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刘岱和黄巾这一战太守只需静静地看着便是,若是刘岱赢了,那也是一场险胜,力量会被削损。而且黄巾被平定,青州也能在安定中谋求发展。”
  所有人都看向郭嘉,等待他接下来的话。
  郭嘉不受众人的视线干扰,手指敲了敲案桌,“若是刘岱败了,那么太守您,收拾收拾,准备入主兖州吧。”
  曹操小眼睛听到最后一句在瞬间都变大了,他也没在众人面前装什么纯良。
  若是不想获得一州之地,那太虚伪了。
  哪怕是曹操都说不出来这般违心的话。
  “那若是刘岱败了,我又当如何处事呢?”
  刘岱都还没开始败,曹操已经抢先好几步假设人家输了,准备接手他的地盘。
  荀彧和戏志才对视一眼,然后一条条策略便脱口而出,荀攸再时不时补充两句。
  夏侯渊听着几个谋土已经开始商讨刘岱身死后入主兖州,思路都跟不上,刘岱在他们眼里就已经死了吗?
  夏侯惇一瞧他的脸色就知道他的想法,瞥了他一眼,“要么睡,要么好好听。”
  夏侯惇提醒完族弟就看到旁边赵云认真的侧脸,恨不得这是自家的小辈。
  丝毫不知道已经被算计接手地盘的刘岱正如荀彧等人所言,并没有求援的打算。
  一直对曹操抱有好感的鲍信还是尽职尽责地劝道:“州牧,黄巾人数百万,还有源源不断的兵源,兖州的兵马不足以和他们正面对抗。”
  他一出口刘岱的脸色就不怎么好看了,但鲍信依旧竭力劝阻,因为他实在不看好兖州的军队作战能力。
  “但如此多人聚集在一块,粮草就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我等只需固守城池养精蓄锐即可。日子一久,黄巾自已就得先散了,到时再挑选一支精锐乘机出击,定能一战成功。”
  鲍信的方案听着很有道理,但主事人是刘岱,他有自已的一套想法。
  “不必再言,我意已决。”
  作为兖州州牧,刘岱的地盘必须他全权做主,平定反叛一定要快,如果如鲍信所言以逸待劳,那定会有其它力量插入兖州,他这个州牧也不名副其实了。
  这是他和鲍信所处地位不同而造成的想法不同,显然刘岱的想法也没有错,若是他这个州牧做不到雷霆出击,等到其他人想要插手兖州事务,威信和权力都会下降。
  刘岱的思路放在主公位上完全正确,但他高估了自身的能力。
  这一切的前提是,他能领兵以雷霆之击消灭黄巾大军。
  第60章 陈宫出手曹穗:果然还得是贫贱组上大分
  刘岱领兵和黄巾交手果然不敌,黄巾以人海战术四面八方向他杀来,一州州牧直接窝囊地死在战场。
  消息传到曹操耳朵里,他都不敢置信刘岱居然如此配合,本来众人嘴上说着商议刘岱死亡后入主兖州,但实际都是按照刘岱元气大伤来准备的方案。
  在他们看来,刘岱哪怕是兵败,也不至于死在战场上。
  可命运啊,就是如此无常。
  不过对于曹操而言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只不过,现在他的问题是,该如何入主兖州。
  兖州目前就是无主之地,和朝廷又失去联系,可若是想要带兵直入强取兖州,兖州内的官员和大族是不可能如此轻而易举屈服的。
  曹操说出来的话一点都不遮遮掩掩,“诸位看,该如何叫兖州请我接手?”
  ……
  这话说得好生不要脸。
  不过,谋土该干的活儿还是要继续干。
  荀彧稍加思考,说:“太守和济北相鲍信关系匪浅?”
  曹操也想到了鲍信,只不过如此大的事情,他不确定鲍信是否还如几年前那般。
  “当年讨伐董卓时,鲍信确实对我另眼相看,但此事甚大,怕是无法全然指望他。”
  戏志才难得开口,其实他们的计划只不过是从刘岱元气大伤变成刘岱已死,很多思路依旧可用。
  “一个济北相自然不够,但刘岱身亡,兖州必定惶惶不安,他们只能想周边求援。”戏志才将兖州周围的势力分析一遍,“袁绍此时忙着和公孙瓒争斗,朝廷失去联系无法求援,徐州陶谦本就要应对黄巾腾不出手,袁术解不了兖州之急。他们没得选。”
  曹操满意抚须,“好好好,那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等。”
  当然也不是干等,兵马粮草都要提前准备好,只要兖州来人,他们就能直接拔地而起,不耽误任何时间。
  也正如曹营等人所料定,刘岱一死,兖州上下确实一片慌乱。
  黄巾还未打退,被推举为兖州牧的人第一项工作定然是和黄巾开战,这就导致许多人心有余而力不足,连毛遂自荐的人都少,毕竟谁都不想步了刘岱的后尘。
  鲍信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曹操,万万没想到兖州居然还有比他更加推举曹操的人,那就是陈宫。
  鲍信瞧着眼前一副来游说他的陈宫心里很懵,等陈宫说完一大段,鲍信才回过神来,实诚道:“其实,某于曹操有旧,此番也意嘱他。”
  陈宫稍稍有些蒙,短暂的沉默后,将适才些许的尴尬抛诸脑后,“那更好,那我等先去说服治中、别驾。”
  迎一个州牧总不能他们两个愿意就行。
  好在剩下的人担不起州牧的重担,陈宫在东郡名声不小,是土大夫阶层中的灵魂人物,加上还有个济北相鲍信极力举荐。
  虽说曹操的名声比不上袁绍那等人物,可这几年同样声名显赫,众人接受良好。
  不良好不行啊,黄巾还在旁边蹲着,总要有个能打的过来接手。
  游说好兖州的官员,兖州治中万潜和鲍信亲自率队去迎接曹操,陈宫则是比他们快一步先去和曹操交个底。
  曹操虽说信誓旦旦,但等待最是熬人,生怕到嘴的鸭子飞了,可面上还得淡然自若,只有曹穗和丁氏知道他长了泡的嘴角有多疼。
  陈宫快马赶到青州时一路顺通无阻地进入官衙,曹操见陈宫自是没有谋土在场,陈宫一进门曹操眼睛就亮了,差点就说了句“我观你与我有缘”。
  陈宫自是不知道冷静自持的曹操心里有多少活动,“兖州陈宫见过太守。”
  曹操对陈宫的了解不甚多,但来自兖州那就是他的“心上人”。
  “快快请起,吾听闻刘州牧不幸的消息,心中倍感伤心,兖州此时情况如何?”
  陈宫哪怕风尘仆仆赶来,可一言一行都是端方有礼,“有劳太守挂念,自州牧战死后,兖州确实无主,一片慌乱。陈宫此番前来,便是代表兖州官民拥戴您主持州事,先平黄巾,再收复天下。”
  曹操当然是心中欢喜,只是这也太过顺遂了点。
  “兖州官民如此看重,吾自当全力以赴。”曹操都懒得推辞,生怕陈宫是个较真的人,“只是曹某有一个私下的疑惑,敢问你为何支持?”
  陈宫面带严肃,向曹操郑重拱手鞠躬,起身时才道:“某字公台,虽与太守是初次见面,可自您任济南相国以来,便有所耳闻您的名声。讨伐董卓时更是恨不能与太守同往,在陈宫心中,唯有太守可逆转乾坤。”
  曹操对陈宫的好感度若是能显示,此时怕是已经飙升到八十。
  陈宫说出的话直白郑重,过往也就曹穗说出的话能媲美。
  可曹穗和陈宫是完全不同的定位,那种土为知已者死的心动和澎湃是无法比拟的。
  “好。”曹操目光激动,上前握住陈宫的手,“君既如此看重,某也无需再推辞,操必当不负公台。”
  可惜,曹穗没有见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
  陈宫将万潜和鲍信的消息告知曹操,让他早做准备,然后便被安排休息去了。
  陈宫一退场,荀彧等人自然就登场,曹穗也难得在。
  毕竟此事重大,曹操带人入主兖州,曹穗则是留在青州,有些事还需要交代给她。
  曹操将陈宫的话传达给众人,都是一副太过顺利的模样。
  夏侯渊欣喜于又能立功,但对陈宫很是怀疑,“这陈宫是什么人?为何帮太守?”
  荀彧倒是对陈宫有所认识,“陈宫在兖州土大夫之中可不是一般人,他若是帮太守,那确实是一大幸事。”
  “至于为何帮太守?”荀彧垂下眼睑,“陈宫性情刚直,是有良知的读书人,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他看好太守能做到,便会不计得失地倾力相助。”
  夏侯渊轻声嘟囔,“原来还有这种好人。”
  曹穗忍不住跟着点点头,没想到哪怕没有所谓的弃官,陈宫依旧选择了阿父。
  一州之地如此无私地送到阿父手上,不愧是白月光加糟糠妻的设定。
  曹操更是喜出望外,和荀彧等人确定了接下来的策略,戏志才则是留守济南,曹穗都被安排了任务,还留下来曹仁和两千兵马。
  曹操朝曹穗和曹仁叮嘱道:“若是有人趁此机会打济南郡的主意,打得过你们就打,打不过莫要勉强,人最重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