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1028节
他一直强调。
与大食帝国的战斗,是后勤之战。
大唐能使后勤平稳,则此战必胜。
后勤中断,则只能铩羽而归。
所以李瑄会先把不稳定的波斯干掉,整合波斯的力量。
建立以战五渣的波斯军队为主的后勤部队。
波斯军队中的勇士,已主动参军大唐。
而剩下战斗素养不高的士卒,见有第尔汗(银币)拿,也乐见其成。
波斯百姓更高兴,大唐士卒这么猛,天可汗天神下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们被伏击的概率非常低。
只要帮大唐运输粮草两年,比种地十年都强,还不用担心吃不饱饭。
而且有的波斯百姓非常感激天可汗的恩典。
属吏领命后,离开斯巴达,向巴士拉方向的马璘传达命令。
“伊拉克地区、巴士拉地区虽然凋零,但还是有不少大食人留下,还有一些非大食人。两河流域耕地无数,土壤肥沃,要安抚好这些原住民。我们大唐想控制这里,必须依靠这些原住民。我们要毁掉大食的寺庙,打击大食教,拉拢两河流域的原住民,使他们归于王化……李侍郎、关侍郎,你们来主持这件事情,我会派遣会大食语的翻译跟随你们。”
李瑄又让兵部侍郎李国贞和户部侍郎关播来安定新占领的地区。
此西征时,李瑄带了一些文官,正好派上用场。
大唐官制改革以后,礼部设立翻译司,培养精通罗马、大食、波斯、回纥等等诸多语言的官吏。
大唐也不可能一味从中原移民至地中海。
先不提代价。
太远了!
最好的办法,是从西域、河中地区,迁徙一部分汉人百姓。
给他们更优渥的条件!
然后将军人家属,迁徙至西亚、波斯。
工业革命若开始,大唐要倾国之力,修一条从洛阳到地中海沿岸的铁路。
如此,大唐才算控制这里。
当前西域、河中地区,还要源源不断地迁徙想要追求更好的汉人百姓。
“臣等遵旨!”
李国珍和关播领命。
“启奏至尊,我们所在的巴格达,意为神赐之城。此名不吉利,请至尊改名。”
礼部郎中杜环站出来向李瑄奏请道。
神赐之城。
神,肯定是大食教的神。
李瑄在消灭大食教对西亚的影响,如果还采用神赐之城,有些不伦不类。
而且非常不利于大唐的统治。
“朕有考虑。不仅是巴格达,耶路撒冷、大马士革、库法、巴士拉、哈马丹、波斯波利斯,甚至波斯的诸多地名,以及山川河泽,都要汉化。待战争结束,就对这些地名进行重新命名……”
李瑄缓缓回答道。
将来这里的地名,既有纪念远征的英雄,也有由大唐定义的西海。
地名也是传播文化的一部分,要让移民来的汉人有认同感;让归化的胡人有归属感,让他们后代子孙,忘掉自己先辈的民族,使华夏民族成为铁板一块。
“至尊英明……”
文武百官一起拱手。
大食帝国和波斯王国的地名,对他们来说太别扭了。
不仅难记,读起来还不顺口。
李瑄带领文武官吏参观整个巴格达王宫后,让文武官吏暂且去休息。
廖峥嵘告诉李瑄,有一些地方的部落首领,准备向伟大的天可汗进献珠宝。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大食人倒了。天可汗君临两河流域,他们需要臣服。
李瑄为了稳定,会暂时接纳这些首领。以后有一百种方法对付他们。
而且这些首领挺老实,匍匐在李瑄的脚下,如同膜拜神灵。
大食人的贵族、王室要么逃跑,要么被抓、被杀。
在两河流域释放数不尽的耕地。
大唐有这些耕地,就可以拉拢原住民。不必受制于部落首领。
李瑄对部落首领的要求很简单。
第一,废除大食教,改学汉字,学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第二,在未来十年,为西亚的驻军提供粮食,作为税收。把吃不完的粮食,多余的牲畜,全部卖给大唐的都护府。
这些土著首领哪敢不答应。
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已经死于天可汗之手。
安拉救不了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救不了大食。
显然,他们认为天可汗才是真正的天神!
第495章 两河流域的环境,与罗马帝国接壤
有两河流域原住民首领辅助,李国贞和关播在安抚两河流域留下的大食人、以及其他各民族时更加容易。
不愿意随伊布·萨拉姆离开的人,更有可能被招揽。
没有什么比土地更能拉拢平民百姓的心。
民以食为天,到哪都一样。
在这个时代,农耕文明的经济发展,全靠农业。
毕竟只有吃饱饭了,才能做其他事情。
地广人稀,贵族逃离。留下的耕地一望无际。
李瑄亲自送李奕领兵前往耶路撒冷、大马士革。
待张兴、李嗣业率领士卒出发叙利亚北部时,李瑄在禁卫军的护卫下,在唐军可控制的范围内,进行巡视。
李瑄对两河流域的理解停留在前世,以及现在的锦衣卫搜集的资料上,不能尽详。
后世人提起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这两河流域,第一时间会想到石油。
紧接着是贫瘠的不毛之地。
要知道,后世人也称呼这个时期的两河流域为“新月沃地”。
这里不论是苏美尔人,以及希伯来人、波斯人、大食人等等,都视两河流域为上天最好的赠礼。
古巴比伦王囯、苏美尔王国、阿卡德王朝、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这些古代文明皆闪耀两河流域。
千年前,波斯人灭新巴比伦,波斯帝国开始统治两河流域。
二百多年后,马其顿王国兴起,众所周知的亚历山大在四年之内,三败波斯帝囯,杀死波斯帝囯最后一任皇帝大流士三世,替代波斯统治了两河流域。
不过,亚历山大建立的帝国并未维持多久,就因亚历山大的病逝而解体了。
马其顿王国解体后,两河流域又换了个主人,叫塞琉古一世。塞琉古一世本是亚历山大手下的军官,亚历山大死后,他占领了原亚历山大帝国东部包括两河流域在内的领土,建立了塞琉古帝国,长达二百多年。
紧接着,华夏所熟知,一度与大汉王朝看齐的安息帝国闪亮登场。
可是安息帝国与古罗马帝国无休止的内耗中衰败。
然后就是熟悉的脉络,波斯人建立的萨珊波斯主宰两河流域。
大食人走出沙漠,灭亡了萨珊波斯,建立大食帝国。
直到现在,大唐在李瑄的带领下,万里西征,成为两河流域新的主人。
两河流域的“王朝争霸”,一点都不亚于华夏。
只是华夏历代是一个民族在更迭,所以历史脉络不断,文学经典传承不断。
而两河流域则是不同的民族、人种,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焉。
有的民族强盛的很快,但灭亡的也很快。
几千年来,华夏人依旧是华夏人,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但曾经主宰两河流域的巴比伦人、苏美尔人、阿摩利人早已销声匿迹。
或许只有未来考古,才能找到他们的痕迹。
所以,华夏文明的包容性,一直是李瑄提倡的。
不以血脉论汉人。
只要认同华夏文化,就是汉人。
不认同,就是外人。
毕竟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很可能来自同一批祖先。
李瑄相信只要有百年时间,就能将一盘散沙的中东地区全部归拢。
“启奏至尊,这里真是好地方,土壤肥沃,又是入西方的战略要道,丝绸之路必经之路,控制这里,商贸一定更为繁华。”
随行的商部侍郎萧昕跟随李瑄巡视三天以后,发出感慨。
目光望向世界,才知天外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