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阿囡 第154节

  “唉,照理说,阿武和雨亭是为了我,还有那些长随,照理说,该我拿银子谢他们。”李小囡叹气。
  “你有银子?”晚晴不客气的问了句。
  “不就是没有么。”李小囡再次叹气,“可是,不该这样啊。”
  他替她赏,替她谢,这能不让别人想多么!
  第234章 借机
  顾砚带着诸护卫小厮,直奔平江城东。
  离朱家宅院还有半里地,等候在路边的护卫就急迎出来,在马上欠身见了礼,拨马往前,在最前带路,径直到了朱老太爷偏在园子一角的那间小院。
  王贵垂手迎在小院门口。
  顾砚站在小院门口,转身打量了一圈,踩上台阶,越过王贵时,问道:“怎么样了?”
  “杀人的事,朱为善父子都详细交待了,这是口供,此案所涉人等,在宅子里的,都已经拿住了,也都审得了口供,在外面的已经让人去捉拿归案了。”王贵跟在顾砚侧后,捧上一叠竹影细纸。
  顾砚站住,接过那叠纸,仔细看过,将细纸递还给王贵,问道:“丝绸行的事呢?”
  “也都交待了。”王贵递上另一叠口供。
  顾砚接过,粗略翻看了一遍,递还给王贵,问道:“黄显周呢?到哪儿了?”
  “估摸着时辰,快该到了。”王贵急忙答道。
  他从晋陵县出发时,就打发人直奔临海镇去接黄显周了,看起来这位黄爷跑马不行,要是来回都像他们这样跑马赶路,这会儿早就该到了。
  顾砚嗯了一声,绕过影壁,穿过院子,站到正屋台阶前一座生着兰草的太湖石前,顿住步,眯着眼,仔细欣赏了那块生满兰草和菖蒲的太湖石,伸手掐了两根菖蒲叶,揉了几下,闻了闻,和王贵笑道:“一股子血味儿,你闻闻。”
  “是。”王贵明知道他家世子爷这句血味儿的意味,还是认真的掐了两片菖蒲叶,认认真真的揉开,闻了闻。
  顾砚进了上房,站在被捆在椅子上的朱老太爷朱为善和儿子朱行文面前,仔细打量。
  朱为善脸色灰败,朱行文不敢抬头,看着顾砚的衣角,混身抖的椅子不停的撞着旁边的高几。
  “去一趟建乐城,好好听话,我就留下你朱家和朱氏族人的性命。”顾砚看着朱为善,缓声道。
  “是。”朱为善喉咙干哑,神情恍惚中,仿佛回到了幼年,看着太婆跪在观音像前,絮絮叨叨的礼着佛:
  有果必有因,不过就是因果二字……
  顾砚出来,迎上喘着粗气的黄显周,“先喘口气,喝杯茶。”接着吩咐王贵,“黄先生审完就送他们去建乐城,路上照顾好,要全须全尾的交给文将军。”
  黄显周拱手欠身,王贵垂手应是。
  两个时辰后,朱为善带着儿子朱行文,绕到前面正门,高声交待了正门的门房:他们父子进京去给庞相爷贺寿去了。
  一声交待后,一行十来辆大车就跑了起来。
  门房瞪着那十来辆车,愕然茫然,老太爷和九老爷一起进京,就这几辆车跟着?九老爷去一趟临海镇都得不只这几辆大车!
  ………………………………
  于承福得了李文梁递的信儿,连走带跑赶到城东朱家那座宅子,转着宅子转了一圈儿。
  宅子四周静悄无声,所有的院门都关得紧紧的,于承福试着拍了拍角门和偏门,等了半天,里面静悄无声,无人应答。
  于承福袖着手往回走,走到半路,站住,拧着眉想了一会儿,一路小跑进了熟悉的牙行,找到常打交道的牙行行老,嘀嘀咕咕说了几句。
  行老出去,片刻回来,带着了个一脸喜相、眼珠灵活的小厮回来,于承福带着小厮直奔城东朱家大宅。
  小厮直奔朱家大宅大门,于承福躲在一棵树后,伸着脖子盯着小厮。
  小厮连拍带喊,喊了足有半刻多钟,院门开了一条缝,露出半张脸。
  于承福紧盯着露出半张脸的门房,看着门房和小厮你来我往说了一会儿话,咣的关上了院门。
  小厮一溜烟跑回来,和于承福禀报:“照爷的吩咐,我就说我是临海镇过来的,有要紧的事找老太爷,那门房说老太爷带着九老爷,午正前就走了,说老太爷交待说,他们是去京城给庞相爷贺寿,说是带了十来辆车。就这些。”
  “多谢你。”于承福摸了只小银角子塞给小厮。
  小厮连连躬身谢了于承福,连蹦带跳跑了。
  于承福一点点挺直后背,长长吐了口气。
  午正前走的,哪有赶在午正启程的?
  去京城就十来辆车,嘿嘿!看来,朱老太爷和朱九爷真是被拿走的。
  这肯定是王府特意递的信儿,李大爷可真是不简单!
  于承福晃了晃肩膀,脚底生风,直奔平江丝绸行。
  ………………………………
  吴行老等几位行老看着于承福撂下几句话,站起来就走,一幅懒得多理会他们的模样,却顾不上生气。
  “他这话,到底是真是假?”禇行老脸都有点儿白了。
  朱老太爷和朱九爷被捉拿进京了!
  这话太吓人了!
  “既然是捉拿进京,必定要住在驿馆,多打发几个人,赶在前头,去驿馆守着?”冯行老声音压得极低,看着诸人。
  “对对对!要是能守到,说不定还能说上几句话,就算说不上话,看也能看出来。”卫行老紧跟赞成。
  “一家挑一个,赶紧!”吴行老一句话说完,只觉得心慌头懵,有点儿透不过气。
  “许行老家跟朱家有点儿拐弯儿姻亲,是不是?”冯行老迟疑的建议道。
  “你信得过他?”禇行老不客气的问道。
  “那也是那也是。”冯行老忙陪笑道。
  “赶紧挑人,赶紧走!”吴行老拐杖捅着地,没好气的催促道。
  于承福出了丝绸行,直奔他家织坊,先抓了个厮儿,让他去叫妻弟家的织坊管事过来,接着吩咐自家织坊管事,赶紧开工,得赶紧把前一阵子耽误的活都补回来!
  ………………………………
  夜色深垂,平江城里城外几家织坊的情形报送进了别业。
  石滚翻着小厮递上来的一把薄竹纸条,跟在顾砚身边,一边走一边禀报:“最早是于承福和他妻弟的织坊,未正前后就忙起来了。
  “酉初前后,吴家、褚家、冯家和卫家织坊也开了门,说是各家管事都吩咐蜡烛店送蜡烛,要赶夜工,明儿一早就得调试好开始织绸子。”
  顾砚凝神听了,哼了一声,露出丝丝笑意。
  丝绸行这一关,算是过去一半儿了,他可以把精力集中到海税司了。
  第235章 你初一我十五
  朱为善父子那份口供由顾砚的亲卫日夜兼程送到了文彬文将军手里。
  文将军仔细看过,将顾砚那封亲笔信扔进炭盆,看着化成了灰,叫进心腹幕僚,仔细商量了一会儿,幕僚抄了一份,文将军放进袖袋里,出来上了马,直奔东华门外,去找庞相公。
  庞相看着推开长随,直闯进屋的文将军,冷着脸道:“将军过于放肆了吧,这里是中枢重地!”
  “庞相公……”
  “我今天没空听你说什么军费,你该去枢密院。”庞相公毫不客气的打断了文将军的话。
  “军费的话要在朝堂上说,我可从来没私底下找过庞相公,更没跟您私底下说过公事。”文将军也冷起了脸,“我过来见庞相公,是受世子爷之托,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罢了。”
  顿了顿,文将军轻笑道:“庞相公要真是不愿意听,我这就进东华门,把这事儿禀给王爷了。”
  庞相公绷着脸,看着文彬,片刻,手指点了点,“坐吧,说吧。”
  文将军坐下,扫了一圈儿,从袖袋中拿出那叠抄录的口供,递给庞相,“相公看看这个吧。”
  庞相接过,用力抖了下,看了几眼,脸色就变了,猛抬头看向文彬。
  文彬微笑看着他。
  “你们退下。”庞相公示意侍立在屋角的长随。
  看着长随都退了出去,庞相公接着看那叠供词。
  “这是污蔑!”庞相公咬牙切齿。
  “那肯定是大公子没跟您说。”文彬笑道。
  “守成就算不成器,也断不至于敢做这等骇人听闻之事!文将军从哪儿弄来的这些东西?”庞相公盯着文彬。
  “我刚才说过,这趟来寻庞相公,是受世子爷所托。”文彬笑道:“世子爷遇袭,动用了号炮,常州军驰援及时,拿到了不少歹徒,歹徒交待出幕后主使朱为善,世子爷连夜赶到朱家,拿到了朱为善父子,已经让人押解进京了。
  “世子爷信中说,随朱为善父子押送进京的,还有十几个朱家的仆从管事,都是知情人,或是经手人,以及查抄出来的京城和朱家的往来书信物品等等,好几车物证。”
  文彬看着脸色发青的庞相公,片刻,接着道:“勾结江南丝绸总行,祸乱江南,劫杀世子,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所谓污蔑,想来庞相公最清楚不过。
  “世子爷千里急递,托我先跟庞相公说一声,庞家从立国之初,就是国之柱石,世子爷说他不忍心庞家因此动了根基。”
  “守成不至于此!”庞相公声气低落下去。
  “看来相公真不知道。”文彬站起来,“朱为善等人到京城还要几天,还来得及让相公问清查明。下官先告辞了。”
  庞相公看着文彬出了屋,伸手抓过那叠子口供,又扫了一遍,几下折起,塞进袖袋中,站起来,吩咐长随去叫大爷立刻回府,自己上了车,急急赶了回去。
  庞相大儿子庞守成被父亲急召回家,刚进二门,庞相身边的亲信长随已经等着了,匆匆见了礼,就带着庞守成直奔二门内的小书房。
  长随到小书房院门口就站住了,欠身示意庞守成进去。
  庞守成转过影壁,看着阴沉着脸,站在廊下的父亲,心跳了几跳,涌起股不祥之感。
  看着庞守成上了台阶,庞相劈头问道:“你让朱为善劫杀世子爷?”
  庞守成怔了,“没有。”
  庞相猛的舒了口气,“我就想着,你不至于如此愚蠢。”
  庞守成咽了口口水,看着父亲,欲言又止。
  “怎么啦?”庞相的心又提了起来。
  “没……不是,出什么事儿了?阿爹怎么这么问?”庞守成提着心问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