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136节

  这句话非李瑄的客套,皇甫惟明为他准备的酒确实很美好。
  “那是!此是太子令人送我的美酒,平日里我不舍都得喝。今日七郎来,我可没吝啬。”
  皇甫惟明举着酒杯一口饮尽。
  他的一句话,险些让李瑄一口喷出来。
  好歹也是手握重兵的边帅,竟然接受太子的酒,还给我喝,这是什么意思?
  李瑄知道皇甫惟明很早之前就是李亨的好友。
  而且又与韦坚相善。
  这是把他们当成一个党派,将来李隆基驾崩后,共同辅佐李亨。
  在李瑄看来,这操之过急了。
  他们难道觉得花甲之年的李隆基活不了几年了吗?
  历史上,若非李隆基接连受到打击,他和李亨指不定谁比谁命更长。
  “好酒!能饮此酒是我的福气……”
  李瑄面色不变地说出这句话。
  皇甫惟明也有出将入相之心,更何况他本就是文官出身,曾位列九卿。
  所以他才会亲近太子李亨。
  论关系,其实王忠嗣和太子更亲密,私下兄长相称。
  但王忠嗣忠于社稷和李隆基。
  如果李隆基还在,王忠嗣断不可能为李亨干任何事情。这也是李隆基放心让王忠嗣掌握重兵的原因。
  当然了,皇甫惟明也不可能帮太子政变。但他会帮助李亨对付死敌李林甫。
  这样,等李亨上位后,皇甫惟明拜相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不知道皇甫惟明有意还是无意,就提一句太子后,便不再提及。
  李瑄曾以为不好处理与皇甫惟明的关系。
  现在看来,皇甫惟明想要帮太子拉拢他,亦或者他背后的李适之。
  皇甫惟明韦坚、太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会直接牵连到李适之。
  李瑄还不能轻举妄动,只能装傻充愣。
  他需要想一个万全之策才行。
  “七郎兼任陇右群牧使,天下的官马,都在七郎的麾下。我陇右军战马不多,你可是陇右军副大使,要多多照顾陇右军啊!”
  皇甫惟明又以马匹之事,与李瑄聊起来。
  李隆基让李瑄兼任陇右群牧使的用意谁都能看出,这是默许李瑄组建更多骑兵。
  “我还未到群牧使任上,待我进一步了解牧监后,我陇右郡的骑兵不会少。”
  这一点李瑄可以担保。
  出击九曲、青海,骑兵规模越多越好。千里之间,没有大量骑兵机动,很难纵横。
  “那就好!我麾下判官田云平常年居于陇右,对陇右风俗人情,山川地貌,以及吐蕃事务,了如指掌。七郎有需要了解的,尽可以去询问。”
  皇甫惟明向李瑄提醒道。
  田云平是他一手提拔的亲信,他对其非常信任。
  “好!”
  李瑄需要更确切地去了解陇右。
  与皇甫惟明谈论两个时辰,直至天黑。
  判官在靠近府衙的地方,为李瑄安排一座府邸,作为居住之地。
  府中有二十名奴婢、杂役,照顾李瑄的起居。
  张兴、南霁云和亲卫一起,居住在府邸中。
  翌日,皇甫惟明再次邀请李瑄宴会,这次是要与节度使幕府的官吏、西平郡的官吏相互熟识。
  包括行军司马、都虞候、推官、巡官等等。
  李瑄逐一与他们攀谈。
  等他成为上将,想要处理陇右节度事务,离不开这些佐吏。
  “启禀皇甫帅,高将军来了。”
  就在李瑄与皇甫惟明攀谈的时候,有小吏向皇甫惟明禀告。
  “让他进来吧!”
  皇甫惟明看了李瑄一眼,然后缓缓说道。
  从他的表情中能看出他并没有邀请高将军。
  不一会,一名壮汉进入前厅,并向皇甫惟明拱手:“拜见皇甫帅!”
  “今日欢宴李将军,不必多礼。”
  皇甫惟明一抬手。
  “这是前任临洮军大使高秀岩,现任安乡郡太守。”
  皇甫惟明又向李瑄介绍道。
  本是掌握一万五千人马的直属锐军大使,被派遣到安乡当太守,心里肯定不舒服。
  高秀岩是猛将出身,他战斗的时候,跃马提枪,去胄猛冲,往往能斩将搴旗。
  凭借勇猛,履立战功,才获得高位。
  “久仰高太守大名!”
  李瑄知道高秀岩是个猛将,如果按照历史走向,他会跟随哥舒翰一共进攻石堡城,然后进入九曲之地再建功。
  可惜后面不知什么原因投降于安禄山,成为叛将。
  “闻李将军威震草原,斩将拔旗的名声。但我未犯错误,临洮军却被李将军掌握,我心中不服,今日我来,想与李将军比试勇力,可敢接受?”
  高秀岩一点不啰嗦,开门见山,向李瑄挑衅道。
  三个月前的石堡城之战,过不在他。无缘无故被调任,让二十年来身经百战的高秀岩非常生气。
  临洮军大使和其他军使不同,再进一步成为节度副使的机会更大。
  他不明白,李瑄明明已是节度副大使,为何还要抢他的位置?
  高秀岩前两天才收到这消息,还在气头上。
  得知李瑄到来后,他越想越气。
  他坚信自己的武力和勇气,要强于李瑄。
  想在离开湟水城的时候,让李瑄出丑。
  “高太守,李将军是节度副使,陇右群牧使,怎么能和你一起比斗?”
  皇甫惟明站出来说话。
  高秀岩曾经是他的部下,他也很同情高秀岩。
  但类似的事情太多了。
  再说安乡太守也不错,并不算被贬。但武将当政,想要升迁入朝廷,非常困难。
  不过高秀岩还有机会再入军中。
  皇甫惟明也向高秀岩承诺过,有机会推荐他。
  “都说李将军率领兵马,以勇取胜。我从军二十年,也屡屡以勇胜战。如果不和我比斗一番,就是勇气不如我。在场这么多人都看着呢,很快就会传到临洮军中。”
  高秀岩不听皇甫惟明的劝告,势必要一较高低。
  这句话说出来,几乎让李瑄骑虎难下。不比的话,在临洮军中声威先减。
  若是打斗,输了更丢人。
  主要是李瑄以勇武而在军中闻名,所以高秀岩才能如此逼迫李瑄。
  许多官吏都觉得高秀岩过分,既然已经调走,何必再得罪身份尊贵的李瑄呢?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万一李适之年底考核给高秀岩的安乡郡来个不合格,岂不是又要被降官?
  也有看热闹的人,他们希望两人能打起来。
  “既然如此,高将军如何比试?”
  其实对于武力的比试,李瑄有绝对的信心。
  和之前阿史那扶汶比试射箭不同,高秀岩已经离开军中,又是有地位的人。
  但李瑄如果能比试赢高秀岩这样的猛将,会在临洮军,乃至整个陇右郡,建立一些声望。
  “李将军千金之躯,我可不敢刀兵相比,就比斗角力!”
  高秀岩最擅长的,就是一对一角力。他下盘极稳,一生从未在角力上失败过。
  “可以!请皇甫帅准许我们入校场。”
  李瑄微微一笑,他最引以为傲的是天生神力。这高秀岩对自己的力气很自信啊。
  角力,即为摔跤。
  是唐军中非常普遍的一种运动。
  一个士兵,有无成为猛将的潜质,往往从力气上体现。
  冷兵器时代,多大的力气,就能发挥出兵器多大的威力。最多再有一些技击技巧。
  那种所谓的一分力气通过“劲力”发挥十分力气,是小说上才会出现的事情。
  角力,就是体现力气的运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