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赵正实在看不下去,冲蒋翠兰喝道,“侄女回来看我们,带了这么些东西,你别再蹬鼻子上脸的给老子丢人行不!”
  蒋翠兰委屈得不行,“我是为了谁?病的人又不是我!你要是觉得丢你人了,那你就自己想办法吧!我真是受够了!跟着你这么个瘸子,吃没吃穿没穿,还得到处受人的白眼!”
  骂完,二话不说的就跑了出去。
  “臭婆娘,你往哪儿去!”
  “回娘家!”蒋翠兰僵着脖子,折回屋里把那块风腿肉抱上,才一阵风似的溜了。
  柱子哇的一声哭出来,“娘不要我们了么?”
  赵锦儿连忙将他搂住,“不是的,你娘只是回娘家看看,过几天就回来。”
  赵正气得狠狠捶了两下桌子,“你们瞧瞧,这日子还能过吗?”
  赵锦儿也没想到自己走后,婶子竟比从前还要变本加厉。
  这么一走,家里两个病人,可怎么办?
  秦慕修低声在她耳边道,“你婶子既然走了,也别用什么偏方了,咱们帮着把药抓了吧?”
  赵锦儿也正有此意,正想着怎么跟秦慕修说,没想到他先开口了。
  “趁天没黑,把驴车赶快点,应该能在药铺关门之前赶到。”秦慕修又道。
  赵锦儿点头,悄声道,“阿修,你真好。”
  秦慕修笑着摸了摸她头,“既然觉得我好,便也得对我好点。”
  赵锦儿朝他撅了噘嘴,“这还用你说?”
  两人驴不停蹄到镇上抓了药,秦慕修又做主去肉铺买了点肉。
  “你婶子把咱带的风猪腿带跑了,看样子过年都不会回来,叔和柱子两个在家未免也太可怜,一年到头的,买点猪肉给他们吧。”
  回到赵家时,天已经大黑。
  柱子又起了热,赵正看着也恹恹的,赵锦儿实在不忍心。
  便对秦慕修道,“阿修,要不你赶驴车先回去,我想留下给他们熬药,再把家里收拾收拾,顺道把他们年饭做好,明儿下午回,行吗?”
  “那怎么行!”秦慕修一口回绝。
  赵锦儿也觉得自己要求有点过分,她毕竟是老秦家的媳妇,年关谁家事儿都多,该回去帮忙的。
  “那……你等我会,我切点肉给隔壁福婶子送去,让她这几日帮叔和柱子煮饭熬药。”
  秦慕修嘴角忍不住露出一丝笑。
  赵锦儿愣住,啥意思这是?
  “我是说你一个人留下不行,不是说不许你留下照顾叔,我陪你一起留宿一晚吧。”秦慕修解释道。
  “真的?!”赵锦儿高兴坏了。
  “你我夫妻,哪有丈夫丢下妻子独自走的道理?再说,鹿儿村离小岗村还不近呢,走路都得两三个时辰,我怎么舍得让你一个人走?碰到坏人怎么办?”
  常年卧床的人,耳力一般都比普通人强,赵正也不例外。
  饶是小两口低声的嘀嘀咕咕,他还是全都听了去。
  长叹一口气,“你婶子一辈子不靠谱,倒是给你找的这个夫君,歪打正着,也算是你的福气。”
  赵锦儿俏脸羞红,娇滴滴朝秦慕修看了一眼,也是满意得不行。
  她也没想到自己能嫁到这么好的男人。
  多少像她这样的姑娘,嫁给粗鄙的男人,短短一二年,就被磋磨得毫无生气,变成一个死鱼眼样的妇人。
  可秦慕修跟那些村里汉不一样,他英俊、斯文、儒雅、万事有主意,待她还这样好!
  秦慕修看着赵锦儿那双能掐出水的杏眼,心中也是一阵阵悸动。
  这丫头,越来越有味道了。
  再大个几岁,不知出落成什么妖精。
  好在,已经嫁给他做妻,得捂紧了看好了。
  “我去熬药。”
  赵锦儿羞答答跑开,在杂货房找到一个落满灰尘的小炉子,擦干净,开始生火熬药。
  赵正见她拿柴枝点火点得费劲,便道,“那边柜子下面有几本破书垫脚,你抽一本出来点火。”
  赵锦儿走过去,果然在靠墙的一根柜脚下,看到几本烂隆隆的书,便托着柜子抽出一本。
  笑道,“家里怎么还有书?”
  赵正道,“还不是你爹留的,也不知都是些啥书,反正没人看得懂,你婶子就拿来垫柜脚了。”
  赵锦儿心念一动。
  爹爹留下的?
  秦慕修闻言也走了过来,“给我看看。”
  赵锦儿便递给他。
  “神农本草经,这是医书。”
  赵锦儿赶忙又把剩下几本都抽了出来。
  “伤寒杂病论,五十二病方,肘后备急方,脉经,黄帝甲乙经,金匮要略,全都是医书。”秦慕修一本本吹灰念着,最后一本是个白皮书,书封上一个字都没。
  赵锦儿却高兴的夺了过来,“这就是我小时候看过的那本手札!我说怎么找不到了呢,原来被婶子藏到柜脚下了。”
  赵正看两人如获至宝的样子,奇道,“这些书很值钱吗?”
  “不是值钱,而是难得!有了这些医书,我就能学医了!”赵锦儿兴高采烈,“叔,明儿我能把这些书带走吗?”
  “本就是你爹留下的,有甚不能带的。”
  “阿修,回去你就教我认字,我想读这些医书。”
  秦慕修点头,“好好好,不过读书可是个苦差事,每天都得练字,你能坚持得下来吗?”
  “你都可以,我怎么就不可以。”赵锦儿倔强道。
  这些书让赵锦儿高兴坏了。
  秦慕修心里却是奇怪得不得了——
  岳父怎么会收藏了这么多珍贵的医书?
  这些书是他自己的吗?
  他有看过吗?
  若是看过,他的医术不说名扬天下,至少在郡县内也该小有名气了。
  可他就是个普普通通、名不见经传的赤脚大夫。
  “锦儿,爹在时,有没有跟你说过这些书的来路?”
  赵锦儿摇摇头,“除了那本手札,其他书我连见都没见到过。怎么了?这些书来路不正?”
  她现在特怕这些书不属于他爹,那她不就看不了了嘛。
  “没有的事。”秦慕修笑了笑,“只是奇怪岳父怎么会有这么多医书。”
  赵锦儿歪头想了想,“书怎么来的我不知道,但这本手札爹爹跟我提过。”
  “说来听听。”
  第96章 偶遇章诗诗
  “爹爹小时候啊,其实和叔叔一样都是目不识丁的庄户小伙儿,不同的是,他从小就好学,那时候我们村有个总也考不上秀才的老童生,没事儿爱教小孩子们认认字,我爹每次都凑上去学一点儿,久而久之就认识不少字。
  到了二十来岁,有一年冬日农闲,进山捕猎时,爹爹无意间救了一个采药的老大夫。
  那老大夫闻得爹爹识字,就送了一本手札给他以谢救命之恩。爹爹也正是凭着这本手札,弃农从医,做了赤脚大夫。”
  听了赵锦儿的话,秦慕修翻开那本手札。
  整本翻完,发现手札记录得很乱,字迹还潦草,很多手绘草药也画得不甚传神,若非有一定岐黄功底的人,恐怕很难看明白。
  除了少数几个药方浅显易懂且记录完全,大部分倒像是草稿或者随笔。
  而赵锦儿给他治疗肺喘的的方子,便是这几个记录清晰的药方之一。
  随手一个药方,能把秦慕修身上缠.绵十多年的肺病连.根摘除,其医术可见一斑!
  赵正就在这时也开口道:
  “锦儿说的这事我有印象,那老大夫摔断腿,在咱家足足歇了两三个月才走呢,走的时候,腿倒是完全好了。那年,大哥十九岁,我才十三岁。
  老大夫走后,大哥整日价把自己关在屋里,研究那个什么小册子,第二年春天,就做赤脚大夫行医治病了。”
  “那岳父后来可与那老大夫再往来过呢?”秦慕修问道。
  赵正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大哥二十一岁那年,离家足足一年多都没回过,回来的时候,身边便有了嫂子,嫂子那时候已经有了身孕,只可惜,生下锦儿没两天就断了气。”
  难得听到爹娘的往事,赵锦儿一时有些痴痴地。
  秦慕修却理清了一些陈年久远的关系:
  岳父救下的老大夫,很有可能是个不入世的神医。
  为了报答岳父救命之恩,将自己亲手记录的手札送给了岳父。
  奈何他的记录实在晦涩难懂,岳父只领略到一点皮毛,所以一辈子只做了个寂寂无名的赤脚大夫。
  至于这老大夫,是什么人呢?
  岳父离家的那一年多,有去拜访过老大夫吗?
  这些珍贵的医书,是他给岳父的吗?
  赵锦儿哪里知道,自家相公不过是听叔叔讨个古,脑袋里的弦已经拨动得乱颤。
  “我煮晚饭去了。”
  “嗯。”
  秦慕修继续翻着那些医书,试图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