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好年华 第385节
她家的店开起来了,除了从疆省和东北运来的货,还有人专门给店里送花生、瓜子,去年合作过的老汉今年收了不少货送来,还有人送了几百公斤的核桃。
见张巧巧欲言又止,姜馨玉道:“有什么你就直接说。”
“作坊里能不能再招一个人?要炒的种类有点多,还得挑货泡货装货,活其实不少,等东北的货来了,我俩得跟去年过年时候一样忙不过来。”
去年过年那个把月都快卖疯了,金福海两口子确实来不及把所有货都炒了,没炒的都散卖了。
王素梅:“那再招一个给你们打下手。”
姜馨玉看到作坊里堆的满地东西,夫妻俩就没个闲的时候,当然也不会反对再招人。
张巧巧夫妻俩高兴的不行。
虽然干活有钱赚,但从早到晚都在这,每天中午忙的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真的太熬人了。
郭益民那边两个月前就和姜馨玉联系过了,在得了姜馨玉的准信后,让本村和周遭的村民们能去山里收多少是多少。
村里今年搞了榛子种植,不过处于摸索阶段,树苗没死太多,但还没结果,从上头请回来的专家说可能得养个三四年才能结果。
<divclass="contentadv">
冒着风险搞种植榛子,郭益民顶着很大的压力。
村里的地是用来种粮食的,得到上头批准后,家家户户交的提留款虽然少了,但因为榛子几年没有产出,相比别的村,家家户户的收入其实要比别人少。
此时郭益民家就围了一堆村民,大家来的意思就一个,收回来的干货价钱得比去年高。
“老郭,你能带着我们挣钱,我们都听你的,你让咱们大家伙接着开荒种树,咱们都干了,指着那大片东西能发财,连自家的地都分出来部分种上了树,提留款咱是比别人交的少,但咱们家家户户的粮食也确实不如别的村充足,咱们日子不好过,就得从别的地方补回来。”
“建国前几天去市里,那摆摊卖松子和榛子的价钱可比你去年收的高五毛,人家也收,价钱也比去年的高,你这边要是不加价,为了多点收入,咱们也只能卖给别人了。”
有那更激进的直接说道:“还是咱们村的支书呢,做事一点都不厚道,结款也先给别的村的结,咱们得等到什么时候去?你就是仗着我们都听你的,才敢这么对咱们自己人。”
郭益民掸了掸烟灰,环视一圈问:“还有没有啥牢骚?大家今天都一块说了?”
“这不是牢骚,你得给咱们解决了眼前最大的问题,能不能给涨价!不涨价我们就卖给别人去了。”
郭益民不慌不忙,“哪家大老板能把咱们四里八乡的干货全收了?”
“你们当我不知道过去俩月你们为了收货都跑深山老林去敲松子了?独眼,光是你家就收了三百多公斤吧?”
蹲在门槛上抽烟的独眼眼含得意,他家小子多,还都能爬树,今年收的松子比谁家都多。
“哪个老板要是能全把你们的货都收了,价钱也得压低。最关键的是,你们能找到能用高价把咱们全村的货都收了的大老板,那我也同意把货都卖给他。”
郭益民一点都不担心村民们造反,电视和报纸上是出现了万元户,但这次光定金就给出去了五千,有哪个能像姜老板一样保证一口气能把货款全结了的?
他们这里再过大半个月就得被大雪封山,村民们压根没地方去卖,家家户户都进山搜刮,拉到镇上能卖多少?拉去城里还不够麻烦的,哪有一齐儿全让他卖了省事?
“那你啥意思?那边不给涨价?那我们可都不愿意。”
看大家伙心浮气躁的,郭益民敲敲桌子说道:“你们都别急,我前个儿往首都发了电报,约了明天中午通电话,我会争取提高收购价格。之前就有人和我提,我一直也寻思着这事,我是村里的支书,但我家和大家伙一样,也得靠着村里的地吃饭,你们不来找我,不戳我脊梁骨,我也得和那边的老板提。”
“行了,你们的来意我都知道了,明天就能有个结果,有结果了开大会通知。”
郭益民已经统计过,今年收的货比去年多了四倍多,乡里周围的矮山都被他们搜刮遍了,为了挣钱,他们还成群结队的拿着叉子一起进深山里头敲松子,好在这些长在山上的东西结的果子今年就算被摘尽明年也会继续结。
他心想,姜老板那边要继续做生意,就得指着他这边收货发货,没人喜欢提高成本,但他们村里的情况必须得涨价,姜老板那边,他只能好好说了。
第642章 心眼
村民们都被郭益民安抚走了,只剩郭红的亲爸一个人还在。
郭益民瞅他一眼,“你还有事?”
郭红他爸吭哧半天才哼唧道:“大春他家刚买了自行车和缝纫机,咋那么有钱呢?咱们村的人今年谁家都没他家好。”
郭益民被他气笑了,“我去年让你承包鸡场,你咋不干呢?这会儿看人家挣钱了眼红了?小红之前没给你说让你养鸡养鸭?你咋说的你忘了?”
郭红他爸挠头,“那谁知道养鸡真赚钱?母鸡下蛋能卖出去,公鸡养大了可以卖成肉,母鸡还能继续出小鸡,这么一算,还真是鸡毛都挣钱。”
郭益民对他这个弟弟“佩服”的很。
啥事都不敢尝试,等看到别人挣钱了就开始眼红,干啥啥都不行,鼠目寸光的很,唯一好的地方就是生了郭红这个考上华清的闺女,得亏郭红不随他。
“那你想咋地?把鸡场换你承包?”
郭红他爸连连点头,“我们就是这意思,你放心,我们一家都好好干,保证该交给村里的一分不会少。”
郭益民:“猫尿喝多了净想美事?光看到人家挣钱,看不到人家往畜牧站跑了多少趟、学了多少东西、买了多少药、花了多少功夫伺候那些鸡?交给你干,你会干啥?”
郭红他爸不服气:“大春一家咋干的我们就咋干,不会就学。”
郭益民信他才有鬼:“行了吧,好好种你的地去,人家都养出经验了,村里也有保障,我不会把鸡场交给你经营。”
郭红他爸不敢和郭益民翻脸,毕竟村里啥都得仰仗着这位大哥,“看在小红的面子上,你就帮帮我们家,我家情况你知道,一分钱都得掰成三瓣花,爹娘走前也让你好好帮帮我们。”
郭益民半天没说话。
鼠目寸光还厚脸皮,这么多年他就服他这个弟弟。
“看到村里挖的鱼池没有,你要真想干点事,就承包鱼池,我能给你争取明年少交点钱。”
郭红他爸不干:“养养鸡我心里还有谱,养鱼谁会养?没那经验死完全亏了咋办?我还得给村里贴钱,不能干不能干,干不了,不行…”
“你就是不想帮我们,好歹都是一家人,你就不想看到我家好起来,要你这个村支书的亲哥有啥用…”
他小声不满嘟囔,郭益民直接脱掉鞋子砸他,“你赶紧给我滚。”
郭红他爸灰溜溜的跑了,郭益民进屋对他婆娘说:“真是烂泥扶不上墙,一天天的净做梦了。”
没经验就养鱼是有可能亏,但村里会请技术员,头一年的承包费也多不到哪去。想啥都不出捡现成的,他要是财神,肯定不搭理这种人。
郭益民媳妇把鞋子捡回来,“不是我看着弟妹生的小红,我都怀疑小红是她俩捡回去的。小红咋就没托生到我肚子里!”
…
第二天中午,姜馨玉和郭益民通了电话。
郭益民一通巴拉巴拉,说他们村今年搞了榛子树种植有点艰难,收入压根比不上别的村,榛子树结果得好几年,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divclass="contentadv">
人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姜馨玉不是那么容易被人忽悠的人,但有葡萄干涨价的先例,郭益民再涨价都没那么让人意外和难以接受了。
没见她表态,郭益民继续道:“为了收松子,有个半大小伙子还从树上掉下来了,现在还在躺在家里养着,这些东西虽然是天生地养的,但收起来是真费劲…”
姜馨玉心里叹气,“一公斤比去年涨一毛五,这是我的底线。”
进货价在涨,她这边售价也得跟着涨。
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后会越来越高,富裕的人家越来越多,不用愁东西卖不掉。
成本越来越高,涨价也会影响生意。
郭益民一时之间没说话,他的理想是提出加三毛,等姜馨玉这边一还价,他最多还能再让一毛。
加两毛,他就能回去给村民们交代了。
姜馨玉没给他继续说的机会,“郭支书,您那边还有事吗?把总数报给我,我这边算好账就把钱给你寄过去,你能在大雪封山前把账都给村民们结了,大家也能过个好冬,富裕了日子也能松快点。”
郭益民觉得好像再提涨价的话非常不合适,不自觉中被姜馨玉牵着鼻子走,顺着她的话说了下去,等说完了再想继续说涨价的事,怎么都张不开嘴了,再说就显得他很斤斤计较。
商量完货款的事,姜馨玉又道:“我上次去羊城买了一些干货,还多带回来一台收音机,郭红说您爱听新闻,到时候给您一块送去。”
郭益民觉得自己被一个小辈拿捏了,关键是心里还受用的不行,“用不着用不着,我家里有一台,不用你破费。”
姜馨玉:“一台哪够用,旧的可以给郭红她哥嫂用,这台新的您安心收着,家里小孩子多,多听听收音机挺好的,能接触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
收音机不是姜馨玉去海关选车的时候买的,而是前两天陈正宇寄过来的。
她家有一台了,还真的用不上,顺便送出去当人情,她一点都不心疼。
进货价不能涨太过,葡萄干她是没办法,只能任由葡萄园牵着鼻子走,但东北这边的货不一样,都是天生地养的野货,卖给她就能赚钱补贴家用,涨价一毛五也是看在村里种植确实影响收成的份上。
今年涨,年年涨,她这边能受的了吗?
等榛子能大规模种植了,价格估计还得往上飙,到时候受伤的是她这个进货商。大趋势她控制不了,现在还能拿捏住,必须狠狠拿捏啊。
心不狠,受伤的就是她的钱包。
一毛五在她的接受范围内,郭益民这边的价格还比去年丁长海进的货便宜五分钱,总体来说她并不吃亏。
她不心疼一个收音机的钱,郭益民也觉得她办事大气。
没给村民们多争取点,他良心上有点过不去,可姜馨玉这么一送东西,良心这东西此时被抛到脑后了。
他晃了晃脑袋,让自己清醒点,回了村还得面对大家伙的质疑呢。
第643章 落魄的姜宝琴
郭益民到家时院子里就围了一堆人,大家伙七嘴八舌的问那老板到底同不同意加价。
郭益民当了这么多年村支书也不是白干的,很会拿捏大家的心思。
众人见他一脸愁苦,忙问是不是老板不给加价?
郭益民摇头又点头,“我说一公斤加两毛,她不同意,最多只愿意加一毛。”
村民:“一毛?有点少啊,人家市里卖价比咱们贵五毛呢。”
大部分人心里虽然这么想着,但也有少部分人觉得能加一毛其实也不错,一分钱都是钱,一公斤加一毛,一百公斤就多出十块钱,也可以了。
等大家伙说完了,郭益民又道:“我磨破了嘴皮子,最后那老板同意再加五分,一公斤一毛五,是我能给大家争取到的最多的了,你们要是有人不愿意卖给那老板的,我也不拦着你们卖给别人。那老板给钱一向爽快,估摸着不到两个星期我这边就能收到钱给大家伙发了,赶在下大雪之前,大家伙还能去城里添不少东西。”
郭益民先抑后扬的叙述方式确实让大家伙喜出望外,觉得加价一毛五也挺不错的。
半个月后就能见到钱,干脆省事卖给郭益民,不用来回折腾费老鼻子劲儿的拉到城里卖给别人去换钱了。
…
羊城。
自从服装生意断后,陈正宇就想着能不能搞点别的生意做,最好是像倒卖的确良一样利润高的。
在他细心观察城市的变化之下,还真让他找见了机会。
这机会就是倒卖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