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敦煌,我在大漠种田经商 第73节

  不过,若不是闺女鼎力扶持,估计儿子也没这样的好运。
  沈昭又说:“长兄还说他们大将军死了,估计朝廷要问责。”
  “什么?大将军死了?”沈昂顿时心沉谷底。
  主将身死可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那位主将的身份还很特殊。
  第103章
  西域女人
  沈昭又道:“不过此事应该牵涉不到长兄头上,他就是个刚被任命的营尉。”
  “事情没有你想的这般简单。”沈昂有不同看法:“据说统帅的身份不一般,若是皇帝执意彻查,你兄长也免不了连坐。”
  沈昭:“倘若真连坐了,咱们就拿钱物抵罪好了。”
  她一点都不担心此事的后果,只要不是谋反,自己一定会让兄长安然无恙。
  沈昂摇摇头,没再说什么。
  牛车走走停停,终于在四天后到达敦煌郡。
  没进城前,沈昭就购买出大批瑕疵布,还买了不少便宜好看的小饰物,以及各种各样的玻璃镜。
  这些东西都堆放在牛车上,用大包袱与大箱子盛放。
  在城门口验明身符与牛马口籍后,这才进入城内。
  沈昭还是第一次来到敦煌郡,顿时被城内的繁华惊住。
  只见满街都是各种帐篷与房屋,各色人种在帐篷与房屋前穿行。
  他们或挑担或顶着巨大托盘,上头摆放着各种食物与货品,颇具异域风景。
  张山月惊叹道:“这里为何有这么多西域人?”
  “都是来此做买卖的商贾。”大多数西域胡商都会在敦煌郡交易货物,只有少部分有人脉有实力的大商队才会千里迢迢奔赴京城。
  沈昭拿出前几天办理的市籍,跳下牛车,径直找到市吏处登记。
  同时她还将小铜镜拿出来,插在自己的肩膀处。
  肩膀那里被她缝了一个小袋子,袋子上开了一个圆洞,正好可以将镜面露出来,方便她直播。
  市吏狐疑地看一眼沈昭,又看看跟在她身后的沈昂与沈衡,问清楚他们售卖什么货物,便收了两匹布帛作为入市费。
  之后给了她一个木符:“这是丙字五十六号,你自己去安置,记得不要将货物摆过界,免得与人起争执。”
  沈昭道了谢,拿着木符去找自己的地盘。
  连续问询好几个人后,终于来到一处空地。
  没错,就是空地,两丈乘两丈的面积,足够停放驼马车辆与帐篷了。
  不过这地儿有点偏僻,人流量也稀少,一边有顶破烂的帐篷,另一边则是脏污的垃圾堆。
  “这地方怎么住人?”沈衡有点不可思议:“咱们花了两匹布就换一处空地?”
  沈昭倒是不意外,因为京城的胡商也是这样,他们很少租住房屋,都是就地搭建的帐篷。
  “胡商聚集的地方就是如此。”沈昂见多识广,解释道:“他们大多住着帐篷,只有汉人居住的地界才有屋子。”
  很少有胡商租赁汉人屋子行商,或者说有房屋的汉人也不喜欢跟胡商住一起。
  沈昂也来过敦煌郡几次,早就知道胡人的习性。
  “咱们去买一顶牛皮帐篷吧,用完还能再卖出去。”沈昭对父兄道。
  哪怕卖不出去也没关系,到时候自己就将帐篷存进商铺好了。
  沈昂赞同闺女的提议:“也好。”
  租赁房屋的手续太繁琐,他们只是暂时停留,过个几天便回去了,没必要专门去租个屋子。
  于是沈昭便向帐篷内的西域女人打听哪里有卖帐篷的。
  这位西域女子三十来岁,栗色头发深目高鼻,长得极为清瘦,穿一件脏兮兮的毛毡袍子,肩上披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条纹披巾。
  听说沈昭要买一个大牛皮帐篷,女人当即表示可以带她去找卖家。
  随后沈昭让二兄与母亲在此看着牛车,自己与老爹跟随西域女人去买帐篷。
  没多久便找到一位胡商,对方有一顶多余的大帐篷,开口要四匹布才能转让出去。
  沈昭对这个价格很满意,但也知道胡商的尿性,于是开始讨价还价,最终三匹半买下。
  当胡商拿到三匹半颜色鲜艳的花布时,眼睛都直了,连忙表示可以购买一些。
  沈昭乐见其成,按照一千钱的价格卖给他十匹。
  不过,胡商给的却是白选钱,一枚重八两,价值三千钱。
  “不行!我不要这种钱。”沈昭当即拒绝胡商的三枚白选钱。
  这玩意造假的可多了,特别在西北边关,民间有人会将白锡冒充白银悄悄铸造白金三品钱蒙骗客商,自己可不要。
  胡商见沈昭不要白选钱,为难道:“我只有这个,另还有方马钱,一枚值五百。”
  “那个我也不要。”沈昭说:“要不你给我安息银币也行。”
  一枚银币相当于汉五铢的一千五百至两千钱之间,因流通的数量少,造假的几率也小。
  胡商只得从随身褡裢里翻找,最后找出五枚安息银币。
  这些银币一面是人头像,一面是文字与花卉飞鸟,基本在胡商中间流通,所以民间很少仿制。
  沈昭接过银币,又在市吏那里立了契,并用五铢钱结算了市税。
  这时,父亲与二兄他们已经搭建好帐篷,板车也被拉进去。
  至于老牛与马匹,则拴在帐篷前面。
  接下来就是宣传自己商品了。
  沈昭与二兄抱着一匹花布与各种小饰品去各个商铺兜售,当然也去胡商那里转悠。
  没两天,她就售出二百匹花布,好几袋子玻璃珠饰品,以及一麻袋小玻璃镜,总价值超过四十万钱。
  就连隔壁西域女子也从她这里买了不少珠串镜子等小饰品,并买了十五匹花布,给了她两枚金币。
  西域女人双手合十对沈昭说:“感谢你的到来,不然我与儿女就要沦为奴隶了。”
  沈昭不解:“为何这么说?”
  “你有所不知,我丈夫两年前便回安息了,他让咱们母子三人留在此处看守铺子,一切等他回来再说。”
  女人抹着眼泪道:“我仅剩两枚金币,根本不敢动用,可市税每月都要交,咱们娘三个穿衣吃喝都要花钱。”
  胡商在敦煌郡集市的税赋本就高,自家为数不多的货物售卖光后,女人也试图从别的商贾手里进货销售,但利润都被别人赚去了,自己根本赚不到几个钱。
  如今总算从沈昭手里买到便宜又精巧的货物,她觉得自己又可以撑两年。
  沈昭沉吟片刻道:“若你以后还需要货物,可去效谷县延泽里沈家的百货客栈,就在延泽里的亭驿附近,我家有你需要的各种货源。”
  “真的吗?”女人激动地抱了抱沈昭:“真主保佑你,等这些货卖完,我一定再去的。”
  第104章
  脆香脆香的膏环
  其实女人的丈夫临走时还向别人借了不少钱,有十几个金币之多,说是回家去进
  货,之后拿货抵账,结果他一去不返。
  现在她不仅要还这些账,还得供养年幼孩子们的吃喝开销,压力非常大。
  前几日债主又轮番上门讨债,说如果不还钱,就将她母子卖了抵账。
  女人愁的不行,再次给丈夫写了信,并委托同乡回去时带给他。
  可安息国路途遥远,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信件会不会送达。
  这下好了,今日她花了两金币买到很多稀奇物品,相信可以卖个好价钱,长此以往,自己总能还清债务。
  到时自己就能带着孩子们离开大汉回国了。
  沈昭非常同情这女人的遭遇,因为她前世就遇到不少被卖为奴隶的胡人女子,结局都不怎么好。
  可同情归同情,沈昭也没打算参与她们的因果。
  送走西域女人,沈昭与母亲在帐篷里清点剩下的货物。
  “阿昭,咱们什么时候回去啊?”
  沈衡逛了几天敦煌郡,各种美食都尝了一遍,之后还陪父亲买了一匹大宛马,现下十分想回去跟阿豕他们显摆显摆。
  沈昭:“等交完钱就回去。”
  自己来此的目的就是给父亲买爵位,事情还未办妥怎能轻易离开?
  “那啥时候去交钱啊?”沈衡百无聊赖道。
  张山月瞪了儿子一眼:“就你话多!你爹已经去府衙问询了,倒是给你急的不轻!”
  沈衡挠挠后脑勺,被老娘训斥也不在意,凑过来道:“阿昭,你不是说要买丝绸么?我瞧见一家布庄,里头有不少绸缎绢布呢。”
  沈昭摇头:“我都看过了,此地绸缎太贵,买了不划算。”
  而且也没几样好货,怨不得很多大驼队都往京城赶。
  正说着话,沈昂回来了。
  他从马上跳下来,快步走进帐篷,低声道:“阿昭,太守命我带钱去府衙,他说已经接到县令的信函。”
  沈昭闻言一喜,赶紧将牛车上的东西扔到地上,只留下两只空箱子。
  随后将手伸进箱子内,瞬间取出三十四万五铢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