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问题是,太尉黄琼,以及黄琼的嫡三子黄衡,在当年震惊洛阳的曹氏双子绑架案中是出了力气的,算是对曹家有救命之恩。
  最后,经过曹家三代开会商讨后,决定派出曹操曹班两位晚辈,去黄府拜访,以小辈的名义关心一下长辈的身体状况。
  太尉府知道是曹家双子来访,很快就通传之后,由黄衡亲自来将他们迎了进门。
  黄衡和他们不同,一直是在黄氏族学读书,几年没见,个子抽条了许多,声音变粗砾了,那里能想到,眼前这个少年人,和还是小豆丁一样的曹操,曾经一起玩竹马比赛呢?
  曹操在进门前,将客套话练了一遍又一遍,可进了门之后,三个人,六只眼睛,大眼瞪小眼,正所谓,最尴尬的不是陌生人的初见,而是陌生的熟人再见。
  黄衡一副想说话,但是不知从何说起的表情。
  曹班这个时候的人设,是文静内敛,不太会说话的弟弟,双手交叠与大腿前,眼观鼻鼻观心。
  曹操不得不当起一名合格的兄长,勇于打破尴尬:“太尉大人,可还好吧。”
  黄衡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读。
  完蛋,这就说明太尉大人现在不太好啊!我愚蠢的兄长哟!
  还是黄衡先一声长叹,打破僵局:“转年后,父亲便常常昏睡不醒,医师说,只能开方子补养着,现在是轻方不足治,猛药不能下......”
  其实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数日子了。
  黄衡一边说,一边就有些哽咽了,但是碍于外人在,还是没有失仪。
  其实听曹嵩说,黄琼已经年近八十,是这个时代平均寿命的两倍还多,属于是超级长寿了,生得富贵,衣食无忧是一方面原因,黄衡作为其幺子,年不过15,也堪称奇迹,说明其本人的身体素质也是很好的。
  话匣子打开后,曹操就自然而然地安慰起黄衡,曹班则可以继续自己天马行空的思考。
  曹班以前查资料的时候曾经看过,东汉十四位皇帝,平均年龄不到四十岁,从第四位皇帝开始,清一色未成年登基,于是陷入皇帝年幼-外戚强势-皇帝长大扶植宦官-宦官外戚争斗的死循环,而从第三位皇帝开始,都没有活过三十五岁,当然汉献帝除外,他是五十多岁的时候死于曹魏时代。
  所以就有人说,皇帝的年幼和短命导致汉王朝落得三国割裂的结局。
  但这也只是一种后人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的表面期望罢了,延长帝王的寿命,只能是给王朝带来更多的变数,却不能改变制度导致的政权更替的必然性。
  是的,在她看来,制度问题才是关键。
  正如某思想家名言,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皇权是只能代表极少数利益的权利集中的表现,将国家的□□寄托在极少数统治者身上,那么统治阶级的微小错误都会给下层民众带来毁天灭地的灾难,因此为什么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两种方式。
  要么,就是统治者能代表所有人的利益。这是不可能的,前面说了,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始终只能代表一个阶级甚至一个家族的利益,你以一个小群体去管理大群体,必然要求这样的小群体有极高的综合素质,但是现在这个小群体只能是某一姓氏的某个家族中的男子,重重限制下,哪能保证继承人的质量稳定呢?
  因此第二种可行的方式,就是建立一种,涵盖阶层广的,可更新的,有竞争性的制度,从而保证有足够大的基数,足够新鲜的血液,为正攵体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成员。
  想着想着,她就不知不觉看向了曹操,这小子现在还没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但是也没有几年了,如果自己什么都不做,那么未来他带着他的儿子孙子们,就会相继踏入这场混沌的漩涡之中,到那时,自己和姐姐,能在这场绞肉机一样的战乱中幸免吗?
  是会成为曹魏建立的奠基石,还是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尘埃呢?
  太阳逐渐升起,光线从贝壳拼接而成的窗户外洒进室内,斑驳的光影让温暖的室内有些气氛迷离,她舒服地眯了眯眼睛,享受这片刻的宁静,直到曹操起身告辞,她才后知后觉站起身。
  “你今天怎的一言不发,是没睡好吗?要不要补觉,今晚可是说好要通宵的。”
  曹班摇头,元宵佳节,是一年中唯一没有宵禁,城中居民会彻夜欢庆的日子,曹操求了父亲好几年,今年在他再三保证,会从头到尾和蒙学同学一起,不会饮酒、不会捣乱,天亮前回府后,终于被允许出去参与通宵狂欢。
  各种活动虽然要到晚上才开始,但是这会儿街上已经热闹了起来,曹操从太尉府出来时,就被外面行脚商贩的吆喝声弄得有些魂不守舍,回到家中,包了好几个正方形的汤圆,被家人狠狠嘲笑了一番,一直在家里不敢吭声的曹德也终于露出了笑脸。
  母亲丁夫人在雪化后带着曹德来了洛阳,本来是特地赶来一家团聚的,结果因为曹嵩后院新纳的姬妾,夫妻大吵一架闹到不可开交,曹嵩现在官职在身,说话也比从前硬气许多,一点也没让着丁夫人,丁夫人因此连元宵节都把自己关在房里闭门不出,独独将曹德赶出来。
  曹德从出生起就是和丁夫人在一处,黏母亲黏得不行,对曹操和曹班两位“兄长”则是又敬又怕,即使不得不相处,也是和乳母还有贴身侍女在一块,不敢和双胞胎说话。
  曹德没有双胞胎的神异,少了神童的名气,换来了相比曹操更为幸福的幼年的时光,但又打心眼里佩服兄长们的才气,见曹操捏正方形的汤圆,四岁的曹德也有学有样的捏正方形的。
  好在汤圆下水滚过之后,形状都大差不差,曹班将三个孩子捏的汤圆各舀了一枚放在一个小瓷碗里,将碗递给曹德。
  “端去给母亲,小心烫。”
  三人吃完元宵,曹操连哄带骗半天,终于让曹德留在了府里,曹班难得换上新衣,在门口等他。
  天色终于暗了下来,远处山上的寺庙里,僧人门点燃火把照亮山路,随着悠悠钟声传来的,还有隐隐约约的祈神吟唱。
  “走走,快!”曹操匆匆出来,满脸嫌弃。
  “这臭小子,鼻涕眼泪糊我一袖子。”
  第24章
  是男是女
  元宵佳节,整个洛阳城灯火通明,热闹极了。
  人们将火把立在门口,在靠水岸的红色亭子里铺设酒席,宴饮欢庆。
  整条街上火树银花,人声杂沓,年轻的男女们穿着鲜丽漂亮的衣服,手持火把,穿梭在各式杂耍的手艺人之间,曹班和曹操带着许褚和阿福,先去寻了丁冲和钟繇,结果不可避免地,在去金市的路上撞见了和族中子弟同游的袁绍。
  蒙学之外见面,曹操和袁绍还是能维持很好的礼仪,互相见礼后,袁绍越过曹操贴身侍卫阿福,瞥了一眼站在曹班身斜后方,小山一样许褚。
  “呵呵,阿操的仆役,很健壮啊。”
  曹操顺着他的目光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许褚:“那是阿班的家仆。”说完又瞪了一眼阿福,明明家仆吃的是一样的饭,怎地这许褚就能生得这样高大,不行,回去他也要找父亲换个高大威猛的。
  袁绍有些惊讶地看向曹班。
  少年拥在赤色锦裘里,被在火光映射下,显得格外唇红齿白。还未抽条的身材,在高大的仆役衬托下,有些违和的娇小。
  怎么有一股不太友善的视线......哦,来自曹班旁边的钟繇。
  袁绍欲言又止。
  “呵。”
  一群塑料同学结伴同游金市。
  金市此刻拥挤的景象,让曹班瞬间幻视黄金周风情古镇。
  人人人人人曹班人人人人人。
  救命。
  她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去凑热闹的,但是之前和符柯她们说了,元宵节会给孩子们放假,符柯表示一定要在夜游期间护卫曹班的安全,曹班知道她喜欢热闹,就答应了。
  “我还以为阿班今天不会来呢。”钟繇笑道。
  曹班看了钟繇一眼,钟繇手里挂满的各种竹编的昆虫,这是他带给家里小辈的,也笑问:“我也以为阿繇不会来呢。”
  两人都在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满满的无奈。
  没想到,跟着曹操和袁绍越往里走,越来越挤,要不是有许褚这个大高个子在前面帮忙开路,曹班都怀疑自己会被踩死。
  老远就能看见一家肆舍门前格外热闹,曹操和袁绍在前面,由袁氏的一众家仆们开道,很快就挤到了前面,曹班阻止都来不及。
  “这是在卖什么?”曹操是看到许多穿着华贵的男女们带着家仆争抢,好奇凑上来。
  “我也不知,阿合,你去问问!”袁绍哪里知道这是在卖什么,他就是看到曹操冲上来,不想落后一步而已。
  “最后两个了,最后两个了!”肆舍在屋外面搭了个简易的棚子,他们凑上来的时候,就听见一个清亮的女声在吆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