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袁术这边,因为孙坚一去洛阳不复返而落于被动,荆州的刘表得到了本地世家的支持,很快完成了势力归附,他孤悬南阳,不得不向东边的徐州刺史陶谦求援。
  比起穿越前的时间线,由于姐妹蝴蝶翅膀的存在,袁术没了孙坚,袁绍的势力要远远胜过袁术,袁氏兄弟间的大战一触即发,但这不是姐妹想要看到的局面。
  “我不理解,公孙瓒狼子野心,我们给他兵马,不是养虎为患吗?”
  荀彧在众人面前展开舆图,和以往以地名为标识的舆图不同,这份舆图是长安武部最新送给姑臧君的特制款,以不同颜色标识不同势力,上面写着占领这个势力的人名。
  幽州方面,辽西郡以东,沿海的大片土地,都是赤色标识,上书“武”字。
  辽西郡以西的右北平郡和渔阳郡,则写着“张举”的名字,这是起义军的地盘。
  堂堂幽州刺史刘虞的名字,仅仅龟缩在渔阳郡下方,刺史部所在的一块。
  在渔阳郡和右北平郡之间,有炭笔新画出的一个小圈,上面写着“公孙”二字。
  卫召和游树到任辽东属国之前,公孙瓒便是国相下属长史,时值属国的乌桓人叛乱,前任都尉战死,公孙瓒走投无路之际,游树自玄菟和辽东郡同时发兵,迅速镇压了叛乱。
  而后段宁巡视至此,给了公孙瓒步骑八千,命他率军前往渔阳郡,镇压叛乱的张举。
  改制后的情报部并入了武部之下,成为武部之中的独立部门,工作内容和人员与原格物院、还有军事学院的武部一系学子大幅度交织,许多情报部的老人都不太适应,但卫召对此适应良好。
  因此段宁的命令一出,他立刻明白过来。
  “要的就是他的狼子野心。”他对马腾解释道,“王允现在有和袁绍联合的趋势,如果王、袁两人都力推刘虞当天子,刘虞不去也得去。”
  荀彧明年就会从即墨军事学院毕业,这次能跟来,全仰仗他成绩优异,才能在千里挑一的实习考试中胜出。
  辽东属国国相卫召,以及都尉游树他都是认识的,但是为何姑臧君段宁会在这里?
  卫召和游树都听她的,她和主公是什么关系?
  荀彧虽然满腹疑问,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在大家说话的时候,认真记笔记,一副好学生的样子。
  卫召扫了一眼荀彧手里写满字的小册子,笑得无比和蔼可亲,继续道:“若是刘虞去当天子,那刘虞的地盘谁来管?”
  马腾皱眉:“所以派人支持刘虞,是不想便宜了袁绍?”
  荀彧咬着笔,歪头沉思,坐在他前面的马腾也挠挠头,似乎想不通:“可公孙瓒在本地颇有声望,反正是派人去,为何不派自己人呢,万一他一去,在本地发展起来……”
  马腾看向卫召,卫召似笑非笑,马腾终于:“就是要让他发展起来,制衡袁绍!”
  卫召点头:“没错,东面和西面,以袁绍的性格,够他纠结一阵了。”
  马腾一边摇头,一边咋舌,荀彧却依然不解的样子。
  “文若是还有什么不明白吗?”
  荀彧被点到名字,乖乖地放下笔,正身道:“卫相您的意思是,给公孙瓒兵马,让他帮刘虞顶住袁绍的压力,同时借公孙瓒的野心,让他和袁绍抗衡,来缓解长安的压力,是么?”
  卫召被少年一声“卫相”叫得相当满意:“正是。”
  “可他站稳脚跟后,若是不往南,而是往东呢?”
  “卫相怎么保证,他不会想当辽东之主呢?”
  卫召闻言一愣,在心里推演了一番,发现确实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马腾还在巴巴等着卫召的回答,一直不曾发言的段宁,在这时幽幽开口了。
  “那就杀了。”
  她淡笑一声,半是开玩笑的样子。
  “死人可当不了辽东之主。”
  第160章
  幽州刺史部所在, 广阳郡蓟县。
  炙手可热的天子候选人,汉室宗亲,东海恭王之后,幽州牧刘虞,在府中设宴,款待自己的下属,辽东属国长史公孙瓒。
  公孙瓒得到了姑臧君段宁支援的八千步骑后,与黑山军南北合力,迅速镇压了在渔阳郡起兵的张举叛军。
  时年五十二岁的刘虞,在黄巾起义前, 就因病辞官归乡了。
  他倒不是真病了, 但是是真累了。
  汉代辞官成功率最高的借口就是生病, 加上刘虞宗亲身份特别优待,干到快五十岁了, 也算是鞠躬尽瘁,因此灵帝就批了他的请辞。
  结果黄巾之乱爆发,灵帝博选天下将帅,幽州紧靠冀州,作为黄巾重灾区之一,灵帝不放心别人,翻遍族谱,最后还是只能请刘虞出山。
  此时距离黄巾起义,才过来不到五年,战乱和经年的劳累,让刘虞的身体呈现出不符合年龄的衰老,他守着幽州,越守越是绝望,他真的病了,可他再想请辞,却是不能了。
  别说辞官了,就他这副残躯,袁绍和王允还想“请”他做天子呢!
  他膝下只有两个儿子,长子在洛阳为官,次子天生有疾,子嗣单薄,绝对不是继承大统的合适条件,而他的先祖本就是汉室旁支中旁支,到了他这一辈,更是远得不能再远了。
  可就连他这样的条件,都能两次被推为天子,可见汉室衰败成了什么样子啊……
  不外乎张举之辈,也敢自称天子了。
  可问题是,他不愿意当天子,时局却容不得他不愿意。
  王允接连派使者来请,来人从一开始的黄门侍郎,到后来的五军校尉,来的兵马越来越多,“请”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公孙瓒的八千步骑到来之前,他是真的已经和家人交代好后事,收拾好包袱准备去洛阳了。
  这被架着当天子,和被架在火上烤也没什么区别了,此上路正如彼上路啊!
  因此他看公孙瓒,完全就是看待救命恩人一般。
  “伯圭远道而来,辛苦辛苦,让我为你接风洗尘!”
  公孙瓒年不过而立,还只是一国长史,刘虞堂堂幽州之主,沦落到要亲自给公孙瓒酌酒的地步,还甘之如饴,这小小幽州,也如当今天下局势一般,主弱臣强,要变天了。
  坐在公孙瓒下首的刘备,默默地看着眼前这一幕,饮下杯中的酒液。
  公孙瓒一行落座后,酒席开宴,刘虞嗜酒,东厨早早备好酒坛,酒香满庭。
  刘虞看着身量矮小瘦弱,酒量却意外的好,公孙瓒都已经喝得脸色发醺,他依然神光清明的样子,两人推杯过盏,几番寒暄后,很快称兄道弟了起来。
  “贤弟,实不相瞒啊,为兄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刘虞为公孙瓒酌上酒,转而看向刘备,“这位勇士叫什么名字,怎地不喝,可是我府上招待不周?”
  公孙瓒面色红润,闻言,醉醺醺地撇过头看了刘备一眼,刘备拜服后,道出自己的名姓,刘虞一听,喜道:“既然你我同为宗亲,那玄德这杯酒,可务必喝下了!”
  刘备只能饮下酒水,公孙瓒看他略微狼狈的样子哈哈哈大笑,刘虞见两人状态到位,这才搓着手,有些殷切地看向公孙瓒。
  “我听闻伯圭这次来,带了步卒万余人?”
  公孙瓒点头,拍胸脯道:“不止不止,来时八千,打完张举,现在有兵马两万!”
  刘虞眼睛一亮,随后佯装镇定,清了清嗓子,继续道:“既然如此,能否分出三千人,支援洛阳?”
  公孙瓒依然是满脸笑容,似乎没听清的样子,刘虞手搭在木案上,微微向前探身:“驰援洛阳,护卫天子。”
  刘虞说话间,堂内刺史府的其他属官饮酒畅谈照旧,似乎都没注意到这边的对话。
  公孙瓒眼睛微眯:“使君说支援洛阳,瓒斗胆,请问这兵马到了洛阳,是归于谁的手?又是为了打谁?”
  刘虞不疑有他,想了想道:“如今汉室倾颓,洛阳武将中唯有孙坚可堪大用……”
  刘虞话还没说完,就被公孙瓒笑着打断:“孙坚?无名之辈罢了。”
  刘虞皱眉,不赞同道:“孙坚确实名声不显,但也不算是无能之徒……”
  公孙瓒笑而不语。
  刘虞今天第一次接触公孙瓒,初见之下,因为青年姣好的外貌,还颇有好感,如今一番交谈下来,对方的失礼,和骨子里掩盖不住的轻蔑,将他的好感度败了个干净。
  但他毕竟浸淫官场多年,这点城府还是有的,很快掩去眸中一闪而过的厌弃,继续道:“汉室倾颓,皆因奸臣窃命,如今朝廷的最忧心的,自然是长安。”
  “哦——使君是说,不其侯曹班?”
  公孙瓒和刘备在年少时曾与曹班有过一面之缘,曹班和他们的老师卢植同为马融门下,时过境迁,再次听到这个名字,居然是在这种情况下。
  刘虞打量公孙瓒的语气,以为对方认识曹班,心里有些没底,笑容越发和善。
  刘虞谦卑的表情,更令公孙瓒心声鄙夷:“王允为何一定要与曹班为敌?曹班手里有天子,就不能是王允归附长安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