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反派首辅家的乖宝 第137节
林清弦揉揉他的小脑袋,然后出了门。
林清弦乘坐马车到宫门口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早朝也结束了。原本只有太监等候在宫门口,领他进宫去的,但林清弦到了宫门口却见到了褚翊。
“师兄怎么在这?”林清弦略有些惊喜地走过去。
褚翊笑说:“特意来等你的,正好我也有事想要面圣,我和你一道过去。”
林清弦知道他是放心不下自己,所以早朝一结束就来陪同了。
“多谢师兄。”
“你我师兄弟谢什么,快走吧,不要让皇上等。”
有了褚翊在,林清弦身上的压力稍微轻松了一些。
事实上前来宫门口等候林清弦的小太监并不是普通的太监,而是盛海的徒孙小夏子。小夏子早听他师父提醒过了,这位林举人不一般,让他留意着。
这会儿见到林清弦,小夏子也是眼前一亮,心想这位林举人不仅才华出色,长相也极其出色,算是这些年难得一见的俊秀人物了。
“褚大人,林举人,请随咱家走吧。”
“有劳小夏公公了。”
“褚大人客气了。”
褚翊带着林清弦,跟上了前面领路太监的脚步,朝着御书房的方向去。
别看褚翊表面波澜不惊,其实来到宫门口,发现是小夏子在等林清弦的时候,褚翊心里是十分惊讶的。
小夏子或许不起眼,但小夏子的师父是盛海这位帝王身边的贴身总管太监,所以一般的大臣都劳动不了小夏子,更何况林清弦还是一个举人。
褚翊不得不思考,兴平县的匪祸是否当真十分严重,才会让皇上格外重视协助解决了匪祸的林清弦,可好像也没听说那边的匪祸有严重到惊动朝廷的地步啊?
自己这个小师弟到底是有什么特殊之处,让皇上身边的太监总管特殊相待呢?
褚翊心里想了许多,不得不多多留意着这次陪林清弦进宫的一举一动。
林清弦不认识小夏子,所以还没有察觉到这其中的区别。
这会儿正在宫里,褚翊也不敢和他多说,是以林清弦也不知道褚翊内心的惊讶。
到了御书房门口,林清弦也没有等候太久。
庆熙帝知道他们师兄弟一起过来,直接就叫他们一块儿进去了。
御书房作为大周朝皇帝工作的地方,自然是格外的庄严肃穆。
地面亮可鉴人,静静候着的宫人一动不动,无形中给人很大压力。
林清弦绷紧了后背,微微低着头,跟着褚翊来到了御书房中间的地毯上,随着褚翊一同跪拜——
“臣褚翊,参见皇上。”
“学生林清弦,参见皇上。”
庆熙帝坐在御案后面,打量着地上跪着的林清弦。
林清弦还没有官身,因此依旧是书生打扮。
不过他这个书生和别的书生不太一样,便是跪在地上也有身如秀竹,明显就把旁人给比下去了。
庆熙帝早就通过锦衣卫的探子,把林清弦调查得一清二楚,也知道他一直在尽心教导谢循读书。一开始庆熙帝还以为林清弦又是一个虽然知道忠君报国,但满身书呆子气的读书人。
后来庆熙帝看了林清弦中解元的那篇文章,又知道了林清弦在兴平县的作为后,对林清弦可谓大有改观。
林清弦的文章机敏、锐利但不锋芒刺人,接管兴平县衙前后的手段也十分果断利落,在事情解决后也不贪恋任何不属于他的权势,迅速退身。
如此进退有度的一个人,怪不得齐越川会把他当做最得意的弟子,还把太孙交给林清弦教导。
如果说起初庆熙帝对齐越川把太孙塞给林清弦教导还有些不满,在知道了林清弦的才华和办事能力后也就烟消云散了。
而这一段时间,通过锦衣卫的探子,庆熙帝也知道谢循确实成长了不少,对林清弦也就更满意了。
庆熙帝对自己羽翼丰满,日渐在朝堂上给他压力的儿子们越来越不满,自然也就会越来越看重谢循这个尚且年幼、心里还惦记着要好好读书给他一个大惊喜的长孙。
这些东西,自然也会投射到林清弦这个“先生”的身上。
“平身吧。”
“谢皇上。”
林清弦与褚翊站起了身,依旧恭敬地微低着头。
庆熙帝看林清弦知礼节,不向一些初见天颜的人洋相百出,心里再次点了一下头。
“不必这么拘谨,都抬起头来吧。”
“谢皇上恩典。”
林清弦抬头,终于看清楚了庆熙帝的模样。
谢循的长相和庆熙帝有一点像,庆熙帝年轻时候其实也是很有英姿的一个人,只不过多年养尊处优,少有运动,如今年过半百,不仅鬓发花白,眼底略有些青黑,脸上皮肉也略有些松弛,虽然还是能看出一位帝王深重的威仪,但也能真切看出他的年纪了。
林清弦当然没有傻不愣登地打量庆熙帝,依旧保持着恭敬的模样,在庆熙帝与褚翊聊了几句,说到他的时候,复又跪下,语气中含着激动地感谢庆熙帝的嘉奖和赏赐,并言明日后要好好报效朝廷,效忠皇帝等等。
庆熙帝看着他激动的神色,嘴角露出了点儿满意的笑容道:“你在兴平县协助剿匪有功,这些都是你应得的。你当戒骄戒躁,好好准备春闱考试,才能继续为国效力。”
林清弦一副激动的模样,深深叩首道:“学生谨记皇上教诲。”
庆熙帝对林清弦的举动更满意:“起来吧,你是齐老的弟子,朕自是看重你几分的,你的老师今年来可好啊?”
林清弦起身,对庆熙帝询问齐越川的问题都一一回答了。
褚翊听着林清弦的回答,原本还担心林清弦说错话,但渐渐地就没这个担忧了,因为他发现林清弦每次回答的时候都很恳切,但不该说的是一句都没说。
褚翊内心不由暗暗一松。
庆熙帝对林清弦的回答很满意,按照林清弦所说,齐越川在清风县的时候时不时也会想起京城,可见齐越川并没有忘记他这个皇帝。
只是齐越川这老头是真的倔,臭脾气一上来就能赌气好几十年。
这次要不是因为太孙的事,那老头估计还倔着呢。
庆熙帝忽然觉得自己让谢循去赈灾的决定做得再英明不过了,既让谢循这个小太孙学会了成长,让他看清楚了谢循在乎他这个祖父的心,也让齐越川那个老头子找到了台阶下,终于舍得回京来了。
他这是一石三鸟啊。
庆熙帝心中对自己满意了,对林清弦自然也就更满意了,开口又勉励了林清弦几分,还让盛海给了林清弦几本书,让他拿回去好好读。
林清弦自然是激动谢恩。
“好了,春闱在即,朕也不留你了,早点回去温书吧。”
“学生谢皇上隆恩,学生告退。”
“皇上,臣也告退了。”
“去吧,好好把你师弟送回去。”
“臣遵旨。”
林清弦和褚翊离开后,庆熙帝满意地喝了一口热茶。
盛海见状笑说:“皇上,奴才看齐老这个弟子倒是比他脾气要好不少。”
庆熙帝哼笑了一声:“齐越川就是个茅坑里的臭石头,他那脾气全天下也没几个像的。不像最好,要是再教出几个像他那个的弟子,朕不得被气死?”
盛海笑说:“齐老的脾气确实倔,不过他心里还是惦记着您和谢家的江山社稷呢,不然也不会费心为小殿下做这许多安排了。”
庆熙帝点头:“算他还知道轻重,赌气归赌气,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那老东西心里还是有数的。”
盛海又笑说:“其实要奴才说啊,这全天下最英明神武的人就是您了,您早就看出齐老就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不然又怎么会重用他的弟子呢。”
庆熙帝笑骂了一句:“朕可没有徇私。”
盛海笑着没说话,一副看破不说破的样子。
庆熙帝拿手指隔空点点他,骂了他一句老滑头,然后道:“想当年齐越川在上书房教导皇子皇孙们读书的时候,是何等意气风发。他那个人眼里有些容不得沙子,看不得那些血腥事,当年才会一走了之,这一点就不如章砚之通透。”
盛海这下是真不敢说话了,静静听着。
庆熙帝又道:“不过当年满朝文武那么多人,也就他敢指着朕的鼻子骂,对朕说那么几句真心话了,这么多年过去,估计他也都老得不像样了。”
盛海看他有些伤感年纪,赶忙小心转移话题道:“皇上,听说昨晚深夜小太孙闹着要回宫见您呢。”
庆熙帝脸上的伤感一收,“胡闹,现在是他回宫的时候吗?林清弦难道没把他们的计策告诉他?”
盛海:“应当是说了的,只是小殿下夜里醒来忽然哭了,说是想家想您了。”
·
第141章 章你是我的宝宝(2更)
庆熙帝听了愣了愣,“哭了?”
盛海叹口气道:“听说哭得挺厉害,林清弦好悬才把小殿下哄住。小殿下一向是不爱哭的,这会儿应当是真的想家了。”
庆熙帝微微皱眉道:“朕刚想夸他长大些了,结果还是跟小时候一样。”
盛海暗暗看了庆熙帝一眼,内心反倒松了口气。
他了解庆熙帝,他知道这会儿庆熙帝心里并没有真的正气。
他和庆熙帝心里都清楚,齐越川和定国公费心替小太孙周全,无非是不想在这个时候暴露齐越川救了小太孙的事。齐越川门生众多,一旦让其他皇子知道他投靠到了小太孙那边,小太孙只会更加危险。
在现在的庆熙帝心里,自然是对他没有威胁的小太孙比重更重一些。因此庆熙帝也愿意替小太孙考量一二,帮着他们遮掩。
盛海:“小殿下从未离家这么久过,以前能忍得住那是因为离家远,现在都到家门口了却不能回家,心里可不就得委屈着。”
庆熙帝闻言眉头皱得更深了,这一次不是对谢循,而是对那些逼得谢循不得不这么做的人生气,如果不是那几个狼子野心的,谢循一个才七岁的孩子又怎么会流浪在外。
盛海也是见好就收,没有再多说什么。
庆熙帝脸色渐冷,尤其是听到通报说六皇子求见的时候,更是说了一句让六皇子回去的话。
六皇子没想到会吃闭门羹,苦思冥想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什么。
而这也会成为朝堂的风向标,那些个皇子大臣就好像闻到了味道一样,隔天就在朝堂上把六皇子狠狠参了一本。
但这次庆熙帝出乎意料的是把其他几个皇子也找由头训斥了一顿。
所有人都吃了挂落,这下是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