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嘉文帝有些开心,李洵今年也十九岁了,他早盼着抱孙子了。不过因他吃过包办婚姻的苦,因此虽然安国公府几次暗示,想将府中小姐许配给李洵,他都没接茬。只是前两年贵妃怀六皇子的时候,命安国公家的小姐进宫陪侍,多增加了一些和李洵的见面机会。
  只是李洵常常与安国公家小姐见面,却依然没看中,嘉文帝便也作罢。
  他是决意要让儿子找一个真心相爱之人成亲,哪怕对方家世差些,他之后多多提携就是了。如今听说李洵有了自己喜欢的人,还喜欢得火上房一般,一边心中觉得可乐,一边又不禁感叹。
  福昌伯府啊……外家还是盛国公府……
  这个门第确实有点……不太如意。福昌伯更是前段时间闹了个大笑话,被一个娼妓玩弄于鼓掌,还被气得起不来床。他只怕这小哥儿日日见那娼妓,耳濡目染了一些不好的习气。
  “也罢,既然进宫做了伴读,便着鸿儒悉心教导,扳一扳性子。”嘉文帝终究是不愿意自己打自己的脸,再说了,他也应该对儿子有信心才是,他儿看中的,能不好吗?说不得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唯一纯白的雪莲花!
  嘉文帝好不容易在内心把自己说服了,便看见张太监失魂落魄的回来,险些被门槛绊倒。
  “怎这般不小心!”段公公低声训斥了一句。嘉文帝却道:“无妨。”
  他此刻心情颇好,笑眯眯看着张太监道:“你是从重文宫来?方才是你帮洵儿将那福昌伯府的公子给拦了下来?”
  嘉文帝露出一丝八卦的神色来:“洵儿与那小哥儿可说了些什么?”
  眉来眼去了吗?私相授受了吗?——摸小手了吗?
  张太监却一脸便秘的神色,内心挣扎半晌,到底不敢欺君,那只能出卖太子了:“回陛下,奴才、奴才观殿下神色,似乎……似乎并不是中意那福昌伯家的大公子。”
  张太监满脸麻木绝望:“殿下并未与那大公子说话,却……却直奔那大公子身边的贴身侍从……”
  “殿下中意的,似乎是大公子身边那个叫小碟的侍从。”张太监说到最后,已经跪伏在地上,不敢抬头看嘉文帝的神色。
  嘉文帝一脸放空。他听见了什么?
  好了,他刚才还在嫌弃福昌伯府门第一般,现在他觉得福昌伯府门第特别好!
  第33章
  嘉文帝怔怔地看着张太监:“你说什么?”
  张太监身体趴伏得更低了, 哆哆嗦嗦道:“殿下似乎中意的是福昌伯府大公子身边的侍从小碟。”
  嘉文帝有些恍惚。一个下人,那就不可能是做皇后了……其实以嘉文帝这个纯正古代人的角度来看,堂堂太子幸几个下人算什么事,别说太子了, 普通官员家里的少爷到了岁数, 也要在屋里放上两个教导那事的侍婢。
  但他儿子如此上心, 又是铺路又是赶着去见的, 这份用心放在一个下人身上,就有些奇怪了……并不是那种对待普通下人的态度。
  对于纯正的古代人来说, 有时性与爱是两回事,甚至可以是毫不相干的两回事。很多下人只是发泄.欲.望的载体, 传宗接代的工具, 连喜欢也谈不上。
  而儿子对这个小侍从,显然是动了心的。
  罢了, 若儿子真的喜欢,就想法子让他收了先做昭训, 慢慢地再提拔成良娣, 也就差不多了。嘉文帝正拧着眉思索,一旁的段公公看他脸色, 低声呵斥了张太监一句:“浑说什么。”又对嘉文帝道:“陛下,是这奴才看错了也未可知。殿下的心意又岂是他能揣测的……殿下赶去了贵妃娘娘宫里与那些伴读见了面,说不定还发生了别的事情?不如……”他犹豫了一下, 却没敢真说出口。
  但嘉文帝听他的话音却已冷了脸:“算了, 今日才头一日进宫, 来日方长。让那些去重文宫的宫女内侍都留心着些,看看太子究竟是中意那福昌伯府的公子,还是他身边的侍从。”
  段公公忙垂下头:“是。”
  嘉文帝斜眼睨了他片刻:“你侍奉了一天, 也累了,退下吧,让小张子过来伺候。”
  段公公心中一惊,暗暗悔恨自己多嘴,但也只能将头垂得更低:“是,奴才告退。”
  待段公公出去,嘉文帝也没了再批折子的心情,烦闷地将笔丢开:“去,让顺贵人准备接驾。”
  若说嘉文帝此生有什么排的上号的后悔之事,将贵妃纳入宫中算得上其中一件。
  嘉文帝的生母位份不高,后来又早逝。宫中无子的嫔妃很多,先皇便命湘嫔抚养他,便是如今管理内宫事务的那位太妃娘娘,虽无太后之名,一应待遇却与太后无异。
  湘嫔无子,又深宫寂寞,得了这个孩子很是高兴,倒是十分疼爱嘉文帝。湘嫔当时依附于安国公出身的郑贤妃,时常带嘉文帝去贤妃宫中玩,因此嘉文帝便结识了养在宫中的两位安国公府的小姐——先皇后与贵妃,当时还是安国公府的大小姐和二小姐。
  嘉文帝与大小姐青梅竹马,与二小姐倒也是自幼相识。不过小孩子也自有投缘一说,他一见大小姐就欢喜,常常追在大小姐身边,大小姐亦是与他情投意合。
  而二小姐小时候却喜欢和郑贤妃所生的大皇子一起玩。
  ——长大后嘉文帝才渐渐意识到,安国公府将两位小姐送进宫里,便是想培养她们与大皇子的感情,将来顺理成章成为皇后。
  果然不久之后,先皇病重,立大皇子为太子,不到一年便驾鹤西去,太子登基,是为少帝。当时的皇后与郑贤妃并列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若按正常发展,在郑太后的主持下,日后安国公府二小姐早晚会进宫,成为少帝的后妃——大概率是皇后。
  但偏偏还有一个军功累累的宗亲,从辅政王到摄政王,一点一点架空了两宫太后手中的权力、除掉其他辅政大臣。摄政王亦有自己想要立为皇后的人选,少帝和郑太后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这才有了安国公府二小姐三个亡故的未婚夫来造势。
  然而未等少帝立后,摄政王便将其废去,两宫太后也不明不白“病故”,嘉文帝被扶上台做了摄政王的新傀儡。
  却说嘉文帝,他在生母死后,被湘嫔收养之前,也被宫人“疏忽”地照顾过一段时间,自小便会看人眼色。他因早早的就知道了情爱之事,便一直很用心地讨好郑太后和少帝,后来摄政王执政,他又跑去用心讨好摄政王,就是希望将来能求他们将安国公府大小姐指婚给他做王妃。
  ——以他当时的身份,一个不出众的皇子,还真未必能娶到炙手可热的郑太后母家安国公府的大小姐。
  结果因为他一直讨好摄政王,显得比较听话,倒让摄政王选了他做新皇帝。
  嘉文帝也曾想过,若是后来顺顺利利让安国公府的大小姐做了他的皇后,说不定他是甘愿一辈子给王叔做傀儡的。毕竟从小就没有想过自己能做皇帝,对此并没有期望和野心。
  可那时候因郑太后忽然“病故”,安国公府已和摄政王结了仇,加上摄政王属意王妃的侄女做皇后,嘉文帝便因为婚事屡次和摄政王发生冲突。最后虽在安国公府和朝臣的支持下遂了嘉文帝的心愿,但摄政王妃的侄女也以淑妃之位进了宫。
  那几年嘉文帝过得极为痛苦,也曾数次后悔,不该让心爱的人陪他一起受这份委屈。淑妃仗着摄政王的势力嚣张跋扈,屡次僭越皇后,连他这个皇帝也不十分放在眼里,不顺心便给他脸色看。而嘉文帝连去何处就寝,也要受淑妃管控,少去她那里几次,便要跟摄政王告状。到了后来,摄政王妃甚至派了嬷嬷跟在嘉文帝身边,到了夜间便将他领去淑妃宫里。
  在这样的压力下嘉文帝忽然意识到,他和摄政王的关系既然因封后一事破裂了,那么他的结果很可能如他的兄长少帝一般。等淑妃生下孩子,自己就会被废掉——不,恐怕他、皇后、刚刚出生的李洵会直接“病故”,淑妃的儿子才好顺理成章的登上皇位。
  所以淑妃明明也并不喜欢他,却不允许他少去宫里一次。
  他这才开始连手以安国公府和另一位太后母后皇太后娘家为首的朝臣,致力于扳倒摄政王。这其中腥风血雨自不必说,期间皇后、三皇子皆死于淑妃毒手,但最后还是嘉文帝险胜,伏杀摄政王于宫中,又雷霆手段将其党羽一一铲除。
  嘉文帝自己经过这一遭,也对后宫争斗、皇权不稳、皇位更迭产生了很大的阴影。不是为已经站稳脚跟的自己,而是为了皇后唯一留下的孩子李洵。因此决定在李洵成人、掌握朝政之前,都不入后宫,不许新的皇子降生,哪怕有一点点外力可以威胁到李洵的地位。
  他本想在后宫找一性情纯善忠直的宫妃立为贵妃,抚养李洵,但安国公在这时候找上了门。
  只因安国公府的二小姐之前为了少帝而造势,死了三任未婚夫,命格贵不可言已传得京城皆知。导致别人也不敢娶,生怕命格不够贵,真被她克死了。因此至今还在家中未嫁,只能请嘉文帝纳她入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