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这恐怕是为某种纪念日或者特殊外交手段做的活动吧!”苏远宸很快就理解了。
  陆青予点点头,她也大概明白了。这里的黄师傅是做伴手礼的,其他各位师傅都是制作交换礼的。因为国家不一样,活动不一样,送出的礼物也不一样。
  看起来是交换特色工艺品,实际上是两国工艺美术领域实力的比拼。这实力包含了制作技术、审美能力和独创性多方面的因素。
  陆青予和大家交流后,了解到本次大会除了双面绣,还有錾刻漆器盘,琉璃编钟、陶瓷梅瓶等。
  “珐琅彩制作工艺复杂,也不算地道的国货,作为国礼还是我们本土的陶瓷更好。我倒是认识燕京珐琅厂和广珐琅厂特级工艺美术师,今天还是第一次听说南州也有景泰蓝,第一次听说天和这个名字。”
  黄世国抄着手歪头看着陆青予,一字一句地说:“第一次见到这么年轻的女工艺美术师……”
  作为年轻的女性工匠,永远会被人质疑,不仅是80年代,就算是2025年,一样被质疑。陆青予从最开始的针尖对麦芒,到现在已经心如止水了。
  “珐琅彩已经本土化很多年了,您可能不太了解景泰蓝,以后我们多多交流。”她梳理了一下耳畔的碎发,笑了笑,没做关于自己个人的解释。能被邀请坐在这里,已经是最好的证明。
  苏远宸用手指推了一下眼镜,记录下了今天的一切。他也不准备反驳什么,南州和首都、广州比确实不算大城市。和唐江市、庄州市这样有着长久工艺美术生产经验的地方也没得比。
  可那又怎么样?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每个人、每个地方的机会都是一样的,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了。
  电视上,大会宣布结束,会议的主办方向各国代表赠送礼物。
  身着白色青花瓷花纹旗袍的礼仪小姐一一端上礼物,这些礼物大小都一样,白色的扁圆形陶瓷双耳罐子,身上画着精美的花鸟图案。粉紫色调衬着东方白瓷,淡雅美观。每个客人都惊叹起来,爱不释手地把玩着。
  会议室的人纷纷说着恭喜恭喜,黄世国得意极了。
  各国代表端着礼物合影,电视转播停止。
  彭城在宾馆看到节目变成了广告,十分不理解:“怎么回事儿,赠送的礼物不是我们天和的,活动怎么就结束了呢?”
  张砚林来之前做了点儿功课,他用手指敲着手臂说:“彭厂长,您别急,这是赠送的伴手礼。等闭幕式结束,还会有一些小型见面洽谈活动,就包括国礼交换环节。
  咱们天和的作品肯定是安排在最后了,我们等青予回来告诉我们就好。”
  “既然这样,那我们干脆先去聚餐,一会儿去白天鹅门口等他们两人出来。”彭城拍拍张砚林的肩膀。“我可等不及了。”
  张砚林掩嘴笑了起来,张少坚招呼大家集合,大家出了宾馆去上下九街转悠觅食去了。
  陆青予和苏远宸两人在会议室里等了一会儿。
  门开了,雷天佑走了进来,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
  雷天佑握住了黄世国的手。“黄师傅,你们今天的任务完成了,客人非常满意,请你们厂的代表跟我走。k国、m国的商务团代表,要和你们签订合约。”
  “真的吗?感谢雷组长!”黄世国胖胖的脸上全是肉,笑起来眼睛都挤没了。
  “恭喜啊!快去吧。”雷天佑指了一个工作人员,白衬衣引导着黄世国一行离开了。
  会议室瞬间空了三分之一,雷天佑对剩下的人说:“交换国礼的仪式稍后进行,请大家待会儿跟着工作人员前往不同的礼堂观礼。”
  会议室里的人又全部坐下,茶水已经干了,大家自行找了暖水壶蓄水。
  陆陆续续有工作人员进来叫着单位名字,等庄秋池等人离开,陆青予和苏远宸成了最后的。两人面面相觑,这事儿不会黄了吧!
  彭城带着一群人饭后在白天鹅门口等着,被公安的人驱散了。“别在门口聚集,回去等,这里安全着呢!”
  张砚林只有劝说道:“那大家回去等吧!”
  孙方中等人只能摇着头离开。
  夜幕降临,一个工作人员端着饭盒进了会议室:“天和的代表,你们先吃点东西垫着,晚上八点就轮到最后一场交换国礼活动了。”
  “怎么这么晚?”苏远宸接过饭盒问道。
  “最好的当然要留到最后!”工作人员笑嘻嘻地说。“雷组长带我们布置场地呢!你们稍候。”
  “最后的,那一定是最好的。”陆青予放下忐忑,打开饭盒。
  白色的米饭上铺着叉烧肉和烤鸭腿,真好吃。
  第171章 这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八点以前,雷天佑亲自带着两人到了一间会客厅。
  推开一扇厚重的雕花大门,会客厅的全貌在眼前徐徐展开。
  头顶的水晶吊灯洒下暖黄的光,照亮了新疆地毯上繁复的花纹。背后的墙壁挂着一幅巨大的三峡水墨国画,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暖色的沙发椅相对摆放,仿佛在静静等待着一场改变世界格局的对话。
  沙发椅的对面,是白色椅子的记者席和观摩席。在这里,身份各异的观摩者怀揣着各自的目的,见证着历史的发生。记者们位于最前方显眼处,拿相机的、拿本子的,旁边还架着两台摄影机。
  观摩席以各国代表和工作人员为主,在记者席后面。陆青予和苏远宸不由自主地屏息静气,坐在了最后一排。手心里有微微的汗水,两人对望一眼牵着手,互相给予力量。
  会客厅的右侧门打开,一个穿着黑色西装的男人走了进来:“为纪念两国建交20周年,现在是与s国交换国礼时间。请记者嘉宾入席,保持安静。”
  等他说完靠边,左右两扇侧门同时打开,宾主双方身着深色正装一起走进会客厅。排在第一位的是两支队伍的领头人,都是重量级官员。
  两人握手后走向后面的沙发椅,后面的随从一一握手,跟随在后。最后的两人,手上各端着一个盒子,上面盖着大红的绒布。
  陆青予眼睛一亮,这是《太平有象》吗?激动之余,她不由握紧了苏远宸的手。他好像也挺紧张,手心全是汗水,身体绷得笔直,神色凝重。
  所有人在沙发前站好,闪光灯随之点亮,相机的咔嚓声不断。
  中方代表年逾四十,国字脸、浓眉大眼,一脸正气。
  他嘴角带着亲切的微笑,稳步走向s国代表,伸出右手,与对方有力地一握,说道:“今年是我们两国建交20周年,希望借着这份礼物,能传达我们想要世界和平、共同发展的决心。也希望贵国国王身体安康。”
  说罢,他挥手示意,最后一人双手捧着礼盒走上前来,恭敬递上。
  j国代表微微欠身,双手接过,递给旁边的随从。
  随后,他转身让队伍里的最后一人也送上礼盒,递向中方代表,笑着介绍:“这是我们精心准备的纪念礼物,希望贵国领导人喜欢,祝愿我们的友情地久天长。”
  中方代表也恭敬接过,然后递交给旁边的随从。
  两位正装男子转身面向观众记者席,陆青予和苏远宸不由站了起来,远远望着被端着的两个礼盒。
  中方代表做出一个请字,s国代表点头同意。大家同时掀开了礼盒上的红布,打开了礼盒。
  一时间,相机声不绝于耳,闪光灯刺人眼球。
  在所有人的共同注视下,礼盒被打开。s国代表手中的正是《太平有象》,而中方代表手中的是一个镶嵌着立体浮雕兰花的贝壳镶嵌盘。这是s国最具有代表性的贝壳镶嵌工艺品。
  s国代表看到这样的作品,不由称赞起来:“这大象、这荷花,都是我国人民最喜欢的东西。这器型设计和图案,太精美了。”
  全场掌*声雷动,共同庆贺这两份精美作品的交换。
  “这礼物是用什么做的呢?太神奇了,像贵国的陶瓷,又不完全一样。”s国代表继续称赞着。
  中方代表笑着解释:“这是南州的景泰蓝,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专程为贵国准备的礼物。您能喜欢,我们非常高兴。”
  陆青予一直紧张又期待,现在看到s国对礼物很满意,微微松了口气,眼中满是自豪。
  苏远宸看着她,握紧她的小手,他的眼中也满是骄傲。
  “景泰蓝?”s国代表招手,一个老者走上前来,他仔细观察着。“这是珐琅彩陶瓷吧!看起来像中东的珐琅画,也像j国的七宝烧。”
  “对!这不是贵国特有的艺术品,是我国的七宝烧。”一名女记者站了起来,她说着流利的国语,手上拿着纸笔,脖子上挂着相机。
  “诚然中方这件作品很漂亮,可在这么重要的纪念日,用我国的艺术品送给s国,有些不合时宜吧!s国代表,您把礼物带回家,怎么向贵国的国王解释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