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心中再次默述了一遍自己要说的话,才开口道:“回公主,属下没经营过生意,但是曾经管理过家中的内宅事务。”
段氏说着,抬眼看了下郁宁,见她微笑着倾听的样子,咽了下口水,继续道:“属下家中原是做香料生意的,因兴趣所致也自己研制过一些,对各种香料还算熟悉。”
郁宁点头,鼓励对方继续。
“如果是属下管理工坊,首先会对花露水的制作工序分工,对配方进行保密。随后培训工人,加快生产。如果可以,还要研制更多的花露水香型,增加花露水的种类。”
段氏说完,微微抬起眼眸,忐忑地看向郁宁。
这是她得知自己被推荐之后,一路苦思出来的想法。她是真的对花露水感兴趣,也是真的想抓住这次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曾经在丈夫的欺压中,她受于夫权,唯唯诺诺,不敢反抗。
那日,被丈夫打后,看着被压入矿中服役的丈夫,她第一次觉得自己不想再继续跟对方有任何牵扯。
回到家中,她第二天就找大夫开药,流了孩子。
过去的人生,仿佛随着这个孩子的逝去,告一段落。
重新上工的她,变得比所有人都努力,她不想再过以前那样的日子。
今天这个突如其来的机会,她惊喜之余,更是产生了势在必得的决心。
郁宁从对方那双颤抖的双眸中,看见了野心和希望。
她震惊于对方的改变,也欣赏对方提出的计划。
“好!”
郁宁大笑着鼓掌,“段氏你说得不错”,首先表达了对段氏的赞赏,郁宁又对另外两人道:“你们两人,也很不错。”
说完,她没有立即宣布结果,而是告诉三人,明日任职的公告,会张贴在公告栏上,让大家先回去等通知。
三人行礼告退后,郁宁看向苏浮生和云姑姑笑道:“怎么样,你们觉得谁最合适?”
苏浮生端起茶杯,轻饮一口,唇角上扬,打趣道:“公主心中已经有了选中的人,又何必再问属下们的意见。”
“段氏确实不错!”云姑姑虽然自己推荐了万诚,但是就今日的表现来说,三人中确实是段氏最为合适。
“哈哈,既然二位都没有意见,那么花露水工坊的管事,就定段氏吧!”
郁宁没有理苏浮生的打趣,她确实很欣赏段氏,也有心将花露水工坊交给她管理。
解决了这件事,郁宁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现在岛上的人,虽然越来越多,但是增长还是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速度,对此两位可有什么想法?”
苏浮生和云姑姑闻言,也正了神色。
人口,是任何一个势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滢炆岛占地一万多平方公里,想要将这么大的范围发展好,清宁城目前的人员,是远远不够的。
“今日去泉州招工的船,已经出发了,想必不日清宁城中又会增加一些人。”
苏浮生说完,郁宁摇摇头,“仅靠这样去招人,速度还是太慢了。”
“公主有什么想法?”
苏浮生知道,郁宁既然提起此事,定然是有了打算,不由直接出口询问。
郁宁转头看了眼站在一旁的翠屏,才回答道:“我想派人去内陆,散播滢炆岛招人的条件,激发更多的百姓,自行向滢炆岛聚拢。”
苏浮生没有错过郁宁看翠屏的目光,可是他还是有些不解:“怎么散播消息,空口无凭,百姓恐怕不会轻易相信。”
“那就拿出真凭实据,让老百姓相信我们!”
郁宁敲了一下桌案,掷地有声道。
“真凭实据,什么才算是真凭实据?”
苏浮生觉得这个比直接招人,恐怕更加不容易。
滢炆岛远悬海外,除了最近的泉州城,大禹人大多听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
要想让他们相信,这里能够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怕是会被当成人贩子打跑。
云姑姑也认为此事不易,虽没有说话,面上也是不赞同的神色。
第73章 派谁去
“对于老百姓来说,真凭实据,不一定要真金白银,只要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就能打动他们。”
郁宁觉得按照大禹朝现在的情况,身处绝望中的老百姓,估计看到一丝丝希望,就会奋不顾身的抓住。
苏浮生二人闻言点头,觉得郁宁这话有理,可是要什么好处呢?
郁宁没有让两人继续猜测下去,而是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我准备让王医正去内陆,进入各乡各镇,以滢炆岛的旗号,免费为百姓诊治。”
“义诊?”苏浮生琢磨着郁宁的计划,不由得连连点头,“这个主意不错,既不容易引起人注意,也能够收获民心。”
“王医正年岁已大,会不会不太合适?”
云姑姑想到王其仁的年龄,觉得有些不妥。
这事其实郁宁一开始的计划,是让王桓去。
可是王其仁知道后,再三表示自己身体很健康。而且他曾经在全国各地做过游医,与百姓打交道的经验更加丰富,觉得自己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坚持让郁宁选择自己。
郁宁思考过后,觉得王其仁确实比王桓处事更周全一些,才改了人选。
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后,云姑姑知道是王其仁自己执意要去,也不再说什么。
“那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正月结束后,就送王医正回内陆去。”
三人说完,终于结束了这次的会议。
看着云姑姑和苏浮生远去,一旁的翠屏突然开了口。
“公主想让属下,去护送王医正?”
郁宁不止一次的表示过,想让翠屏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翠屏的态度也不再如以往坚决,听完这次会议后,她知道公主已经对自己做出了决定。
“嗯”,郁宁点头,转身看向翠屏,神色严肃道:“不仅仅是护送王医正,我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你。”
翠屏神色依然冷峻,目光却变得慎重,“请公主吩咐!”
郁宁拉着翠屏坐下,放慢了语气。
“现今大禹形势错综变幻,我们远处滢炆岛对内陆的信息了解的太少了。我想让你组建一支人马,分散到各地,时时打探各方势力的动静。”
这个事情的重要性,远比招人更加紧要。郁宁想来想去,觉得只有翠屏最合适。
皇家的暗卫,原本就学过一些间谍之术,翠屏应该是郁宁身边这方面唯一的专业人士了。
翠屏闻言,也明白了郁宁对自己的看重,她慎重的抱拳道:“公主想要属下怎么做?”
郁宁见她义无反顾的样子,不由笑着拍了拍她的肩,“放松,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来威胁我们,这个计划也只是以防万一。”
说完,郁宁详细地跟翠屏将后续的计划讨论了一遍。
计划定下来,这些日子就开始准备起来。
正月的下半个月,清宁城是忙碌的半月。
先是在泉州引发的做工潮,先后接了近一万人到清宁城中。
及至二月份时,清宁城中的人员,已经达到了一万六千人。
这段时间郁宁的心情很好,随着人员的增加,系统不时响起积分增加的提示音。
原本用来兑换玻璃工艺和书籍后,余额不足的积分,又恢复到了一百五十左右。
另外,花露水工坊经过半个月的赶工后,泉州城和滨理两处的订单,也顺利完成。
可是进账的一千两白银,却远远不够清宁城的开支。
幸好滨理又定了一万吨水泥,兑换来的粮食,总算不至于让清宁城的百姓挨饿。
赚钱,必须要赚更多的钱,不然下个月工人的工资,恐怕都要发不出来了。
郁宁揉了揉额头,积分增加的快乐,也逐渐淡去。
二月初二,过完郁宁的生日后,翠屏和王其仁带着胡三和一百名由翠屏紧急训练了半个月的士兵,离开了滢炆岛。
这次的任务特殊,他们单独乘坐的是郁宁等人逃出千湖岛时的楼船。
这个楼船后续也一直由他们在内陆使用。
送别人的第二天,郁宁宣布制糖工坊正式开工。
管理工坊的人,正是上次应聘花露水工坊管理的孟仁。
至于另外一个万诚,前些日子被调去帮助管理煤矿。
至此,清宁城中三大工坊全都开始生产。
为了打开销路,廖蓉蓉从正月十五后,就开始带着样品在海外各岛宣传。
甚至大禹内陆,也去了几个城市。
岛上人口增多,苏浮生实在抽不开身,只能让廖蓉蓉冒险前去。
幸好,她来清宁岛后清瘦了许多,再乔装打扮一番,旁人也轻易联想不到,她就是曾经扬州首富家的少奶奶。
二月初五,廖蓉蓉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中,满载而归。
这处出去,她带去的五千份花露水,全部销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