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敦煌,我在大漠种田经商 第36节

  沈昭盘算过后便同意了,但每个人最多赊两件。
  如此一来,哪怕这五个人全部耍赖,自己也不会亏多少。
  反正有亭长老爹给她撑腰,这五户戍民想欠债不还也得掂量掂量。
  再者,这些少年的父兄还用豆子兑换了自家豆腐去售卖,只要他们尝到挣钱的滋味,也不会欠债不还。
  立完契,五个少年各拿两件棉衣走了,据说他们要一起出去销售,至多傍晚就会回来。
  “阿昭,回头跟咱们一起赶集不?”沈衡好不容易闲下来,直挺挺躺在厢房火炕上熨身子。
  沈昭点头:“去啊,西乡那边我还没去过呢。”
  “那好,回头我把独轮车推上,先带三十件棉衣去售卖。”沈衡闭着眼睛道:“咱们就卖二百五十钱一件,多出的五十钱就归我了。”
  沈昭:“可!”
  就这么,沈德用板车拉了十六板豆腐,阿豕父子帮忙推车,沈衡与妹妹则推着独轮车一起前往西乡集市。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远远瞧见不少民众全部朝一处空旷地聚拢。
  这里的集市跟中原街市大不相同,周围没有人家,更没有店铺,只有几个临时搭建的草棚。
  此刻草棚下有人正在售卖狗肉与羊肉,还有一个棚子下悬挂着不少猪肉。
  沈昭见此地空位置很多,便让二兄随便找个地儿停下。
  堂兄的板车就停在旁边,一群人聚一起特有安全感。
  刚把大包袱打开,就有人过来观看,他们摸着棉服问价:“多少钱一件?”
  “二百五十钱。”
  沈衡将衣服抖开给众人看:“这里头可续着西域棉花哦,大雪天穿上都不会冷。”
  “什么西域棉花?”有人不解,有人则摸了又摸,都被这柔软温暖的感觉迷住。
  沈昭:“就像蚕丝一样的棉花,可珍贵了。”
  一人犹豫良久,还是取出二百五十钱买了一件,随即套在身上,满意点头:“嗯,确实很暖和。”至少比身上的粗布夹衣厚实多了。
  观望的人见状,索性也买了一件,因为这两天都不见日光,估计不久就要下雪。
  接下来就顺畅许多,陆续有人过来买棉衣,其中一人还想用一头两年的大肥猪换三件。
  沈昭犹豫片刻便一口答应。
  如今这天气不定啥时候就下雪,她想屯一点猪肉好过冬。
  没到午时,带来的三十件棉衣全部卖光,就连三件小号棉衣也被她以五百五十钱的价格售卖给一位农妇。
  这时,有西乡的啬夫过来,开口就要按照市籍比例收税。
  沈昭也没跟他扯皮,当即给了三百钱的市税。
  啬夫接过钱,笑眯眯打量一下沈昭兄妹,问:“你俩是沈亭君的儿女吧?”
  沈昭点头:“老伯认识我父亲?”
  “当然认识。”啬夫捋须道:“前阵子他还与老夫一起吃了酒呢。”
  沈衡赶紧朝他作揖:“原来是伯父,久仰久仰。”
  啬夫看一眼他们的手推车,微笑道:“下次再来多带点这种寒衣,老夫兄弟想购买几件带去鱼泽障。”
  沈衡眨巴下眼问:“那您兄弟准备要几件?”
  啬夫捋须道:“十件二十件都行,只是不要窄小的。”
  沈昭想了想问:“伯伯,这些棉衣都要现钱才能取来,胡商他们不赊账,您兄弟是给现钱么?”
  啬夫顿了下,颔首道:“应是给现钱的。”
  沈昭笑道:“既如此,我家里正好还剩二十件,若您兄弟方便,就带着现钱去我家取货好了。”
  “也可。”西乡啬夫没再说什么,负手离去。
  沈衡目送他走远,悄声问妹妹:“阿昭,若是此人兄弟不给现钱咋办?”
  “那就不发货呗。”反正自己交了三百市税,若他敢故意
  找茬,那就让老爹去解决。
  沈昭牵起肥猪的栓绳,对二兄道:“堂兄那边的豆腐已经全卖完了,咱们回家吧。”
  “哦。”沈衡摸摸鼻子,将一石粮食搬到手推车上,招呼堂哥几人回程。
  这次售出的棉衣大多给的是钱,许是乡民想要攒粮过冬,除了一头肥猪外,只有一人用粮与钱换去一件棉衣。
  又走了半个时辰,几人陆续回到沈家,沈昭将肥猪拴在羊桩上,赶紧进屋数钱。
  三十件棉衣,除去肥猪与一石粮食,她布袋子里共有六千三百钱,全部充值进商城账户。
  目前她的余额为18675,其中包含秦二叔送来的一千五百钱工具钱。
  望着这些余额,沈昭顿时乐开花。
  等老爹回来,自己就将一万五千钱取出来交给他,估计长兄就在这两天到家,正好帮他更役。
  随后她又查看一下积分兑换页面,发现可兑换物品与商城内差不多。
  这时,母亲在外面敲门:“阿昭,那头肥猪要喂一喂吗?”
  沈昭赶紧打开门,说:“要不请人宰了吧。”这么大的肥猪,一顿得吃多少粮食啊?不如宰肉省事。
  张山月也赞同:“也行,正好阿豕他爹会宰牲,索性请他帮个忙。”
  沈昭点头,走去灶房,看二兄几人分账。
  昨日至今早,他们共做了二十六板豆腐,十板卖给乡邻,其余十六板他们自己运去西乡集市售卖。
  卖给乡邻的十板没收钱,而是用豆子换,共得了两石五斗的菽豆,净赚一石八斗豆子。
  而运去集市的十六板豆腐,这次依旧收到三石多的豆,外加一千六百二十钱。
  沈衡将三百盐卤钱交给妹妹后,指着剩下一千三百二十钱对几人道:“以后咱们每次卖豆腐回来,除了妹妹的盐卤钱外,还得存留二百钱,用以支付豆腐框子与滤布的钱,这些都是我家预先支出去的,你们没意见吧?”
  阿豕父子与沈德连连点头:“要得要得!那些钱本就该从中刨除。”
  沈衡满意点头,又拨拉出两百钱,放在一只小木匣子里:“等木框子钱够数,以后就不用再扣了。”
  “是是!”几人满口应允,眼睛盯着剩下的钱。
  沈衡将剩余的钱分成三份,每份三百七十三,推给几人:“其实咱们今日赚的不止这些,还有几石豆子没分。”
  阿豕父亲摆手:“不急,那些豆子就留着做豆腐吧,反正都记着账呢。”
  正说着话,几个邻里娃娃风风火火跑进沈家,大声道:“阿昭姐姐!你大兄回来啦!”
  第51章
  杀猪
  沈昭惊喜,转身就跑了出去。
  就见远远走来一群人,中间两个正是老爹与长兄沈循。
  “大兄!”沈昭奔过去,激动的眼眶都红了。
  算上前世,她已经十几年没见过长兄,对他的模样都有些模糊。
  “阿昭。”沈循微笑摸摸妹妹的脑袋,柔声道:“几个月不见都长高了。”
  沈昭喜形于色,一手拉住长兄,一边仔细打量。
  只见长兄身着戍军的灰蓝色夹袍,系着革带,腰间还悬挂一柄佩剑。
  裤子膝盖处有些破损,裤脚用布带缠住,脚上还穿着一双露出脚趾的麻线鞋,这应是他唯一的鞋子了。
  沈昭从长兄肩膀上卸下羊皮背包,挎在自己肩膀上,问道:“大兄,你是怎么回来的呀?乘车没有?”
  “进关后遇到一队西域使者,我与他们一同走回来的。”
  沈循拨拉一下垂挂下来的头发,笑着说:“我还从使者那里买了一些小玩意,就在背包里,你拿去玩吧。”
  沈昭点头:“我也有好东西要送给大兄,回去就拿给你。”
  兄妹俩闲聊着走到院门口,沈衡早已冲过来,给长兄一个大大拥抱:“哈哈!大兄你可算回来了,阿昭每天都要念叨几遍,我耳朵都起茧子了!”
  随后他与长兄勾肩搭背进了院子,指着地上放置的木桶与水缸道:“这些日子我可累死了,每日都要推磨做豆腐,正好你回来了,往后就帮忙推磨吧。”
  沈循温和笑道:“行啊。”
  “就你会使唤人?”母亲张山月瞪了二儿子一眼,替长子拍去身上沙尘,又摸摸他凌乱的头发,一脸疼惜道:“阿循,这一路累了吧?快进屋歇着,阿娘这就做汤饼给你吃。”
  沈循点头,拉着母亲一起进了灶房,又向家里众人打个招呼。
  张山月笑道:“正好咱家今日打算杀牲,还请阿豕爹与阿德留下来帮个忙。”
  阿豕爹:“好说,待我回家取个工具就来。”
  说罢带着儿子回去拿工具。
  杀猪与宰羊不同,那玩意个头大力气足,放血后还得吹气褪毛,没有特殊工具根本不好处理。
  就说那烫猪毛的木桶都是特制的椭圆形,寻常人家还真没有。
  于是,好几个男人一齐动手捆绑那头肥猪,再将其抬至一张案桌上,拿来一个大水盆放在下头,准备接猪血。
  沈昭已经烧好两大锅热水,当即跑去大伯母家呆着。
  她不敢听肥猪的惨叫,也不敢看人们怎么宰牲。
  半个时辰后,待自家那边动静消停,沈昭才敢回去。
  临走前大伯母又塞给她一把炒黄豆,神神秘秘道:“阿昭,我瞧你长兄印堂发黑,这几日千万别让他去曹家,听见没?”
  沈昭攥着黄豆点头:“大伯母放心吧,我一定看好他,不让他去找曹家人说话。”
  说实话,以前她并不相信大伯母的神神叨叨,可自从重新活过来后,她对这些事多多少少顾忌一些。
  况且自己也拿不准长兄对那曹家倩君的意思,倘若他真忍不下悔婚这口气,贸然做出不理智的行为也在情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