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阿囡 第150节

  第228章 小动作
  杭城学宫。
  尉学政到任之后,将每月初一十五两次的大讲学,改成了每旬一次,多数时候都是他亲自讲课。
  这天又是旬讲的日子,大成殿前的台阶上摆着只厚大的蒲团,几声铜磬声之后,尉学政沉着脸,上了台阶,坐在蒲团上,开始讲课。
  尉学政今天明显状态不佳、心神不宁,刚讲了没几句就卡了壳,旁边的小厮赶紧递上一叠纸,尉学政看了眼,接着讲了十来句,又讲错了。
  大成殿前的学子们顿时精神起来。
  尉学政的学问天下闻名,尉学政的讲学自然不容错过,可尉学政的讲课吧,声调平平毫无起伏,实在是枯燥无趣的催眠佳品,可尉学政这讲课再怎么枯燥催眠,却一向流畅无比,象今天这样又是卡壳又是出错,可是头一回!
  尉学政这是怎么啦?
  坐了满院子的学子们兴奋起来,伸头探脑,竖起了耳朵。
  尉学政又讲错了!
  学子们开始交头接耳。
  尉学政沉着脸,缓了缓,接着讲,讲了没几句,又错了!
  尉学政呼的站起来,招手叫过站在旁边的司业,将那叠纸塞到司业手里,转身往大成殿进去。
  司业紧走几步,坐到那只蒲团上,用力咳了一声,高声念起来。
  坐了满院子的学子们哪还有心思听讲,一个个伸长脖子探着头,一边用力往大成殿里面看,一边时不时和左右嘀咕几句。
  整个学宫都弥散着浓烈的八卦气息。
  司业念完了讲稿,一声铜磬宣布散学之后,学子们兴奋的站起来,你找我我找你打听八卦。
  关于尉学政的恼怒,说法不一,总结下来如下:
  第一种,说是尉学政家葡萄架倒了。
  这种说法绝大多数的学子都认为是不经之谈,因为尉学政家的葡萄架就没能扶起来过,他们早就听说过,尉学政在家,不光被媳妇教训,就连他那俩闺女都能教训他几句。
  第二种,说是因为蒋漕司扣减了学宫修缮的银子,尉学政跟蒋漕司吵了一架,没吵赢。
  这个说法有点儿靠谱,可也就有点儿靠谱而已,尉学政跟蒋漕司吵架不是一回两回了,论吵架,他们尉学政出口成章,可比蒋漕司利害多了。至于扣减学宫银子,更不是一回两回,而是回回都没顺顺当当给足过。
  第三种,说是尉学政是跟他外甥,那位世子爷生气,说是听说尉学政说他这位世子外甥胡作非为,说他这个世子外甥跟那位老睿亲王一样是个祸害,还有什么不撞南墙不回头,还说他这个世子外甥连阿爹的话也不听,是不孝,什么非得等旨意压到头上才能不折腾什么的。
  这种说法,学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怎么敢多议论。
  那位世子爷的胡说非为,学子们你看我我看你,彼此心知肚明,这肯定是在说世子爷折腾丝绸行的事儿。
  想当初,那位老睿亲王爷让江南丝绸行一体纳税,将他们江南原本星罗棋布、繁盛无比的小织坊扫落得一干二净,以致江南民生凋敝,这位世子爷突然对丝绸行发难时,他们都想到了那位老睿亲王。
  这第三种说法,没人敢多议论,却个个觉得这个说法最靠谱。
  学子们怀着心思,出了学宫,各自回去。
  ………………………………
  平江城。
  于承福坐在采莲巷斜对面那间茶坊里,时不时伸头看一眼门口,看到李文梁进来,急忙站起来迎上去。
  “再沏一壶茶,摆几碟果子。”于承福吩咐伙计。
  “沏壶茶,果子就算了。”李文梁忙紧接笑道。
  伙计看向于承福,见他点了头,只沏了壶茶送过来。
  “这么着急过来这里,出什么事儿了?”李文梁直接问道。
  “一点儿小事。”于承福陪着一脸笑,看起来有几分尴尬,“极小的事。”
  “于行老只管讲。”李文梁跟于承福打过几回交道,知道他凡事想得多,并不多说话,只笑着示意。
  “真是小事儿,我就是怕误会,想来想去,还是咱们当面说一声最好,免得起了误会不是,我真没别的意思。”于承福再解释。
  “我知道,你只管讲。”李文梁再示意。
  “就是收茧子的事儿,一丁点儿小事。昨天我妻弟到左家集那边收茧子,到朱家村,说是茧子已经被人收走了,就是件小事儿,我就想着……”
  “不是我这边收的。”李文梁立刻接话道。
  他跟于承福商量好了秋蚕茧的收法,两家分了区域,左家集一带十一个村子的茧子归于承福收。
  于承福长长舒了口气,气息顿时顺畅起来,“我就讲,咱们说好了的,这才收几天,哪能会有这样的事儿!”
  “收茧子的是什么样人,问没问清楚?”李文梁问道。
  “问了,说从来没见过,一斤压下去两个大钱,说是不卖给他们就卖不出去了,还说织坊都停工了,没人收茧子了。倒是个知根知底的。”
  李文梁皱起了眉头,“你能想出来是哪家不?”
  “就是想不出来,才请你出来商量商量这事儿,会不会还有别家?”于承福也拧着眉。
  “都赶在咱们前头收茧子了,明摆着有别家。平江城多的是聪明人。”李文梁很纳闷。
  “那咱们得赶紧。”于承福端起杯子,仰头喝了茶。
  “嗯。要是再碰到,你打发个人跟我讲一声,我这边要是碰到,也跟你讲一声。”李文梁一边说,一边站起来。
  “好。”于承福答应一声,和李文梁一前一后出来,一边往家走,一边盘算着还有谁能派出去收茧子,他得增加人手了。
  李文梁出了茶坊,直奔李家去找李小囡。
  李小囡一大清早就出去了,听梅姐说李小囡交待了要吃了晚饭才回来,李文梁和梅姐交待一声他过来吃晚饭,从李家出来,忙了一天,赶到李家吃晚饭。
  李金珠和李玉珠都出门在外,看着开织工学堂,赊织机收细布等等。李文梁和李学栋、梅姐、王雨亭四个人一起吃了晚饭,喝着茶,和李学栋说了好一会儿话,院门口传进来阿武的喊声,李小囡回来了。
  阿武跟在李小囡后面,将手里的提盒递一只给雨亭,再递一只给梅姐,“都是点心,有鹅油酥,刚出炉的,梅姐赶紧尝一个。”
  梅姐最喜欢吃王府别业的鹅油酥。
  李小囡看向跟在李学栋后面出来的李文梁,李文梁笑道:“有件小事。”
  李小囡顿住步,李文梁越过李学栋,看着梅姐等人进了屋,压低声音说了于承福找他的事,李小囡嗯了一声,笑道:“我知道了,要是有什么事儿,我让人捎个信儿给大堂叔。”
  “那我走了。”李文梁舒了口气,扬声和梅姐说了句,出门回去。
  李小囡进了屋,拿了纸笔,磨了墨,写了几行字,封好,让阿武骑上马送到别业给晚晴。
  第229章 双管齐下
  顾砚从石滚手里接过李小囡那封信,慢慢看完,眼睛微眯,片刻,命人叫进王贵,吩咐道:“昨天有人到左家集朱家村收秋蚕茧,想办法查清楚是甚么人。”
  王贵答应一声,垂手退下。
  隔了一天,王贵就查清楚禀报顾砚:收秋蚕茧的,是平江丝绸行的许行老家的管事。
  顾砚听的眉梢微挑,片刻,吩咐王贵道:“蚕茧不能久放,查清楚许家把收来的蚕茧放到哪儿了,在哪儿缫丝,查清楚之后,把话和证据放给平江丝绸行的其它人。”
  “是。”王贵答应一声,急忙退下去安排人手。
  王贵和他的手下查这么点儿小事,自然是轻松利落,也就隔了一天,查清查明,把证据放给了平江丝绸行其它几位行老,和几家大织坊。
  ………………………………
  看着年纪最大的吴行老一下下敲着拐杖进来,冯行老、褚行老和卫行老一起站起来迎上去。
  冯行老和褚行老一左一右扶着吴行老坐下,卫行老忙倒了杯茶,捧到吴行老面前。
  “你们都听说啦?”吴行老拐杖捅着地。
  “听说啦,唉!”冯行老紧拧着眉,一幅痛心疾首的模样。
  “姓许的真不是个东西!”褚行老啐了一口。
  “咱们怎么办?”卫行老从吴行老看向褚行老。
  “许家多得是银子,真把咱们平江府的秋蚕茧都收到他手里,那咱们?”冯行老拧眉苦脸。
  “姓许的心狠手黑,到时候翻个倍卖给咱们都得算是良心价!”褚行老再啐了一口。
  “肯卖丝线给咱们还好,要是他不肯卖呢?万一,再转几道手买咱们的织工,唉,咱们的织工都挂在牙行呢。”卫行老顿了顿,压低声音道:“听说祥云坊也在收秋蚕茧呢。”
  “你从哪儿听说的?”吴行老眼睛瞪大了,其它几位行老,也瞪着卫行老。
  “我妻弟的小舅子,在余杭县学附读,每旬头一天,尉学政讲学的时候,县学的先生就赶着他们都过去听讲。
  “说是上一个旬日那天,和他们坐一起的正好是给祥云坊缫丝的染坊丁家的二少爷,那二少爷讲,他们染坊的缫丝师父都忙得很呢,偷偷的忙,说都是祥云坊的活儿。”
  卫行老压着声音,一脸神秘。
  “听讲学怎么讲到缫丝了?”冯行老问了句。
  “我也是这么问的!”卫行老在桌子上轻拍了下。“说是尉学政讲着讲着,卡壳了,讲着讲着,又讲错了,后来尉学政就让司业代他讲完了余下的课,说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
  卫行老伸头往前,压着声音,吴行老、冯行老和禇行老三人也往中间伸着头,支着耳朵听的专注。
  “这事儿奇怪,是不是!没等司业把课讲完,就有人说是听到了尉学政在大成殿里发脾气,好几个人听到了,有说是尉学政生气是因为蒋漕司扣了修学宫的银子,有说是尉学政是跟他外甥,就是咱们城外的世子爷生气,说是世子爷一意孤行,连王爷的话都不听,不孝什么的。
  “几个人就议论这事儿,丁家二少爷就讲:丝绸行的事儿,京城里已经有了定论了,旨意很快就能到咱们两浙路了,问什么旨意,丁家二少爷一个字不肯讲,只说了句:他家里的缫丝师父今年忙得很呢,不过是欺负傻子罢了。
  “我妻弟的小舅子就留了个心眼,等人少的时候,偷偷问了句,丁家二少爷倒也爽气,说忙的全是祥云坊的活儿!”
  卫行老说完,往后靠回椅背,端起杯子喝茶。
  “真他娘的不是东西!”禇行老气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你拍桌子有什么用!”吴行老瞪了禇行老一眼。
  “许家有位举人亲戚在京城备考呢。”冯行老冷笑了句。
  “姓许的必定是得了信儿了,呸!真不是个东西!”禇行老猛啐了一口。
  “咱们怎么办?”冯行老看向吴行老。
  “咱们得赶紧收茧子,赶紧缫丝!他们许家有媳妇的陪嫁庄子,难道咱们几家没有?”吴行老气的一下下捅着拐杖。
  “就怕咱们平江府的茧子被于承福和那个李家收了不少了。”卫行老看着诸人。
  “还有姓许的呢!呸!”禇行老提到个许字就啐一口。
  “悄悄儿的,往外走走,哪儿有茧子就到哪儿收。”吴行老思忖了一瞬,就作出了决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