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虽然没有救活,但这心意十分难得。
  且连玥陶每次过来卖草药,都是卖于济生堂中。
  时萋发不出声音来,又无亲人来寻。
  齐大夫也不好把这么小的孩子撵走。
  于是时萋就赖在了济生堂中。
  伙计张德唉声叹气:“师父,这可赔本了。这孩子连吃带住,又治病喝药的,这些天就得用掉一两银子了。她拿来的药统共也就值个八百文,这还是因为看那药炮制的不错才给的高价。”
  一两银子折合成铜板,要一千五百文。
  可不是他小气,他们济生堂这样赔本的买卖做多了,到时候店都得干黄。
  齐大夫拍了他后脖颈一巴掌:“赶紧补药去,别在这废话了。”
  齐芦须几次打听时萋家人的信息,连比划带写的,看她不声不响,也就放弃了。
  齐大夫的娘子是个体型稍胖的妇人,一双笑眼不语先弯,平时若是齐大夫做了赔本的买卖,她准要去扭他耳朵。
  这一次却没说什么,反而往时萋碗里多放了个包子:“说不准有什么难言之隐,算了吧。”等她想回去,自然就走了。
  “小孩子家家的能吃多少东西,地方咱们这边又不缺,住几日便住几日吧。”
  “全听夫人的。”齐大夫背着手,哼哼着小调出去转悠。
  他也不是什么事都帮,只是病人已经到了门前,大差不差的他都不会太计较。
  而且这又是个小孩子,若是往后找着了她的父母,再去讨要药钱便是了。
  若是没有,嗯,没有就让她做工抵债。
  齐大夫心中暗自打了谱,细长窄小的眼睛弯了弯,看起来更像那种会缺斤少两的奸诈商贩了。
  夫妻俩样貌天差地别,完全没有夫妻相。
  心地却是同等的善良。
  时萋对着齐夫人甜甜笑了一下。
  惹的齐夫人连赞了好几句:“哎哟我的好丫头可真惹人爱,乖乖叫什么名儿?见天儿的喊娃儿、女娃的也不像个样子。”
  时萋沾了点茶水在手指上,写了个“時”字。
  “这字写的好,还是个会写字儿的呢。”齐夫人挪到她身后念道:“时,是姓时还是名字叫时?不若叫你时儿?”
  时萋点头没意见,叫什么都行,只是个代号。
  齐芦须跳起来喊:“你认字?你还会写字?那我又是给你比划,又是拿笔墨的,你怎么不写呀!”
  齐夫人照着儿子后脖子来了一下:“跳什么跳,嚷嚷的我耳朵疼,什么你呀你的,她叫时儿。”
  “还时儿呢,你就一个儿。”齐芦须嘟嘟囔囔的跑远,不理会叉腰在她后面发飙的娘亲。
  时萋从住进济生堂后,就开始每日打坐苦练心法,内调外养,伤势好了不少。
  过了“新手保护期”,她小心翼翼的养着自己的伤口。
  直到没有生命危险后,白日里也插手做些挑药、翻药的活计。
  做工抵债的意味明显。
  齐大夫夫妻二人看在眼里,觉得这女娃乖巧懂事,这善事做的,没有让人寒心。
  往常也有那等占了便宜没够的人。
  齐夫人才不愿意男人到处行善。
  第151章 我爸他杀子证道3
  连玥陶出事的时间,刚过去不足一个月。
  所以在镇里还算的上是热门话题。
  其他地方可能会有所顾忌,并不把这些当谈资。
  只除了红柳巷子。
  名字听着不正经,实际上这边并不是什么花街柳巷,而是贫苦百姓偶尔过来听书喝茶的地方。
  红柳巷子的街面宽窄不一,两旁的房屋也是高矮不齐。
  一些茶棚沿着街旁的房屋搭出来,摆上几条板凳,几张桌子便能做生意。
  茶水也便宜,一文钱的茶可以一直续水。
  当然,茶叶是不换的。
  有些上了年纪的,会过来坐上许久,直到那茶水淡的看不出一丝颜色才会离开。
  茶棚中说书人也是茶摊老板,他讲的东西并没有定数,有时候是似真似假的神仙故事,有的是大都城里不知名达官显贵的秘辛,有时候就是一些百姓们的鸡毛蒜皮。
  除了茶棚,周围还有做吃食的摊子,宽面、馄饨、大饼等等。
  会来这里吃东西的,除了本地的穷人外,更多的是走街串巷游走于大城镇和小村落的货郎。
  他们时常在各地落脚,对于类似红柳巷这种吃食便宜又管饱的地方如数家珍。
  和老板们混的也好,会把自己听到的新奇事讲给周围人听。
  来红柳巷的没有什么富裕的人,自持身份的也不会到这么脏乱的地方买东西。
  茶水摊老板也不怕自己说的深了浅了会被贵人听去。
  时萋有空闲就会来这边坐坐。
  纵马伤人的贵族并没有掩藏身份,来往于红柳巷子里的货郎见多识广,只凭其马上所戴的标志,就知道他是哪家的,再加上行事作风和年岁去推断,知道他是谁很容易。
  但这人并不是本地的,浮山城李家人的标志,再结合李家最近来镇里的,便只有那个性情乖张,不受管教的李家四子李文信。
  经过多方打探,确定了这个消息的准确性后,时萋渐渐沉寂下去。
  当朝律法中就有规定禁马众中,若是普通人当街纵马,甚至撞死了人,即便不以命抵命,也要被板子打个半死再关入牢中。
  律法严格但无作用,敢在街上挥鞭打马的都有背景,撞到人是常事。
  有的会甩下一些银子做赔偿,有的直接视而不见。
  曾经有人状告过当街纵马踩死自家幼童的,官府不仅没为其主持公道,反而称告状之人无人证属诬告,打了告状者二十大板。
  因有这样的先例,也不怪百姓认怂,遇到这样的事只能自认倒霉。
  时萋再次练起上一世的功法。
  在这个镇上,她只住了大半年。
  虽然嗓子已经好了,但时萋依旧没有开口说话,全当自己是个哑巴,免得齐家招惹上什么麻烦。
  这具身体的练武天赋也不错,年纪又小,练起来比上一世还快。
  就算进展的快,半年多时间也有些紧张,她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练习轻功上。
  做人就要猥琐一些,打不过也就罢了,不能把命搭上。
  还得溜的快。
  临走前,时萋往齐夫人枕头下藏了大包碎银子。
  整银都带印记,不好花用。
  另外写了封道谢的信件夹在其中,信里给自己编造了个在这个时代算是离奇,但在现代小说里常见的真假千金身份。
  说自己是一大户人家的千金,但出生时被奶娘掉了包,本该是小姐的人成了丫鬟,丫鬟成了小姐,等家里人发现时,她早被奶娘家送到了偏远的乡下后杀人灭口,她命大逃过一劫。如今家人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她,但这些事关大家族颜面,如此秘辛不宜声张,所以家人才偷偷把她带走,她怕突然失踪又不留个只字片语的,齐夫人着急,才写信表明了原委,希望她能体谅。另外银子是家里付给齐家收留她这么久的费用云云……
  为什么费劲巴力的编这样一个故事?
  她不留下点什么前因后果就走,凭白让关心她的人担心。
  再就是她来的时候穿的破破烂烂,身无长物的。
  齐夫人准要惦记她离开会吃苦。
  也是怕齐家几人出去到处打听她。
  以齐夫人两口子的性子,知道她是跟着父母回去过好日子了。
  又涉及到权贵颜面,定会守口如瓶,甚至会对周边街坊编一个普普通通的寻亲小故事。
  对于那么大包银子,也就释然了。
  这样的钱相当于这段时间的费用以及感谢他们的,花着心安理得。
  第152章 我爸他杀子证道4
  她会突然离开,也是听到城中有一个车队要去浮山城。
  以她如今的年岁,想靠自己去浮山城太难了,按照来往货郎们的描述,这个世界大的异常。
  且山林众多,不熟悉路线的人,时有因为迷失方向,走岔了路陷入到毒瘴中便再也出不来了。
  从此方地界到浮山城,乘坐马车至少要四天。
  即便她有武功、有银子,年纪是个桎梏,一个小孩花钱跟商队走,不出几里地就得被人坑了,就算能跑掉也是麻烦。
  时萋看过世界背景后,便更不敢没本事就独自乱窜了。
  这可是修仙的地方,估摸着妖兽什么的也少不了,只是普通人不去深山不知道,去了的都回不来罢了。
  难得遇到这样的顺风车,不走的话,下回便不知道要等再过几年了。
  她不怕别的,就怕那个李文信到处造孽,死在别人手里。等她找过去的时候,那人都成骨头渣了。
  出了城后,时萋找机会从马车底下换到了车箱顶部。
  挂哪都是挂,挂在下面是真的吃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