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忽而一阵微风吹来,拂起枪头上缀着的红缨,元真抬起脚踢起枪尾,他化劲气为巧力,挥枪而出,双足轻盈而有力的点在地上,许云程看着地上的痕迹,居然是一条直线。
  长枪的重量好似没有了,在他的两只手中来回变换花样,进而耍了好几个旋身,连续挑出漂亮利落的回马枪。
  微风再次吹来,元真往前跨步,这动作行云流水得不像是人带着枪,倒像是枪带着人,于是他腾空而起,枪头往侧身碰上他的右脚,再落入地面,长枪顺势往地上一扫,扫出的风势带起掉落的片片树叶。
  元真耍枪的速度越来越快,快到看不清他的身形如何变换,许云程看得呆了,他只觉元真已经和长枪融为一体,风来他去,风回他往。
  等元真一套枪耍完,许云程还沉浸在刚才的景象里,久久难以回神。
  元真又把长枪扔回给许云程,气息依旧平稳,问他:“如何?”
  许云程回神来认真地看着元真:“漂亮。”
  “只是如此?”
  “我……不太懂枪。”许云程低头道。
  “那你说说,要耍成我刚才那样的,最重要的是什么?”
  许云程轻轻地抚摸上枪身,语气迟疑道:“人枪一体,枪即是人,人即是枪。”
  元真听后挑了下眉,颇有些满意道:“悟性不错,看来你适合这个。”
  许云程惊愕:“什么?”
  “我可以教你,但是有个条件。”
  面对突如其来的答应,许云程一时不知所从,声音里带些惊喜:“什么条件。”
  “从此以后都听我的,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许云程想了一会,爽快答道:“好。”
  元真瞟了眼那杆枪,撂下一句话:“送你了,明日卯时,还在这里,过时不候。”
  元瀚知道了自家将军要亲自教那个傻小子枪术后,说什么也要同许云程一起,元真被他磨得没办法,转头把问题抛给了许云程。
  许云程因为元瀚的态度像变了个人似的,有些不习惯,干脆同意了。
  至此,元宅的吃痛声就没断过,元瀚在其中的角色,俗称陪练。
  “所以你的骑射还有拳法全是那时学的?”徐遗看着他的眼睛心疼不已,眼前想的尽是那累累伤痕。
  “嗯,只是枪法还不太行。”
  “那易容呢?”
  萧程同他闹了句玩笑:“易容是我决定回来后瞒着他们偷偷学的,所以我翻墙的经验才丰富啊。”
  徐遗听着歉疚无比,若自己当年据理力争,或许阿程也不必承受这些了。
  “若没有那场大雪,你又要怎么回来?”
  “逃,再逃一次,虽然这么做很对不起元大哥他们。”
  那场雪灾覆盖着整个北真,在虞州三地,元真组织起所有士兵前往帮助受灾的百姓,即使已经形成一套救灾的措施,但依旧抵挡不住这场灾害。
  节度府内,元瀚顶着风雪着急地跑在湿滑的雪地上,他顾不得敲门,一下子闯进了元真的书房。
  元真和许云程都被吓了一跳,屋内炭火烧得不足,元瀚身上的雪没有瞬间化掉。
  “将军,陛下急召!”元瀚递上一份密令。
  密令只有醒目的两个字:速回。
  元真接过皱起眉,一种不安感油然而生,什斡哥这么着急,难道出事了?
  元真不再犹豫,当即策马回京。
  从虞州至舟儿庄,大雪覆盖住整个北真,若不是元真熟知路线,恐怕就要迷失在这遮天盖地的雪中。由于雪层较厚,迫使他们放慢行进的速度,但依旧不敢停下。
  若舟儿庄真的出事,恐怕又要重新上演四十多年前的事情。
  一路疾驰,终于在三日后抵达都城,就在城门口,流落的人饥寒交迫,纷纷涌进舟儿庄,路边那些冻死的人与牲口触及犹如冰块,却始终没有人理会。
  此次雪灾的严重程度超乎了北真朝廷上下的预料,连续几日朝议,也没能拿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什斡哥的耐心已经殆尽。
  但更严峻的情况不在于此。
  什斡哥一见到元真,赶忙拉着他走到军事防布图前,元真瞬间会意:“陛下担心,南赵会趁我们自顾不暇,进而发兵?”
  什斡哥冷哼一声,忿忿道:“你若是他们,会放过如此好的机会吗,若真要开战,我北真奉陪到底。”
  于是二人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预演南赵会用多少兵、从哪进攻,又盘算着自己的军辎粮草能撑到几时,眼下北真恶劣的情况由不得他们采用迂回战术,必须速战速决,否则必输无疑,甚至会伤及国本。
  一时间,屋内愁云密布。
  “臣会即刻留意边境的动向,若南赵发兵,臣万死不辞。”元真镇静自若道。
  什斡哥眉宇间总算舒朗一些,他举起左手攀上元真的肩膀,重重地捏了一下:“交给了你。”
  舟儿庄的郊外校场,极端的天气令士兵们无心训练,元真将他们聚起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命与北真系在了一起,士气才鼓舞些。
  几日后,背水关与大兴关传来消息,南赵暂时未有动作,防范于未然,什斡哥正式下令命元真为主将统帅,先调先锋军秘密开拔前线。
  许云程见元真与元瀚的行装都收拾妥当,待主力军集结完毕,他们也要走了。
  直到临行前,许云程口中一直有一语未出,元瀚找到他,递给他一枚箭矢:“阿程,将军说了,此次是与南赵交战,不打还好,要是打起来你也不好前去,好好看家吧。”
  许云程接过箭矢,既是要他看家,又何必给他这个。
  跟着他的述说,徐遗回忆:“我记得,这场仗是枢密院正使吕信与监军袁淘极力劝说官家才打的。”
  当时赵琇召来韩骞、枢密院、兵部等官员在垂拱殿议事,反而太子那边却迟迟才去知会。
  赵瞻隐隐觉得不妙,除了韩骞,其他官员都是掌管军事的,他脚下的步伐越来越快,陈内官在后头小跑喊道:“殿下,您慢些!”
  “回禀陛下,此时北真正遭雪灾,军民多被冻死饿死。缺衣少粮,军备必定不足,加之军心不稳,是出兵的好时机。”
  赵瞻刚刚踏进殿门,就听见“出兵”二字。
  “臣请陛下安。”赵瞻稳而有力的声音在大殿上响起。
  “太子来了,看看这个。”赵琇拿起一封奏疏,赵瞻接过展开看,这封奏疏是由背水关发来的。
  内容写尽北真因雪灾边防多有松懈,他问道:“这是要发兵北真?”
  赵琇:“正在商议,太子怎么看?”
  赵瞻语气严峻:“臣以为不妥,若趁北真内部大乱而趁机攻打,此战不仅师出无名,还无理可占。再者四年前背水关一战已重创我军,至今未能完全恢复,实在不宜支撑一场大战。”
  赵琇应声不语,然后转问他人:“吕卿。”
  “臣觉得,太子所说不无道理,可据情报来看,此战胜算在我,既是收复虞州三地的好时机,又可一雪前耻。”
  赵瞻冷声:“吕相公何不说说,胜算在哪?”
  吕信扬声道:“我军兵力粮草充足,北真兵微粮少,只要避免与他们正面交战,就能拖到对方弹尽粮绝的时候,再一举歼灭。”
  “吕相公未免有些轻敌了吧。”以北真人血性,此战并非就能轻易取胜,赵瞻忽想起一人来,“我记得袁监军常年驻守背水关,与北真打了多年的交道,你以为呢?”
  袁淘:“北真虽以骑兵为强,但是大雪封路、雪厚几尺,势必会造成阻碍,强势也就成了弱势,况且在如此恶劣的天气,士气再甚,也支撑不了多久。”
  赵琇闻言点点头,开口道:“韩相公,你说说。”
  韩骞拱手:“臣以为,太子的顾虑有理,不如先派兵试探,看看北真是否有和谈之心,再战不迟。”
  “嗯,此事暂定,具体事宜明日早朝再论。”
  赵瞻急道:“陛下!此战不可轻率……”
  赵琇有些愠怒:“太子还有什么要说的,明日一并呈上来。”
  东宫。
  赵瞻为韩骞倒上一杯温酒,道:“老师怎么不再劝劝陛下。”
  韩骞摇头道:“陛下早有收复虞州之心,身为臣子只能尽力而为。”
  “如此师出无名、趁人之危,就算胜了难免遭到天下人耻笑。”
  韩骞宽慰道:“殿下这话是气话,也就对老臣说说罢了。”
  大雪之势依旧不减,北真的主力军大营驻扎在离背水关五十里之外,密切派人监视着南赵的一举一动。
  “报!”元真主帐有人闯进。
  南赵发兵二十五万,已有十五万大军到达背水关,十万进军大兴关,主将魏西行。
  来了个老对手。
  第71章
  元真紧盯着面前的地图,这一次无法再用大兴关来转移视线,他必须死守这里,必须速战速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