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里的炮灰女配 第72节

  都没惆怅起来,小周就把这事给解决了。回头蘑菇要是烘干了,他们可以先放手里,实在不行让社员拿了去集市卖算了。
  “这烘干蘑菇,是咋烘干的?”
  晒干蘑菇她倒是知道,她下大队走访的时候,也见过老乡把山里采来的蘑菇拿来晒的。
  现在这天气要是晒蘑菇,肯定是不成
  的,前两天还落了雪呢。
  烘干蘑菇这个法子,她听着成。
  “这个我也是书上看的,具体的我也没操作过。咱们国家应该有这方面的机器,用机器的话应该快一些,也更方便。”
  “机器的话怕是不好申请。”纪主任皱眉道。
  “也有其他的烘干法子,不一定要用到机器,要不然这样,我回去试试看,要是成了,咱们就试着烘干一批蘑菇看看?”
  “成,你回去试试,有啥困难,你就和我说,咱们一起解决。”纪主任点头道。
  她对小周说得那个书挺有兴趣的,这书可真是太妙了,啥法子都有。
  就是可惜了,听说封面毁坏得很严重,也不知道叫啥名,其实她也按照内容托她姐问过的,就是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说,不然咋样她也得托人找找,看看能不能弄两本过来。
  这书可是个宝贝啊。
  这事交给小周,她放心着呢。
  得了纪主任的话,周苋便回去打算看看,怎么把这蘑菇给烘干了。
  如果可以的话,也能以大队的名义弄个作坊。
  其实更好的方法是使用机器,周苋之前就让系统搜索了一下,现在最好的机器在京市海城那边,尤其是海城,人家有个专门的脱水蔬菜厂,生产出来的脱水蔬菜,都出口到国外给国家赚外汇了。说是那些外国人,就喜欢这些烘干了的蔬菜,要吃的时候就用开水一泡就行了。
  他们这百花公社,去跟人家海城厂子买机器,买得数量连人家零头都够不上,估摸着连人家厂子都进不去。
  不过周苋并不气馁,直接买肯定没希望,他们这小作坊也不会太大的,一两台机器,人家也不会愿意卖的。
  但看事情的态度不能太片面。
  周苋还是做了两手准备的,大队这边先不着急。周苋也没闲着,倒是把烘干蘑菇的办法拿出来看了看。
  周解放看着周苋拿出来的书,上面详细记载了以前的人是怎么制作果蔬干的,他顿时就明白闺女要做啥了。
  可是看闺女画得那个图纸,又和这书上写得不一样,一时间又有些迷糊了,不知道闺女这是要做什么。
  “爸,咱们得做两手准备,能买到机器自然是最好的,也省了咱们的力气。要是买不到,就自己烘干,就是费事些。”
  “费事倒是不怕,不过你也说这机器在海城呢,那人家那么大个厂子,能卖给咱们机器?”周解放也不是什么无知的人。
  他经常看报纸,自然是知道,海城那边的厂子几乎是出口外汇的主力,他们就算拿得出钱来买机器,人家愿不愿意卖都不好说。
  塑料大棚好歹还是他们本省的塑料厂,县里领导说说话,自然是有用处的,那海城的领导,连他们省城的领导都不一定认,更别提他们县城的领导。
  “总有办法的,万一人家就愿意卖给咱们了。”周苋没说,她要买的机器,其实别的地方也有,只不过海城离他们算是近得了,真要是买到,运送过来也方便。
  为此,周苋特地去找了一趟何书记,当然把纪主任也叫上了,毕竟是自己的直属领导。
  她找何书记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一个回城名额。
  对于领导的疑惑,周苋还是把自己要做的事情解释了一下的。
  “何书记,咱们的力量有限,可是知青同志来自全国各地,他们还有家人,家人又还有亲戚朋友,他们的力量是无限的。”
  有的知青是自愿下乡,有的是家里实在是没办法了,也有的像她三嫂王雪梅那样,被家里算计了。
  像三嫂那样的,其实是少数。
  多数的父母,心里还是在意下乡的孩子的,心里觉得对孩子有些愧疚。
  “这样会不会不好,这要是传出去了,还不得说咱们是那回城名额利诱知青?”
  何书记觉得周苋的想法挺好的,可以借用知青同志的力量,可就是担心别回头事还没做好,因为这个事情被人抓住把柄就不好了。
  回城名额这个事情,对他来说倒是很容易,毕竟上头每年都会给各个公社一两个回城名额,与其为难到底要给谁,那还不如给对公社有贡献的知青,起码给出去了,自己心里舒坦。
  纪主任同何书记的想法差不多,给个名额没什么大不了的,本来就有的东西,给谁不是给,能把那个什么脱水蔬菜的机器弄过来,给一个回城名额真算不了什么。
  就怕有人拿这个话题大做文章。
  “这事我也想过,我只是想跟您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先给我留一个名额,其他的事情,我就负责想办法。您放心,有什么事情我一个人承担,这都是我的想法。”
  “小周,你这叫什么话,你是为了咱们公社着想,真要出了事,我还能把你推出去,那我这书记是干什么用的,你尽管去干,有什么我盯着。”何书记板着脸说道。
  纪主任自然是站在周苋这边的,说到底,也是为了给她想法子,这蔬菜大棚虽然是小周提出来的,可毕竟是她极力促成的,可不能到最后,把所有责任都往人家小周身上推。
  有啥需要帮忙的,她们妇联也还有人呢。
  周苋当然不会让自己出事,何书记那边定下来了,她直接把桃花大队所有知青同志都喊了过来。
  当初用来竞选妇联主任没用上的稿子再次被拿出来修修改改的,继续画大饼。
  知青们面面相觑,“所以我们要帮桃花大队弄来机器?”
  周苋看着那位发话的知青,“不是帮桃花大队买机器,这位同志,你还记得自己下乡的目的吗?”
  被问话的知青,面色有些尴尬,他下乡其实没什么目的,就是毕业了根本找不到工作,不得不来。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你们在这里,将大有作为。我请问各位,你们在这里,有什么大作为?”
  众人沉默。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各位同志下乡,是为了让你们建设社会主义而来,如今乡下有了需要你们的时候,却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帮我们?”
  众人更加沉默。
  周苋叹了一声,“同志们,我知道你们心里的苦,可是你们就愿意看到自己这样下去吗?你们难道不想有一番作为吗?”
  有个女同志突然开口道,“如果帮着大队买来了机器,也是放到桃花大队吗?”
  她是桃花大队的知青,可她不觉得自己属于这里,这真要是帮着弄到机器,岂不是为别人做了嫁衣。
  说到底,心里还是不那么舒服的。
  周苋认出了那个说话的女同志,她叫方茹,和她是同一本书里的女配。
  她是前期女配,方茹是后期男女主回城后负责促进感情的女配。
  “你放心,是谁的功劳,就是谁的,绝对不会随便把功劳按到别人头上,若是各位真的有所作为,那我也不是不能为你们争取一下福利。”
  “回城也行吗?”
  这句话一出,众人瞬间安静下来。
  没有什么比可以回城更让他们心心念念的了。
  这本来也是周苋的目的,回城这事是知青自己提出来的,不是她开口利诱知青同志,性质是不一样的。
  周苋顿了一下,那些人都看着她,酝酿的差不多了,这才慢悠悠开口,“据我所知,这些年能够回城的知青同志,都是有特殊情况的。”
  要不是病退,要不是家里人退下来让知青接班,有了城里工作,自然不用在留在大队了。
  其他原因离开的,还真没有。
  显然知青们也是知道,也有人为了回城,自己把自己弄伤的。后来公社为了阻止这样的情况出现,还特别出了一个政策。
  “如果对咱们公社有重大贡献的同志,也不是不能考虑,帮了咱们公社的,我们也铭记于心,如果想回城,我也会帮忙争取一下。”
  周苋虽然大饼画得很圆,可知青们也不是好糊弄的。
  “你这个争取有多大把握?”
  “那就看你们的具体作为了,平白无故的就给了哪位知青,想来大家不服气吧。要不就公平竞争,各自出力如何?”
  人群中传来窃窃私语声,不知道谁先开口,“成,我们自己想法子,不过你们这些干部,也得信守承诺。”
  “自然,我可以立字据为证,大家公平竞争。”
  一番话,倒是把知青们的斗志给激起来了。
  周苋又说了一些详细的消息,比如说他们公社目前需要的烘干机器,还将自己找到的有关于有这机器的厂子公布了出来。
  “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当然也有知青觉得这事太难,虽然也很希望回城,不过自己没那个本事,就没有参与竞争。
  周苋登记了参与竞争的知青,把自己整理的资料抄送了下来,每个报名的知青都发了一份。
  这就叫发动群众的力量,这么多知青,总会有人有办法的。
  真要是不行,就只能再想想别的办法吧。
  不过在这之前,还是要给这些知青同志们一些鼓励的。
  第66章
  另找销路
  任务已经给知青发布下去,至于怎么弄到机器,就看他们的本事了。
  倒是这一下子,桃花大队有不少知青找到大队长周解放请假,准备回家一趟。
  有的知青家乡就有他们需要的机械厂,他们打算回家看看,就算自己不行,这不还有家里人嘛。
  找家里人帮忙,也不算什么不正当的手段。
  对大队有利的事情,周解放自然也有拦着,给他们开了介绍信。
  葛桂芬看着老三媳妇儿,到底没开口说让她也试试的话,虽然王雪梅没说,不过她家里的情况应当不大好,估计帮不上什么忙。
  这次大队里结了婚的知青,就没有几个出去的。
  周解放也不知道闺女这个法子有没有效果,给大家批得时间都是一样的,倒不担心知青去了会不回来,就是怕到头来一场空。
  周苋自己倒是不担心,用以前的方法麻烦了些,没有机器方便,可也是没啥问题的,不管成不成,总是有个备选方案在的。
  眼看着其他大棚里的蔬菜能收了,周苋琢磨着,暂时还得放在副食品商店那边,这次,她打算亲自去找黄主任谈谈。
  先试试能不能画大饼,当然了,他们这边也得另外找别的销路,不仅只靠着副食品商店那边。
  她让社员把已经成熟的西红柿茄子还有黄瓜摘了一些下来。
  这数量确实不错,但胜在新鲜,尤其是现在这个季节,能吃到新鲜蔬菜,就足够是亮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