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找那样的就是扶贫,不仅扶贫还得伺候一家老小,亏待自己和女儿。
姜婉书才十二三岁,那些人觉得这个岁数已经能在家干活了,再几年一嫁出去,还能收一笔彩礼,划算的很咧。
她脑子多不清醒才会同意?
本来就因为被动离婚堵着一口气,现在又被父母亲人背刺,更上憋的上不去下不来。她第二天就带着姜婉书回了s市,其实她也没想往后一直单着,但再找的人至少条件不能比姜兆海差太多吧!不然不是擎等着被他看笑话?
她的门槛就是“姜兆海”,比不上的不管谁说什么都不好使,娘家那边借钱没借到手,想拿她做人情也没成功,自然闹的不太愉快,等两个老人去世后,就等于断了这几门亲。
………………
凉爽的天气并没有持续太久,三个多月后天气又开始转热。
这样的气候不正常,但也让一部分人松了口气,至少有升有降,而不是持续走高。
否则真升到七八十度,那全球离完蛋就不远了。
受外界影响,网文圈刮起了一股末日潮。
各种各样的末日文层出不穷,以此时高温干旱为基础的,以灾难大爆发开头的等等。
时萋从u盘里也挑了一部末世文出来,不过等把这一本传完,她就不打算继续发小说了。
原因无他,新粮快要上市前几个月,粮食价格下降了不少。
等真到了新粮上市时,大家发现市面上并没有什么新粮,各种商超和米面粮油铺子虽然还是正常营业售卖,但粮价每斤就上涨了两元,随后迎来的是持续攀升,快要突破五十元的大关。
而且还按照市场规定限购了,大米白面每人每天限购十斤。土豆、玉米、红薯、豆子这些倒是不限购,价格也翻了几倍就是。
不少人都在惦记国家的粮食储备,但一直没等到官方放粮。
或者说已经放了,这一年明明没什么收获,市场上还是不缺粮食,有人猜测应该是国家出手稳定的结果,只是不可能一下子全放出来,还得留些后手。
也不知道哪里传出来的小道消息,说国家的储备粮起码能撑十年。
别管到底是真是假,消息一出老百姓心里是稳定了些的。
国外可是已经有不少打砸抢案件发生了。
这时候,个个都在庆幸自己生在祖国,长在祖国。
时萋看粮价这么离谱,而且还出现了限购政策。
这时候卖点也可以了,她来的时候,这母女俩已经将粮食在外面存放了大半年,出了一些储存不得当的也好。
提起知会了姜婉书后,时萋卖掉了三百多斤沉粮。
她现在手头上有了些钱,不过并没有一次性都给姜婉书。
而是以“卖物资”的借口,断断续续给了她一些,加上她自己打工赚的已经还了个差不多。再加上这一万多块,姜婉书就彻底无债一身轻了。
姜婉书收到转账后立刻还掉最后一个花呗账单。
虽然还没到还款日,她也不想拖下去了。
她红着眼眶操作着账号将这项功能关闭掉,才长舒了口气。
“妈,我以后再也不透支花钱了。”
时萋拍了拍她毛绒绒的脑袋:“兼职做的差不多就停了吧,咱家现在钱够用,就算不够,卖几十斤粮食也行。眼看着天又要热起来了,到时候中暑了可不得了,哪个多哪个少你还记得不?”
第324章 女儿做了预知梦6
听了这话,姜婉书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真是挺黑色幽默的,辛辛苦苦上班一个月赚那点钱,都不够买几十斤粮食的。
姜婉书顺从的点头:“其实这段时间上班,我也不怎么累,可能是适应了工作节奏就锻炼出来了。”
时萋内心吐槽,要不是她灵力和补元丹双重保驾护航,这便宜女儿早就累垮了。
大旱的第三年,水稻基本都种不上了。
稻田早就干的存不住一滴水,农户响应国家号召开始种植耐旱作物。
滴灌技术早就普及了,所以耐干旱的农作物靠着少量的水也能继续产出。
这些粮食大量收获,价格也不算太贵,至少比起大米来是便宜多了,不至于让穷人饿死。
有些脑子不清醒的,还在念叨国家为什么不发储备粮。
实际上储备粮从第二年开始已经陆续进入市场了,因为国家的控价和供应,市场价格才稳定住。
总想着白送,那太不现实。
目前市面上的米面粮油和蔬菜水果,有的缓慢增长后稳定住不再变动,有的则持续飙升。
比如大米的价格一直往上涨,不过老百姓可以选择吃别的,白面、玉米面。地瓜、南瓜之类,稍微掺些面进去听很管饱。
不过大米就算一百多块钱一斤,有钱人买起来依旧不手软。
时萋每次少量的、十斤八斤的卖出一些。
她储物格里粮食存了很多,之前存储了之后也没遇到什么吃不上饭的世界。
这回倒是能用上了。
倒也不是纯为了挣钱。
她的粮食不是这个时空的,拿出来卖也相当于缓解了这个世界的粮食紧缺压力。
时萋这么干其实也不显眼,街上、小区里卖粮食的人很多。
之前十块、二十块一斤的时候,有那眼光毒辣的,就察觉出不好来了。
当时又不限购,囤货的人可不少。
……
“还是孙姐你囤的多,现在转手就挣了不少钱,哎!当初我信你的,借钱多买点就好了。”
原身在这里住了十来年,和这栋楼里不少老住户关系处的都不错。
时萋想着,原身母女俩之前囤货肯定有人看到,就算动静再小也没用,人多眼杂还有监控,只不过事态还没到那个程度,治安也没坏到可以明目张胆的抢掠而不受惩罚。一旦社会上有人过得山穷水尽了,免不了要铤而走险。
不如让周围人都囤,也省的被人惦记。
全小区大半都囤货,她们也就不显眼了。
其实就算有人起了心思,想到她们家来偷物资也不担心。
因为她修为上去之后,早就给两个房子布置了防御阵法。
小偷想进都进不来,就算拿电锯都没用。但姜婉书也不可能一直待在家里不出门……
时萋每天早上四五点出去遛弯时,就和一些赶早出来透气的老太太们讲粮食要大涨,大田地里一根苗都种不活了,地下水见底了等等小道消息。
来串门的高慧英就是之前听了她说的,买了五百多斤存家里。
别看现在嘴上说着遗憾的话,这阵子她可没少挣。
并且现在家还存着大半的粮没卖呢。
时萋摆了摆手:“我也不过是三十买、四十卖,看着忙忙活活的,其实没赚多少。”
高慧英含笑听着,不是很信。
不过这也正常,谁会往外宣传自家赚的多。这栋楼几乎家家户户都囤了,估计每家赚的都不少。
“现在都快一百块了,三楼老张还去村里收粮。孙姐你说他这还能赚?”这趟来也不是单为了蹭空调的,也想确认点事。
时萋摇头说:“这谁能知道,只要不下雨,物价就低不了,可这雨下不下咱们谁也说了不好使,全看老天爷的意思。反正我看水要悬了,你没见现在一天只供应一回了?”
“怎么没见,最近储水罐都抢疯了。唉!说的也是,我不敢全卖也是怕后面没吃的。”但村里人出来卖粮食,她又纠结着不知道买不买。
买的话,也太贵了。
不买,万一以后又涨了,不就错失挣钱机会了?
但又有小道传言,说全球都在加紧研发海水淡化技术,等那时候就算淡水没了,地下水也干涸了,海水还多着呢!以地球现在的人数,专家说至少还能用百十年…………
到时候种水稻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
现在水资源这么紧缺也不妨碍零星有些水稻田存活着。
新粮也没有彻底断绝。
村里以前存了很多粮食的人家,或者年年都有少量产出的人家,看如今价格又这么好,便舍不得自己家吃掉,而是拿出来售卖,不仅能赚很多钱,还防止有小偷上门。
另外就是官方巡逻的队伍增多。
最近有粮仓的村子都不太平,还真的有上门偷抢的。
好在国内治安方面管的严格,上面也早有对策。
以前对偷盗的惩罚是按盗取金额,现在不是了,抓到就严惩,属于杀鸡儆猴。
出警速度和抓捕速度都翻倍的增长。
这是怕其他人看惩罚力度宽松,有样学样,最后稳定不住局面彻底乱起来,到那时候再控制就来不及了。
国外有几个国家因为没有及时预防,已经彻底乱套了,不得不引以为戒。
其实也并不是所有的物价都在上涨。
曾经居高不下的房价,年年炒年年涨的石油,非生活必需品汽车……这些原来上涨的现在都降了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