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满头银发的馆陶大长公主尽显威严,毕竟在那些年里,馆陶大长公主的权势无人可比,连同她所生的女儿,如今的陈废后,作为帝女的平阳公主在当年也要退让三分。
“我送你的郎君不喜?听闻这些年都没有机会近身伺候你。”馆陶大长公主对上平阳公主竟然直白无比。
平阳公主低头一笑道:“姑母,我床榻上的事姑母如此关注?”
对喽,难不成馆陶大长公主还管平阳公主想要谁不成?
“莫不是你真让那个骑奴迷了心?”馆陶大长公主全然当作听不见平阳公主不乐意她管事的态度。
平阳公主微张了嘴,感慨道:“我以为姑姑会觉得挺好。”
馆陶大长公主笑了,不避讳的道:“平阳啊平阳,我平日瞧你觉得你最聪明的。如今看来,你倒是不乐意为了皇上成为一颗棋子。”
这话说的无非是暗指平阳公主和卫青在一起,其实是为刘彻。
“姑姑说笑了。怎么不能是我乐意?”对于馆陶大长公主的阴谋论,平阳公主不得不说,看这政治敏锐度,怪不得在早些年里馆陶大长公主能够风光无限。
她纵然一次一次的迎合平阳公主的父皇刘启的喜好不假,在大事上,这一位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但凡不是陈氏入宫成为大汉的皇后,让她失了原本的平衡之心,馆陶大长公主未必会是现在这样的结果。
“乐意不假,我只是不明白,你这些日子是为了一个骑奴守身吗?我听说,府里的小郎君使出浑身解数都不能上你的榻。”馆陶大长公主确实很好奇,好奇于平阳公主真动了心不成?
平阳公主耷拉眼皮,但笑不语,她公主府上的事,馆陶大长公主倒是清楚得很。清楚得让平阳公主想,好些日子没有清理清理府上的人,原本想,她也没有什么事畏于人知的,既如此,何妨让他们打听消息。
现在,平阳公主觉得,她很有必要收拾收拾那些人了。传的消息太多,让她不满了。
没有得到平阳公主的答案,本就为平阳公主的事而来的馆陶大长公主自是不乐意,“平阳,我为你荐一人如何?”
“不劳姑姑费心了。凡有所得,必有所舍,我的那点事就不麻烦姑姑操心了。”平阳公主婉拒之。
“平阳,自来公主嫁骑奴,大汉还没有,你想当第一个?”馆陶大长公主质问。
平阳公主秀气的打了一个哈欠,还是回答道:“姑姑,将来的事谁能说得准。我大汉也出了一个歌女皇后。结果嘛,重点在于是不是想要的结果。姑姑突然如此这般我的婚事,很是让我受宠若惊,但不知姑姑所求?”
比起馆陶大长公主想给平阳公主送人,又或是像现在这样操心她的婚事,平阳公主一直考虑的都是,馆陶大长公主想从她这儿得到什么?
“不过是希望你将来可以多照顾照顾娇娇。”馆陶大长公主这样提及那一位,平阳公主明显一愣。
废后居于长门宫,其实过得不错。
平阳公主道:“虽然夫妻情分不在,亲情还是在的,这些年娇娇在宫中虽无皇后之名,一应吃穿用度,姑姑都看在眼里,大可不必担心将来皇上会薄待了她。”
馆陶大长公主笑道:“那位皇后上位了,将来不一定。”
“姑姑何必说出这样的话,皇后是个聪明人,卫家根基不稳,断不可能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再者,得罪陈家,对卫家有什么好处?”平阳公主分析着各方处境,以及他们每一个可能会做的事。在平阳公主看来,馆陶大长公主大可不必操那个心。
馆陶大长公主抬眸幽深的凝视平阳公主,有心想看清楚平阳公主,却发现无果,“你想过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平阳公主闻言抬头,四目相对间,都能感受到彼此的气势,你进我亦不退。
“大汉的公主,只要不想要一直把权,有什么必要留一条后路。姑姑其实教了我们一个道理,既为大汉的公主,单纯的只做大汉公主的好。利益纠葛太深,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中。”平阳公主红|唇微启,她话中所指,别人或许听不明白,多年前听她劝过的馆陶大长公主自知何意。
“你倒是早料到了。”馆陶大长公主嗤笑一声。
风轻拂而过,吹散平阳公主额头的发丝,落在眼睛上,平阳公主拨开发丝道:“姑姑,易地而处,都懂。”
馆陶大长公主长长一叹,“终是我害了娇娇。”
若不是她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成为这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又怎么会落得这样的结果。
“姑姑送我的人,改日给姑姑送回去,毕竟是姑姑辛苦教出来的,在我手里用不上,许能她用。”平阳公主当听不见馆陶大长公主的感慨。
刘家的女人,不会回头。
错又怎么样,那个时候的馆陶大长公主确实风光无限对吧。
“也罢。那你就送回来吧。”馆陶大长公主意味深长的扫过平阳公主一眼,又提道:“你既以我为鉴,卫氏入主中宫,你和那卫青之间要再继续下去,你跟我有何区别。帝后虽是至亲的夫妻,也是至疏的夫妻。”
此言不虚,平阳公主沉吟不语。
“我倒想看看,你是不是真能算到你的后路。”馆陶大长公主难道能是专门来看平阳公主,说几句寒暄话?
不,她是来给平阳公主提个醒的。
中宫卫氏,眼下宫中三女一子都出自卫子夫。可是,正所谓色衰而爱驰,卫子夫有宠无宠,平阳公主有所耳闻。
她和卫家的关系不能一直这样保持,否则必为刘彻所忌惮。
不得不说,馆陶大长公主是真知道如何让平阳公主不痛快。
但一时半会,平阳公主想不出破局的办法,想不出,便再等等,再等等。
平阳公主压下心中万千思绪,还是安稳的过这样的年,照旧收到卫青送来的信,那信中所写内容,倒是让平阳公主因为馆陶大长公主的话搅得有些乱的心,稍稍平复。
还有时间准备,暂时想不到办法没有关系,时间会让她想出办法的。
“报,报,匈奴大兴入侵上谷、渔阳,攻破辽西,杀辽西太守,渔阳不敌,城已破。”只是这年后不久,前线传来接二连三的战报,这样的消息对大汉而言,这是在昭示匈奴的顽强。
这种时候怎么办?
平阳公主并不清楚刘彻具体的安排,但不久后前线传来捷报,卫青率领大军进攻匈奴盘踞的河南地,迂回侧击,西绕到匈奴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斩杀匈奴两千三百人。由此切断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匈奴单于王庭的联系。
不仅如此,再有捷报传来,卫青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入陇县西,包围匈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
大军活捉匈奴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控制了河套地区。
如此捷报传来,刘彻喜不自胜,连声的夸赞着卫青,“如此一来,攻守易形了。”
随后,刘彻下令封卫青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
和卫青一道出征的人,也都论功行赏,得以封侯。
这样的胜利,让大汉的国都长安从此不用再直接面对匈奴骑兵的威胁,刘彻下令建起朔方城,设朔方郡,五原郡,由此将建立起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
举朝上下,无一不为这样的胜利而欢呼。
匈奴欺压大汉多年,终于,终于也有大汉反击的时候。
卫青也领大军班师回朝,刘彻同平阳公主问:“阿姐可要迎一迎?”
平阳公主但笑不语,名不正言不顺,如何迎?
而刘彻下令让身边的内侍前去亲自为卫青牵马,平阳公主在一侧劝道:“陛下,水满则溢。长平侯立下的功劳再大,陛下赏赐也要留有余地。陛下不怕适得其反?”
刘彻坚定的目标是打匈奴,不管是谁,只要能打赢匈奴他就用谁。
用,刘彻在现在看重一个人的时候,便觉得不管赐给他多少的恩赐都不过,将来呢?
平阳公主了解刘彻,了解刘彻的性子。说好听点叫爱憎分明,说难听点叫喜怒无常。
爱欲其生,恨欲其死。
因此,所有惹眼的事,能拦的都要拦下,万万不能让刘彻给得卫青太多,到最后,刘彻未必不会想,卫青是不是恃功自傲?
他给的,难道卫青应该都收下?
皇帝这样的人,没有道理可讲。
“阿姐怎么总拦着朕赏卫青?”不能说平阳公主说得没有道理,可是刘彻想到平阳公主在他赏赐卫青的事情上,总怕他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