶来到云正青的院子,刚到院门就碰到了云正青。
“爹,你去哪里,我有事要跟你说。”
云正青:“扶儿,外面挺热闹的,发生了什么事吗?”
“没有,你可能听错了。”
云正青疑惑看向云扶,“真的是我听错了吗?你仔细听听,外面分明是有声音的。”
云扶死死拉住云正青,“爹,大哥和三哥去了,走,咱进屋。”
“那好吧。”
二人进屋,刘氏见云正青回来,问道:“不是出去看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云正青无奈的望了女儿一眼,“还没走到门口,咱家的小管家婆,将我扯回来了。”
“爹,我这里有二哥传来的信,爹要不要看看?”
第614章 二哥的信
“真的吗?快给我看看,这小子真是欠收拾,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写过信回来。”
云扶解释道:“爹这么说可冤枉二哥了,二哥之前寄来报平安的信,不知为何我们并没有送到。”
即便寄到了石桥镇,云记铺子的人,肯定也会将信送到京城的。
唯一的可能就是在官驿那里被拦下了。
云正青接过信笺,打开一看,果然是云知彰写的信。
信中都是报喜,云知彰得了主帅宸王的赏识,又立了大功,如今已是先锋官。
云正青大喜,“好,好,好小子啊,可给我长脸了。”
云正青此时将外面的事,完全忘了。
直到云知谦与云知砚回来后,云扶清楚,已经解决了。
魏氏这等恶人,死了也就死了,还想进云家祠堂,怕是不可能。
云知谦与云知砚看过信后,云知砚不禁夸赞道:“记得幼时,总以为二哥是个莽夫,他能做先锋官,看来还是很有头脑的,原是我不了解二哥啊。”
出了爹娘的院子,云扶问道,“大哥,三哥,那些人怎么这么好说话就走了?”
云知砚道:“当然是拿他们最在意的东西来威胁他们。”
云扶恍然,“云怀川?”
“对,若是云怀川被赶出书院,书都读不成了,是不是就相当于要了他们的命了?”
而云知谦此时表情严肃,他并未将云嵩一家人来闹事放在心上。
自春分过后,天色日渐高远,日头如火,炙烤着大地。
村头的老柳树,往日里垂丝千条,绿意盎然,如今却枝桠干枯,叶卷如针。
田间地头,本该是稻麦青青,如今却只见黄土裸露,裂痕纵横,仿佛大地张开了干渴的口,渴望着甘霖的滋润。
云知谦时刻关注着天气情况,但现在已然快到了夏季,却不见半点雨滴。
他抬头望天,只见苍穹如洗,万里无云,连一丝风也不肯施舍。
他抬头叹息:“天不降雨,地不生金,看来今年真是一个大旱之年!”
妹妹真是神机妙算啊!
云知砚也跟着叹息了一声,“大哥,我还了解到,京城附近的州府流民越来越多,我们最好早做防范。”
“三弟说的对。妹妹早就提醒过我,我已经屯够了足够的粮,哪怕是让整个大周国的百姓,吃上一年也不成问题。”
云知砚闻言笑望了云扶一眼,他也知道,大哥有今日,妹妹才是那个运筹帷幄之人。
妹妹总是出其不意,他也见怪不怪了。
又过了一月,旱魃为虐,赤地千里,河流枯竭,庄稼枯死。
百姓因粮食耗尽饿殍遍野,出现了“易子而食”等情况。
京城内涌进了大量流民,大周皇帝彻底慌了。
而各边关战事吃紧,纷纷向皇上要钱要粮。
眼下只能下旨开国库,各地官府开粮仓放粮。
但半个月后,流民非但没有减少,却越来越多。
一查才知,不仅国库空虚,有些州府的官仓也是空的,粮食早就被贪没了。
这样下去,朝局动荡,国家危矣!
朝堂上,皇上束手无策,让朝臣拿主意,却都低着头,无人言语。
皇上大怒,一时急火攻心,昏倒在了朝堂。
皇上的寝宫内,云知礼握着皇上的手道:“父皇,您不用担忧,一切就交由儿臣来处理吧。”
皇上下令由太子监国。
云知礼先是将贪官污吏拿下,将自己的人安插在地方,其中便有顾尚书庶子顾清远与已是举人的江辞。
官府粮仓外,临时搭建的粥棚前,百姓们排着长队,等待着官府的施粥。
官员们亲自监督,确保每一名饥民都能得到一碗热粥。
除了官府以外,还有各地云记铺子也有搭建粥棚。
百姓们这才知,是太子,是云家人救了他们的命。
他们纷纷朝着京城的方向跪倒在地,磕头致谢。
二皇子府,他一脚将二皇子妃温书音踹倒在地,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女人。”
温书音有些委屈,“殿下,这怎么能都怪臣妾呢,我这么做还不都是为了你吗?”
二皇子气急,朝着温书音脸上就是一巴掌,“为了我?为了我将大皇兄推到七皇子那边吗?”
现在好了,他输的彻彻底底,太子齐桓趁着这次查贪官污吏,将他的人彻底一网打尽,来了个大换血。
而母嫔,在七皇子封为太子之时,早就被父皇打入了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