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579节

  “去长乐坊酒肆!”
  罢相的人,哪能淡定平静呢。
  哪怕李瑄心中平静,也不能让李隆基知道。
  隔着一墙,李瑄没有回天水王府,而是到长安最著名的长乐坊,同时,他派人宴请吴道子、杜甫、岑参、崔颢、颜真卿一起来喝酒。
  王维在为母守丧,王昌龄在上洛郡当太守。
  吴道子还带着他的朋友,大书法家张旭而来。
  他们选择长乐坊的明月酒肆。
  这个酒肆虽然不是长乐坊最大,最豪华的,但却颇有名气。李白在长安时时常来这里,并在此酒肆写下《长相思》,故而扬名。
  今日李瑄携友到来,让明月酒肆蓬荜生辉。
  李瑄执宰的时候,长安各方各面,都变得不一样,连不可一世的权贵,都关闭门户,不敢欺凌人。
  在百姓心中,李瑄是周公那样的贤明圣哲。
  管店博士将李瑄请到最好的位置,呈上珍藏多好的美酒。
  希望小相公今日能尽情尽兴。
  今日以后,明月酒肆必日进斗金。
  “我早就听说过先生的名声,可惜在这个时候见到你。”
  李瑄感慨地说道。认为罢相的时候见“草圣”张旭,有些大煞风景。
  “天水王的大名我如雷贯耳,相见恨晚呐!”
  张旭一直定居在洛阳,现来长安游玩。
  他刚得知李瑄罢相的消息,唏嘘不已。
  他读过李瑄的诗词,李瑄的《水调歌头》,他不知用草书写了多少次。
  “今日醉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先生笔走龙蛇的狂逸。”
  李瑄笑着说道,不失洒脱。
  “那就要看天水王的诗了。”
  诗人相会,一般是要写诗的,张旭想目睹李瑄的诗名。
  “哈哈,由兴而发,我尽力而为。今日我们喝酒,不许讨论政事。”
  李瑄笑了一声,然后向众人提醒。
  别因为他罢相,说一些不符合时宜的政事。
  杜甫、岑参等人心知肚明,以为李瑄要一醉解千愁。
  于是,他们谈天说地,诗词歌赋,都有涉及。
  他们提到公孙大娘的时候,杜甫和张旭来了兴趣。
  张旭说他书法的神韵,就是因公孙大娘的剑器舞所得。
  他为众人讲述那一次观看剑器浑脱后,喝得酩酊大醉,但他依旧撑着写书,跌跌撞撞,一不小心,将头发浸入墨汁中,以发代笔,挥洒于墙壁之上……
  ……
  李瑄在明月酒肆“买醉”的时候,李瑄罢相的消息,像风一样,传遍长安一百零八坊。
  一条鞭法和考成法也随即被废除。
  长安的平民百姓痛哭流涕,平心而论,李瑄策令并没有错,全是为底层的百姓考虑,在一步步击碎豪强大族。
  这么好的宰相,圣人怎么会罢免呢?
  难道圣人有眼无珠吗?
  第一次,平民百姓对李隆基产生质疑。
  甚至有不少老者跑到兴庆宫的勤政务本楼下,跪请圣人收回成命。
  可惜圣人不在勤政务本楼,在南熏殿内饮酒看歌舞,旁边是杨氏姐妹,和欲言又止,心事重重的杨玉环……
  滞留在长安的文人士子也多不解,特别是是寒门,聚在一起惋惜。
  李林甫当了十七年宰相,天水王为什么不能呢?
  可百姓虽多,力量微弱。
  贵族们有的因李瑄罢相,弹冠相庆。
  有的为李瑄而感到遗憾。
  李七郎,注定是一个复杂的人。
  李适之被儿子们告知消息,呆在原地!
  李瑄一直安抚他,他还一度认为李瑄有什么办法呢?
  他的七郎竟然被罢相了。
  他立刻到天水王府,想要安抚李瑄。
  但李瑄并没有回天水王府。
  李适之派人打听到李瑄和一众文人在长乐坊饮酒后,稍稍放心。
  他的想法也一样,一醉解千愁,让七郎大醉一场吧!
  ……
  李林甫府。
  “李七郎罢相了!李七郎罢相了……”
  反应最激烈的,是李林甫,他不断重复这个消息,怔怔地立在原地。
  他的心堵得慌,情绪难抑。
  “噗嗤……”
  下一瞬,一口老血从李林甫口中喷出。
  旁边的柱子上,一片血红。
  “大人……”
  李岫大惊失色,赶紧上前。
  他父亲病情好转,他本以为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会高兴。
  李瑄仿佛父亲宿命中的敌人一样。
  父亲沦落到今日,全赖李瑄。
  “李七郎罢相,杨国忠必拜相,我们家完了啊!”
  李林甫用最后的力气说出一句话:“李七郎…能容忍你们,但杨国忠……容不下你们……”
  说完,李林甫昏倒过去。
  他曾经巴不得李瑄罢相,他再出来主持大局,但自他罢相以后就明白,李瑄不能罢相。
  杨国忠上台,他的儿子们最好的结局,也是流放。
  他许多儿子不成器,锦衣玉食惯了,能活下去吗?
  “阿爷……”
  不久后李腾空过来为李林甫施针,修道的李腾空,眼中隐隐有泪水在打转。
  李林甫就算再十恶不赦,也是她的阿爷。
  她能感觉到阿爷脉搏紊乱,已经如风中之烛一样,随时都会熄灭。
  她让人去请陈藏器,但陈藏器在长安城外的济生堂,不知来不来得及。
  李林甫再次醒来时,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也没有一点生气。
  “大郎,以后照顾好弟弟妹妹……”
  李林甫缓了好久才说道。
  他自知命不久矣,握住李岫的手托付道。
  “大人一定会好转的。”
  李岫跪在榻前,反握李林甫冰凉的手,泪流满面。
  “不用觉得悲伤,迟早有这一天的。”
  李林喘了一口气,说道。
  “大人……”
  李岫哽咽,顿感责任重大。
  “八娘,我死后你离开长安……”
  李林甫又向他最疼爱的女儿李腾空说道。
  李腾空是真正的女道士,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杨国忠不敢加害。
  因为李隆基慕道,对道士都很看重。
  他这么说,也是希望家中变故后,李腾空能平安。
  “阿爷放心……”
  李腾空已决定在济生堂学好医术后,悬壶济世,救治百姓,为父亲的过错忏悔。
  李林甫又转动眼睛,看围在屋内的一众儿女和孙儿孙女。
  看着看着,李林甫发困,眼珠都无法转动了。
  他嘴唇蠕动,但已经说不出话了。李岫把耳朵凑上前,依旧听不清。
  在弥留之际,李林甫似乎透过时空,看到自己儿孙的结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