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视线往下,他又有些疑惑:“可是这下面有三公印章……”
  张邈解释道:“曹君实曾经在东观校书,这印章只要见过,想仿造一份并不难。”
  他说完,有些调侃似地看向袁绍:“倒是本初你,你们同窗才几年?怎就对他的字迹印象如此深刻?”
  袁绍不理会友人的挖苦,张邈却追着问道:“他自小就是这样的做派吗?明明事情考虑在人先,却要将风头都让给别人。”
  袁绍道:“反正他以前对孟德是这* 样的。”
  张邈刚要开口,袁绍又接道:“所以他们兄弟决裂了。”
  张超不再说什么,张邈却沉思了半晌后,给袁绍出主意:“听说曹班这次带了徒众万余人来酸枣,不如就推他先去讨董,将这'第一'的名头让给他,来探探他拉起这联盟背后的意图。”
  曹操是在陈留郡募兵时,才从郡太守张邈那里得知了讨董联盟一事。
  这次离开洛阳,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感觉到了权利和阶级落差。
  早年在蒙学时,家中有任大长秋的祖父,后来入了太学,又有当九卿的父亲,再到后来,父亲位列三公,自己也成为先帝亲封的校尉,在洛阳,除了个别眼高于顶的世家大族,谁还会小瞧他呢?
  可现在呢?董卓进京,直接顶掉父亲的太尉之职不说,他离开了洛阳,居然连老家豫州都待不下去,只能依附袁绍的友人张邈,几经波折,才募得士兵五千。
  而同样是逃离洛阳,同样是西园八校尉之一,袁绍就可以倚靠袁氏门生,一跃成为讨董联盟的盟主,对一众州牧郡守发号施令。
  一个不可言说的想法,就在这时,从曹操的心中萌发了。
  如今五岁的天子,能号令几个州郡?
  数量在今日酸枣会盟之上吗?
  现在是董卓手握年幼的天子,因此有了任免九州官员的权利,那么杀了董卓之后呢?
  曹操突然意识到,讨董联盟,或许不是单纯的讨董……
  如果是这样的,那他手中的五千兵,还远远不够!
  “君实手中有徒众一万,加上我这二万,我们泰山、济北两地合力,杀董卓个片甲不留,君实意下如何?”
  一个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曹操回头,见到了此刻最想,也是最不想见到的人。
  “……君实。”不能叫二弟,也不能叫二妹,更加不可能叫官职,曹操许久未见曹班,话在嘴边转了一大圈,最后只能叫字。
  曹班是女子这件事,这世上除了父亲母亲,还有自己,再没有第四个人知晓了。
  每当他从别人那里听见关于“曹君实”这位年轻郎君的赞扬时,他心里的别扭根本无处诉说。
  尤其是在得知曹班击败黄巾军,被朝廷封为太守后。
  一个女子,能打仗,还能当郡太守,这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匪夷所思的事吗?
  哦,确实有,并州牧段宁,她不仅能打仗,还被皇帝封了爵位,但也就这一个特例罢了……
  曹操这下算是明白自己的太学同期孔融,感叹礼崩乐坏时的心情了。
  不过如今董卓乱政,皇子坐马车逃出皇宫这种事都能发生,还有什么事不可能的呢?
  曹操现在身边已经有了从弟曹洪、丁冲、夏侯兄弟,若是曹班能够将自己手下的士兵交予他这个兄长统领,待他击败董卓,曹氏未尝不能成为下一个袁氏呢?
  女子在外行走总是不合规矩,况且随着年岁增长,曹班她能装到几时?或许自己可以找机会,和她谈一谈……
  曹操这么想着,对曹班的笑容越发和善亲切起来,就连袁绍将他名号放在最后也怨气也似乎散了不少。
  济北相鲍信似乎和曹班一路同来,他话也忒多,缠着曹班说个没完,曹班明明对他热情欠欠,他也完全没看出来,曹操在俩人前面,居然完全插不上嘴。
  “要我说,并、凉州二州,都是狼子野心,袁绍不吸取他叔父的教训,有董卓的先例在,怎么还敢收段宁?难道就因为段宁是女子,他便认为段宁没有董卓的威胁了吗?”
  曹班既没有看鲍信,也没有给自己眼神,始终看着堂内,翘首以盼地样子,让曹操想到了她小时候。
  终于,张超唱到了鲍信的名号,鲍信回头朝曹班挥手:“一会进去,咱接着说。”
  张超继续唱名——
  “典军校尉——曹操,领兵五千。”
  “泰山郡太守——曹班,领兵八千。”
  曹操听见曹班一万徒众中,居然有八千兵,不由地回头,却感到堂上一道不甚友善的视线,从最前方的区域扫了过来。
  只见对面斜前方的席位,一个以金冠束发的年轻女郎,眯起一双纯黑的眸子,单手撑着膝头,似乎在打量他。
  女郎没有穿武袍,然而双手手腕上绑着一对兽皮金线的护腕,右手拇指上戴了一枚极为通透的红玉扳指——这是擅射之人才有的习惯。
  她身后的僚属同样年轻,身姿挺拔如松,却是武将中极为罕见的肤白如玉,更显其英武不凡,让曹操不禁侧目。
  堂内不少人在用或探究,或猎奇地眼光打量他们,曹操却因为那位女君的相貌而片刻出神。
  曹操下意识去看曹班,然而曹班作为最后一人已然落座,盟主袁绍便示意宴会开始。
  张氏兄弟虽然以美酒美食招待众人,然而曹操根本食不下咽,他一边想着如何与曹班开口要人,一边努力回忆曹班幼年时的样貌,企图从记忆中抽丝剥茧,找到解开一直以来关于曹班身世之谜的钥匙。
  因此,当他听见袁绍询问曹班,是否愿意第一个出兵讨伐董卓时,他几乎是条件反射地站了起来。
  “我愿意第一个出兵!”
  可不巧的事,并州牧段宁,几乎和他同一时间站了起来,表示愿意第一个出兵。
  并州牧是袁绍的人,曹操皱眉,如果是袁绍授意,那他恐怕还真抢不过这个女人……
  万一她真能打败董卓,那这讨董的名号,岂不是也要成为袁绍的?
  曹操还在想着怎么说服众人,谁知段宁见自己站起来,也是愣了一瞬,随即向上首的袁绍抱拳道——
  “既然典军校尉愿意先行,不若让他先试一试?”
  不知是不是自己的幻觉,曹操总感觉,他旁边的曹班笑了。
  第124章
  从被唱名入场后, 曹班的全部注意力,都落在了斜前方的席案上。
  日光透过贝壳制成的窗棂洒入内室,幻化交织的光影下,舞姬踏着莲步,和着婉转的丝竹,衣袂纷飞。
  她在舞动的彩衣间, 终于见到了阔别整整二十年的家人。
  此间孤茕,唯发三愿——世清平,身强健,终与君相见。
  那些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声音和记忆时而模糊,时而清晰,她好像忘记了许多事情,但她知道,姐姐在这里,她们在同一屋檐下,在同一个喧嚣沸腾的时空中。
  她们还拥有彼此。
  姐姐啊,姐姐。
  她的嘴唇颤抖着,胸中涌上的酸涩令她无法发出声音,她闭上眼睛,又睁开,席案后的琴师抚弦,两束目光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相触。
  姐姐也在看她,用带着温度的眼神细细描摹她的面庞,她微微偏头,像是幼猫眷恋地轻轻蹭着那双无形的手。
  袁绍似乎在上首说了些什么,席间有人肆意狂笑,有人抚掌喝彩,姐姐薄唇轻启——
  融真。
  霎时间,胸口的玉佩烫得几乎将她灼伤,她双手捧起酒樽,苦涩的液体划入体腔也难以压制不断翻涌的思念,让她几乎喘不过气。
  二十年的分别,让她快要忘记自己的名字,自己的来处,自己的所欲所求。
  一曲终了,袁绍也念完了讨董的誓词,他将酒液倾洒在案前,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张超再次一一唱名。
  融景成为了并州牧,姑臧君段宁,而融真又成了泰山郡太守曹班。
  根据讨董联盟商定,由典军校尉曹操第一个出兵,试探董卓的兵力。
  这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但却令所有人都满意。
  袁绍事前通知了段宁,计划推曹班率先出兵一事。
  单方面通知,并没有与之商议,表明袁绍对段宁并没有十足的信任。
  明明现下段宁的四千骑兵是袁绍最大的军事依仗,袁绍对段宁的重视却远不如来投奔的谋士荀谌。
  可你要说他不重视吧,他也确实舍不得让段宁先出兵。
  这样的用人态度如何能得人心呢?
  不过袁公子如何用人,当然轮不到她段宁提醒,如果袁绍推曹班出兵,自己就也在宴席上当场提出出兵,浅浅道德绑架一下袁盟主,名正言顺和妹妹一起合力讨董。
  可惜玉佩沟通间隔两个月,她们没法商量具体的细节,现在曹操既然愿意出头,姐妹自然默契地让位。
  宴席结束后,张氏族人带着各位去到提前安排好的住处,曹班和曹操被安置在了一处,曹操似乎有话要和曹班说,曹班猜他要借兵,然而他们的院子是好几人共用,济北相鲍信就瞪着个大眼睛,如明灯一样站在两人中间,曹操几番张嘴,最后还是没能开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