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季明川见他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忍不住关心:“怎么了?”
  宋夏鼓了鼓腮帮子:“我这学期不是选了一门《投资与资产管理》吗?老师让找个社会实践,不过学校安排的项目都不太想去。”
  季明川闻言挑了挑眉:“这么巧,我这边刚好要开始一个项目,你要不要来试试?”
  宋夏愣了一下,抬头看着他:“真的?什么项目?”
  季明川带着他朝笃行楼的方向走去,边走边说:“季氏集团的资产管理部最近打包了一些不良资产,原本是准备出售的。我问了下,价格不算太高,内容主要是几处闲置的不动产和几只表现不佳的基金。”
  宋夏若有所思:“你是说——”
  “嗯,我以私人名义拿下来了。”季明川说得云淡风轻,“原本想自己研究一下,做个小型优化实验。不过既然你需要项目,不如一起练练手,正好当作你的社会实践报告。”
  宋夏有点发懵,脚步也跟着慢了下来:“买资产包,练手?”
  这是什么豪横的游戏?
  “嗯。”季明川停下脚步,含笑看着他,“这种资产,不改的话基本卖不出价;但优化得当,再转出去,还是能有点赚头的。不是刚好契合你的这门课程要求吗?”
  宋夏惊喜不已,这不就是瞌睡刚好遇枕头?
  可随即马上反应过来,哪有那么巧的事,应该就是季明川为他特意安排的吧?
  宋夏一时有些回不过神来。
  之前他就听说社会实践作业的门槛不低,有人为了完成一个满意的项目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而他居然被季明川就送了这么大一份礼物。
  这可不是一个小项目,而是一个实打实的资产包。
  他不禁有些迟疑:“可是,这么一大笔资产,买下来应该也花了不少钱吧?真的没问题吗?我怕到时候……”
  “在你眼中,我连这点风险都承担不起吗?”季明川握住他的手,放进自己口袋里,满不在乎地说,“放心吧,你只管把它当成一个学习机会,再说了,我会在你身边看着的。”
  他停下脚步,直视着他,故意反问:“你没信心吗?”
  宋夏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季明川用这样的方式帮助他,并且话里话外都充满信任,他当然很开心。
  而且,他也的确很想参与到真正的资产运作中去,而不总是纸上谈兵。
  “那我尽力试试!”
  他这么说着,眼神也变得坚定自信起来。
  季明川满意地揽住他的肩:“好,这几天我们先分析基金组合,周末我再带你去看看那些不动产,现场考察一下,再讨论具体的优化方案。”
  “好!”
  之后的一段时间,宋夏和季明川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这个项目上。
  事实上,精英计划招募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和能力,或多或少都参与过一些与实际产业相关的项目。相比之下,宋作为季明川的助理,做的一直是协调管理方面的工作,一直没有真正直接深入到业务本身。
  其实他早就想试试了,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资产包中的几只基金因长期表现不佳被打包出售,宋夏研究了一段时间,不禁想起去年的gbic比赛。
  “这跟之前比赛时的思路差不多嘛,不过一个是模拟,一个实战,需要考虑的因素多了不少。”
  两人虽然各有一间独立办公室,但最近又开始待在一起办公了,
  季明川闻言抬了抬眼睛,赞许地看向他:“思路上确实差不多。你不是最擅长数据分析吗?先看看每只基金的持仓结构,找出表现稳定的资产,剔除拖后腿的部分,再想办法调整方向。”
  宋夏听了,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开来:“这样想,确实没那么难了。以前比赛时,不少老破小的股票,都是通过重组活过来了,这次的基金是不是也可以尝试类似的办法?”
  “没错,”季明川点点头,“找到那些还有价值的部分,调整策略,或许就能起死回生。”
  宋夏点点头,信心渐渐回来了。
  比起比赛中的虚拟数字资产,这些基金组合显得更复杂,也更具有挑战性。但宋夏逐渐觉得,如果用比赛时锻炼出的思路来应对这些真实的基金,未必不能找到解决办法。
  这么一想,心情就笃定很多。
  周末,宋夏和季明川来到城东的老城区,参观资产包中的那栋待处理的商业大楼。
  “这片地段还算不错,周围有地铁站,社区居民也不少。”宋夏说出自己一路的观察。
  季明川点点头,把车开进停车场:“这里位置有点尴尬。北边是高新科技区,南边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城,它夹在中间,没有政策倾斜,很多企业都搬走了。”
  两人下车来,看向眼前这栋老旧的建筑。
  这栋大楼一共11层,1到4楼是商场,5楼以上是办公室租赁。
  现在楼上的企业差不多都退租了,楼下的商场因为经营不善,也是门可罗雀,不少店铺都关门了。
  从他们所处的停车场就能看出一些问题。破旧的地面长着几簇野草,角落里稀稀落落地停着几辆旧车,几乎没有新的车流进出。
  大楼的外立面早已失去昔日的光鲜,标牌上鎏金的字体笔画剥落了好几笔。
  “以前这边算是这一片的黄金地段,听说前几年对街开了一间新商场,客流几乎全被吸走了。”
  季明川看着眼前的商场,眼神有些恍惚。
  一些本以为淹没在时光里的记忆,故地重游时,竟然如此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宋夏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敏感地觉察到他的心情似乎有些异样,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
  两人一起走进大楼,发现关门的店铺比开着的还多。少数几家仍在营业的店面也是冷冷清清,店员靠在柜台后刷手机,见人来只略抬眼瞟一眼。
  其实建筑内部的布局很不错,看得出以前应该繁华过,但现在,确实看起来没什么吸引力。
  “大楼的内饰陈旧,灯光很昏暗,地上的瓷砖也翘了边,”宋夏指着墙壁上的鼓包和裂缝,“这些建筑都有年头了,需要精心的维护和打理,看来也有所欠缺。”
  “嗯。”季明川的心情有些复杂。
  里面的餐馆都关了好多,只有一间还开着,宋夏走到门口翻了翻菜单,价格也不便宜。
  看样子堂食的客人不多,估计多做外送的生意。
  “这种环境确实让人不想进来,”宋夏皱眉,“甚至会怀疑这里是不是安全。”
  季明川点了点头,“这栋楼的租金没有优势,物业管理也很差,对商户来说根本没吸引力。店铺没几家,客人自然少。住附近的人就算有需求,也更愿意去对街的商场,或者开车去新城的大型商超。”
  宋喜觉得奇怪,虽然政策没有扶持,但附近也不是无人区,怎么搞得这么荒凉?
  季明川没说的是,他父亲对这栋楼有心结,早就有心出售,但他祖父不同意,在父亲的消极经营之下,这边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最后终于被他找到机会打包出售。
  父亲不知道的是,这间商场最后落到了自己的手里。
  两人参观完大楼后,并没有立即返校,而是决定在附近走一走。
  他们注意到附近主要的居民是退休老人,和看中距离地铁站比较近方便通勤的上班族,消费力一般。而隔壁几栋新建小区倒是住着不少年轻住户,但他们大多更喜欢开车去新城更加现代化的购物中心。
  但并不代表这里没有市场需求。
  宋夏和季明川在周边转了几圈,发现这里的商业配套并不完善。
  一个肉眼可见的特点,这边的快递驿站非常多。
  宋夏推测:“这说明当地的购物需求没能被满足。网购固然方便,但他们应当确实需要一家大型商超。”
  两人还特地去对街的新商场看了看,发现它的规模并不算大,面积甚至不如眼前的这栋老楼。
  他们随便找了间小吃店吃东西,跟老板闲聊时,问起这栋老楼不论老板还是客人都频频摇头。
  “那里以前还有不少实惠的店铺,后来关了不少。现在想买点什么,都去对街那家。”
  有位大叔也附和道:“对街的东西也不多,价格又贵,我平时都上网买了,反正也送得快。”
  宋夏留意到,一些老人正在附近的空地跳广场舞。但路边行人电瓶车来来往往的,经过那处都要稍稍绕道,可见也不是个正经的休闲场所,有点占道了。
  他想,或许这里的居民不只是缺少购物便利,还需要一个舒适的公共空间。
  回程路上,宋夏对季明川说:“既然附近居民对生活服务和休闲娱乐都有需求,是不是可以先从最基础的生活配套入手?比如增加一家实惠的连锁超市,或者引入一些接地气的餐饮美食?”
  季明川点了点头:“是个方向。除了基本的生活服务,还可以利用大楼前的广场搞些社区活动,比如周末集市、夜市等,吸引更多人来这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