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奈何以请安的折子递上去就没了音信,并不知道皇上意下如何。
  今日见皇上如此抬举自己,还让自己给太子敬酒。达尔汗亲王心中一动,试探着对太子说:“萨仁熙小时候在宫里住过,有幸得太皇太后和太后教导,与太子也有过几面之缘。”
  端敏公主请安折子里的话,皇上跟他提起过,已然被他婉拒了。这会儿听见达尔汗亲王又提起萨仁熙来,胤礽心中冷笑,本来不想做绝,非要上赶着逼他。
  可别怪他不给科尔沁脸面。
  “我记得萨仁熙,她聪明伶俐,乖巧懂事,很得太皇太后和太后喜爱。”胤礽甩出“鱼竿”,上面“饵料”满满。
  萨仁熙聪明伶俐不假,乖巧懂事……似乎不沾边,饶是亲爹,达尔汗亲王也实在无法共情到这一点。
  他尴尬笑笑:“听说太子妃也来了,端敏公主想带萨仁熙去给太子妃请安。”
  又不是头一回随驾巡边,端敏公主这个姑母是什么德行,胤礽还不知道吗。
  带萨仁熙给太子妃请安?大可不必。
  “太子妃头一回出京,有些水土不服,还要休养几日。”几日时间足够他处置好一切。
  达尔汗亲王没见过太子妃,却听满耳朵关于她的传闻。
  早年都在传,说太子妃是太皇太后手把手教出来的,行事做派很有太皇太后遗风。
  后来又传,说太子爱汉女,很看不上长得不像旗人,更像蒙古人太子妃。
  可萨仁熙当年从宫里回来,哭着告诉他,是石家姑娘抢了她的太子妃之位。
  还说太子被石家姑娘迷住了,只跟石家姑娘玩,看都不看她一眼。
  达尔汗亲王真的很好奇,这位太子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能让萨仁熙败下阵来,还能让太子又着迷又不喜欢。
  “太子妃需要休养。”
  见达尔汗亲王脸上现出玩味,胤礽又强调一遍,而后道,“太子妃本来与太后说好了,陪太后在附近骑马散心,如今她身体不适,换我给太后作伴。”
  达尔汗亲王听懂了,这几日太子不会下场狩猎,而是会陪着太后在围场边骑马散心。
  不光达尔汗亲王听懂了,在场其他蒙古亲王和郡王也接收到了这个重要的消息,摩拳擦掌准备让自己的女儿在围场附近“邂逅”太子。
  端敏公主给宫里递奏折事,在一次宴会上酒后嘴瓢给说了出来,第二天便在蒙古勋贵圈传开了。
  端敏公主是太后娘娘嫡亲外甥女,她的女儿萨仁熙没人敢比,可大清皇宫行事从来讲究成双成对。
  皇上有意给太子赏人,不可能只赏一个,总要凑足一双。
  萨仁熙占去一个名额,另一个名额花落谁家就看个人的本事。
  太子文武双全,年少英俊,成亲之后行事较从前沉稳许多,至少初来这一日没见他发脾气拿鞭子抽人。
  再看他与达尔汗亲王一番交谈,温文有礼,平易近人,哪里还有半点当年飞扬跋扈影子。
  真好像换了一个人。
  恰在此时,有个蒙古侍女走过去给太子倒酒,不知被谁绊了一下,踉跄着整个人摔在太子身上,酒壶里酒洒出来,弄脏了太子一尘不染的吉服袍。
  毡帐内立刻安静下来,就连康熙都被蒙古侍女低呼声吸引,看向胤礽和达尔汗亲王的方向。
  胤礽推开那侍女,抬手掸去吉服袍上酒水,用蒙语让侍女重端一壶酒来,继续与达尔汗亲王交谈。
  “太子婚后持重许多,让臣等刮目相看。”有人上前给康熙敬酒,说出了众人的心里话。
  康熙笑呵呵饮下杯中酒,深以为然。
  没有哪个地方比名利场更实际,就连天生不良于行七阿哥都因为在战场上立下军功,可能封爵被人追捧,昔年不可一世大千岁此时却坐在角落里,无人问津。
  “大哥,别气馁,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同样无人问津的还有八阿哥,他举着酒杯走到大阿哥食案前。
  看见八阿哥走到大阿哥身边,比八阿哥还透明的九阿哥也凑过去,压低声音恨声道:“太子什么时候这样沉得住气,被人泼了酒,居然没有发怒打人。”
  上回在木兰围场秋狩,有人没注意打马的时候鞭梢碰到了太子马屁股,都没碰到太子本人,照样被拖下来打了一顿。
  大阿哥没理九阿哥,眼睛一直盯着掏出手帕颠颠跑过去给太子擦拭十阿哥。
  那份殷勤劲儿,在他身上都没使过。
  八阿哥却小声警告九阿哥:“太子越是这样越不好惹。咱们眼下要韬光养晦,赶紧做出点像样政绩来给皇上看。”
  别到时候兄弟们都封了爵,只把他们几个落下。
  等蒙古侍女再进来倒酒的时候,太子已然借口换衣离开了毡帐,在走出毡帐前一刻,朝大阿哥三人那边看了一眼。
  “外头冷,赶紧把湿了衣裳换下,仔细染上风寒。”石静从床上坐起来,指挥宫女翻箱笼给胤礽找换洗衣裳。
  八月下旬京城已然凉爽,草原这边有些冷了。
  石静随驾出巡这一路感觉都还好,到了地方反而不适应起来。
  让太医看过,说是水土不服,开了药。
  石静这段时间一直在备孕,不肯喝药,想着水土不服扛一杠就过去了。可今日早起不但不思饮食,还有些头晕,只得躺在毡帐里休息。
  一睡就是一个上午,直到胤礽回来。
  胤礽换好衣裳,净了手嚼上茶叶才走到石静床前。
  拉住石静手,温声问她:“感觉怎么样?用了午膳没有?”
  石静摇头:“羊肉燥热,膻气重,我吃不下。”
  感觉石静手有些凉,胤礽让她躺回去:“老鸭汤清淡滋阴,我已经让御膳房熬上了。”
  没有饿的感觉,只是困,石静躺下便合上了眼睛:“我再睡会儿,等下喝汤。”
  第一次出远门很多人都这样,没胃口吃东西,嗜睡,严重的还会呕吐腹泻。
  住几日适应过来就没事了。
  等人睡下,胤礽让李德福知会御膳房,给石静准备清淡饮食,什么时候饿什么时候吃。
  走出自己毡房,他去给太后请安。
  今日早起,石静身上不舒服,胤礽也没去给太后请安。尽管派人过去说明了情况,该有礼数还是要补上。
  没想到太后毡房里比皇上那边还热闹。
  宴席已然散去,宜妃和荣妃正陪着太后应酬蒙古王公们带来的女眷,其中很多人都与太后沾亲,说笑起来更轻松,欢声笑语不断。
  四妃之中,惠妃旧病复发,见过宝珠之后病势越发沉重,不曾跟来。德妃要留下准备十一月六格格,也就是恪靖公主出嫁的事宜,痛失随驾出巡这等露脸的机会。
  早有宫女进来禀报,说太子来给太后请安。太后没想到太子这时候过来,心里惦记着石静身体,见毡房里都是蒙古老亲便没让人避。
  胤礽走进去的时候,毡房中仍然衣香鬓影,花团锦簇。他目不斜视给太后请安,然后垂眼接受众女眷给他行礼。
  “太子妃怎样了?”太后斟酌再三,还是当众问了出来。
  胤礽简单说有些水土不服,太后关切:“水土不服可不是小事,得仔细将养着,能吃下东西才行。”
  太后刚嫁进宫的时候也有水土不服症状,嗜睡,不思饮食,还上吐下泻。
  那会儿先帝的心思都在董鄂妃身上,哪里顾得上她。太皇太后瞧着不对,硬起心肠逼她吃东西,吃了吐,吐了吃,七八天才恢复。
  “我让人熬了鸭汤,喝下应该能好点。”石静有热症,胤礽特意吩咐内务府多带几个厨子过来,顺便还带了玉泉山水和京城的一些食材,防的便是她第一次出京水土不服。
  “能喝下汤水也是好。”回忆起自己当年遭罪,太后觉得石静情况还算不错。
  “太后,掌珠病了,我陪您骑马吧。”敢跟太后称你我的,不用问也知道,一定是端敏公主宝贝女儿萨仁熙。
  端敏公主和亲蒙古之后,一口气生下三个儿子,只得了萨仁熙一个女儿,爱如珍宝。
  萨仁熙从小在科尔沁横着走,进宫也是一副趾高气扬模样。当年太皇太后和太后哄着他与萨仁熙玩耍,萨仁熙跟个土匪似的,什么都要跟他争抢,让他十分火大。
  念在她是远方来客,胤礽才收住拳头,没把她按在地上揍一顿。
  几日后,又在慈宁宫花园那棵大槐树底下见到了他命定的人,这才将萨仁熙当个屁给放。
  胤礽垂眼,看也不看说话萨仁熙,对太后道:“太子妃身体欠安,我不放心,这几日都不去狩猎。她答应陪您在附近骑马,她来不了,我替她便是。”
  太后刚想说不用他替,有萨仁熙陪着便好,忽然想起端敏公主折子和皇上的意思,临时改口:“好啊,你陪我也是一样的,让太子妃安心将养。”
  此言一出,毡房里立刻响起踊跃报名声,都想陪太后骑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