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前头的秦慕修,听了二人对话,对蒲兰彬的气稍微消了点:对百姓还算负责,不是个样子货草包。
  是夜,蒲兰彬顺理成章住到了王大舅家。
  一家人紧张得不行:老王家世代种田,都是本本分分的农民,几辈人也没招代过这么大的官儿!
  大妗子想让秀儿去镇上割点卤牛肉,再打点酒回来,奈何为了治病,家底儿都快掏空了,哪有这个闲钱!
  所幸家里还剩有赵锦儿秦慕修之前扛来的一小截猪腿,王锦秀一把子全拾掇出来,炖了一锅肉汤,用以招待蒲兰彬。
  不料,蒲兰彬却是一口没吃,“你爹娘奶奶大病初愈,都需要好好补补身子,端去给他们吃吧。”
  他自己只就着咸菜,喝了一碗稀粥罢了。
  秦慕修觉得这是一个好官应该的,倒没什么反应。
  赵锦儿和王锦秀却面面相觑:郡守大人,竟然就喝一碗稀粥?
  “大、大人,您吃饱了吗?”赵锦儿结结巴巴问。
  蒲兰彬摸摸肚子,“晚饭七分饱,足矣。”
  赵锦儿咽口口水,郡守大人,好养生。
  王锦秀劝道,“稀饭不顶饿的,现在夜长,不到半夜就得饿醒。锅洞里还有烘地瓜,您要不要来一个?”
  蒲兰彬摇摇头,“不了,吃多了长肥。”
  王锦秀见劝不动,也就不敢多言,从锅洞里扒拉出几个烤得外焦里嫩的地瓜,用小竹筛子端到桌上。
  掰开一个,只见里头红通通、黄艳艳的瓤子,一股一股的往外喷香气。
  赵锦儿和秦慕修一人拿起一个,掰开就吃。
  蒲兰彬闻到那一阵阵香气,不由食指大动,喉结滚了滚,“还有吗?”
  王锦秀托了托自己手上的,“就烤了仨。您吃吗?”
  蒲兰彬哪好意思从一个小丫头手里抢食,一边吞沫一边摇头,“不吃,不吃。”
  王锦秀年纪小,心思比赵锦儿还单纯,哪里看得出蒲兰彬快馋死了,听他说不吃,就一口咬下去。
  三个人都在他面前吃,那香味儿还一股一股的往鼻子里钻,蒲兰彬备受煎熬。
  噌的一下起身,“我的屋在哪?我歇着去了。”
  秦慕修从自己的地瓜上,掰了一半递给他。
  蒲兰彬正要拒绝,秦慕修已经道,“我这个太大,吃不完。”
  “……”蒲兰彬犹豫片刻,“既是吃不完,那就却之不恭了。”
  说罢,啃了一口。
  香啊!
  乡下的吃食就是比城里头有味道!
  待将来致仕归田,一定要置几亩薄田,种些瓜果蔬豆……
  几个人正啃得香,忽的门外一声惊叫,“赵娘子,救命啊!”
  第343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赵锦儿被这一声儿吓得,一口地瓜塞进口中,差点烫掉舌头。
  王锦秀打开门,是村东头马大嫂。
  “马大嫂,咋了?”
  马大嫂喊道,“我男人快不行了!赵娘子,求你快去看看吧!”
  蒲兰彬记得这个妇人,她男人算是村里病得极重的,当即放下才啃两口的地瓜。
  “赵娘子,能去看看吗?”
  他早就看出做主的人是秦慕修,是以说这话的时候,目光根本都没看向赵锦儿,直接看着秦慕修。
  秦慕修虽性情冷漠,却不是见死不救之人,便对赵锦儿道,“我陪你去。”
  三人做好防护,朝马大嫂家跑去。
  马大哥的症状,跟之前大妗子的情况很是相似,只是更严重。
  口吐白沫,浑身抽搐,眼白往上翻。
  眼下灌药肯定是来不及了。
  “我只能施针试试,但是有没有效果,不敢保证。”赵锦儿道。
  这个时候,谁还敢让她保证什么,马大嫂点头如啄米。
  “赵娘子,你来!你觉得怎么行就怎么来!他是俺们家的顶梁柱,上有八十老父老母,下有三个孩子,他不能死啊!”
  赵锦儿打开药箱,拿出银针,抓过一旁的烛台,燎红了针尖。
  按照那日给大妗子施针的手法,倒也算信手拈来。
  一个多时辰过去,马大哥虽然没醒过来,但不吐白沫,也不抽搐了。
  赵锦儿把了把他的脉,“脉象暂时稳定了一些,就看能不能撑到明日大夫们来。王大舅那儿还剩点药材,我给他配一副药,看能不能灌进去吧。”
  马大嫂双手合十,不断地对赵锦儿作揖,“赵娘子,你就是女菩萨下凡啊!”
  赵锦儿连连摆手,“嫂子快别这么说!我不过是做我该做的,况且,现在大哥的情况,也说不准,咱们都还不能放松警惕。”
  配好药,帮着灌下去,已是仲夜。
  三人回到王大舅家,沐浴换衣,洗刷干净,全都疲惫不堪。
  赵锦儿和秦慕修两口儿直接回房中,倒头就睡了。
  蒲兰彬却挑亮烛花,打开纸笔,开始记录一日见闻和心得,且把赵锦儿给的药方、施针救助危重病人的手法,事无巨细的记录了下来。
  虽然他的愿望,是把疫情控制在王家村,不再扩散,但他以他的推断,这是不可能的。
  现在能做的,就是把王家村的防治经验整理好,快马加鞭送到朝中,再由当朝圣上晋文帝,下达到各州县,把疫情控制到最小范围,把损失降到最低。
  斟酌字句,记录完全之际,东方已经露出鱼肚白。
  蒲兰彬干脆不睡了,打开门,准备打套拳醒醒神。
  正巧赵锦儿已经端着熬好的预防汤药送到门口,两人差点撞个满怀。
  “大人怎么起这么早!”
  蒲兰彬也是个高个头,赵锦儿只到他的下巴,略低头,才看到这丫头面容白.皙、五官精致,稚气未脱的眼角眉梢,微微透露出些许妩媚,竟是个清丽脱俗的小尤物。
  昨儿赶到之时,天色已经黯淡,倒没注意到呢。
  本还惋惜秦慕修那样的少年人物,早早成亲,必为家室拖累,委实属于英年早婚。
  这会儿却觉得,那小子能娶到这样仙女儿一样的姑娘,倒也不亏。
  “这是什么?”蒲兰彬看着托盘里黑乎乎的药水,皱眉问道。
  “预防感染的药,大人您接下来要时不时接触到病人,每日喝两碗,以防万一。”
  蒲兰彬端起来,二话不说,就仰脖子喝干了。
  昨儿见识到赵锦儿露了一手,且知王家三个病号都是她治愈的,蒲兰彬知道眼前这小小的少女,是个深藏不露的。
  赵锦儿见他喝得这么干脆,倒是吃了一惊:这位大人,真真是个不拘小节的。
  简单吃了两口早饭,蒲兰彬便带着记录册子,又到各家各户去看病人了。
  中午时分,师爷果然快马加鞭,带着两辆大马车回来了。
  车上鱼贯下来十个大夫,有情愿来的,也有被蒲大人的命令压着来的。
  赵锦儿很快就瞧见了老熟人,“汤大夫!您也来了?”
  汤大夫见着赵锦儿和秦慕修,也是一惊,“丫头,你们怎么也在这?”
  忽的反应过来什么,“郝师爷一路上说的,有个年纪轻轻的小娘子,用自己的方子治好了三个病人,该不会就是你吧?”
  汤大夫是自己主动要来的,就是因为听了这位“年轻小娘子治愈三个鼠疫病人”的传闻。
  行医这么多年,汤大夫的医术也算精湛,但仅限于头疼脑热、跌打损伤之类的常见病。
  本已满足于现状,但上次裴枫中毒,他见识到赵锦儿随手丸的小丸子,竟有那么好的效果,惊觉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他能学习的还有很多。
  这次又听说一个小丫头竟能治好鼠疫,更是自惭形秽,发誓要来开开眼界,搞搞学术交流。
  哪料到那小神医就是赵锦儿。
  赵锦儿颇为羞赧的点点头,“也不算完全治愈了呢,大妗子的肺多少还有些损伤,且得慢慢养着。”
  汤大夫长叹气,“江山代有才人出,一浪更比一浪高。老了,老了……”
  后面的九个大夫,听说就是眼前这黄毛小丫头,就是治愈了三个鼠疫病人的小神医,皆是和汤大夫一般,都惊掉了下巴。
  “别是吹牛!老朽行医这么多年,听到见到的鼠疫病人,十个能活一二就是奇迹,不少大夫还把小命搭进去了呢!”
  说话之人,乃是黄记医馆的黄大夫。
  黄大夫年纪大,辈分高,还有个儿子在京中太医院做太医,在泉州杏林界,是数一数二、有头有脸的人物。
  大夫们都以他为首,敬重有加。
  这趟来,他就是极不情愿的,一路只管说些打击人的丧气话。
  看到黄豆芽似的赵锦儿,愈发不屑,“咱这新任郡守大人啊,就是不把咱们这些大夫的命当命!”
  汤大夫劝道,“黄老师,话不能这么说,郡守大人自己个儿,昨晚就赶过来了呢!”
  黄大夫冷哼一声,“不过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想做政绩给自己抬轿!他以身涉险,传到京中,是能升官发财的,咱们呢?竟拿行医资格压着咱们,逼咱们来治病。老朽活这把年纪,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