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杜领航跟着陈启大人离开时,就为他姐姐的周全布置了许多。留着威武侯之子一条命,只是他担心他侄儿出什么意外。如今这孩子已经健健康康地长到三岁了,也就没什么好顾忌的了,他可是给威武侯世子准备了不少的红颜知己。
  那人又不知节制,久而久之身子骨也被掏空了,听说威武侯府最近四处找寻名医。不知道他人怎么样,但是以后再也生不出孩子是可以肯定的。那么,唯一的孙子还能不是威武侯的继承人吗?
  “对付荒唐之人只能用荒唐之法。”
  “杜公子若是武将,一定是个足智多谋的大将。”
  “也许一个运气超好的福将。”
  杜领航考中二甲,虽然是最后一名,但是这进士功名已经到手了。他的老师陈启大人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了他,明年就大婚,这事儿甚至没找杜指挥同知就定下了。
  想想也能理解,谁愿意在大喜的日子还要被人拿捏一番,有陈启大人在,杜指挥同知就算想干点什么也要多掂量掂量。今年年底,陈启大人怕是就能升成大理寺左少卿了。大理寺卿已经近六十岁了,还能再撑几年,等他退下,这位置必是陈启大人接任。
  马上要成婚的可不止他一个,还有左言。左言的未婚妻是文信侯嫡女,当初因为未婚妻家世太高,左言压力一直很大,好在他一切顺利。
  “可要将贺礼送去京都?”
  徐京墨有些犹豫,他送了礼物会不会引起那位的不喜,但是就算不送,他就不知道他
  与他们交好吗。“要送,这一下要备三份礼,还真的令人头疼。”
  他们这样的关系,送礼可不只看贵重,心意比什么都重要。
  “三份?”
  “瑾瑜虽未明言,但是我感觉他是打算自请外放的。”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成,所以刚才他就什么都没有说。不能给了人希望,然后再让人失望。
  “花姐姐也不容易。”从认识她,每天都见她笑的开心,但是背地里有多少苦楚都是自己默默咽下。
  “你总是这么怜香惜玉。”
  “女子更能明白女子,我虽不觉得女儿身不好,但也不得不承认,女儿身总有一些力所不及的时候。”就好像科举,无论你有多少才华,只要你是女子,便永远不可能参加。
  其实,细看之下,除了官场和书院,哪个行当没有女子呢?
  第57章 过路税
  “子期,这是朝廷的邸报,你且看看。”
  徐京墨从老师的手里接过邸报,认真的看了起来。邸报是官办的,专门用于传递朝政,一般只有官员能拿到,但是有些有门路的商人会想法子拿到邸报,抄录或印制后牟利。
  自打过了年,温大学士对徐京墨的教授就完全换了个法子,不再拘泥于书本,这些也不需要他再教了。徐京墨虽然老成,但是年级小,对朝政和人际关系知之甚少,所以温大学士拿了朝廷的邸报来当教材。
  “老师,朝廷又增了个过路税。”
  这税是针对商户的,每过一城收一次,运送的距离越远,这税就越高,几乎是一城抽税一成。若是从临安到京都,至少经过七个城,这税就是70%。
  “你怎么看这个过路税。”
  “所有东西会尽量本地消化,比如临安是主要的绿茶产地,若是所有绿茶都在本地去售卖,那肯定是卖不起价的;若是往远些的地方去卖,为了保证利益,商人们一定会提高售价。”
  不仅仅是这样,“对于一些生活必需品来说,这过路税极大的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但是百姓自产的东西却被不断的压低价格。”
  这过路税会使得物价的体系崩溃的!种粮食的地方,农户贱卖谷物;缺粮的地方要不买不到粮食,要不只能高价收粮。
  温大学士又递了一封书信给他。
  徐京墨读完,冷哼一声,那位李柏然大人果真是捞钱的一把好手。这过路税只是第一步,等着各地都感受过这过路税的威力后,朝廷会再发一个公文,设立“官商”。这官商就是负责从各地收购东西的,价格比当地卖的略高,又比运去远处售卖的要低。
  看起来是不是很合理?但是这个官商的本质就是利润的掠夺,以前临安的茶叶一万两,卖去京都是一万两千两;有了过路税以后,临安本地出售可能只能买个八千两,卖出京都少说也要一万八千两。
  官商可以用九千两的价格收购临安的茶叶,再卖去各地,不仅如此,官商会逐渐垄断许多行业,这样他再卖出的时候,也可以随意定价。就比如这茶叶,卖去京都可能就变成一万五千两了。朝廷两道政令就得了各行各业六成的利润。
  “他人品如何姑且不论,但是捞银子的本事是一等一的,不然也不会升到如今这位置。”在京都,能纯靠关系走到高位的人,不是没有,但是很少。位置越高,要求就越多,没点本事是很难站稳脚跟的。
  正道也好,歪门邪道也罢,终归是对上位者有用的本事。
  “老师,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朝廷要想方设法的捞银子。”
  “谁告诉你这官商的生意是收归国库的?”
  国家税收自然是收归国库,到了国库的银子,取用需得要有合理的理由,即便是皇帝也不能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但这官商的买卖所获之利,并不属于国库,而是属于少府。
  少府是专门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进了少府的银子就等于进了皇帝的私库,私库的银子可是由着皇帝的喜好去使用的。
  徐京墨双瞳一震,原来如此。
  “李柏然是个投机之辈,他也许是三皇子的人,也许不是。”温大学士回忆过往,他离开朝堂是偶然也是必然。
  细想之下,这几年出事的徐家、镇北侯、温家、苏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公心。若是只有一家,大概就是时运不济,但是这么多家都接连出事,就不可能推说是意外了。
  温大学士的眼里流露出些许复杂,越来越接近真相,但是他却越来越不想面对。
  “听说陛下病愈后,身体更胜从前。”甚至夜驭数女,第二天依旧神采奕奕地上朝。
  反常意味着不正常,一个人的精力总该是有限的,五十多岁的人如此行事,除了色中饿鬼外,只可能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证明什么。往往,越想证明的,就越是没有的。
  徐京墨从老师家出来就去了南宫家,老师的消息肯定是准的,他得要让南宫家早些知道,好早点想想应对之法。朝廷如今的行事风格堪称图穷匕见,这样杀鸡取卵的做法真的不怕引起民/变吗?
  南宫云辞正在和北楼说这砖茶的事情,西域那边怕他们涨价,想要签个固定价格的契子,对应的他们保证每年的采买数量。
  徐京墨听了,挑眉一笑,“这西域的人当真不可小觑,他们恐怕已经得了这过路税的消息。”
  一旦南宫家签了这固定价格的契子,就等于是倒贴银子给他们卖砖茶;如若违约,那就要支付一笔天价的违约金。怎么算,西域人都不亏。
  “这契子可以签,不过要加上一条,这价格不含我朝任何税费,所有税费均由他们承担。”南宫云辞可没有当傻子的习惯,若是他们不搞这出,兴许她会让一点利,但是现在,那是一分一毫都不要想了。
  “小姐,恐怕他们不肯签。”或者去找其他商人签这种固定价格的契子。
  “这几个月他们采买的全部是砖茶,突然又跑去找别人谈固定价格的合作,换做是你的话,你会怎么想。”
  当然是觉得有诈,砖茶的成本、运输便利性远高于散茶,西域人放着砖茶不买,跑来大量买散茶本就不合情理。他们能扯的理由就是北楼这边漫天要价,但是别人也不是傻子,稍微一打听就知道是真是假。
  “对待西域人不必客气,我们是要赚钱,他们是要救命。”
  北楼得了吩咐就回去安排了,他不适合出现在南宫府太久。
  “虽然他们是刚需,不过朝廷这过路税还是会影响不少生意的。”
  南宫云辞拨弄着茶杯的盖子,沉思片刻,“我打算成立商会。”
  徐京墨一口茶差点喷出来,商会?!
  “齐朝的绿茶主要在临安、江都,红茶主要在金陵。吃茶的习惯却是哪里有的,官商拿不到货源,就没法两头吃,朝廷这税最后只会落在饮茶之人身上。”而这些人里,京都那些老爷们谁都少不了。
  总不可能家中来了客人,给人一杯白水吧,茶叶对于百姓来说也许不是必备品,但是对于官员来说,那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你打算怎么做?”
  商会最要紧的是整合商业资源,团结所有的会员。虽是商人,但也要屈才有道,不能以商会为倚靠去压榨百姓。
  南宫家如今握着近六成的临安茶山,近四成的江都茶山,他们来牵头组建商会是合适的,其他人没这个实力。组建商会必要让商户有好处,不然商人们可是不会加入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