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这东西少有人问津,主要是她闲着也是闲着,所以才割来想卖点钱,贴补家用。
“那多少钱一斤?”棉娘问。
大婶一见有戏,赶忙伸出一根指头,棉娘以为她要说一文钱一斤时,却听她道:
“一文钱十斤!姑娘你要多少?”
这,真的非常便宜了。
现在的肉包子,都要三文钱一个,蝗灾以前是两文一个的,到现在价钱都还没恢复过来。
大婶见她没说话,赶紧又道:
“这已经很便宜了呢,主要是费事,我和老头子大清早就开始在山沟里割,然后拖来这里,花了大半天时间呢。”
棉娘当然不是嫌贵,
“大婶,这芦荟,山沟里多吗?”
大婶点头,
“多,多的很!我和老头子一整季都割不完,也没其他人去割,地方有点偏,主要是买它的人少,大家不爱吃这个。”
大家当然不爱吃了,本来肚子里就没货,吃了还要吐,那划得来吗?
本来就不是吃的东西。
棉娘点点头,
“行,大婶,你这些我全要了,你称称看有多重。”
大婶大喜过望,赶紧站起来,麻溜地提起秤杆子,挂上铁砣,开始称重。
一边称,还不忘一边夸奖。
“姑娘一看就是好人!人俊心善!我保证称得足足的,一厘不差!”
棉娘微笑以对。
称完了,总共一百一十多斤,大婶大手一挥,大方地抹去了零头,算一百斤,需要……十文钱。
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现状,两个人辛苦一整天,赚得十文钱。
当然,由于棉娘的包圆,大婶今天没花一整天。
“大婶,如果我以后还要这种芦荟的话,怎么找你?”痛快地付了钱,棉娘又问了一句。
大婶笑容更盛,大声道:
“人都叫我花四婶!我通常都是在这里卖的,万一你找不到人,在集市里一打听就知道了!”
棉娘记下了,
喊来在周近乱转的三妹,让她去喊辆车来,把芦荟装上车。
众人都惊讶于她买这么多芦荟做什么,棉娘只说要想个法子赚钱,打算先拿它试一试,就没多说了。
盛老爷子回京城,应该需要她的帮助,那么,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一是人脉,二是钱。
没人你查什么冤案?靠你一个人吗?多年过去了,各方面的消息都断了,一个人怎么可能做得到?你需要找一些关键人物,还需要一些帮手。
所以要多结识人。
没钱你怎么结识人?
所以要赚钱。
其实说白了,这两样东西,到哪里都是最需要的。
人际方面,需要走一步看一步。这赚钱的事,却是越早越好。
而且还要赚得快,像花四婶那种赚法,那不如大家转回桃花村算了。
那赚什么人的钱最快呢?
当然是有钱人。
别看现在是乱世,有一种人,无论世道好坏,他们是永远存在的,那就是有钱人。
赚百姓的钱,远远不如赚有钱人的钱。
当然,抛开帮助老爷子不谈,她们这一大家子,同样是需要生活,需要赚钱的。
而她,总不能去了京城后,什么也不做,一天到晚发呆吧?
京城离金门县,其实并不是太远,一行人风餐露宿,半个月后,就看到了宽阔的城墙轮廓。
“七年了!没想到,我还有回来的一天!”
老爷子仰望着城头,颇有感慨,伫立了半晌。
可能是感叹前途未卜,祸福难料吧,棉娘心想。
进城后,
老爷子有圣旨在身,可以带人住进驿馆,不过只能呆七天。
当初离开京城时,他是变卖了房产的,也仅是一套便宜屋子而已。
现在就要再找屋子,或买,或租。
休息一晚,老爷子去上任走手续,棉娘就带着三妹,加上游方元,一起去找屋子。
大元国京城是有官府建造的屋子出租的,负责管理它的地方叫作客宅务,这是驿馆的人介绍的,棉娘去了解后,觉得那里太贵了,一座两进的宅子,居然要九两银子一个月!
一年就超过一百两了,这特么谁租得起啊?
第169章
根本买不起
一般官员,都支付不起吧?
那官员还暗示,这个价格可以商量的,这不就是想要私下收点好处嘛。
棉娘不想惯着这个贪官,又去牙行打听。
牙行可供选择的就多了,有卖的,有租的。
不过较理想的屋子,价格太高,以盛家目前的财力,根本买不起。
偏一些的屋子便宜些,但都离皇城太远,老爷子上朝还得配匹马才行,那岂不是又要花费一大笔?而且养马的费用也不菲。
还是租吧。
租屋有远的近的,大的小的,价钱也比客宅务的屋子便宜很多。
而且还有寺院的屋子,也可以租用。
这让三妹有点惊奇。
寺院不都是住和尚的嘛!
牙人笑着解释道:
“和尚也是要吃饭的,自然也就要赚钱。小姑娘可别小看这寺院,他们的屋子租赁占了大头呢!外来客商、应试文人、手工制造人,甚至是外地刚来做官的,好多都喜欢租他们的屋子。”
棉娘有了兴趣,
“那寺院相比一般租屋,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当然是有,就看客官在不在意了。”牙人回道,“寺院用来外租的屋子,其实与民居基本相同,也有院子,但和尚的规矩多一些。”
因为寺院崇尚清净,所以他们的屋子,早晚要定时关门,不得吵闹,晚了租客就进不去了。
和尚们怕别人吵,但他们自己却会吵到别人,因为他们大清早要撞钟,要做早课,这会吵到租客,有些人可能受不了。
但寺院租屋,有它的长处,那就是租金稍便宜些,安全性也会稍高一些。
棉娘三妹游方元,三人都摸起了下巴,这听起来,好像不错啊?
她们全都有早起锻炼的习惯,不怕和尚撞钟。
她们家庭和睦,也不吵闹。
至于太晚了进不去,她们都是本份人,不会夜晚再归家或者外出,实在有事,可以翻墙嘛,她们都是会功夫的人。
三人眼神交流一番,很快有了决定,就找寺院!
离皇城较近的寺院有两座,棉娘挑了一个叫正法寺的,随牙人去看了。
这座寺院占地很大,前面的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等收受信徒香火,后面大部分就是僧堂和普通宅院,整体都用院墙围了起来。那些宅院比民居修得还要壮观一些,确实有好多套,有些已经租出去了。
环境自然也是不错的。
棉娘发现寺院总是会找好地方,山清水秀什么的,不在话下。
跟知客谈过后,棉娘等三人很满意,一座两进的院子,一月租金才三两银,比官府的客宅务不知便宜到哪里去了。
当然还有更便宜的,不过房间和占地相应会减少,棉娘没要那些。
等盛老爷子回驿馆后,把事情一说,老爷子也同意了。
于是,众人也不耽搁了,立马搬去了寺院。
棉娘发现寺院租屋还有个好处,那就是不用怎么清扫,就可以入住,看样子和尚们都勤快的很。
理好各自的东西,就开始了正常生活。
老爷子每天外出,游方元和二郎去周围踏勘,熟悉情况,五郎和童学跟着微月读书,忠叔就暂时充作门子。
棉娘在路上收了一百多斤芦荟,都需要处理,她打算都熬成膏状,然后售卖,这样方便一些。这个工作量还不小,需要点时间。
不过也不着急,她现在默默无闻,需要一个契机,才能进行下一步。
大家都有事,三妹没事,带着叼蝉,在外面游逛。
很快,她看到五个孩子,基本都在十岁上下,在那里玩老鹰捉小鸡。
其中一个瘦小孩反应较慢,接连被抓了好几次,轮到他当老鹰时,一只小鸡也捉不到,额头都急出了汗。
“哈哈哈,真笨!”
三妹忍不住开了嘲讽。
那小孩却不服气,回道:“你有多聪明?滚一边去!”
三妹也没恼,她本来就是没事挑事么,挨骂很正常。
“这地方又不是你家的,我偏要站这里!”
那小孩不知是输急了还是怎么,居然立刻冲了过来,口里道:
“你讨打!”
不过,被三妹一只手抱着叼蝉,一只手把他推了个屁股墩。
“哼哼,就凭你,差远了!你爹在家不,把你爹喊来还差不多。”
这下,惹怒了众小孩,小孩们一起玩耍,最讨厌的就是喊家长,三妹这不是明摆着惹人嫌么?
五个孩子一起玩惯了的,现在有外人挑事,自然一起上前,要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