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杨培林心里清楚,就是这么回事,但他还是想给盛甜甜说句好话:“她可能是生活太苦了,心里就想多为自己谋算一点。她想离开农村过好日子,我一个知青,给不了她这样的生活,她选择别人也算情有可原吧。我觉得她本质上不坏。”
  杨家人:“……”
  杨萱说:“哥,盛家村的知青不止你一个吧,有同情心的知青应该也不止你一个吧,她怎么不找别人呢?她为什么单找你?因为你有钱有票,你能帮她养弟弟,还能给她提供更多帮助。你看起来就是家庭条件不错的那种人。如果她后来没有遇到她的丈夫,可能就会选你了。她的丈夫是不是条件比你还要好?”
  杨培林:“……”
  叶美娴说:“这还用问吗?你哥京市知青,长得白净穿的体面,一看就没吃过苦。每两个月就有家里给他寄包裹寄钱票,寄的还是部队的全国通用票,他这条件一看就不是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人家放弃他选别人,那她选的那人就绝不是县城人那么简单。老三呐,你不至于连这点眼力都没有吧?”
  杨培林说:“不是县城人,也是京市过去的。他的祖父母也在那边,可能是迫于形势不得不低调。前段时间,盛甜甜跟着他们一家回京城,10月份才回去。11月,他们就结婚了。”
  叶美娴想了想,问道:“她找的那个人,不会是姓霍的吧?”
  杨培林:“……是啊,您认识?”
  叶美娴摇头:“不认识。我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家的女儿,前段时间吃了个闷亏,本来两家人说好,给两个孩子订亲,结果那小子带回来一个姑娘,就住在自己家里,两个人也不避人,整天卿卿我我的,就这,那小子的妈还想挽留我那个朋友家的女儿,说会让他儿子和村姑分手,没想到,他儿子直接和他带回来的那个姑娘睡一块了,还被我那个朋友家的女儿看见了。这才真的闹掰了。”
  杨光霁说道:“那个小子不是年龄挺大了吗?”
  “今年28了。要不能安排去下面的县城工作呢。那小子跟常至一样,是上过大学的。霍家人运作了一下,70年分配的时候把他分到老家那边的县城去工作了。”
  杨培林问道:“那霍家是干什么的?”
  “霍老爷子是开国少将,不过已经退下来了。霍家现在的当家人在市委组织部工作,好像是个副部长。说起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是正厅级,和你爸这个正师级级别一样的。只不过一个在政一个在军而已。”
  杨光霁说:“不,按照培林说的,那姑娘是个好的,那人家肯定不会这样考虑问题,不是只考虑家世,关键还是要看人。所以,你们要这样想,在那个姑娘眼里,是培林比不上霍家小子。和家世没关系。”
  叶美娴:“对对对,还是老三不行。”
  杨萱说:“是啊,三哥,你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吧。人家看不上你,就算人家不避嫌,还想交你这个朋友,你也要有点自知之明,主动躲着点,要不是你多少还有点用,人家可能连你这个朋友都不想交呢。”
  杨培林:“……”
  最后,还是杨光霁叹了口气,说道:“回来吧,我帮你找个工作。你现在这个情况,确实不太适合回去了。”
  他担心儿子回去会继续和人家两口子纠缠不清,而且这么看来,就算培林不去纠缠人家,还有可能被纠缠上,扯不断理还乱,别再弄出什么乱子来。要是被人弄成流氓,那就得吃花生米去了。
  这儿子虽然糊涂了点,但罪不至死,还是要挽救一下。
  叶美娴说道:“回来以后,你先别想着谈对象的事。什么时候,你彻底想清楚了,弄明白了,能彻底放下盛甜甜好好过日子了再说。”
  杨光霁点头,“是这样,你妈妈说的没错。千万不要你这边谈着对象,那边又和盛甜甜不清不楚的,这对你对象不公平。你要是不能和盛甜甜彻底断绝往来,彻底放下她,这辈子你就别找对象了。好人家的姑娘不能在你这儿受这个委屈。”
  杨培林:“我知道了。”
  杨光霁摆摆手赶人:“你去收拾收拾,去你叔叔伯伯家拜访一下。记住,你离宁安远点,她的事你也不要瞎打听。你配不上她了。我们宁安现在不能有一点闪失,心情不能受一点影响,不然影响她做研究。”
  叶美娴说:“人家盛甜甜觉得你配不上她,那是她觉得。但是我们都觉得你配不上宁安,望你有一点自知之明。”
  杨培林:“……好。”
  小桔子关了屏幕,跟宁安说:“剧情里,他在乡下和盛甜甜的事始终没跟家里人说,顺顺利利的和原主结了婚,俩人还搬出去住了。原主虽然有时候和他闹,但也没想到他和盛甜甜的关系真的那么离谱。要是一切真相都大白于扬家人面前,他们应该会对杨培林管教更加严格的。”
  宁安说:“杨家人在剧情里表现就不错,现在表现更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杨培林真的配不上我了,我太优秀了哇。”
  “对对对,他给安安提鞋都不配。”
  杨培林稍作休整,就先去拜访了常自力和李晓茹。俩人最开始对他有点意见,但是后来女儿生活幸福,有了更好的伴侣,他们作为长辈也就放下了。这会待他还和以前一样,就是关系亲近的子侄。
  李晓茹说:“看着倒是没太大变化,就是稍微黑了一点。不过男同志,黑点白点无所谓。黑点看着还更壮实了。”
  常自力问他:“这次回来让你爸爸帮你张罗一下?你也下过乡了,现在招工回来,也不算违反政策。”
  杨培林点头:“我也是这个想法,跟我爸说过了,他说帮我想想办法。”
  寒暄了几句,他又来了沈家。
  俞锦平正在给尚未出生的宝宝做小衣服,沈惟止坐那儿看报纸,沈言殊正在给宝宝读书做胎教,宁安在吃水果。
  沈家,杨培林比较熟的就是沈惟止和宁安,另外两位他不认识。
  沈惟止先跟俞锦平和沈言殊说道:“这是老杨家的老三,叫培林,之前下乡了,你们俩还没见过呢。”
  他又跟杨培林说:“这是我爱人和儿子,你叫平姨就行,言殊比你大三岁,你得叫他哥,还有安安,我就不用给你介绍了,只是她身份有变,现在你得叫她嫂子。”
  杨培林:“……平姨,哥,嫂子。”
  “哎。”
  三个人都脆生生的答应了。
  杨培林:“……”
  宁安这声“哎”真的让他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但是,他看了看沈言殊,顿觉自惭形秽。以前读过一首古诗,说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充耳琇莹,会弁如星”,那时候觉得夸张,觉得世界上不可能有这样的人,看到沈言殊,他才意识到诗里写的是真的。
  再看看宁安,就觉得他爸妈说的很有道理,他确实配不上。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以前他怎么没发现宁安长得这么好看呢?难道是看习惯了,免疫了?
  他刚认识盛甜甜的时候,会下意识的拿她和宁安比较,他觉得宁安哪儿都比不上盛甜甜,她生来就有好日子过,每一天都顺顺利利的,高兴的没心没肺,什么事都有人替她考虑到、打理好,常伯伯和李姨把她放在心尖上疼爱,盛甜甜和她截然相反,她只能靠自己,身处逆境,依然积极向上。
  那时候他觉得,要是把宁安放到盛甜甜的境遇上,她可能根本就活不下去。
  现在再想,他凭什么、又有什么资格让人间富贵花去体验疾苦呢?她生来富贵,吃不了苦有什么问题?她的富贵也是她父亲用命拼来的。而且,宁安除了娇气了点,并没有别的毛病。
  但是,就算他现在认识到这一点,也已经晚了。
  他现在和人家俩人的差距太大,鸿沟不可逾越,除了在心里感慨一下,一点别的心思都不会再有了。
  俞锦平笑着招呼他:“快坐。我去给你沏杯茶。”
  “平姨,不用忙,我坐会就走。”
  “喝杯茶的工夫还是有的吧?尝尝我们南边的茶,我朋友从南方寄过来的,是今年的新茶。”
  “那麻烦您了。”
  沈惟止笑着问他:“之前听说,你在插队的地方谈对象了,她这次跟你一起回来了吗?”
  宁安也笑着插话:“我们大家都想早点见到盛甜甜同志呢,她来了吗?”
  沈言殊:“……”
  他们都知道杨培林是一个人回来的,这纯属哪壶不开提哪壶了。
  他跟在后面又加了一句:“你们什么时候结婚啊?”
  杨培林:“……”
  他摸了摸头,苦笑道:“没有。没谈对象,我喜欢人家,人家没看上我。我想谈来着,没谈上。她拒绝我了。”
  杨培林心里清楚得很,现在,实话实说+自嘲才是让这件事快速过去并且降低对自己影响的最佳方式。
  沈惟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