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陆青予笑着同意了。
王敬国离开工坊就去文化馆拜访苏远宸,苏远宸很诧异。等听到王敬国的来意,他又明白了。
她这是在撇清两人的关系,怕别人说闲话呢!
“我知道了!”苏远宸告诉王敬国。“我会帮你们发招工启事的,招工考试也会来采访报道。这次你们还需要我们帮忙请评委吗?”
“感谢苏领导,今年的招工考试就不用那么复杂了。我们想早点招到人,进来了我们再培训。”
王敬国不好意思地看着苏远宸,除了外宾服务部,各车间都少了很多能干的熟手,现在工坊的效率大打折扣。
苏远宸从陆青予处早就知道了缘由,他也不追问,点头答应了。
很快,报纸上就刊载着一条启事,写着天和珐琅工坊的招工信息,欢迎大家报名。
同一张报纸的头版头条刊登着另一则重磅消息,大标题写着:旅美华侨一心为国,振兴南州民族产业;小标题写着:庆祝南州市成立第一个外资企业华盛景泰蓝工厂。
新闻详细报道了旅美爱国华侨熊业归国投资,选中了南州的景泰蓝事业,聘请本地最资深的景泰蓝工匠李长生及其团队,开办华盛景泰蓝工厂。
工厂设计制造一系列景泰蓝工艺品,远销海外为国创汇。南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项目,市长亲自接见了熊业先生。称赞这是推广中华文化,加深国际友谊的一项壮举。现在工厂将扩大生产,招聘技术能手……
看到报纸的陆青予终于知道第二批人辞职去了哪儿,原来是高就了。而且还准备和天和抢新人。
当初还在猜测李长生等人为什么轻易让出了老巢,原来是找到了冤大头投资,另起炉灶了。
这下好了,他们终于可以按照他们的想法建造一个属于他们的帝国了。李长生等人一旦站稳,势必要对天和工坊打击报复。
不知道工坊这次能不能挺过去。
老爷子本来在家休息,听说后在陆青予的搀扶下到了工坊。
“工坊不能亡,天和这个牌子必须守好。”陆开明说话中气不足,只能对着彭城反复絮叨。
“这是我的师傅、师傅的师傅创立的,我的师兄也是你爹,还有我,我们好不容易把它建设成如今的模样。三代人加起来上百年的心血,不能毁在我们手上。”
“是是是,我知道要守好工坊!”彭城诚惶诚恐。
“刚解放那会儿,工坊也差点儿解散,我们师兄弟都没走,在外面打工赚钱,把工坊养了下来。后来国家投资,终于坚持熬下来了。
十年前工坊没有订单开不了工,我把儿子徒弟都赶走了。你爹也退出工坊把她交到你手里,天和好不容易才坚持下来了。
现在,就算他李长生背叛天和,勾结外面的人办了新工厂。天和工坊在我们手里,也必须好好的。”
彭城急得满头大汗。“师叔,您看看怎么办?”
“彭城,我们的改革没有错。一百年了,我们肯定是要走向未来的。工坊不是哪个人的私人物品,她是大家的家,不是他李长生徒子徒孙的地盘。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朝代灭亡了!”
陆开明用拐杖使劲敲击着地面!
彭城感受到了陆开明的焦急和期盼,他何尝不知道呢!“师叔,我能力有限,我尽量吧!你说得对,工坊是大家的,我会召集大家群策群力,一起想办法的。”
陆开明颤巍巍站起来:“好,有你这句话就好。我身体虽然不如以前了,但是眼睛还在。你有需要就来找我!”
“您放心,您的办公室、您的职位我都给您保留着。您现在是我们的定海神针!”彭城扶着陆开明,送下了楼。
陆青予松开手,两叔侄亲热地上了车,彭城送他回了家。她转身去了文化馆,既然报纸刊登了李长生的消息,苏远宸应该知道得更多。
苏远宸确实做了调研,正在整理资料,还没来得及去找陆青予。结果她迫不及待地上门了。
她已经好几个月没有上门来找他了,他的办公室好像比以往凌乱了很多。
苏远*宸急忙收拾着乱糟糟的办公室,拿起椅子上的各种书稿:“对不起,没想到你要来。”
他这句话暴露了自己以前随时都保持着能接待她的状态,现在不知道她会不会不理他,然后他就摆烂了。
“没关系。”陆青予顺了下书的位置,坐在了书堆中。苏远宸露出的真实模样,让她觉得很放松。
“你看了报纸吧!”苏远宸在她对面坐下。
陆青予点点头。
“现在形势很严峻,你们的招聘启事和他们是同一天,但是他们现在的状态更能吸引年轻人。你们要做好招不到技术好手的准备。”苏远宸一针见血地说。
“我明白,我还想知道,他们工厂人员结构是什么样的。熊业应该是他们的老板,李长生、赖鑫他们分别做什么?”陆青予想知道他们的具体分工情况,知己知彼才能应对。
苏远宸翻开手中的笔记本,对陆青予讲解起来。
不同于天和珐琅工坊这种改制的单位,机构人员制度是慢慢规范起来的。华盛景泰蓝工厂从一开始就设置了完整的机制。
其中投资人也是工厂的老板叫熊业,今年43岁,自称漂亮国第三代华侨。现在落叶归根,希望为祖国发展尽一份力量,得到了各部门的热烈欢迎。
“就他这个身份和主张,估计以后在南州市想做点什么业务很容易。上级都会支持他的,你们要小心。”苏远宸猜测两家单位以后竞争会很激烈。
陆青予双手紧握放在下巴上,看着近处的地面,并不说话。
苏远宸只有继续。
李长生做了艺术总监,赖鑫做了技术总监,吴准和陆金各带了一个车间,做了生产1、2部的主任,他们的副手是乔万里和郑军。
孙信做了研究室主任、曾来是他的副手。生产部和研究室并列,是工厂的主要部门。工厂的厂长是李正林。
哦?陆青予抬头看着苏远宸:“真是有趣,他居然能当上厂长。”
苏远宸点头:“是的,他是厂长。工厂其他部门的人都不认识,你还要听听看吗?”
“听听看。”陆青予盯着苏远宸,他重新拿起笔记本。
“他们厂长之下有一个经理,负责销售和人事,名叫王伯辉。和生产部并列的还有两个部门,一个是财务部、一个是后勤部,两个主任的名字分别叫邓石如和梁狄。”
生产研究部门是李长生的人,但是销售人事财务后勤应该是熊业的人,看来熊业和李长生之间,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融洽。
这些人里面,陆青予没有听到熟悉的名字:“陆伟呢?他担任什么职务?”
年轻的曾来、乔万里、郑军都有了干部岗位,陆伟居然没有,是实力太弱了吗?
苏远宸翻了翻笔记本:“没听说他的名字,可能在哪个车间吧。下次我去采访,打听一下。”
苏远宸露出一个狡黠的表情,陆青予会心一笑。
听完消息,陆青予找不到理由多留,只能站起来:“谢谢你帮忙,我先回去了。如果有什么新的消息,还要麻烦你告诉我。我请你吃饭吧!”
吃饭就是见面,苏远宸不会拒绝,他还想多见见她:“好!你们招工考试前后,我会到工坊去采访。到时候请我吃吧!”
一想到很快就要再次见面,陆青予羞红了脸:“嗯!欢迎你来。需要我做什么,你也可以直说。”
“我想到了告诉你。”苏远宸的声音愉悦起来。
陆青予受不了他如此含情脉脉的眼神和磁性低沉的声音,落荒而逃。
苏远宸在楼上看见一只小白兔逃窜出了文化宫大门,低低笑了起来。感觉她也不是那么高冷无情,只是有点不知所措吧。
第95章 缺人的时候想起我了
招工启事发出去一周,才报了四个人的名字。三天后就要考试了,人员严重不足。
守门的黄大爷拿着申请书找到彭城:“经理,就这几个人来,你看怎么办?”
彭城拿着他们的报名单浏览过去,一个专业学美术的都没有,都是才毕业的初高中生。
他着急的时候,汗水更多了。
自己想不出来,只有群策群力,他把王敬国、于方林、张少坚叫到了自己办公室,最后想了想找来了陆青予。
四个人商量了许久,准备主动出击,到各街道办事处要待业的优秀青年名单,最好是有点美术基础或者是手工好的。
陆青予说:“我认识几个这样的人,都是我的学生。但不知道他们是否愿意来考试。”
“现在能找到人就不错了,考试走个流程就行。如果真是优秀青年,我们从一级工起算工资。”
彭城确实慌了,以前从学徒到一级工,至少需要工作三年。
就算按照今年新出炉的工资标准,也应该是入职一年后在明年进行考核,评定后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