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小姑娘跪下重重磕了个头,“徐大人,我不怕死,请您一定要为我父亲昭雪。”
  那账本徐京墨已经看过了,虽然他并非过目不忘,但是看了几遍也记了个七七八八。九州的官员,除了范学政,可以说是无一例外,布政使宁大人更是渔阳惨案的主导者,而他是王阁老的得意门生。
  “你还这么小,不要总把生死挂在嘴上,你的父母只会希望你能好好活下去。我找你,是想问你愿不愿意为渔阳的事情作证。”
  “我愿意!”
  徐京墨知道她的心结,她总要出些力,才会有勇气面对以后的生活。
  九州的事情让齐承帝震怒,他给金吾卫和魏无忌下的命令是一个月内查清所有事情。所以戚大人到了府城都没敢耽误时间休息,直接去了府衙的大牢里。
  大牢里,堂内烛火摇曳,昏黄的光线在墙壁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仔细一看竟是一堆带着血迹的刑具。吏部的考功簿上可是清清楚楚记着九州的吏制清明,数年无甚重大案件,如今看来也不尽然吧。
  被绑在架子上的正是渔阳知府尤大人。曾经风光无限,身着锦衣绣服的他,如今却披头散发,狼狈不堪,眼里少了往日的那份得意,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惊恐。
  “尤乐,九州的老熟人你都看见了,招还是不招?”
  “你究竟是何人?”尤大人想不明白,到底哪里出了披露,明明一直派人盯着这位外来的教书先生,他是怎么查到过去那些事情的。
  “金吾卫。”
  尤大人并不了解金吾卫,只知道这是皇帝的亲信,他努力地咽了下口水,沙哑着问,“我招了,能活吗?”
  “呵。”戚大人一声冷笑,“你可曾想过让余大人活下去?你招了,至少我能给你个痛快。”
  尤乐一脸惨白,却不再说话。
  戚大人没有对他动刑,而是对渔阳的其他人动刑了,被勒住嘴的尤大人就这样看着烧红的烙铁径直地贴在人身上,一股烧熟的味道只让人恶心。还有用那竹签钉入手指的刑罚,看的他双腿止不住的哆嗦,甚至失禁。
  这群人里,最重要的两个是就是布政使宁大人和福王长子齐元礼。不过要等徐京墨理清了账本才能审问他们,免得有所遗漏。
  戚大人坐在牢房的外侧,甚至能喝茶看着他们用刑。他看尤乐满眼惊恐地支支吾吾着,便吩咐一旁的手下,“去把他的嘴给松开。”
  “我招,我什么都招。”
  审完了尤知府,总算是明白什么叫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一份誊抄好的供词去了徐京墨家里,魏无忌和武大力早他一步到了。
  早就听说徐大人的妻子乃是临安第一茶商,这财力果然不容小觑,只是临时购置的宅子,都装的如此雅致。正厅内,四周悬挂着名家字画,米大家的一幅字少说也要三千两,就这样随意的挂在墙上。
  厅中摆放着雕花楠木八仙桌,桌上早已摆满了珍馐美馔。九州以河鲜和烧鹅出名,光是看着那色泽就让人食欲大开。
  戚大人到没有觉得徐京墨奢靡,只是觉得这样的人恐怕连贪墨都不会有兴趣,毕竟看都不缺银子。
  宴请归宴请,大家一边品尝着佳肴,一边谈论着九州之事。
  “徐大人,你特意喊我们来,究竟何意?”
  “账本只有一本是真的。我怕出意外,所以才选了回到府里再说。”
  言下之意,徐家内外皆可信。武大力一早就知道账本的事情,所以在渔阳时才一直替徐京墨大掩护,看他终于说了,才问,“你是怀疑金吾卫的人?”
  “我没有具体的怀疑对象,只是这账本是余知府一家的性命换来的,容不得我大意。”
  他将整理的线索交给戚大人,“按这账本所记,足以对这些官员定罪。我已经将账本整理好,最好对他们分开审讯,避免有所遗漏。”
  不过六七日,戚大人就审完了这些人。这些个养尊处优的官员,吃不了一点刑,一个比一个招的快。
  “原老板,不,本官应该叫你福王世子。”
  齐元礼抬着头,不屑地看着他们,“别白费功夫了,我什么都不知道。”
  “你可知如今的世子是你的嫡亲弟弟?”
  齐元礼当然知道,一个区区世子之位有什么大不了的,他父亲若是能登上大宝,他就是太子。
  戚大人看的出这人是个极其高傲的人,“你父亲已经败了,绝无翻身的可能。你们拿钱买到的这些人脉,并不牢靠,陛下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让你们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
  “那你们还在与我浪费什么时间?”
  “按照律法需要你的口供而已,其实你招不招都无所谓。你们通过青楼得到消息、再用一些把柄拿捏各地的官员,法子是好,可惜太上不得台面了。”
  齐元礼似乎被激怒了,“上不得台面?你一个寒门出身的落魄户,也配对我等指手画脚!”
  他越说越激动,不经意间,许多话就脱口而出。他是福王长子,福王受过多少欺辱,他就受过多少欺辱,不想被欺辱就只能获得至高的地位。这个天下,有什么位置能比皇位更高。
  心里被扭曲的福王,开始步步为营,他虽然是皇族,但是一直以来都是被欺压的一方,所以他比其他人更懂的底下人的心。借着青楼,用女色获取消息,再用各种不堪的过往捆绑住那些官员、商人。
  如果说一开始,这些人是不愿意的,但是在大笔的银钱、易如反掌的青云路面前,态度也就变成了自愿的。
  至于徐京墨他们一直不明白王阁老为何会对福王倾力相助的原因,也找到了,福王的侧妃是王阁老的私生女。
  “没想到,王阁老倒是个痴情人。”只是迟来的深情比草都贱,他那心上人都死了不止多少年了,他还这儿一副神情的作态。
  要徐京墨说,他帮福王,为感情有四分之故,为权利则有六分之因。
  “齐元礼心里也是恨的。”不然不会借着冲动把什么都交代了出来。
  能不恨吗,明明是嫡长子,结果为了皇位远走他乡,嫡妻被父亲杀死,因为怕她走露风声。唯一的嫡女也被随便嫁给了一个功勋之后,只为那一点军权。后来女儿过世,说是难产而死,其实是被染了脏病过世的。
  “他比他父亲多了一些人的感情,福王这人简直是地狱爬出来的恶鬼。”就连他自己他都不在乎,甚至以男色引诱一些女子入局。
  九州的乱局很快落下了帷幕,所有涉事官员均被抄斩,福王、王阁老、彭都督也是满门抄斩。
  齐承帝再御书房与徐天赐闲谈,“你这个侄子着实了不起,不过一年时间就立了大功。”
  天下最大的功劳一定是皇帝的,徐天赐笑着回道,“非他一人之功,不过也是他运气好,刚好遇到了九州的事情。”
  “你呀,不替自己侄儿谋划就算了,还要把他的功劳推出去。”
  听齐承帝这话,徐天赐就知道他想将徐京墨调回京都,但是徐京墨早就写信给他说过心愿。“陛下,臣想为侄儿求个恩典。”
  “哦,说说看。”
  “他想试试能不能帮渔阳的前任知府余成林完成遗愿,让那
  里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渔阳吗,齐承帝拿起一本折子递给他,“你先看看。”
  徐天赐一打开就认出是徐京墨的笔迹,国有土地?折子的内容不长,他很快就读完了,说起来粮税一直都是个问题。不收税,不可能,收太多,影响民生;收粮食,运输途中有损耗,收银子,要用的时候又要用银子换粮食。
  若是折子中的构想可以实现,那就可以解决这所有的问题。
  “陛下,微臣觉得可以一试,九州那些多出来耕地刚好适用。”至于分田地给百姓,齐承帝是肯定不会反对的。
  “若是既种自家的地,又种国家的地,他们会一样认真吗?”若要做就要做好,做不好不如不做。
  第86章 南宫时谦
  “陛下,一亩地的产出就那么多,想要送家里的孩子去念书、给自家的媳妇儿买件新衣服都是要银子的。种的好,才能分的多。若是真的能减少天下税负,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您一定是千古一帝。”
  齐承帝想到了朝廷的官员,似乎无论给他们多少俸禄都不能让他们满足。徐天赐的话,说到他的心坎儿上了,没有一个皇帝不想名垂青史。
  他是个雷厉风行的皇帝,轻笑一下,“也罢,试试看。”
  齐承帝借着九州的空位,提拔了许多能臣,至于徐京墨,齐承帝让他担着按察司佥事的差事,同时兼任渔阳知府。
  沈阁老反对,“陛下,徐京墨刚升到正五品,不到一年时间就连升两级,不仅如此,他若是任了渔阳知府,岂不是自己监督自己,与理不合,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谢三爷道,“有功当赏、有过当罚。按照新出的考核办法,徐京墨符合晋升的要求,我考功司赞成此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