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昭安,期望平安的意思。
不得不说,老皇帝还是比较重视的,这么快就兑现了承诺。
全家人都很高兴。
这是老皇帝钦封,相当于告诉世人,棉娘现在是在册的贵族身份,不再是平民草根,再要像三皇子那般乱来,就得好好考虑,该怎样承担老皇帝的怒火了。
在征得盛老爷子同意后,杜夫人将棉娘带回杜府,打算母女胝足而眠。
马车上,杜夫人再次问起阮氏一家的事。
棉娘这下也不隐瞒,
“娘要感谢阮氏也可以,可那个张屠夫,却不是个东西!”
她将内中的隐情大略告诉了她。
杜夫人听完,勃然大怒,
“这岂不是个畜生么?还留着他做什么,恶心你么?棉娘你放心,娘知道该怎么做!”
棉娘也是有担忧的,
“娘,我知道他不是人,可我养母毕竟还要靠他撑门面,孤儿寡母很容易遭人欺侮。”
在这一点上,她有切身的体会。
以前有好多次,她和阮氏若不是跑得快,就要遭人毒手。
所以她们才一直在流浪。
她现在身体轻瘦,跑步飞快,就算练功夫也是很快就上手了,全是当初磨练出来的,打下了一个好底子。
杜夫人冷笑,
“一个瘸子,能撑什么门面?这事你不用管了,娘来安排。”
棉娘不再多说。
那种人,难道她还为他说好话不成,一切都是因为阮氏,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其它都不在她考虑中。
回到杜府,趁着棉娘去洗漱,杜夫人便交待鲁叔派人去七里镇。
“明天你就派人,一定要把阮氏和张成龙接来京城,至于张屠夫那个畜生,我和棉娘都不想再看到他,你明白吧?”
鲁叔点头,
“夫人放心,我会派一个可靠的人领头,去解决此事。”
杜夫人又想起一件事,
“对了,棉娘找到了,你有没有把这事告诉死老头子一声?”
鲁叔颇为无奈,您现在才想起啊?
“夫人,已经派人回去送消息了。”
自从丢了女儿,在夫人口中,皇帝便成了糟老头子,丈夫便是死老头子。杜帅还好说,也不知老皇帝听到后,会作何感想,会不会治她一个大不敬呢?
至于劝她回西边,那不用想,短期内是不用提了。
……
自从棉娘和盛三郎离开猪肉铺后,张成龙变得沉默寡言了,与那些伙伴交往也少了,平日里闷声不响,只使劲练功夫。
他其实不笨。
他爹瘫痪后,很多孩子笑话他,甚至有人欺负他,后来他拉帮结伙成立了八大金刚,然后这种事就极少出现了。
这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不受欺负,就要拥有实力,哪怕这实力是借来的,只要比别人强,那就管用。
于是他认真经营着小团伙。
但再后来,盛三妹来了,教给了他另一个道理,小团伙有时候是不可靠的,想要抵御强敌,团队每个人的实力都必须过硬,若是寻常的人,那再多也是无用。
于是他经营团伙的同时,苦练功夫。
再然后,盛三郎来了,教给了他更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人是会陷入绝境的,到那时候,什么都指望不上,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第196章
别不知好歹!
于是他对经营小团伙看得淡了,一门心思苦练功夫。
阮氏卖不完的猪下水什么的,张成凤也不来跟他抢了,都被他吃进了肚里。现在他一个十岁的孩子,身上竟然有了结实的肌肉。
二十岁以下的孩子,都不愿意跟他打架了。
而且有时候,他还会主动帮阮氏剔骨分肉什么的,这让日益疲累的阮氏感到分外欣慰。
这孩子,那些打,没白挨!
邻居们都纷纷夸赞,成龙这孩子,现在也不闹事了,还会帮母亲做活,练功也刻苦,以后肯定有出息,阮氏以后也算是有着落了。
阮氏也欢喜,这毕竟是她的亲生儿子,虽然他父亲是畜生,但他本人能学好,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生活有了盼头,疲累似乎也轻了些。
可惜好景不长,这天晚上,几个贼人翻过院墙闯进了她家,直接暴力踹开房门抢劫!
阮成龙奋起反抗,可惜他还是太小,力弱,被人一掌砍晕了。
阮氏被人推了一把,逼到墙角,被吓得不敢动弹。
有点奇怪的是,张有财这个瘸子是没有反抗的,可不知怎么,也许是夜晚看不太清,混乱中被人砍中了一刀,当场就死了!
贼人搜刮完屋子,很快就走了,似乎很担心被抓,连阮氏藏在里衣的银票都没有搜到。
阮氏呼天抢地,第二天一早就报了官。
这也只是尽人事而已,遭贼这种事,多半是没有结果的。
还好她还有些银子,买了一口薄皮棺材,在乡邻亲友的帮助下,将张有财下葬。
张成龙对于父亲的死,除了红了眼睛,基本上没太大感觉。
没给他什么帮助,这就不说了,关键是他爹做下的事,让他抬不起头来。
越长大,越感到羞愧。
他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豪侠,将八大金刚打出响亮的名号,仗剑江湖,快意恩仇,可怎么会有这样的爹?
家里的男人没有了,乡邻亲友们都很同情,张成龙还小,这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这不是瞎担心,因为在吊唁的时候,张成龙的二叔就将屋子里外仔细打量了一遍,还说这屋子挺不错的。
屋子当然不错,前面是铺子,后面是住宅,这种格局,是好多人梦寐以求的。
可不错也不是现在才不错,张有财没死的时候,怎么没见他这么上心?
果然下葬结束后,他二叔就拉着张成龙走到一边,说道:
“成龙啊,你爹死了,别太难过,你得想想以后了。你是我们张家人,不如跟着我过活吧。那阮氏一个女人,怎么照看这么大的屋子?而且她现在成了寡妇,不宜过多抛头露面,不如叔拿这铺子做点生意,怎么也能养活你。你看怎样?”
张成龙回了他一个字:
“滚!”
他二叔黑着脸走了,不过临走前,还丢下一句话。
“你才多大,别不知好歹!二叔是为你好,才好言相劝的,我劝你再好好想想!”
乡邻们都为这种亲戚不耻,可她们是外人,不好多说什么。
不过让众人再次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下葬刚结束的第二天,肉铺门口来了五个衣着光鲜的汉子,而且个个都骑着大马,外加一辆马车。
这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啊!
不光是邻居,好多人都围过来看稀奇,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来者声称是阮棉娘派他们来的,来接阮氏母子去京城生活。
众人一听顿时嚷嚷开了,
没想到阮棉娘这么有出息,这么孝顺,这才去京城多久,就要接阮氏也去京城么?
阮氏有些不可置信,来人却拿出了一封信,是棉娘亲手写的。
信中说阮氏年纪越来越大,不适合开肉铺子了,太累,过去后,会给她找一个轻松的活计干的。
阮氏如在梦里,半天回不过神来,直到邻居说她赶紧收拾东西去京城啊,这是女儿接你去享福的,还犹豫什么呢?
她这才回过味来,连忙把人请进屋,端茶倒水,然后去张罗收拾东西。
她本来就是漂泊至此的,这里本来就不是她的家乡,只是多年来熟悉了,有些许舍不得,要走的话,还是没多大心理障碍的。
张成龙更不用说,这小子从小就想着仗剑天涯,换个地方简直是太好了。
她还准备将那些杀猪剔肉的工具带上的,万一到时候没有活做,还可以重操旧业。
来人却说不用,万一没活做,就不做好了,保证有人养着你和成龙。
在来人的劝说下,阮氏和张成龙就只带了一些简单的衣物,就一同上路了。
这一路,自然是心情激荡,再加上一些忐忑不安,再加上对未来的些许期望。
……
杜夫人这些天,是天天与棉娘在一起,晚上也是,不是在盛家,就是在杜府。
她对棉娘也是真好,直接送了棉娘一个庄园!
这处庄园叫作镜湖别庄,名字是根据庄园里的一个湖泊而来。
因为这座湖泊的水非常清澈,而且面积还不小。湖泊的尽头,有一座山,坐在湖边,就能看到那座山被倒映在湖中,如同上下拼合在一起,再加上云彩,水天一色,极为养眼。
除了这一水一山,庄园里有院落一个,共有房屋二十余间。
还有三十多亩农田,七亩果园。这些田园有长工一直在打理的。
总的来说,这处庄园虽然占地不小,但大部分都是那一水一山,真正实用的地方只占小部分,所以只能称小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