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库房里面只有些碎末了。”这个总不好拿出去送给祖母吧。
  “送老宅的燕窝我自有主意。”孙滢一副大事有我,不用你操心的架势。
  陆虞远远地听到了“燕窝”二字,忙道:“你让负责采买就是了。”
  孙滢笑回:“知道了,你有事就去忙。”说着上了马车,往城内驶去。
  “我隐约看到我三叔就守在咱们经过的城门?”孙滢闭上眼睛,无精打彩地问道。
  都怪陆虞,昨晚太用力,她现在浑身还像要散架一样。
  “是,奴婢看到了,咱们出城时四爷在外面,他还上前要跟四爷打招呼,四爷没注意到,就骑在马上走了。”
  “到了城门口叫我。”孙滢闭上眼睛吩咐汤圆道。
  汤圆看着她的脸沉思了一会儿,“您是要见三老爷吗?”
  孙滢点了点头,几不可闻似的“嗯”了一声。
  汤圆就出来探着头将车夫叫过来交待了一句:“等下马车在孙三老爷跟前停一下。”
  等到了城门口,进门时刚好看到孙树在那里站着,车夫忙让马车停了下来,恭敬地禀报道:“四夫人,到城门口了,孙三老爷在这里守着。”
  现在正是进出城门人最多的时候,那些稍有点经验的都认得镇北侯府的徽记,望着孙树的目光就多了一丝钦佩。
  也有些人皱起了眉头。
  当初孙椿抛弃妻子又娶那一案,已经成了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孙椿现在已经是名人。很多人进出城门的时候都会多看他几眼,有的妇人则会教育儿女,“长大可不要像孙家一样,做那忘恩负义之人,眼前的这一个就是报应。”
  刚开始的时候孙树还找人去辩解几句,争个输赢,但是也有些达官显贵的女眷不吃他这一套,直接上了鞭子抽,美其名曰:为民除害。
  被打的次数多了,孙树也就学聪明了,装做没听见才是最好的应对之法。
  但是今天沈夫人的闺女,镇北侯府的四夫人,居然特意要见孙树?这可是闻所未闻。
  不多时,就围得水泄不通,堵在了城门口。
  远处的人以为有什么稀奇事可以围观,皆跑着过来。
  “下车。”孙滢那略带清冷的声音传出来。
  车夫忙拿了小凳子过来汤圆扶着孙滢下了马车。
  “给三叔父请安。”孙滢说着蹲着行了个福礼。
  孙树激动极了,这个死丫头一向傲慢无礼,今儿怎么突然专程向我行礼,难道皇上回心转意,将要对我委以重任了吗?
  想到此不由端着受了孙滢的礼,鼻孔朝天“嗯”了一声。
  孙滢却似毫不在意一般,温柔小意地笑道:“想请三叔父帮忙和祖母说一
  声,她老人家要的燕窝,侄女忙完手上的事,就炖了,亲自送过去。”
  燕窝,好像老太太是挺喜欢吃的,家里的女人都喜欢。孙树并没有觉察到不对。
  孙家现在经济上有困难,可这困难也是个死丫头做出来的,现在就给老太太买些燕窝炖了,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孙树仍是鼻孔朝天,说了句:“知道了,早点送过去,给你妹妹也送份。”
  死丫头,这下看着我发达了知道要上赶着巴绍了吧?
  孙树猜测,这回自己将要升的差事肯定对陆家有大用处。
  孙滢笑笑,也没说同意或是不同意,就上了马车。
  “这陆家四夫人当真是孝女啊!难怪当日国子监有同窗为她写赋。”
  “孙家的人也当真是好笑,简直跟水蛭不差上下。儿子已经来看大门了,还想着吃燕窝!不吃燕窝难道活不下去?向个出嫁的孙女去讨要燕窝,她怎么做得出来?”
  当着众人就敢这样,然后还不知道怎么对待孙四夫众呢。这种人就应该让她吃猪食!
  “饿死得了,什么玩意儿!又不是儿子孙子死了,整天想着搜刮出嫁了的孙女,孙四夫人好不容易脱离孙家的狼窝,又被……”
  “唉,当真是报应,这样的人就应该让他去讨饭!”
  城门口的人说什么的都有,但没有为孙家说话,所有说话的都在骂孙家,骂孙树。
  看着众人那不屑的目光,孙树才反应过来,他被孙滢给利用了。
  好不容易熬到换岗,孙植回到家中,见了老太太就怒气冲冲地说了此事。老太太一听,这次直接病倒了。
  孙家这次倒是没有大张旗鼓地找孙滢。
  倒是孙滢每次申末的时候会给老太太送一盏炖好的燕窝过去。
  全京都的人都知道孙家有个馋嘴的老太太,为了讨燕窝讨到出嫁的孙女家里去。
  “哪里是嘴馋,分明是恶毒!他们孙家的老太太最不是东西,找了个女人冒充自己的内侄女,勾引自己的儿子,抛弃自己的孙子,现在人家母女好容易脱离了孙家过上了比较好一点的生活,现在老太太就出来做夭,现在知道要孙女孝顺了,出嫁当日可是一分钱的陪嫁也没有出!”
  孙家又成了街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有人已经将这些事编成话本子,在各大酒楼里由小丫头拿着红牙板唱开了。
  赵老夫人气得一病不起,向儿了抱怨:“这个贱丫头,当初我当时还对她那么好。”
  孙树咬牙道:“先不说这些了,您以后想吃什么,和儿子说,儿子去给您买。那个贱丫头,从小没养在身边跟咱们几乎没有感情,就是一个养不熟的白眼儿狼。”
  而在这个时间,沈老爷子正微笑地看向运河的水面,微笑道:你们都别担心,陆家那小子对她好着呢。不好会给咱们弄来盐引?会请咱们过去吃饭?会亲自送别?会自称“孙婿”?
  沈家几位夫人都道:“父亲这话不差,陆家姑爷看咱们萤萤那眼神,骗不了人的。”
  沈九公子道:“三哥说了,咱们每年给她的红利就够她在京都活的很滋润了。”
  沈重安则开心地和沈氏汇报着孙家的近况,沈氏端着杯茶,吃着点心听着自家侄儿说孙家的那些琐事,“知道她们过得不好,我突然就心情好了。”
  松鹤堂,老太太问陆虞:“那说书的是你掏银子请的?”
  陆虞点头:“嗯。一个说书先生五十两银子,一共请了二十个。”他怕他不请,孙滢又去和沈重安嘀咕着请了。
  也不是他太小心,他知道沈家早就有让沈重安娶孙滢,亲上加亲。
  只是碍于陆家的婚约,一直心照不宣的没开口而已。
  现在他们时不时还会见面,见面了还那么有说有笑,他能不生气吗?
  不过这件事他没和老太太说。和许多人一样,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有了自己的秘密,即使父母也不能分享。
  沈老爷子一行走了之后,孙滢虽然有陆虞陪着,但是还是会想念他们。
  陆虞看出了她心情低落,笑道:“外祖家也没占用多少时间,你该不会是对三哥没信心了吧?你别看我现在赢了他,他其实有好几年没上过场,生疏了,以前他是京城里蹴鞠玩的最好的。皇上那个时候为了学蹴鞠,才封了陆家女为后。”
  居然是这样!
  封陆家女为后,方便陆家出入。
  “那我这次要赢了柔嘉。”孙滢下定决心地说道。
  她揍了太子这件事还没敢让陆虞知道,一边是家族,一边是她,无论陆虞选哪一方她都会难受。趁着事情还有缓和的余地,这次的蹴鞠她必须赢,带着她们一起赢。
  隔日去请安的时候,众人已经到了,告辞时老太太却拉住了她,笑咪咪地道:“你三个兄长都说了,既然没分家,那沈家就应该算是公中的客人,自然没有让你一个人出银子的道理,他们每房出了三百两银子。”说着拿出一千二百两银票递给孙滢。
  “那也应该是九百两,母亲莫不是算错了?”
  “我也出一份,我算了一下,差不多还要少上一点,你自己补上。”
  孙滢将银票抽出三百两,交给老太太,笑道:“母亲自然不会算错,但是请戏班子的银子我没出。这个话本是我师傅写的。戏班演十场,才能抵了当日的话本费。”
  老太太笑着将银票接了过去,这点银子,无伤大雅。
  儿媳妇背后有金山银山,她这个做婆婆的肯定是跟着沾光。
  都说她偏心,她还没到老糊涂的时候呢,孙滢会给她做衣裳,会给她炖燕窝,会从外面给她订席面,其他的她们谁会,她们就想着哄了她老人家的东西!
  “母亲,我和她们蹴鞠,我想着,中午就在我那边的小厨房里开伙。来来回回跑着,浪费了时间,银子从我帐上扣!”
  老太太又气又笑,捏着她脸颊道:“我看你这孩子,平日也是挺明白的一个人,怎么到了银钱上面,有些拎不清?她们既然来我镇北侯府,就是我侯府的贵客,你掏钱算怎么回事?再让我听到这样的话,我就要罚了!”
  孙滢连连告饶,说自己错了。
  老太太又道:“赶明儿五娘和六娘就该接过来了,我已经命人将花月居收拾出来了,只等两位娇客住进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