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吴守敬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他的官职或者说是手中掌握的证据还不足以撼动泰兴商行背后的人,但事态紧急他不能再等了,为了引蛇出洞,才故意打草惊蛇。
  想到这儿,陆听澜面色凝重:“吴守敬寒窗苦读十余载,从一个小小的知县好不容易熬到福建布政使,摸爬滚打多年,深谙官场险恶,最懂得明哲保身。当年他表兄杨肃贪污受贿东窗事发之时,他可是早早就提交了证据给时任巡抚郑大人以洗脱自己的嫌疑。”
  可以说,当年能定杨肃的罪,吴守敬提供的证据起了决定作用,而杨肃又是严党势力为了渗透福建不得不除去的人。自此,吴守敬就被认为是当今首辅严怀山党派的人,一路平步青云坐上了布政使的位置。
  这也是陆听澜觉得吴守敬死得蹊跷的地方,巡抚赵珺也是严怀山的人,他二人同为严党的爪牙,为何又自相残杀呢?这背后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严怀山授意赵珺这么做的。
  若真是这样,这件事就很棘手了,严怀山当年在夺嫡之争中,拥护四皇子登上皇位,又把自己的女儿送进宫当上了皇贵妃。如今又是当朝首辅,同党密布、权倾朝野,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宋先生和孙先生对视一眼,心中震惊。他们都听懂了七爷的意思,让一个时刻懂得明哲保身的人不顾前程和到手的荣华富贵而涉险的事,定然非同小可,而且他们刚查探吴守敬的死,就遭到刺杀,说明背后的人不想让他们查下去
  没人预料到这背后会这样复杂,一时没人敢开口说话,书房变得沉寂,只有更漏的滴答声,孙先生过了好一会儿才问:“那七爷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跟皇上在御书房说了一下午,陆听澜是真的感到疲惫了,背着手站到窗前,天已经黑了,小厮在点廊下的灯笼,因才得了赏钱,脸上还挂着笑,一盏接着一盏,从远到近,逐渐变得明亮。
  他是陆家的嫡子,担负着陆家的荣辱兴衰,他不能行差踏错,稍有不慎,就会连累陆家的百年基业。这件事完全与他无关,他可以坐视不理,可是若连吴守敬这种精于算计的人都会为了心中的大义而死,自己又为什么不可以呢?
  “兵分两路,宋先生带着玄夜继续暗查泰兴商行,福建是他们的势力范围,估计查不出什么了,你们去浙江查。孙先生则带着玄青去吴守敬的祖籍找他的妻子和家人,吴守敬肯定还留下了线索。”
  这趟浑水要不要蹚,总得先查清楚,吴守敬到底因何而亡。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就八月初十了,再有五天就是仲秋,府里开始忙碌起来。荣茵的禁足也取消了,这段时日她就一直忙着跟范妈妈学管事和看账本,田庄铺子上的事范妈妈懂得也不多,她只能自己摸索,庄头和管事都还未找到合适的人,她打算抽个时间自己亲自走一趟。
  禁足取消了,也意味着要去玉竹院请安。这天早上,荣茵早早地起床,上次最后一个到被祖母责骂,今日可不能再去迟了。
  荣茵到的时候,王氏正在和李氏商量仲秋节拜月牌位的摆放、祭品,家宴的菜品及送礼等各种杂事。
  见到荣茵过来,想到上次她顶撞自己的事,王氏还有些气不顺,不阴不阳地说:“你的栖梧堂离得最远,却这么早就到了,要是别人传了闲话出去,该说我这个当祖母的刻薄孙女了,你这是不想我好呢!”
  荣茵没有想到,讨厌一个人,任她做得再好,只要想,怎么都能挑出错来,没了为自己辩解的心思,就这么跪着。
  王氏见荣茵这么乖顺,气也顺了,开口让她起来。
  荣茵又向李氏请安,李氏的表情带着尴尬,倒不是她觉得荣蕴嫁去了齐府自己理亏,而是荣茵这一副没事人的样子让她不觉有些心虚,荣茵这几天一直待在栖梧堂,也没弄出什么动静,以前她哪次乖乖地禁过足。
  没坐多久,徐婉莹和荣荨就都来了,荣茵想着还要去给母亲请安,就向王氏告退。
  李氏见此也借口要去回事处理事退下了,却在夹道追上了荣茵。
  “二婶找我有事?”荣茵表情还是淡淡的,李氏不知道她在道观经历了什么,变得让人捉摸不透了。笑着说:“怪二婶这阵子忙昏头了,茵姐儿回来这么久还没安排绣娘去给你量身呢,二婶这就叫秀珠拿牌子去秀楼,保正在中秋节前给你做一身新衣服出来。”
  范妈妈早就找了秀楼的人来量过身了,这件事荣茵不信二婶不知道,对牌都是需要经过回事处的,她肯定还有事要跟自己说。
  果然,李氏又接着说道:“上次说到你二姐姐的事儿……茵姐儿,这件事真不怪你二姐姐,齐夫人亲自上门提亲,咱家当时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你祖母是不可能拒绝的。”
  父亲死后,整个荣府就没有有官身的人,为了支应门庭,祖母的做法荣茵能理解。只是不甘心而已,他们曾经那么要好,他竟然会娶自己的姐姐。
  荣茵笑了笑,语气平静:“二婶若为这件事找我,那您不用担心,不是二姐姐齐公子也会娶别人,我又怎会不懂事去怪罪二姐姐呢。”
  李氏松了口气:“你这么说,你二姐姐听了心里肯定高兴。她从小就疼你,之前也是不愿意嫁的,怕你知道了会埋怨她,如今看来还是茵姐儿明事理。”
  第13章 刺绣刺绣
  不管荣茵心里怎么想,但她能说出这些话就证明了她不会在明面上闹出什么来让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的事,李氏也就放下心。
  “你放心,你的亲事二婶会帮你留意的,定给你找个如意郎君。”上次王氏说要把荣茵嫁到远处后,李氏就已经着人打听了。
  “那就先谢过二婶,时辰不早了,我就先去给母亲请安了。”
  荣茵到玉兰院的时候,罗氏如往常一般在小佛堂礼佛,也不出来见她。秋燕上了一盏新茶上来,说道:“夫人早
  就吩咐过了,三小姐不必每日都过来请安的,您也多睡会儿才是。”
  荣茵揭开杯盖,茶香飘了出来,一闻便知是洞庭碧螺春,也是齐天扬祖籍盛产的茶,以往每年新下了茶叶,齐天扬就会巴巴地给她送来。
  荣茵盯着茶盏发怔,好一会儿才问:“这茶是二姐姐拿的?”
  秋燕笑着应了是,她以为荣茵爱喝,就说道:“二小姐省亲的时候拿回来许多,您若是爱喝我给您包一些拿过去?”
  果真如此,荣茵自嘲一笑,没有说要不要反而问起了徐婉莹:“表妹早上来过吗?”
  “呃,表小姐就住在东厢房,自然是日日都来的。”秋燕的头低低的,荣茵看不见她脸上的表情,点点头站起身便要走。
  才走到庑廊下的台阶,就听到秋燕叫她:“三小姐等等,夫人有事叫您呢。”
  荣茵受宠若惊,她日日来请安是很少能见到母亲的,母亲突然要见她,直叫她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感。
  “母亲,您叫我有事?”荣茵又回到了西次间的外间坐下,刚才上的茶还没有被撤走,热气像薄纱在阳光里飘动。
  罗氏嗯了声,快速地瞟了眼荣茵,低头拨弄佛珠:“我听说你近日在跟沈娘子学女红?”
  荣茵点头,脸上的笑意掩饰不住,母亲还是关心她的。以前是她太不懂事,不耐烦学女红中馈,浪费了父亲和母亲的心意,还好现在还来得及。
  罗氏却不再看她,淡淡地道:“好学也不能一直霸占着师傅,莹姐儿和荨姐儿也是要学的。你平日里把脾气收一收,不要总是欺压莹姐儿和荨姐儿,她们都是你妹妹,凡事让着点儿,对你名声也好。”
  荣茵一愣,心中有股说不出的失望,许久轻声应是。这都是她自食恶果,从前就惯爱欺负别人,如今母亲不信她也应该。能跟母亲这样心平气和地说话她已经很满足了,水滴石穿,不着急,她还有时间。
  仲秋的前两天,看账本已经学得差不多了,荣茵想起上次跟沈娘子学的针法已经练习了好久,都还没来得及拿给她看,便叫琴棋收拾东西跟自己去西跨院。
  “三小姐早,可用过早饭了?”沈娘子见到荣茵很高兴,三小姐虚心又好学,学起来也很快,对待荣茵自是更热情些。
  荣茵也笑着跟沈娘子问好。西跨院种着许多红枫,看着很是爱人,今日天气又好,荣茵和沈娘子就决定把绣架搬到院子里,在树下阴凉之处教学。
  西跨院紧邻着花厅,穿过抄手游廊就到了。后日就是仲秋,今日李氏宴请了以鸿胪寺卿杨大人的夫人和詹事府郑学士的夫人为首的同住在槐花胡同的夫人们,此刻正在看戏呢,还能听到咿呀咿呀的唱戏声。
  “三小姐怎的没有去看戏?”沈娘子这么问,是因为昨日李氏就提前告知了府上的这几位小姐,要她们今日都打扮得体些,迎接贵客。
  荣茵不想去,她的事在槐花胡同早就传开了,她不想去面对那些打量、探究和看戏的眼神,就找了借口推辞。她知道回来面对这些人是早晚的事,可现在她还没有准备好,再给她些时间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