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赵氏实在顶不住了,让心腹杜鹃去请了大夫过来,一号脉,大夫拈须道:“夫人这是气机不畅,气血将要耗尽,须好生保养。”
  两个婆子得了这句话,犹如圣旨一般,半晌让厨房多做一餐给赵氏送来,逼着她吃下去,等到孙椿当差回来,她就不怎么吃得下了。
  姜嬷嬷偏选这二位在吃饭的时候将大夫的话重复了一遍,又逼着赵氏吃,赵氏不敢不从,一下子吐在了桌上。
  孙椿嫌弃得立刻出了屋子,又没地方可去,拨脚进了东厢房。若是往常赵氏不好直接喊孙椿,可以直接将住在东厢的杜鹃给指派活计,但现在赵氏却只能呆呆的坐着,一动不敢动。
  黄嬷嬷道:“这杜鹃也是老爷的通房,夫人自己惹了爷们不高兴,还不兴下人哄爷开心吗?‘七出’之罪夫人好好的想想犯了几条……”
  五娘六娘上午一个学射箭,一个念书识字。
  “姐姐,你说祖母那么厌弃大夫人,为什么不让老爷休了她呢,今天姜嬷嬷还问大夫人七出她犯了几条。”五娘说道,她说完怕孙滢不相信,又不好意思地道:“大夫人屋后有一棵大榆树,我的丫鬟山楂会爬树,就听了壁角。”
  孙滢想了想道:“如果大夫人被休,那孙珍就会和孙家决裂。”老太太舍不得,孙椿更舍不得。“三娘和四娘就更不好说亲了。”
  五娘吐了吐舌头。
  孙滢就板了脸,“以后丫鬟爬树的事情不可再做,传出去对你自己的名声有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现在年幼,心思要放在自己身上趁现在多学东西,学会了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人贵自立,谁人都不可靠,唯有自己才最可靠。”
  五娘点头道:“我娘也这样说。”
  孙滢觉得老太太不休弃赵氏,而选择了去折磨她,应该是对之恨之入骨,觉得就这么死了太便宜她了,有时候活着眼睁睁地看到费尽心机追逐的东西变成了别人的才更让人痛苦。
  正说着话,青檀笑容满面地来禀,“主子,青云回来了。”
  五娘忙道:“大姐姐,我去看看姨娘。”
  孙滢道:“你跟她说,要多休息,别把眼睛用坏了。”
  五娘笑道“真让姐姐说中了,姨娘现在经常说脖子痛。我也经常给她揉。”
  孙滢道:“你下次来,找我拿活血化淤的膏药给她贴着,再揉,效果更好。”
  五娘答应着去了。
  ……
  孙滢仍旧在葡萄架下面的石桌前见了张青云。
  他虽满面风尘,人晒黑了,变瘦了,也长高了。记得夏初的时候见他时尚能站着行礼,现在已经比葡萄架高了。
  孙滢在石凳上坐在来,单手做了个“请坐”的手势。张青云行了礼,这才坐到凳子的三分之一处。
  张青云五月听从孙滢的吩咐和父亲一起去了川地,张青云的父亲为九州春请来了川地的厨子吴师傅,才使九州春在酒楼林立的京都独树一帜,让九州春成为京都第一酒楼。
  大皇子和王爷的是酒楼里的常客,其他人也就趋之若鹜。
  “到了五月十五日小人和家父到了成都府。卖了一批在京都买进来的胭脂、水粉,赚了一八十两银子,都是卖给商铺,所以卖的也快,两天就脱手了。
  然后看到就进了当地最大的酒楼,拼桌的是个童生,小的就请他吃了一顿酒楼里最贵的菜。
  看他谈吐有物,不是那等轻浮之人,但面色萎靡不振,就问他生病了为何不请大夫。
  那位就说家里只有个寡母,典了地才有了银子来考试,小的父子都认为这人挺可怜,去了医馆才知这人为了节俭,每天吃馒头,喝生水,肚子里面有了寄生虫,一剂药把虫子打掉了,又赠送了十两银子供日常花销,谁知道这书生运气好,一下子中了案首。
  小人这才知道他的名字,叫银天诩。小人谎称是应元阳做官之地仓州的百姓,之前受过大人的恩惠,正巧做生意路过成都府就顺便打听一下。
  那银天诩才告诉小人他家和应元阳家是邻居,应家被灭了九族。之前进京赶考时娶了个京城附近的女子,生了三个女孩儿,不过灭族之前应元阳的妻子已经和丈夫闹得不可开交,后来两人和离写了断亲书,三个女孩均被妻子带回了娘家。
  小人自做主张,资助了银天诩一百两银子,想着主子后面应该会用上此人。”
  孙滢道:“你怎知我会用上他?”
  张青又云道:“小人也打听了银天诩,他的生母就是应元阳的嫂嫂,应元阳的兄长十几年前死于流匪手中,寡嫂带着遗腹子改嫁到周家后周家的男人横死在外面,族人就把这对母子给赶了出去。”
  又拿出荷包,“除去花销还余三百五十两银子。”
  孙滢点出一五十两银票,“余下这些是赏你和你们父亲的,大厨老吴选得好,酒楼赚了不少,有你们两父子的功劳。”
  张青云忙跪下磕头道谢。
  孙滢道:“还有一点小事,你们父子帮着办了,去买个宅子,将和你结拜的大哥张屠户请进京里,差事就算完成了。从此以后你只管安心读书,早日考取功名好光宗耀祖。”
  第61章 网
  张青云去了通州,找到了张屠夫,进了酒楼就冲伙计喊,“把你们这的好菜好酒统统给爷上!”
  估计看张青云黑瘦黑瘦的,便有些瞧不起他。
  “小哥,咱们这最贵的一桌下来要十几两现银……”伙计的哈腰说道。
  张青云把荷包掏了出来,“大哥,不瞒您说,这回兄弟的差事办得好,这是东家赏下来的。”
  他说着从荷包里扯出一叠银票,给张屠户看,把一旁的伙计眼睛都看直了。忙赔笑道:“大爷,都怪小的有眼不识泰山,狗眼看人低,这就给您上菜,挑最好的给您老整一桌。”
  张屠户道:“兄弟,你这是发财了?”
  张青云凑过来悄悄地道:“发财也是沾了哥哥的光,若不是哥哥给我指了条门路,让我上京里去寻找赵家姑奶奶,也不会有如此奇遇。我如今在她家大娘子面前当差,大娘子不但人通透和气,而且要嫁给当今皇后娘娘的嫡亲的四叔,这位是皇上面前的红人,太子殿下的老师。我就是给她办差事,办好了赏我的银子。”
  张屠户听了不免心里泛酸,嘴上却道:“那也是弟弟的造化,我当初一见你就知道是个不简单的。”
  酒喝到第六壶的时候,张青云笑道:“大哥,咱结拜的时候说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弟弟发达了,已经买好了宅子,等哥哥一起过去,一起喝酒一起吃肉。”
  “当真?”张屠户红着眼盯着张青云问道。
  “当真。谁骗你,谁是小娘养的!”张青云胸脯拍的“啪啪”作响。
  张屠户当晚就提了把杀猪刀跟着张青云走了。他早年父母双亡,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走得了无牵挂。
  到了京城,果然看到张青云将他带进一座青砖青瓦的房子。院内有井,出门有街。
  张青云还给他留了五十两银子,让他先拿着花,别拘束。
  又带着他到孙家角门前去转悠了一次,赵氏正好在那里百无聊赖地修剪月季。张青云不知道给怎么和守门的婆子说了一句,婆子笑嘻嘻地将人放进来了。
  张屠户本是想上前打上招呼,马上有两个上了年纪老婆子过来了,朝着张屠户就啐了一口。
  “哪里来的汉子怎么这么不懂礼数?没看到夫人在这里吗?”
  张青云忙笑道:“这个是我请来的屠夫,姓张,张屠夫。才从老家沧州过来,不懂礼数,给嬷嬷添麻烦了。
  赵氏看了她好几眼,小丫鬟走过来,笑嘻嘻地道:“二位嬷嬷厨房炖了雪梨膏,大娘子特意交待了让您二位喝一碗。给您二位留着呢,在那边的桌子上。”
  两位嬷嬷相互看了下对方,都从另一人眼中看到了明显的笑意,姜嬷嬷道:“大娘子人就是讲究,都是老婆了,再喝也是满脸皱褶子,也赶不上你们这些小丫头片子了。”
  说是雪梨膏,其实这几天每天有一碗燕窝在等着她们呢。两个嬷嬷也不管张屠户,一起走到了玉兰树下的石桌前开始享受美味。
  赵氏却走了过去,向张屠户道:“可是葫芦巷的卖肉的张家大哥?”
  张屠户见了赵氏一阵激动,“你真的是赵家姑奶奶,真是大变样了,成将军家的太太了,看这通身的气派,若是不打招呼我可不敢认。”
  赵氏就笑道:“我也没想到你是张家大哥,走,我带你去见见我们家老太太。”
  她突然想到了怎么甩掉这两个老虔婆了。
  人若是发达了自然会想着衣锦还乡,让故交知己都知道一下,不然岂不如锦衣夜行?
  老太太见到家乡邻里,肯定不会在这上时候磨搓她,说不定就把这两位指派到别处去了。
  老太太是个最爱惜名声的人,要不然也不会被她拿捏了那么多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