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文武移易本就不合礼制,何况皇帝都换人了,对他们以前的事情已经是既往不咎,得了好处便不能得寸进尺。
  “可。”武官家的孩子没几个读书的,办差办的狗屁不通也是常有的,严格考核许能筛落十之七八,剩下的若是真的是能臣,用了有何妨。
  何况四品以上的晋升、调动总要皇帝同意,不怕他们通过这一个人就去左右朝政。
  “至于文臣的所享的恩萌制,设两道考核,第一道为德行考核,考核通过,可以享受恩萌带来的俸禄,但无实权;第二道考核针对学识和本事,通过的才正式授予官职。”
  齐承帝思索着授官不授职,官员之间也有人情往来,第一道考核无非就是个形式,那何必多此一举呢。“不必分两道,通不过考核只得虚职,通过了才有正式官职。”
  三人其实也讨论过这考核,只考核一次的好处就是不变祖制,但是担心有些官员觉得颜面无光,才想了个迂回的法子。不过皇帝觉得不必要,那就不改了。
  还有最后一个环节才能形成闭环,兴办官学。
  “陛下,教化于民,利于社会安定。”
  《孟子》有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徐京墨希望通过教化,宣扬礼教道德,儒家经典的传播,仁、义、礼、智、信会让社会的冲突更少、国家变得更有秩序。
  教化于民,民才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及怎么做。
  徐京墨看着齐承帝晦暗不明的神色,他知道君主会对开启民智有些忌惮,所以他继续道,“《论语》有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教化于民,更利于社稷。”
  “你们是说在现在的府学基础之上再增设一些学堂吗?”
  “陛下,府学仅在每个府城有一个,主要是为科考的士子而设。朝廷可在州县设官学,用于启蒙和教化。”
  官学的夫子不必要进士,秀才、举人皆可,但是给予他们“编制”和一定的俸禄,就可以让这些读书人学以致用,也解决了官职不够分的问题。
  齐承帝许久没有回话,等了不知道多久,他才开口问,“谢爱卿、温爱卿,致仕和官员考核之制如果现在就推行可有难度?”
  “禀陛下,臣等觉得推行无碍,只是人手不足。”单说官员前三年的各种表现汇总就是个好大的工程,用他们吏部这点人手,两三年恐怕都做不完。
  “那就先推行致仕之制和恩萌之制。”
  三人都不傻,知道齐承帝这是同意了官员考核之制,不过碍于人手不足,暂缓一下,明年的科举大抵会录取更多的人了。
  徐京墨不明白为什么兴科教之事没被采纳,但是为人臣子,也不能逼迫君主。
  在他们告退时,齐承帝不经意地说了句,“子期,齐朝很大,你若愿意可以四处去看看。”
  徐京墨回道,“诺。”
  他本就打算外放,只是不知道齐承帝为何会提及此事。
  离开皇
  宫后,他与温四郎一道去了温府。
  温阁老听完,眼里透出些许复杂,陛下对子期的期望很高,他该为自己的学生高兴。
  “子期,陛下并没有否定兴科教,可你要知道,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老夫虽然没有掌管户部,但也清楚朝廷缺银子。不仅如此,这官办蒙学与民间私塾也有许多不同,你可知太祖年间,开办府学也是出过许多乱子的。”
  徐京墨有想过是银子的原因,但是似乎不止于此
  “不必多虑,明年走出去看看,自然就会知道答案。”
  温四郎看他们聊完了,就递给徐京墨一个贴子,“一定来喝个喜酒。”
  “四哥这个效率,子期是拍马也不及。”他光是写给皇帝的奏折就忙的脚打后脑勺了,没想到温四郎居然还能抽出时间定下婚事。
  “你这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你觉得快,我却还觉得慢呢。”
  温宋两家都是显赫人家,这婚事虽然办的急了点,但是这排场可是一点不差,婚礼当日,温四郎骑在骏马上,一脸灿烂的笑容到宋家去迎亲。
  门口的宋家子侄正等着他呢,见到他来,一个接一个的出题,第一题是以相思为题作诗。
  温四郎当即回道,“冷月入室映孤枕,相思无尽意绵绵。凭栏欲语情难寄,心随挚爱永相伴。”
  这不就是他自己的心境吗,众人一下不知该不该继续难为这对有情人。宋思思的嫡亲兄长宋世宁走了出来,“你确定吗,娶走我妹妹,这一生都要待她好,不然,便是粉身碎骨,我也要为妹妹出口恶气。”
  “兄长放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对苦命鸳鸯总算能走到一起了,宋家人也不再为难他。宋世宁走回妹妹的闺房,“思姐儿,别怕,哥哥送你出门,宋家永远是你的家,若是温四敢对你不好,只管回家来,哥哥养你。”
  一旁的宋母拍了一下儿子,“混说什么呢,好好送思姐儿出嫁。”
  为了这个女儿,她不知留了多少泪,如今总算是苦尽甘来了。
  盖头下的宋思思不禁留下泪了,“母亲、哥哥,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们放心。女儿不孝,不能再日日伴您左右,您和父亲一定要多保重。”
  “嗯,娘的思思啊,你这一生往后都会幸福的。”
  宋世宁将妹妹送入了花轿,这一刻,他无比确定他的妹妹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等温四郎带着新娘回到温府后,就发现齐承帝亲至了。皇帝亲自主婚,日后,再无人敢拿过往的事情来说项,宾客们心里的想法则是温家在皇帝心目中的重要性似乎比他们以为的还要高。
  徐京墨帮着温四郎挡了不少酒,回到自己家已经有些迷糊了。
  南宫云辞有些艰难地帮他洗漱,这醉鬼的嘴里,一直嘟囔着,“辞姐儿,我们要好好的,你看瑾瑜和华无艳,四哥和宋小姐,多难啊。”
  她其实分不清自己的感情,她想他也是这样的,但是听他这话似乎并非如此?无论如何,这一生,他们都会携手共度。
  第二天,徐京墨醒来,头疼的似要炸裂一般。
  “快喝了这碗药,你这些日子太累了,昨日又喝了太多酒,半夜就开始发热。”
  昨儿半夜,南宫云辞就感觉身边多了块火炭,烤的她浑身发热,一摸他,滚烫的,吓得她赶紧唤了府医来看。
  还好这人平时日日锻炼,身子骨不错,一夜过去就退烧了。
  徐京墨刚想张嘴说什么,却发现自己的嗓子都是沙哑的。
  “我让观言替你去告假了,今儿你就在府里好好休息吧。”
  徐京墨点点头,接过她手里的药碗,一饮而尽,昏昏沉沉的又睡了过去。
  好在他年轻底子好,吃了要好好睡了睡了一觉就缓过来了,“阿辞,辛苦你了。”
  看着一直守着他的南宫云辞,他心里踏实极了。
  “你我夫妻,何必言谢。你手上的差事办完了?”
  “还有许多琐碎的东西要做,不过不急,陛下准备趁着会试多挑些人到翰林院或者吏部。”新人还没有站队,少了朋党的干扰,做起统计来才更靠谱。
  南宫云辞起身去书架那,取了封信给他,“临安的来信。”
  徐京墨拆开一看就笑了,“是尹琪、罗浩、孟自强、刘民意,他们几个都准备来参加会试。”
  “你那二十多个学生,怕是有半数都能考上进士。”南宫云辞有些感慨,多少人穷极一生也不能考中进士,而徐京墨他们考进士似乎毫无难度,这世间最不讲道理的就是天赋。有天赋河没有天赋的人,差别犹如天堑。
  “虽然我很看好他们,不过这话也敢说的这么满,能到京都参加会试,绝没有庸碌之辈。”
  科举更比高考难,但是这路再拥挤,也永远不缺蜂拥而至的学子。改换门庭事业新,锦衣玉食福并臻,谁人会舍得这样的阳关道呢?
  第76章 “赘婿郎”……
  这次会试不是临时新增的恩科,所以还是在三月考试。
  今年的天气有点倒春寒,徐京墨有些担心准备下场的学生们。“观言,你吩咐厨房多备些生姜。”
  为了防止舞弊,参加会试的士子所穿的鞋子、衣服都必须是单层,不能有夹层的棉花,那保暖效果可想而知。最怕的就是在考场里得了风寒,这个时代的风寒是可能要命的。
  “好的,少爷。”
  尹琪、罗浩、孟自强、刘民意四人二月初就到了京都,赶考这事儿宜早不宜迟,主要是担心路上出些变故耽误了考试。徐京墨知道他们几人要来,早就准备好了客房。住他这儿肯定比客栈更舒服,说起来他这个当老师的,年级还没他的学生大。
  多年不见,再见时,也没什么生疏感。
  刘民意更是直接调侃道,“夫子,你当时给我们上的实践课被袁院长保留下来了,成了甲级一班的必修课。咱们书院出来的学子,别的不说,生存能力肯定是第一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