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反派首辅家的乖宝 第346节
武文有些担心谢循是和凤绵产生了什么矛盾,于公于私,武文都不希望这两位闹什么矛盾,可偏偏他跟在谢循身边这么近,又没听说有什么矛盾。
今日一大早,殿下还特意让他把从城外带回来的礼物送去了林宅。
那礼物都是好东西,全都被小心谨慎地包裹着。
如果殿下真和公子闹了什么矛盾,又怎么还是和往常一样送礼物?
武文心中实在有些困惑了。
·
另一头,凤绵继续按部就班地上下学。
国子监监生多,除了上课时枯燥了点,平日里还算是比较热闹。
这些监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京城学生,家里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背景,所以京城很多事情都能在这些学生中传开。
比如说这日午时,凤绵和谢霖、方哲在亭子里休息的时候,就听见隔壁假山边上有人在说话,说的还是和谢循有关的事。
凤绵竖起了耳朵听,听见他们说——
“太孙殿下不愧是皇上看中的储君,棋艺真是高明的没话说。”
“你怎么知道?”
“我那任职翰林院侍讲的堂兄一连两日被叫去东宫,陪太孙下棋了,我堂兄说他拼尽全力还是一连输了十局,感觉很丢人,都不敢看太孙眼色了。”
“十局都输了?我记得你堂兄不是号称打遍国子监无敌手的吗?”
“正是如此,所以才觉得丢人,不过也说明太孙确实厉害。”
听着其他学生语气崇拜地提醒谢循,凤绵心中自然是替谢循高兴的。
谢循的棋艺是他爹教的,跟他爹一样厉害,凤绵和谢循下棋就常输,自然对谢循下棋的水平一清二楚。
谢霖和方哲也听见了。
谢霖说:“原来太孙殿下还会找人下棋。”
方哲:“还连着下了两天,殿下挺有雅兴的嘛。”
凤绵笑说:“他有空的时候就喜欢下棋,我就下不赢他。”
谢霖和方哲都是知道凤绵的棋艺的,别看凤绵不爱学习,但是凤绵脑瓜子好使,下棋的事很少难倒凤绵,连凤绵都赢不了,那说明太孙殿下确实厉害。
两人互相讨论起了下棋的事来。
凤绵听着他们聊,心头却有些疑惑升起。
谢循很少和外人下棋的,以前都是找他或者他爹、师公下棋,师公年纪大了,谢循很少去烦扰师公了,就会找他和他爹下,这还是他第一次听说谢循找别人下棋。
其实这也没什么,但谢循不是很忙,忙到都没时间见他吗,怎么还有时间一连两天都找别人下棋呢?换做以往,有这个功夫,谢循早就来找他了。
还是说这下棋里面也有什么名堂?
凤绵下意识地觉得谢循是有什么原因这么做的,只是想了好一会儿也想不出所以然,难道是谢循看中了那位监生堂兄的能力,打算通过下棋试探试探?
凤绵挠了一下脑袋,他对京城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的情况不太了解,还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不过能被选为翰林院侍讲,那人或许真是有能力的。
凤绵没忘记他爹当初也做过翰林院侍讲,所以天然觉得胜任这个职位的都是厉害的人。
·
第340章 章传言(1更)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四月上旬旬假的时候,凤绵听说有州府出现了旱情,谢循正在忙着解决此事,就连他爹都忙碌了起来,一向懂事知轻重的凤绵,自然没有在这个时候去打扰谢循。
只是这样一来,他和谢循算起来得有一个多月没见上面了。
东宫的礼物倒是如流水一样进入林宅,今天送一套特制的银针,明天送一份特意搜罗来的稀有药材,后天又送一匣北面进贡的东珠,各种稀有珍品,但凡是东宫有的,凤绵这里都有一份。
收到礼物,凤绵自然高兴的,每一份都拆开仔细瞧了瞧,用的上如银针、药材之类的就先收到小库房,其它如东珠这些就先送去给娘亲看看,若是娘亲看上了就给娘亲,娘亲说用不着的,他就先收到大库房放着。
像是东珠这样的贡品,程乔一般都不会动,她明白儿子的孝心,但这种东西拿出去太打眼了,程乔做事一向有分寸,不会动这些东西。
私下里程乔也跟林清弦提过,让太孙不要再送贡品过来。
林清弦应了后也和谢循谈过,那之后送贡品的次数是少了很多,但偶尔还是会送过来。
程乔让凤绵把东珠拿回去后,顺口问起:“最近怎么没见太孙过来?”
不仅没见到谢循过来,儿子好像最近也没怎么去东宫,所以程乔才这么问。
凤绵:“朝朝很忙,武忠说他批折子批到半夜,最近又有旱情,忙得都在勤政殿睡了。”
程乔叹口气道:“这太孙瞧着高高在上风光无限,也不容易。”
凤绵点头,他也觉得谢循这样太累了。
“等太孙忙完,请他到家里来坐坐,我和李嫂给他炖些温补的东西给他补补。”
虽然谢循如今贵为太孙,可当年谢循在林家住过一段时间,这些年和林家关系也很亲厚,谢循是程乔看着长大的,抛开身份不谈,心里也会记挂一二。
“好,我一定把他带回家来。”
程乔目光温柔地看着自己儿子,“最近天气转暖,白天热晚上却还是冷的,你夜里不可贪凉不盖被子,早上出门也要多穿一件衣裳。”
“知道了娘,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那又如何,不管你多大都是娘的乖宝。”
还是娘亲乖宝的凤绵,乖乖点头听训了。
·
国子监最近风气有些活跃,一是因为八月秋闱将至,不少监生都要下场,国子监中到处都能听见谈论秋闱的声音,其中逸轩楼就是谈资之一,听说不仅淮州书院的萧锦肃的等人出了风头,还有其它几个州府的才子也在逸轩楼出了名;二就是关于东宫的了。
东宫的太孙殿下,最近召见了不少年轻有为的学子叙话以作勉励,国子监里就有好几个人被召见了,这让国子监这些平日里见不到太孙一面的监生们都有些沸腾。
凤绵和谢霖、方哲不管去哪里都能听见谈论这些事的声音。
“凤绵,你不是和太孙关系很好吗,这些事你应该最清楚了,快跟我们说说。”
同在一个课室的同窗们,纷纷看向凤绵,目光中流露出期待。
凤绵和太孙关系好,在整个国子监,不,应该说在整个京城都不是秘密。别的大臣都未必能有机会到东宫见到太孙,凤绵却每个月都会去东宫住几天,如此殊荣也是独一份了。
凤绵面露难色:“这些事我也不太清楚。”
“啊?你怎么会不清楚,你和太孙关系那么好,还经常去东宫。”
“我最近没去,殿下太忙了。”
听凤绵这么一说,其他人倒也不好多问了,太孙殿下毕竟和他们不一样,每日日理万机,确实不是时时有空。
不过也有一些稍微知道更多内情的人私下嘀咕了起来,这些人听过一些传闻,比如说以前太孙忙到彻夜点灯,次日还是会抽出空来陪凤绵去瑶台赏花,又比如说有次太孙要去南边巡查,去的时日较长,太孙不舍和凤绵分开这么久,亲自来国子监帮忙请假,带着凤绵一块去巡查了。
如今太孙好像也没有忙到没空见凤绵的地步吧?
那几个人目光狐疑地看了看凤绵,以为是凤绵不愿意多说找的借口,但到底没多说什么。
凤绵自然也注意到了,暗暗叹口气,他是真的没见到谢循。
夜里凤绵回到了家里,武忠又给他捧来一个匣子。
“公子,这是殿下让人送来的礼物。”
凤绵看了一眼匣子,目光中藏着一点期待地看着武忠:“朝朝有空了吗?”
武忠微微一僵,有些为难地摇摇头。
凤绵顿时失落了起来,他看着武忠手里的匣子,也忽然没有了拆礼物的心情。
武忠看出他的失落,有些担忧起来,安慰道:“公子,殿下只是因为最近旱情的事耽搁了,并不是有意不见您的,等忙过这一阵就好了。”
凤绵点点头,但情绪还是不高。
武忠给他出主意:“要不您这几天晚上到东宫住吧,东宫到国子监是远了点,只要早上起早一些,属下还是能准时将您送到国子监的,您放心,属下驾驶马车很稳的,您可以在马车上多睡一会儿。”
凤绵闻言倒是有些心动了起来,只是想了想后他还是摇了头。
“朝朝忙到连回宫睡的时间都没有,我如果过去了,他肯定会为了见我特意抽出时间回宫,那样只会加重他的负担,还是等他忙完这阵再说吧。”
武忠心中一软,公子还是那么贴心,明明那么想见殿下,但还是会为殿下着想。
不行,他得好好问问武思,殿下究竟什么时候能稍微空闲一点。
公子和殿下都一个多月没见上面了。
·
隔日凤绵去了国子监后,武忠特意去了一趟东宫。
武思知道他的来意后,神情微有些不太自然,只是没敢让武忠看出来。
“殿下确实好些天没回来睡了,估摸着还得等忙完这阵旱情的事。”
“唉,那我只能这么跟公子说了。”
“对了,昨晚给公子送去的礼物,公子可喜欢?”
武思想起一件事,赶紧问道。
武忠顿了一下。
武思见状忙问:“怎么了?”
武忠:“公子心情有些低落,礼物还没拆呢。”
武思一惊,这……
其实武思也有些话没方便和武忠说,最近旱情的事确实很急,但也没有那么急,殿下已经安排了信任的臣属前去赈灾,由于旱情面积不是很广,所以只要粮食到位,问题还是能很快解决的。
但殿下还是夜夜忙到子时之后才歇息,听武文说殿下都是在忙着批奏折。
据武思所知,那些奏折也不是都需要回复的,往常那些罗里吧嗦没有重点的奏折,殿下连看都不看一眼,最近却再一一批复。
武思挠挠头,他也不明白殿下心里在想什么,也不敢多说。
“你好好安慰公子,千万不要让公子多心。”
“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