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反派首辅家的乖宝 第244节

  庆熙帝一愣,难得不知道怎么回答,尤其面对谢循赤诚的目光时。
  庆熙帝随意敷衍几句,暂时先把谢循打发走了。
  在谢循离开后,庆熙帝对盛海说:“这孩子还是心太软啊。”
  盛海没怎么敢接话,只小心翼翼道:“小殿下这是重感情呢。”
  庆熙帝摇摇头:“太重感情也不好,将来要吃大亏。好在他如今也还小,有朕教导他,总是会成长的。”
  盛海忙道:“皇上圣明。”
  。
  第239章 章倒背如流
  重感情的谢循回到东宫后就面无表情,说实话,要在庆熙帝面前假装自己是多么重感情的人真是让他觉得恶心。
  如果可以,他恨不能现在就把那些人大卸八块,怎么可能还替他们求情。
  可偏偏他还太弱小了,只能用这些迂回曲折的法子来达成目的。
  武文早把其他人挥退,看他心情不好,劝诫了他几句。
  谢循:“孤知道。”
  他只是想见凤绵了。
  有凤绵在,他什么烦恼都能忘掉。
  ---
  另一头,身在武安侯府的凤绵也有些想谢循了。
  尤其是听他爹说了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后,凤绵直觉谢循心情不会太好。
  小家伙小手托着腮帮子,叹了口气,皇家可真是麻烦呀。
  谢循如果不是小太孙就好了。
  “想什么?”林清弦从屋里出来,就看见他坐在门口台阶上,托着腮帮子一脸沉思的样子,将他抱了起来。
  凤绵靠着他:“爹爹,什呀时候见朝朝呀?”
  林清弦:“再过一段时间吧,现在还不是时候。”
  凤绵哦了一声,靠着林清弦没说话了。
  林清弦拍拍他的小奶臀,抱着他进了屋。
  ---
  谢循回京遇刺的案子调查了许久才结案,三皇子和六皇子互相都想咬下对方一口肉来,彼此争斗,互相都有损伤。
  最终找了几个替罪羊出来,算是了解了此案。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件案子背后真正的主使是谁。
  谢循一回来,朝堂争议的储君之事并没有消停,三皇子和六皇子两派人马,以谢循年纪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导为由,请求庆熙帝废除太孙,改立其它皇子为太子。
  “循儿,过来,这些个大臣们都说你读书不好,你给他看看自己读书读得如何?”
  庆熙帝让谢循直接站在金銮殿上,与那些大臣对质。
  谢循站在金銮殿的台阶上,扛着所有朝臣,气定神闲道:“诸位大人有什么想考的,尽管考验便是。”
  “太孙好大口气,若是答不出来,这丢人的可就是你自己了。”
  “孤既然站在这里,就不怕答不出来。”
  “那敢问太孙,都读了哪些书。”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中的《论语》《大学》,五经里的《诗经》,《尚书》读了一半。六艺之数,琴棋书画里的棋之道,孤也都会一些。”
  谢循说完后,很多朝臣都不相信。
  谢循失踪前根本没有受过正经的教导,失踪了一年多,估计忙着保命都来不及,怎么可能读书这些?
  三皇子一派和六皇子一派的官员都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争相向谢循出题,试图将谢循的脸面扯下来。
  谢循一一回答了。
  由于谢循回答的太过轻松,让在场朝臣都愣了一下。
  三皇子和六皇子背后的官员也意识到有些不对了,谢循好像是真的读过。
  不过他们并不认为谢循小小年纪能够全记住,所以还有些轻敌,谁知道越问越觉得不对劲,越问越生僻,即便如此,谢循还是对答如流。
  “好好好,”有并非哪一派的大臣忍不住语气激动道,“小殿下记性过人啊。”
  庆熙帝同样神色满意,高兴道:“循儿记性过人,凡是背过的书可以倒背如流啊。”
  朝臣们惊讶。
  朝臣们自然不会怀疑庆熙帝撒谎,那这就证明谢循是真有这样的天赋。
  而且谢循才八岁啊。
  有三皇子一派的人不服,试图在数、棋方面考验谢循。
  谢循却也都一一通关了。
  中立派的老大臣激动地站出来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小殿下有此天赋,江山后继有人啊。”
  陆尚书等其他中立派朝臣自然也跟着站出来,恭贺庆熙帝。
  三皇子和六皇子的脸色就难看多了,他们也没想到谢循居然有这样的能耐。
  六皇子暗暗咬牙,谢循这个小兔崽子到底是从哪里学来的学问?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这小子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呢?
  既然谢循并不是没有能力,那么三皇子一派和六皇子一派试图以此请求庆熙帝废除太孙的理由就不成立了。
  不仅不成立,反而让谢循这个太孙的位置坐得更稳了。
  据说当天三皇子和六皇子回去后,各自摔了书房一堆东西。
  “他们还是太闲了。”武安侯府,世子程少煦道。
  武安看向程少煦道:“少如手上的证据整理得怎么样了?”
  程少煦:“已经都准备好了,葛飞鹏和三皇子勾结的事已经板上钉钉。”
  武安侯露出满意神色,只要扳倒了葛飞鹏和三皇子,他们武安侯府的冤屈也可以洗刷干净了。
  程少煦看向林清弦:“妹夫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
  林清弦:“六皇子一心想要扳倒三皇子,我们可以利用一下他,等时机合适了,少如再出面。”
  林清弦之所以建议这么做,也是不希望这件事由他们武安侯府挑起,免得庆熙帝怀疑上了武安侯府,反而从中作梗,不让他们如愿。
  程少煦:“那就这么办吧。”
  --
  六皇子府上。
  谢循在朝堂上大出了风头,六皇子自然是气得不行,回来就摔了东西。
  其中一位幕僚劝道:“殿下息怒,小太孙到底年少,能不能成长起来还是未知,谁也不能保证他接下来不会有个头疼脑热的毛病,要了他命。”
  其他幕僚也纷纷点头。
  六皇子冷静下来,坐下来道:“你说的没错,说到底不过一个黄毛小儿,还不值得本宫如此动怒。”
  谢循好好待在南边不出来,还有活着的可能,可他偏要回来,这京城可是吃人的地方,谢循一个八岁小儿,又能躲得过去多少次的明枪暗箭呢?
  六皇子看向刚才说话的幕僚道:“李先生有什么好主意?”
  被称作李先生的幕僚道:“殿下,小太孙那边只要用点儿手段,就能让他活在惶惶不安中,要他的命也不是什么难事。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尽快扳倒三皇子。”
  “没错,”另一位幕僚也赞同地点了头,“听说三皇子最近频频召唤手下将领见面,也不知道究竟是想要干什么。殿下,我们绝不能再放任三皇子一派继续发展下去了,否则我们就真的危险了。”
  六皇子脸色沉了下去,所有的注意力都已经集中到了三皇子身上。
  三皇子确实是他的心腹大患,如果不把对方扳倒,自己迟早会被他绊倒,这不是六皇子想要看到的。
  六皇子沉沉出声:“诸位先生有什么好的办法?”
  李先生道:“殿下,关于数年北疆一案,已经有眉目了。”
  六皇子一听大喜:“哦?快说来听听。”
  李先生呈上了一本册子:“这是属下让人千辛万苦混入了葛飞鹏的府中,想尽办法从葛府拿到的一部分证据。”
  六皇子接过册子,果然看见了葛飞鹏和三皇子勾结往来倒卖兵器的证据。
  李先生:“属下混入葛府的人还说,葛飞鹏的密室里还有一封当初三皇子写给葛飞鹏的密信,密信上许诺了葛飞鹏好处,让他想办法毒死程少如的证据。”
  李先生所说的话,让六皇子和一众幕僚再次大喜。
  有了这些东西,他完全可以直接告发三皇子了。
  六皇子激动道:“李先生,这话可当真?”
  李先生道:“混入葛府的探子有把柄在属下手上,料他是不敢欺骗属下的,否则也不偷出这一部分证据送到属下手上了。”
  “好!”六皇子用力一拍桌子,“可算让本宫找到叫老三死无葬身之地的办法了,本宫这就下令,让人围了葛府!”
  有幕僚犹豫道:“殿下,是否先告知皇上?”
  六皇子:“哼,告诉父皇?父皇为了不让本宫一家独大,一定会想办法保下老三。本宫就是要父皇也没有那个机会能够保下老三。”
  李先生道:“殿下,光是葛府的证据恐怕还不足以让三皇子真的倒台,依属下看,不如趁着今年夏猎,皇上召回北疆将领的时候发难。”
  六皇子眼睛一亮:“你说的没错,那些北疆将领都和镇北军关系匪浅,如果让他们知道当初程少如是这么死的,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为了平息这些将领的愤怒,父皇也一定会杀了老三。”
  其他幕僚一听,觉得这也是个办法,便不再多言。
  六皇子看向李先生:“李先生,这事若是能成,本宫记你一大功。”
  李先生:“多谢殿下,不过这也不仅仅是属下一人的功劳,其他几位先生也帮了大忙。”
  六皇子:“好,那就都记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