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他自然也不会找死去拿那些御赐之物,只将那两匣子玉佩拿在手里。那管家原本不在意沈榶拿什么,却在看见那两匣子玉佩时,仿佛忽然想起了什么,整个人都僵住了。
  沈榶见周妈妈出去找人去写新的封条,仓房里只他和老管家,便低声道:“前几日贼人来府里偷盗,只拿了两匣子玉佩,我想这些玉佩必定十分贵重了。”
  那管家嘴角牵强地弯了弯。他上次来时已觉得不对,回到盛国公府后和几位主子一说,顿时勾起了一桩旧事。只是兹事体大,又兼盛国公府如今的处境,根本不敢说与沈榶知道。不过好在……他瞄了眼那两匣子玉佩,道:“那是,小姐的嫁妆里,样样都是夫人精挑细选的珍宝。”
  沈榶看他的神色便知有古怪,但这管家又并不阻止他拿这两匣子玉佩,难道那所谓的信物并不在其中?
  沈榶想了想,又随意挑选了几样小玩意,便道:“你们现在这里造册,我有几样东西不方便带进府里,现在回去取了,待会儿一起封起来。”
  周妈妈和盛国公府的管家自然没有不答应的。沈榶回房之后,却是取来两个锦囊,在内里画上空间法阵——他这次只画极小的法阵,能放进一只匣子的大小便足够。因空间小,存续时间便长,约么能维持一年多的时间。
  沈榶将两匣子玉佩分别放进锦囊之中,扎紧了口子。这空间别人并看不见内里,除非有修为比沈榶还高的高人。如此一来不管那信物在不在其中,无论谁来偷,也是白跑一趟。
  沈榶将这两个锦囊一起封存了起来,这次钥匙就没让盛国公府那边拿着了,而是直接交给了沈榶。老管家看着沈榶很是欣慰,只觉得这次相见,公子比从前有主见、有能力了不少,已然可以守住这些财富了。
  沈榶也很满意,他有了这钥匙,哪日打算去乡下隐居,倒也不用自己砸自家的锁了。
  又过了一日,便到了入宫的日子。周妈妈早已为沈榶和沈桥准备了入宫需要的东西,钱财、四时衣裳一应俱全,满满装了一大车。沈榶带着盏碗碟箸四个到府门口时,沈桥已经等在那里了。
  这还是沈榶第一次见这个妹妹,样貌像梅姨娘更多一些,温温柔柔看着挺规矩。不过沈榶路过她时,十分疑惑地朝她身后看了两眼。
  沈桥虽不怎么出冷香苑,但早在下人口中听说了大哥哥的威名,尤其是把沈椿吓得噩梦连连。这会儿见大哥哥盯着自己看,吓得连忙退了半步,敛步躬身向沈榶行礼:“见过大哥。”
  沈榶见她畏惧的模样,眼中的疑惑更甚了。难道是因为梅姨娘和沈桥怕得罪自己,谨守庶出的本分,所以才只带了一个丫鬟进宫?
  倒也没这个必要吧……
  沈榶没多想,先一步上了车。然而到了宫门口换小轿时才发现,怎么除了他,谁都只带一个丫鬟/侍从啊?
  沈榶看着自己身后整整齐齐的四个,呆住了。
  第31章
  沈榶一阵恍惚, 他几乎要以为那日张太监来传旨时,他因心情不好精神恍惚,记错了能带进宫的人数。
  不应该啊!沈榶分明记得,当时张太监还把盏碗碟箸四个叫出来见礼了。而这时候, 其他伴读显然也注意到了与众不同的沈榶, 都有意无意地投来了目光, 或嫉妒, 或好奇,或探究。
  沈榶:“……”他悄悄向旁边挪了半步, 向沈桥确认:“当时中官来府内传旨时,可有说了能带几个下人?”
  沈桥吓了一跳, 没想到大哥哥会忽然和她说话, 忙道:“一个。”她也朝盏碗碟箸四人瞟了一眼,之前在府门口时她就疑惑震惊了, 但又不敢问。
  沈榶深吸了一口气,悄声吩咐盏儿等人:“一会儿盏儿随我进宫。箸儿带着他们两个, 随咱们府里送行李的车回去, 只当你们是来相送的。”
  此刻盏儿几个也察觉到了不对,连忙答应。正在这时, 忽见张太监从宫门口出来,四下张望了一番便到了沈榶身边,笑道:“沈大公子、二小姐, 随咱家来吧, 你们的轿子在这边呢。”
  沈榶看着这张太监, 却觉得越看越古怪。张太监能领旨来福昌伯府申饬沈易安,地位应该不低吧?接人进宫这样的小事,也要他亲力亲为吗?沈榶使了个眼色, 盏儿便紧走几步跟上前,箸儿带着小碗、小碟则转头朝行李车子的方向走去。
  张太监见状却忽然阻拦道:“你们几个去哪儿?莫要乱跑,那些行李待会儿自然有小太监们卸了车送到住处去,现下要紧的是进宫去拜见贵妃娘娘。”
  沈榶这下便确定,不是自己记错了,就是这张太监在弄鬼。他心下有些生气,但又不好得罪中官,也只得按捺着性子,笑道:“自然是要让他们回府去,我见今日入选的伴读皆是只带一个侍婢,便是几位侯府的公子小姐也是如此,我们区区一个伯府,又如何敢带这许多?”
  张太监哪里会不知,别人都只带一个,唯独沈榶带四个,会遭人记恨?但上面就是这样吩咐的,他也只是传个话罢了。包括此时他亲自来接沈榶,也是太子的授意,只得尴尬地笑了笑:“这……大公子自然与别人不同,这是上面吩咐的,咱家也没法子呢。”又连忙让小太监将箸儿等人拉回来:“你们随轿子跟着便是。”
  “上头的吩咐?”沈榶心中诧异,难道是贵妃还因为上次那点小事看自己不顺眼,特意想这么个法子来为难自己,让一同入宫的伴读来整治自己?
  也太拙劣了吧?
  不过此刻被张太监盯着,沈榶也难以违抗,只得满腹心事地上了轿子。一顶顶青幔小轿朝着贵妃所住的毓庆宫而去。
  贵妃初入宫时,本住在仅次于皇后所住栖凤宫的宝华宫,是生了大公主之后,才被迁到这所偏僻的毓庆宫来。这宫殿虽然偏僻,规模却并不小,因之前太子成年前也住在这里,修饰得奢华中又不失雅致。
  沈榶和其他伴读在毓庆宫门口下了轿子,便有女官引导着他们排成队进去,不时还有其他伴读悄默默打量沈榶几眼。丫鬟侍从们皆留在外头,也有教引嬷嬷领了去,趁这时候进行一番训导。
  沈榶跟着众人进得正殿去,遥遥见贵妃坐在正中的宝座上,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依偎在她身旁,想来便是大公主。众人都垂着头不敢直视,沈榶也只能偷眼去看,贵妃已三十有余,却看起来只有二十四五岁,十分美貌妍丽,只眼尾眉峰透出了一两分凌人盛气。
  而大公主生得玉雪可爱,若不是眼神中透着几分呆滞,全然看不出是智力不健全的孩子。
  众人在一旁太监的引导下齐齐下跪行礼:“参见贵妃娘娘。”
  “都抬起头来,让本宫瞧瞧。”贵妃道。众人便都抬起头来,只是目光仍然下垂,不敢直视贵妃,更不敢随便乱看。贵妃扫过众人,却只对那些年纪小的伴读伴读十分关心,还让大公主和他们打招呼,对这些年纪大的伴读并不过多理睬。
  大公主仍是孩童心性,乍一看见这么多年纪和自己相仿的小伙伴,很是好奇。贵妃这才抽空侧头问了白檀一句,白檀便遥遥朝沈榶示意了一下。
  贵妃的目光便落在了沈榶身上。
  样貌……还不错。贵妃和她已逝的三哥关系不错,于是对三哥仅剩的血脉也很上心,这福昌伯家的大公子单看相貌、家世,倒还算配得上她侄儿,就是不知道秉性如何。
  只是她又想到,小哥儿于子嗣上到底不如女子易得,若是别人也罢了,她那侄儿本就身子不大中用。若在房中多放两个女子妾室,又怕侄儿身子吃不消。
  贵妃这般思索着,目光忍不住朝旁边几个女孩儿身上飘去,又迅速收了回来。
  罢了,这些女孩子……
  她正思忖着回头给侄儿再相看些好的,忽听外头小太监通传:“太子驾到!”
  众人俱是一惊,沈榶因着心中一些猜测,情不自禁的朝外看去。
  太子李洵今年十九岁,但因入朝执政多年,身上早已褪了稚气,生出了上位者的威严。他生得十分英俊,剑眉星目,面庞线条凌厉,更显不怒自威。加上近一米九的身高和宽阔的肩,一步步走近,将殿外的日光遮住了许多,投下长长的暗影,竟给殿中跪着的诸人,包括坐着的贵妃,都带来了不小的压迫感。
  原本跪在大殿正中的伴读们,竟然有好些开始发抖,手忙脚乱地爬到了侧边让出路来。沈榶惊讶地看了一眼那些发抖的伴读,也默默蹭到了侧边。
  若是不谈从箸儿等人那里听来的风言风语,这太子的相貌人才还是挺好的,至少赏心悦目。沈榶又想起那野鬼说的“谣言不可尽信”,心中发笑,更加小心地去偷眼打量太子。
  同时,李洵的目光飞快地从沈榶身上一扫而过,紧接着又不着痕迹地扫过大殿中的所有人,没有看到自己想见的身影,略略有些失望,敛容上前,拱手对贵妃行礼道:“姨母。”
  “怎么这个时辰过来了?”贵妃这才回过神来,心中的压抑感随着李洵的恭敬与微笑而散去。不过她依然觉得有些奇怪,太子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前来?这并不是他们商量好的。但这会儿也笑道:“倒是来得正好,这些是本宫为你妹妹选的伴读,也不是外人了。你来帮本宫掌掌眼,这些孩子家世都是一等一的好,只怕有的性子淘气,带坏了你妹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