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那些她以为已经离她很远的回忆像奔涌的潮水一般席卷而来。
  待浪潮退下去后,留下满岸斑驳。
  *
  七月初,海城气温突破37度。
  整座城市像是一座巨大的蒸笼,闷罩着所有人,大家被热得团团转,逮着机会就往有空调的地方钻。
  周述开车回到海城大学。
  读博的最后一年,他回校的次数越来越少,基本每天不是去水利厅的设计院,就是在局里画图测算。
  下了车,热浪袭来。
  周述穿着黑色西裤和藏青色衬衣,因为实在太热,解开了两粒衣扣,锁骨在衣料之下若隐若现,衣袖也翻折了上去,挽到手腕,露出精瘦的手臂。
  远远看过去,这身打扮未免有些单调刻板,尤其这天气还热得吓人。
  可若是稍微近观,又会发现穿衣服的人稳重之中透着股清爽干净,那沉静的气质像是冬日里的松柏,哪怕烈日当空,也能让靠近的人感到舒凉心静。
  周述锁好车,进入教学楼。
  几个放了假还没回家的学妹从楼里出来,和学长打招呼。
  周述颔首回应,两个学妹便红了脸,小声嘀咕着什么,你推我攘的,频频回头看了学长好几眼,才离开。
  来到办公室前,周述敲门。
  “进。”
  周述推开门,马教授正在小桌前沏茶。
  “来一杯?”马教授说,“是碧螺春。”
  周述没推脱,向教授道谢,过去接替了教授手下的工作。
  随后,师生俩坐到沙发上品茶。
  马教授老了。
  过了今年,不管学校怎么返聘,他也不想再回来教书,只想腾出时间好好陪陪老伴儿。
  周述是他最后一个关门弟子,也是他众多学生中最叫他得意,还最叫他操心的。
  “想好了?就去七局?”马教授问。
  不待周述回答,马教授又说:“七局也好。但我总觉得研究院也很适合你。你性子静,适合搞研究。还有啊,还有。”
  这人岁数大了,说话也是絮叨了些。
  “老孟一直和我打听你。”马教授说,“问你有兴趣到国家水利部去吗?你会技术,理论基础也强,真去了,升得应该会很快。”
  听着马教授的话,周述心里是感动的。
  老师对他,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心盼着他好。
  所以周述也不和教授虚伪,直言:“老师,您知道的,我还是想多实践几年。去了研究院,是能到实地,但和真参与工程还是不一样的。再有就是,我也得考虑薪资待遇。”
  马教授明白。
  其实周述能留在国内,没被国外20万美金的年薪挖走,他已经是老怀安慰。
  “你能有这份做实事的心,老师支持你。”马教授说,“以后你就好好干,踏实住了。我教过三个院士,我希望将来你也会是其中一个。”
  周述微笑:“我不会忘了您的教诲。”
  师生二人继续聊饮茶闲谈。
  过了会儿,马教授也该回家找老伴儿去了,便又想起另一件重要的事。
  “上次相亲怎么又不行?”马教授叹口气,“你师母说那姑娘长得好,工作也好,父母都是教育领域不小的人物,这条件还不够得你青睐?人家对你可是挺满意的。”
  人上岁数的另一个毛病:好做月老。
  周述无奈道:“老师,您和师母就别为这事费心了。我……没有恋爱的打算。”
  马教授也知道一些当年的事,可他认为事情过去这么久了,周述必定早放下了,还不肯找,就是还没遇到心动的。
  也罢,他和老伴儿再多多留意就是。
  结束和教授的会面,周述又开车去了设计院。
  他并不会在设计院挂职,但在七局工作,以后和设计院打的交道只会多,不会少。
  所以在这里,周述都是以晚辈的姿态,谦逊好学,待人有礼,前辈交给的任务,能做的,绝不推辞。
  眼下,他一进办公室,杨工就说有个事可能得他走一趟。
  周述询问是什么项目?什么时候动身?
  听了答复,很不巧,和他论文汇报的那几天撞上了。
  杨工一听,也不好意思死乞白赖地拽人家去,到底不是他们院的,而且实话实说,他们这群人都挺“敬”周述的,别看是个晚辈,但将来,指不定得他们求人家做技术支持。
  “那我再看看别人。”杨工搓搓有些光的脑袋,“主要就是里面的这个土质结构……”
  周述说:“这样,您先把资料发我。能挤出来时间,我一定去。”
  杨工这就又笑了,说行,发来了资料。
  而周述一看到项目地点,整个人就定住了。
  杨工在他身边,还在不停说着技术难点,他一概听不到,人好似被拽到了一处时空缝隙之中,叫他重见了那些他藏在心中太久的画面。
  “我去。”
  杨工正拿笔比划着构建模型,乍一听这话,以为周述爆了个粗口,还纳闷这孩子不是可有礼貌了吗?
  反应了下,才明白他说的是他去这个项目。
  当晚,周述直到回到公寓都是晕的。
  等清醒过来一些,他才意识到去了有什么用?
  那里不会有她。
  周述长叹了口气,仰倒在沙发上,余光的一角瞥在厨房的方向。
  她和他说“夫妻树”时的样子,他还记得。
  嘴角不觉弯了弯,周述再要坐起来,有什么跳到了他身上。
  “喵~”
  笑意更深,周述摸着小猫的脑袋,说:“要出差一段日子,得拜托你看家了。”
  *
  这是程幼雪五年来第二次回国。
  上一次,是程幼雪爷爷去世十五周年,她必须回家参加祭拜。
  踏入自己祖国领土的那刻,感受很神奇。
  那种神奇无法用言语形容,只能说那是血脉里自带的,是祖先刻在他们基因里的。
  飞机落地l省省会廉城。
  出了机场后,程幼雪和小贝七七没耽搁,快马加鞭又往火车站赶。
  璃镇那边没有航班,每天也只有早晚两趟火车会途径,赶不上,就得多等
  一天。
  三个人风尘仆仆,快二十个小时没休息过。
  到了璃镇当地的民宿,他们二话不说,先各自回屋补觉。
  等再见面,是第二天中午。
  早午餐时,小贝哈欠连天。
  她有点儿择席,即便很困很累,也难以入睡,再加上有时差,算下来,没睡几个小时。
  “姐,咱们一会儿先四处转转?”七七问,也打了个哈欠。
  程幼雪忍了下来,揉揉眉心,点头:“这两天都放松适应下,不急。”
  小贝和七七都有些不太理解程幼雪为什么要接这个推?
  又远又不好推,还没什么钱。
  程幼雪给的回复是他们要转战国内,那就不如先接个国内的项目看看情况。
  这不是程幼雪找的借口,是她认真考量过的,至于其他,她忽略掉就是。
  三个人休息的差不多,在镇上观光起来。
  璃镇因为并未开发旅游业,镇上的古城大多保留原始样貌,做生意的人家很少,商业化极低,基本都是当地住户。
  这样挺好的,就留着这份古朴。
  可委托程幼雪他们的大爷也说了,好是好,穷也是真穷,留在家里挣不到钱,青壮年都跑出去,大量老人和孩子留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镇上的生气越来越少。
  长此以往,终究会人口凋零。
  程幼雪沿途拍了些照片,也和小贝还有七七时不时讨论下哪个点值得深挖一下。
  她得让自己忙起来,才能管住嘴不去问那对银杏树在哪里。
  可银杏树是璃镇的“活招牌”,想做推广,就不可能绕开,程幼雪不知道自己在拧什么?好像她不去问,她保留的记忆就还是美好的。
  路过一个大十字路口时,几辆卡车开过去,扬起沉沙满天。
  这阵仗在镇上很少见,有阿婆说:“来我们这边修工程的,也不知道要修个啥。”
  大家都并未在意。
  一逛逛到了黄昏,程幼雪他们从醒后就吃了一顿饭,这会儿都有些饿了。
  看见一家小卖铺前面有茶摊,程幼雪就说大家歇会儿,喝喝茶,顺便也商量下待会儿吃些什么好。
  小卖铺的主人是位老奶奶,店员是她正在放暑假的孙女,看起来七八岁的样子。
  小女孩躲在奶奶的身后,吃着手指巴望程幼雪。
  程幼雪冲女孩笑笑,问:“你叫什么名字?”
  “茜茜。”
  “谢谢茜茜帮我上茶。”
  茜茜害羞地抓抓小辫子。
  女孩奶奶笑着点点孙女的小脑袋瓜,问:“叫你给旅馆那边送的东西送了吗?”
  “送了。”茜茜说,“有个特别帅的哥哥还多给了我五块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