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摆地摊 第12节

  孙仕言也拿了一块尝了尝,只觉得嘴里的味道当真像郑总说的那样越嚼越香,有咬劲,十分耐嚼,一块可以吃很长时间。
  两人喝着茶、嚼着茶干,客厅的气氛慢慢变得轻松起来。
  这时,一盘盘做好的菜也端上了餐桌,开饭了。
  一边落座,孙仕言一边往餐桌上看了一眼。今天的菜还真丰盛,鱼虾肉皆有,除了平城的特色菜外,还有一道茄汁豆腐——用番茄和豆腐一同炒出来的,番茄炒得细碎,汁水都渗了出来,把豆腐块也染成了鲜亮的红色,看上去十分诱人。
  孙仕言招呼着郑总落了座,见他果不其然第一筷落在了茄汁豆腐里,顿时松了口气,庆幸自己早有准备。
  紧张的人成了孙老太,她拉着儿子,嘀咕道:“本来想做麻婆豆腐,也不知道你这个领导吃不吃辣,你也不说清楚。”
  孙仕言小声纠正她:“不是领导……”
  话还没说完,就见郑总十分开心地拉着他妈说起了话:“大娘,这些菜都是你做的?手艺可真好!尤其是这道茄汁豆腐,酸酸甜甜的,外焦里嫩,太下饭了!”
  孙老太一下高兴起来:“喜欢就好,多吃点儿!我的手艺也就那样,哈哈哈,多亏了今天买的豆腐和番茄都新鲜。”
  “哪里,明明做得很好嘛,特别合我的口味!”
  郑总一通夸赞说完,又盛了碗饭,还舀了些茄汁豆腐的汤汁浇在饭上,大口吃着,身体力行表现出他是真的喜欢这道菜。
  孙老太乐呵呵地看着,两人在一边聊起了天,其乐融融的。孙仕言沉默地扒着饭,眼神在两人之间打转,表情还有些委屈——怎么感觉郑总更像是亲生的?
  一时高兴,孙老太从冰箱里拿出一个玻璃罐走了过来,孙仕言第一时间没看清楚,等他再想阻止,孙老太已经打开罐子,向郑总热情推荐了起来:“听阿言说你喜欢吃豆腐?这个牌子的豆腐乳特别好吃!还是我们平城本地生产的,快尝尝!”
  “妈,这种东西怎么好拿出来……”
  话没说完,孙仕言眼睁睁看着郑总在自己老母亲的热情推荐下往豆腐乳上夹了一筷子,吃了一口,嚼着嚼着,随即眼睛一亮,神情是肉眼可见的高兴:“好吃!很入味,味道很好,口感也十分不错。”
  孙老太有些得意:“那当然,从我们平城出来的东西就没有不好吃的,尤其是这个豆腐,从小摊子上买的都特别好,又新鲜又好吃。就是有点难抢。”
  郑总没太听清孙老太后面这句话,他对这罐豆腐乳比较感兴趣:“这也是平城产的?只在平城有卖吗,这个牌子我在外面好像没见过……”
  郑总和孙老太聊得高兴,孙仕言不得不接受自己已经完全沦为了背景板这一事实,并且从他们的对话来看,孙老太似乎比自己更适合业务员这个工作……
  六旬老太,正是奋斗的年纪。
  孙仕言愤愤地又往嘴里扒了好几口饭。
  瞧着两人相谈甚欢,并且郑总明显有意将豆腐乳销往外地的模样,孙仕言悲哀地发现,他好像一边在啃老妈做的饭,一边在啃老……
  ————
  沈三元搬开石头,将压在下面的豆腐干连匣端起。
  做成的豆腐干质地紧密,拿在手里端端正正的,一点儿不晃,稳得很。
  切了块豆腐干拿在手上,右手拿了菜刀,“嗖嗖”几下,刀影闪过,豆腐干被片成了极薄的薄片,又是“唰唰唰”亮光一闪,薄片极利落地变成了细丝。
  若是有外人在场,必是要惊叹她的刀工之绝艳。
  沈三元将切好的豆腐片细丝先过了一遍凉水,以便去除豆腥气,接着放入沸水中多次煮开,捞出,沥干水分后盛入浅口碗中。豆腐干切得极细,团在碗中,若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团素细粉。
  她准备的配料不多,只有麻油酱醋、青蒜段、以及刚炸好的花生米。各舀一勺浇在碗里散开的干丝上,只需稍稍搅拌,浓烈的香味便溢散了出来,香得人口水直流。
  这便是为这次出摊准备的新品——拌干丝。
  沈三元想了想,又准备了一些烤肠和一把扎在稻草上的冰糖葫芦,推着小推车,出摊了。
  原本想按照以往常走的路线出摊的沈三元在经过一个学校的操场时,突然被叫住:“烤肠!是卖烤肠的吗?我要买!”
  沈三元回头看去,就看到一张肉嘟嘟的小脸正挤在铁栏杆中间,眼巴巴地看着她。
  沈三元左右看了看,没看到门,正疑惑这是什么地方。
  这时,“叮铃铃”一阵悠扬的音乐声响了起来。
  小姑娘一脸颓丧:“上课了。你在这等一下,我体育课集合完就来买!”
  说着,往操场跑去,一步三回头,“等我一下哦,我马上就回来!”
  沈三元:——咦?
  第13章 铁栏杆处夹缝中卖烤肠/腐乳肉真香
  沈三元在铁栏杆外等了一会儿,很快,那个女生就带着同伴一起飞奔着向她跑来。
  两人以同样的姿势扒在栏杆上,眼巴巴看着墙外冒着热气、烤得滋滋冒油的烤肠,咽着口水问:“老板,这个烤肠怎么卖?”
  “三块钱一根,五块钱两根。”
  女生的手从栏杆间隙伸出来,递出五块钱:“买两根!”
  又看向一旁的好朋友,笑眯眯道,“我请你吃。”
  方才等待的时间里,烤肠已经被烤得焦香,在炉上翻转着,饱满鼓胀到几乎要爆开。
  沈三元一手拿着铁夹夹起烤肠,另一只手把竹签插了进去,举着两根烤肠问:“要刷酱吗?”
  两个小姑娘齐齐点头:“要要要。”
  俩人都爱吃辣,沈三元给烤肠刷上了满满的辣酱,刺激的香味让人不由自主开始分泌出口水。
  刚接过烤肠,两人就迫不及待咬了一口。一口下去,肠衣在嘴里爆开,汁水迸射出来,油润润的,香得不行。
  外皮又焦又脆,内里的肉质则q弹得仿佛在舌尖上跳舞;烤肠上裹满了辣椒酱,辣得让人直吸气,却又香得一口接着一口,吃得停不下来。
  很快,一群学生聚了过来,七嘴八舌的,都在问:
  “这个烤肠怎么卖?”
  “我们一群人买有优惠吗?”
  “冰糖葫芦看上去好像也不错!”
  沈三元一边利索地翻转着烤肠,一边回答:“烤肠三元一根、五元两根;冰糖葫芦五块钱一串。”
  于是一张张蓝的、紫的、绿的票子从栏杆里伸了过来,挥舞着:
  “我要两根烤肠!”
  “烤肠谁跟我拼一下啊?”
  “我要一串糖葫芦!”
  “来一根烤肠,要麻、要辣、要烤焦到爆开的!”
  ……
  沈三元有条不紊的收钱、找钱,顺便给烤炉上的烤肠翻个身。
  有个年纪较小的男生可怜巴巴地拉着面前一个女生的衣角:“姐啊,你就帮我买一根烤肠吧,我这周的零花钱花完了。”
  女生撇了撇嘴:“行,但是这周洗碗的活你包了。”
  小男生立刻喜气洋洋地站起了身,拍着胸脯保证:“洗碗算什么?洗衣服、扫地我都包了!只要给我买烤肠,我永远是我姐最忠实的仆人!”
  沈三元在一边听着,翻着烤肠的手不由顿了顿。
  狗腿小弟她还是第一次见到现成的。
  小小的铁栏杆被围得密不透风,一张张年轻稚嫩的脸庞被挤得嘴歪鼻子斜,眼睛仍然在虎视眈眈地盯着烤炉上的烤肠,不断在心里计算着还要等多久才轮到自己。
  沈三元觉得自己翻烤肠的手都要抡冒烟了,赶紧推销起了旁边的冰糖葫芦:“冰糖葫芦也好吃,都是新鲜现买的山楂做的,不试试吗?”
  有人被说得意动,往那稻草上扎着的冰糖葫芦看了一眼,一根木签上串有五颗山楂,个个又大又圆,饱满圆润,看上去的确很新鲜;外面包着的糖衣亮晶晶的,一看就好吃。
  有好这口的,脑海里回想起冰糖葫芦酸酸甜甜的滋味,嘴里已经开始流口水了,兜里富余的,立刻下了单:“那我要一串!”
  那人左看看右看看,觉得每颗山楂的个头都差不多,硬是挑不出一串更大的,于是随手指了一串,“就要那串吧。”
  沈三元把冰糖葫芦递给她。
  女生把裹在外面的那层保鲜膜揭开,往冰糖葫芦上咬了一口,“咯吱”一声,糖衣裂开,又薄又脆,甜丝丝的;山楂肉则是脆生生的,口感紧实,水分丰富,是吃得出来的新鲜。两者结合在一起,果然和记忆中的味道一样,酸酸甜甜,十分开胃。
  女生咬了一口,又咬一口,于是等待的人群中,便响起一声又一声“咯吱”“咯吱”的声音。
  声音尚还能忍受,离得近的,则在浓烈的烤肠香味中,时不时还能闻到一股山楂的酸、糖衣的甜,清清淡淡的,被烤肠的香味一衬,清爽无比。
  于是纷纷忍不住了:“老板,我也要一串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都是做好了的,天气冷,冻在天然的冰箱里,还保留着最佳的味道和口感。有学生吃了,忍不住夸奖道:“好吃!”
  于是猝不及防就被一旁的好朋友盯上了:“也给我咬一口。”
  “给给给。”那人很大方,见同伴张大了嘴,又急急忙忙补充道,“只可以吃一颗,给我留点儿!”
  这时烤肠也烤好了。学生们左手举着冰糖葫芦,右手拿着烤肠,左一口右一口,和同伴慢悠悠走在学校的操场上,花费了小小的开销,收获了大大的快乐。
  唯有沈三元看着推车上还没卖出一份的拌干丝发愁:这可咋办?
  沈三元决定不管怎么样,一会儿一定要把拌干丝推销出去。
  机会很快就来了。
  下课铃响后,上体育课的学生磨磨蹭蹭回到教室,没过一会儿,就有比刚才还多的一大群学生往铁栏杆这里蜂拥而来,一边跑,一边喊着:“操场那边什么时候有卖烤肠的了?三班这群吃独食的,真不够义气!”
  人很快都挤到了栏杆上,张牙舞爪的:“快快快,我要买两根烤肠!”
  “你们动静小点儿,别被教导主任发现了!”
  “——我好像看到保安往这边来了!”
  众人噤声,所幸是虚惊一场。
  热气升腾中,沈三元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烤烤肠行动。冰糖葫芦也所剩无几了。趁烤肠还在炉火上翻烤的功夫,她打开一旁盛着切好的干丝的保温桶盖子,热情推荐道:“要不要来一碗拌干丝?很香的哟。”
  “干丝是什么?”
  “看起来像粉丝。”
  沈三元回答:“是很细很细的豆腐干丝。”
  学生们面面相觑,对这个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小吃生出了几分兴趣,便问:“怎么卖?”
  “小份的3元;中份5元;大份8元。”
  “也不贵嘛。”
  “那来一碗小份的尝尝好了。”
  敢于“吃螃蟹”的人还不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