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得知不会死,张大娘舒了口气点头:“我也不求能治好,都这个岁数了,只要别让它总往出掉就行。”
  这几天提心吊胆的,还以为自己得了什么要死的病。
  对于时萋收取一块钱的诊费,大娘咬了咬牙,也没多说什么。
  对比得病受罪,这一块钱她花的也不心疼。
  实际上,时萋这诊费收的已经打了骨折价。
  三天的药材费都不止一块钱了。
  只不过她空间里有,她也就按照现在这个年代的收费方式来。
  不然村里人可真看不起病。
  第74章 七十年代知青17
  江淑月回来后挤眉弄眼的坐到时萋对面:“你猜猜刚才我干什么去了?”
  时萋翻了个白眼仁给她:“还用猜吗。”
  “嘿嘿嘿嘿。”
  江淑月发出奸笑声,等了一阵看一点都没有吊起时萋的好奇心,才收了表情。
  嘟囔着说:“你可真扫兴,我和你说,刚才我过去时看那俩人已经回来了,就爬她们后窗户底下听动静,两人还不知道咱把柴火搬了……”
  姜亚琴一进屋发现屋里没点灯,炕上更是一丝热乎气都没有。
  只以为江淑月和方时期两人去哪逛悠了。
  嘴里虽吐槽了几句,也没当回事。
  直到两人准备烧洗漱的水,才发现柴火棚没有柴火了。
  再一看男知青不知道什么时候用木板做了个简易的门,还给柴火上了锁。
  这放着谁还不是一看就知道?
  姜亚琴空手而归,回去之后和钱丽影抱怨:“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回事,棚子一半是空的,另一头上了锁,一根柴火也没有。”
  “锁上了?”钱丽影满脸都写着不高兴,冲到外面就看见端着大茶缸子到处晃悠的韩国栋。
  立刻怒气冲冲的质问:“你们什么意思,柴火棚又不是哪个人私有的。凭什么给锁了,江淑月和方时期呢?”
  她平时也不与村里的那些长舌妇说话,那些村里人动不动就想给她们这些女知青说媒,也不看自己配不配,刚来的时候还和她们搭过话,后来当了小学老师,除了大队长和村长这样的,她们干脆都不和其他人来往。
  所以关于卫生所修炕建屋的各种事,即便在村里已经人尽皆知。
  但她们两个并没听说过。
  韩国栋虽然心里不爽,面上还是笑嘻嘻:“哦她们俩搬出去住了,柴火也拉走了。”
  钱丽影的表情凝固,柴火,拉走了?
  “走了?上哪去了?”
  质问的语气,韩国栋可没有给她答疑解惑的心思。
  姜亚琴从屋里出来,声音柔柔的道:“韩知青不好意思,小钱就是个急性子,她没有别的意思。这方知青和江知青离开的也太突然了,我们之前是一点消息都不知道,也是怕她们两个在外面有个好歹。算我们多操心了,韩知青你看能不能把柴火借我点,让我们先烧了水?”
  韩国栋抿了口水,才缓缓开口:“行是行,不过这柴火棚的钥匙被曹振东揣走了,听说隔壁什么村放电影,三公里地呢。这看完回来怕不是得二半夜……”
  “不就是点破柴火?看你们宝贝的跟个什么是的,怎么着,下了乡九成乡下人了?斤斤计较这些不要钱的玩意……”
  姜亚琴气结,拉了一把钱丽影,打断了她后面的话。
  韩国栋的嘴角耷拉下去:“柴火是不要钱,可那也是这帮人走十来里地背回来的。不动手的人当然不知道这其中的辛苦,还以为是大风刮来的呢。”
  “韩知青你别往心里去,既然曹知青不在,那行,我们去隔壁看看吧!”话落转头进了屋,脸上的表情差点没挂住。
  浪费她的好言好语。
  这什么意思,不就是故意不借她们。
  韩国栋没吱声,转头进了屋。
  姜亚琴和钱丽影没多会便结伴去了隔壁。
  江淑月听墙角听的差点蹦出去和两人吵,不过听到两人在韩国栋那里吃了闷亏。
  心情大好也就忍了。
  看她们要去隔壁借柴火,她也轻手蹑脚的跟上。
  大晚上的姜亚琴两人也没进赵家的屋,就在院里喊了两声:“赵大娘。”
  等人出来后,姜亚琴率先开口借柴火:“赵大娘,能不能借我们点柴火?”
  赵大娘答应的爽快:“行啊,咋了这是?知青院里没柴火了?不能吧!”她前阵子还看见村里的半大孩子一窝一窝的往过送柴火。
  听说一摞就能换一块糖,她小孙子也去了。
  姜亚琴笑容牵强的道:“这不晚上下了课一回来,屋里东西也没了,院里柴火也被搬走了,后来才听说方知青和江知青搬走了,也没提前说一声,我们都不知道她们搬哪里去了……”
  赵大娘疑惑的抬头看她一眼:“搬哪?搬卫生所去了呗,全村都知道方卫生员盖了个灶屋,定是住过去了。”
  姜亚琴和钱丽影互相对视,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不解。
  卫生所?
  赵大娘谈兴上来,脚步停了下来,打算给两人说说卫生所新盖的背篓房。
  江淑月从门口直接走了进来:“你俩可真不要脸,在背后编那些没影的瞎话。啥叫屋里东西没了?我们俩搬走当然要带自己的东西,你们的我俩一丝一毫都没动,当时程知青他们都在,五双眼睛看着呢,可别想往我们身上扣屎盆子。还有那柴火,我们自己花钱收的柴火嘎哈不带走?你们俩捡过一根么?一直占着我们便宜,白用我们花钱买来的柴火,还当成自己的了,呸,真不要脸!我要不是正好路过听见,就让你们在背后败坏了。”
  赵大娘一听,拍着巴掌哎呦一声:“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收柴火这事我知道,我就说往年都没有呢,原来是你和方卫生员俩人收的,可真舍得啊。”两个败家子。
  江淑月得意的扬了扬下巴:“捡柴火实在太远了,吃不了这辛苦可不就得搭点钱嘛,不像有些人,不愿意出力还不愿意出钱,啥也不出就算了,一天天还拽的跟个大爷样。”
  一甩胳膊江淑月掉头招呼了一声:“赵大娘我还有事,先回了。”
  “哎哎,去吧去吧!”赵大娘笑眯眯的回应了句,心里盘算着,今天这故事明天老姐们肯定是爱听。
  江淑月两腿捣腾的快,她也不是怕打架,主要这会儿她一个人,二对一百分百要吃亏。
  她好汉不吃眼前亏,要打也得方时期在的时候打。
  第75章 七十年代知青18
  分粮的时间定在这个月月底,也是因为从这时候开始,地里的活计基本告一段落。
  村里按照今年的收成,壮劳力的人头粮是360斤毛粮。不去皮的那种,到手后磨出来还要再掉一部分秤。
  实际能领到360斤粮的人家并不多,基本都是拿满工分的壮年男队员。
  另外就是队长和村长,大队会计这些干部,每天不管干成什么样也是十工分。
  村长和大队会计是脱产干部,不用上工就可以拿工分。
  大队长则是不脱产干部,说是不脱产要和队员一起上工,其实每日大部分时间会处理杂事,上工的时间了了。
  时萋这种则算是半脱产了,自从当上卫生员每天就有四个固定工分。
  再加上自己那半天工,即便干不了什么,小队长也给她记个两三分。
  等村里人的粮食全部分完,才轮到知青们。
  知青在村里人眼中,实际还是外人,分粮分肉这些好事,都是分到最后才到知青的头上。
  今年下来的知青里,她分到的粮食最多也只是四十多斤的粮食。
  其他三人,最能干的刘志向也才三十斤,江淑月只有二十五斤。
  所以拿钱换粮势在必行。
  刘志向和张宝辉两人脸色都不太好,这次分了粮食可要坚持到明年。
  但一下子拿出一二十块钱来买粮,他们也拿不出。
  这事大队长都有经验,没等几人开口,就先说了往年知青是怎么买粮的。
  “这一回领完粮,你们至少要坚持到来年开春,到时候不够吃了再找生产队或拿钱换或用工分借都行,你们几个估算一下这把需不需要换吧。”说完便让计粮员统计着。
  自己则背着手走了。
  时萋和江淑月不想太打眼,一共交了五块钱买了四十多斤的细粮。
  往后真缺粮食了,私下里再从大队上买呗。
  以她和大队长的“交情”,没什么问题。
  分完了粮,离年就不远了。
  村里并不是完全不用上工。
  比如公社的猪和羊,不到年关是不宰杀的。
  就算宰杀了,也会留下岁数小的留着明年继续繁殖,照看的人一直都歇不了。
  再就是时萋这样的卫生员,也休息不了。
  不过她时间也算充裕,小病小痛对于村民来说,都是能忍则忍,轻易是舍不得花几毛钱来看病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