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反派首辅家的乖宝 第161节

  盛海得到庆熙帝的眼色后,赶紧过来扶起了谢循,红着眼眶道:“小殿下,您真是小殿下吗?皇上为了找您,头发都愁白了,日夜担心您的安危,将近一年的时间没能睡好,现在可算是见到您了。”
  谢循噗咚又跪了下去,给庆熙帝磕头,“是孙儿不孝,劳累皇祖父牵挂担忧,请皇祖父责罚,孙儿心甘情愿受罚。”
  庆熙帝叹了口气,俯身亲自把他扶了起来,“起来吧,你这突然出现,朕虽然意外,可心里的石头也算是落地了。”
  谢循顺着他的力道起身,又哭又笑地抬手擦着眼泪。
  “皇祖父,孙儿在外天天都在想您,想家,现在见到您,孙儿也心安了。”
  “委屈你了。”
  “孙儿不委屈,孙儿就是担心您老人家牵挂,孙儿一想到您要操劳国事,还要分心命人寻找孙儿,孙儿心里就难受。”
  谢循握着庆熙帝的手,细细打量道:“您看您都瘦了。”
  庆熙帝听见他这关心的话,心里一暖,用另一只手拍拍他的手背道:“只要你平安回来,朕瘦点儿不算什么,养养也就回来了。倒是你,为什么会成了林清弦的弟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谢循除去一些不能告诉庆熙帝的事,把自己遭遇刺杀开始到回到京城的事都告诉了庆熙帝,在凤绵和林清弦救了他这件事上,稍微春秋话术了一下,让庆熙帝以为齐越川也在场,而这么做也是为了给齐越川接下来进京一事多添加筹码。
  这也是林清弦和他商议过的结果,同时今天谢循会选择对着庆熙帝,把事情“和盘托出”,也是为了让庆熙帝知道他这个孙儿心里信任庆熙帝这个皇祖父。
  反正庆熙帝都已经知道了实情,瞒着也没有用。
  现在离他们进京也不久,事情越早向庆熙帝坦白越有利,拖得久了再说反而显得谢循这个孙子不够信任庆熙帝这个皇祖父了。
  所以今日谢循才会随武安侯来,亲自向皇帝说明实情。
  谢循说完后补充道:“原本先生进宫谢恩那日就该跟皇祖父坦白的,只是那时刚到京城,先生突然受到您的嘉奖,心里很是紧张,担心话说不清楚,所以才找了这次的机会。”
  谢循说的事,庆熙帝大多数都已经从锦衣卫的探子口中知道了,不过当听见谢循没有保留地把事情都一一告诉他时,庆熙帝很欣慰。
  庆熙帝心里高兴,谢循能坦白,就证明信任他这个祖父。
  至于林清弦的顾虑,庆熙帝也能理解,所以并没有责怪什么。
  站在一旁的盛海悄悄看了一眼庆熙帝,又看了看谢循,内心暗暗感叹一声,小殿下坦白得可真是时候。自从小殿下他们进京,皇上其实日日都观察着呢。之前小殿下没有坦白的时候,皇上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有些介意小殿下没有来求见他这个皇祖父的。
  盛海都可以预见,如果小殿下一直拖着不坦白,皇上内心的不高兴积累得多了,就会变成真得不高兴了。好在小殿下还是坦白得及时啊,皇上这会儿对小殿下前些日子没有进宫求见的事应该是没有介怀了。
  庆熙帝之前确实有些想法,不过这会儿也都烟消云散了。
  谢循信任他这个皇祖父,这就比什么都重要。
  “你能把这些事都告诉皇祖父,就证明你长大了。”
  “孙儿只怪自己没有说的早一点,让皇祖父担忧了这么久,是孙儿不孝。”
  “这不是你的错,错的是刺杀你的人,皇祖父一定不会放过他们!”
  谢循眼眶再次一红,噗咚跪下道:“孙儿多谢皇祖父,孙儿就知道皇祖父一定会替孙儿做主的!”
  庆熙帝:“起来,别动不动就跪。朕是你的皇祖父,自然会保护你。”
  谢循眼神孺慕地看着庆熙帝,哽咽叫了一声皇祖父。
  盛海擦了擦眼泪道:“小殿下平安无事就好,就是看着也瘦了不少,在外面一定是受了不少的委屈。”
  谢循摇头:“孙儿记得皇祖父说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孙儿在外面这一年来,对皇祖父的这句教诲体会得有尤为深刻。可惜皇祖父交给孙儿的任务,孙儿没能完成,孙儿给皇祖父丢脸了。”
  庆熙帝知道谢循说的是去赈灾的任务,其实这件事是庆熙帝理亏。
  当时庆熙帝是怀疑谢循心里记恨自己,所以对谢循多有疏远,对于三皇子、五皇子和六皇子推波助澜,让谢循去赈灾这件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答应了。
  现在想起来,庆熙帝自然是理亏的。
  出于理亏的心里,庆熙帝当然不会责备谢循,还开口夸赞道:“你能记得皇祖父的话,能忍,能吃苦,就已经表现得很好了。赈灾的任务,朕已经另外派人去完成了,你能平安归来,朕心里就很欣慰了。”
  谢循红着眼眶看庆熙帝。
  庆熙帝看着他现在陌生的面孔道:“你这易容如何解?”
  谢循:“孙儿手里有解药,皇祖父可是要孙儿现在吃下?”
  庆熙帝心中一动:“若朕这么想呢?”
  谢循立刻掏出解药,对盛海说:“盛公公,可有水?”
  庆熙帝拦住他:“你急什么,朕就是这么一说,你现在把解药吃了,那不是坏了你外公的计划了?”
  谢循:“可是皇祖父让我吃,一定有您的道理,孙儿只需要听您的就好了。”
  庆熙帝点点头,欣慰道:“你能这么想就好。”
  谢循一脸茫然道:“那孙儿现在是吃还是不吃啊?”
  庆熙帝故意板着脸道:“朕才刚夸完你,解药先收着吧,就按照你外公的计划来吧。他也一把年纪了,这么做也是为了保护你,顺着他点儿吧,别把他气出个好歹来。”
  谢循点头:“孙儿都听您的。”
  庆熙帝笑说:“这时候不是骂朕偏心,不爱你们的时候了?”
  谢循脸色一红,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色,“孙儿年长了一岁,也懂大道理了。那时候是孙儿错了,孙儿不该和您顶嘴的,这一年孙儿在外面经历了许多,看了很多百姓家生活的艰苦,孙儿才明白您要撑起一整个大周,那么多人的生活,有多么不容易。您是皇上,要考虑的事情有很多,也不能事事都随我胡来。”
  谢循说这话的时候内心其实有些紧张,庆熙帝说的是当初他父亲失踪的时候,他和庆熙帝的对话。那时候他还小,父亲失踪,他虽然被封为了太孙,可是母亲被送去了静安寺,他没有了父亲和母亲,在求庆熙帝把母亲放出来却得到了驳回时,他确实和庆熙帝说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
  其实谢循现在也是这么想的,但他知道这些他都必须埋藏在心里,不能再表露出来。
  庆熙帝听了谢循这么说,心里最后一点芥蒂也消失了,“你真这么想?不怪朕不把你母亲从静安寺放出来了?”
  提到母亲,谢循心里还是痛的,但他知道自己现在不能再和庆熙帝硬来了,想要得到他想要的结果,就要先妥协。
  于是谢循再次不好意思地看了庆熙帝一眼,说道:“不瞒您说,孙儿现在也还是很想母妃,希望母妃从静安寺回来。不过孙儿现在已经能够理解您的苦衷,孙儿知道孙儿这个太孙的位置是您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才赐封的,孙儿相信您的安排一定有您的道理,所以孙儿愿意等母妃从静安寺回来的那一天。”
  如果谢循说他完全不介意了,庆熙帝反而要怀疑一下。
  但谢循也明白说了自己确实很想念母妃,只是因为理解了庆熙帝,所以愿意相信庆熙帝的安排。他这么一说,庆熙帝心里就释然了。
  庆熙帝不希望谢循依旧对自己心怀芥蒂,谢循能自己想开,这自然是一件好事。
  庆熙帝龙颜大悦道:“你确实长大了。”
  谢循挠挠头,露出了骄傲神色道:“孙儿还长高了呢。”
  庆熙帝点点头:“不错,是长高了,身板也壮实了,林家照顾你有功。”
  ·
  【今日单更】
  第164章 章不能就这么放过林清弦
  庆熙帝到京郊园林的消息还是传了出去,几位皇子是最先知道消息的。
  六皇子十分不解,问贵妃:“父皇去了郊外园林?好端端去那里干什么。”
  贵妃摇头:“他没带嫔妃,是微服出去的。”
  六皇子想了想,也没想出来最近京郊有什么新鲜事,难道就是纯粹去散心的?
  可以往皇帝去散心,一定会带上嫔妃,这次却什么人都没带,有些古怪。
  六皇子即刻让人去京郊打探消息。
  京郊离得也不远,消息很快传回来,可消息却让六皇子更困惑了。
  六皇子惊讶:“父皇先去了程家庄园,还召了武安侯陪驾,武安侯府已经沉寂三年了,莫非又要东山再起了?”
  贵妃思索片刻,淡定道:“武安侯府没有了镇北军,倒不算什么威胁。程晋当年救过你父皇一命,又一路支持你父皇登基,三年前程少如出事,你父皇没有剥夺武安侯的爵位时,我便猜到会有这一天,况且当年……”
  贵妃最后一句话没有说完,六皇子也没听着,他只在意武安侯府曾经支持东宫这件事,现在武安侯府又重获圣恩,他有些担心。
  贵妃轻蔑道:“你担心什么,太子这么多年没有找到,早死透了。至于小太孙,别说他很可能已经葬身兽腹,就算他没死,也不过一个七岁幼儿,能掀起什么风浪?”
  东宫现在连拔了牙的老虎都不如,贵妃不觉得有什么可担心的,他们真正要担心的是三皇子和五皇子这两个劲敌。
  现在朝堂上几乎是三分天下的局面,不把那两个劲敌除掉,他们难以掌控全局。
  贵妃提醒道:“你小心因为拎不清,被那两边给利用了。”
  六皇子闻言冷静下来:“母妃您说得对,武安侯就算重获圣恩于大局也改变不了什么,我还是盯紧点儿老三老五那边。”
  说到三皇子和五皇子,六皇子眼中迸射出阴狠冷厉的光。
  三皇子的母妃淑妃出自将门世家,三皇子很受一帮武将支持。五皇子的母妃德妃出自江南大族,族中文臣众多,五皇子也很受文臣支持。
  不过论身份的尊贵,那两人都比不过他,这一点六皇子还是有自信的。
  ---
  凤绵坐在武安侯的臂弯上,一双眼睛笑得弯弯的。
  武安侯笑着轻轻捏了捏他肉嘟嘟的小脸蛋,说:“小机灵。”
  刚才他正想怎么找理由,让谢循和庆熙帝独处,没想到是凤绵先一步提出来了。
  凤绵眨眨他乌溜溜的大眼睛,透出一点无辜的意思,他可没有撒谎,他是真想嘘嘘啦,刚才咕噜噜喝了一大杯奶饮呢。
  武安侯越看凤绵越觉得喜欢,他这个小外孙是个聪明的呢。
  武安侯抱着凤绵去嘘嘘完,也没急着带凤绵回去,而是找了个地方坐下来。
  “乖宝,听说你和大舅舅聊天了,也和外公聊聊好不好?”
  武安侯听说凤绵特意准备了一箩筐的话和程少煦说后,就也有些羡慕,也想听听凤绵说的,反正庆熙帝和谢循那边一时半会儿也结束不了。
  凤绵当然乐意和外公聊天,毫不犹豫点头:“好呀。”
  凤绵也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声音奶呼呼软糯糯,武安侯听得津津有味。听着听着,武安侯就有了和程少煦一样的想法,凤绵的想法很清晰,虽然说话有些口齿不清,但没有一件是重复的。
  武安侯认真听着凤绵说话,眼神骄傲。
  乖宝小小年纪就这么聪明,长大了一定比他们这些人都厉害。
  好在他这几年虽然不常外出,但也没有荒废锻炼,身体还算康健,还能再拼搏几年,替女儿和外孙多攒攒家当,日后也能助外孙平步青云。
  凤绵不知武安侯对他寄予了厚望,如果知道的话,肯定情愿装装傻。
  他这辈子只想吃喝玩乐,不想当卷王。
  这边祖孙俩说得差不多了,那边谢循和庆熙帝也互相诉完了祖孙情。
  武安侯算算时间,抱着凤绵回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