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可自己家人吃,又实在浪费。
  家里几个满肚子光长馋虫的馋嘴头子,还日日惦记着。
  让她愁了好一阵子。
  还是后来自己男人拍板做主,一人分了半块尝尝。
  剩下的一盒被他拎出去送了人。
  要她说,那玩意还真不如这鸡蛋实惠。
  这个可是硬通货。
  时萋落座后直接表明来意。
  大队长有些惊讶:“好好的,怎么要搬出来?”
  时萋一句也没提知青点的事,那些矛盾在这些村里人看来,都是鸡毛蒜皮无所谓的小事。
  大队长不会管不说,还会说她们娇气事多,不省心。
  “这不是周家三嫂今天满村找我,我这才恍然想,我要是按照咱们生产队的下工时间下班,不少队员下了工想看病就得两头跑的找我,时间长了,大伙也不知道我晚上到底是在知青院里还是在卫生所,难免要扑空。若是在卫生所待到太晚,走夜路我也有些不太敢。”时萋顿了顿,又说道:“还不如干脆我就住到卫生所里算了,这样也给队员提供了方便不是?”
  大队长没点头,方时期那话说的是漂亮。
  可他也明白,现在知青点的住宿环境一般,又是好几个人挤在一铺炕上。
  有这个心思也能理解。
  “这点,我倒是没什么意见,只是卫生所那屋子也没个能躺能住的地方。”
  时萋连连点头:“还是大队长想的周到,我也是这么想的,这才来找叔您问问,我能不能在卫生所小屋里垒个炕?”
  “这倒没什么问题,等过几天我找两个人帮你垒上。”不过是垒个炕,也不算是大事。
  红砖大队部后面也有点,建在卫生所里也算大队财产。
  就当给她点照顾了。
  时萋道了谢又说:“叔我自己一个人住有点害怕,能不能和江知青一起搬过去?”
  大队长笑容和蔼的挥手:“行,你们两个小同志一起有个伴,队上也能放心。”
  看方时期还没有要走的意思,大队长问道:“还有什么事?”
  时萋搓了搓手,不好意思的笑了下:“叔,是这样,你看我俩要是住在卫生所吃饭什么的不太方便,那边也没个灶台,我想问问您,能不能让我们在北边夹出一间背篓房来做灶屋用?”
  大队长蹙起眉,这样用料可就多了。
  时萋接着说:“这钱我和江知青商量过了,我们两个可以承担一部分,但这个月底发粮的时候,我们还需要留些钱买粮,手里头也有点紧……”
  听她说两个小丫头愿意出钱,大队长蹙起的眉舒展了些:“光是材料也用不了太多钱,你们俩要是想建就建吧,我估么着,大概十来块钱就差不多。”
  时萋又忙道了谢:“那叔一事不烦二主,这事就麻烦给您了。我和江知青先凑了十五块钱,要是不够您再和我说,我俩想办法。”
  大队长看到摆在桌面上的钱,笑容更多了些:“行,你们俩小知青在村里也不认识谁,找人干活都不好找。我给你安排着,等明天下工后就让人给你盖去。”
  “谢谢叔。”
  “行了,甭客气了。”大队长摆摆手。
  时萋也识趣起身:“哎!叔婶,你们忙着我回了。”
  队长媳妇笑着把人送到院外:“小方知青有空再来家里坐啊。”
  “好的婶子,我来村子这段日子多亏婶子和叔照顾,心里感激的很,只是我笨嘴拙舌的也不会说什么话,但我是把您和我叔都当成自家长辈看待的,所以一有点什么,首先想到的就是您和我叔,婶子往后可别嫌我麻烦。”时萋顺着她的话拉着她手摇晃了两下。
  “诶诶,不嫌不嫌,这么讨巧的丫头,婶子我喜欢着呢,往后常来家里啊,就当这是自个家。”队长媳妇连连轻拍时萋的手背,等人走出老远,她才往屋里折。
  “你也真能扯。”这时节院门和屋门都是不关的,两人在院里说了什么,大队长听得一清二楚。
  队长媳妇睨了他一眼:“这个方知青回回来都有好事,我本来就喜欢的很。”
  这话大队长没反驳,十五块钱呢,他估计用个十一二块的也就够了。
  红砖队部后面有一些,他再去公社批一点。
  剩下的还不是给他的意思?
  人工的话。
  这都是给队里卫生所干活,一人给点工分,都说不了什么。
  把桌上的钱贴身收了起来,他心里美滋滋的想着。
  第二天下工后,建房垒炕的人就到了,大队长这效率不是一般高。
  这五个工人时萋没什么印象。
  都是三十多岁的村民,时萋给他们一人五块硬糖后。
  开始说自己的需求。
  一点小恩小惠更能让几人按她的想法建造。
  对方虽然是拿了工分来的。
  可不一定愿意听她的指挥。
  收了硬糖之后,几人态度明显,时萋说的炉子和火墙的走法,虽然麻烦一些。
  也没多说什么。
  这些硬糖家里孩子也只有过年是能得个一块两块的。
  拿回去保准孩子都高兴。
  第72章 七十年代知青15
  因五人只有下工后到天黑前这一段时间过来干活。
  背篓房建的并不快。
  连带火炕和灶台、炉子烧好,已经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
  江淑月日日来看进度,恨不得立马能住进来。
  时萋安慰她:“晚点搬过来也好,到时候连着柴火一起挪过来,打她们一个措手不及。”
  江淑月一想,很有道理:“对对对,这几天就有些冷了,到时候咱们一搬,让她们俩再得意。”
  想着这些天因为天冷,睡前不得不烧了炕才行。
  晚上钱丽影回来那个得意劲她就气的咬牙。
  她俩大概觉得,一回来就是暖和屋子,热乎炕。自己不用捡柴也不用烧火,就能睡个好觉。
  美的那鼻孔都要对着天上去了。
  江淑月每天都要劝自己八百遍,要不是心里憋着这个大的,她老早就跳起来指着对方鼻子骂了。
  补脑了一下钱丽影和姜亚琴发现她们搬走后,连柴火都没给两人剩一根的场景。
  她不由得乐出了“咯咯”声。
  时萋摇头越过她,继续盯着她房子施工情况。
  四处查看还有没有漏下的细节。
  卧室这边和背篓房没有安门和窗户。
  来回要从卫生所的正门进出,麻烦是有一点。
  但胜在保暖性好。
  不然开个小门到了冬天呼呼灌风。
  做饭的油烟也容易进到屋里来,不设门窗也干净些。
  时萋的卫生所拾掇好后,正式走马上任。
  村长播广播的时候,便在大喇叭里说了这么个事。他与大队长的分工不同,生产队里的事都归大队长管。
  而村长是管党务的,换句话说就是上级下达的指示、活动和安排,都由他管理。
  这其中就包括负责广播宣传、转播上级的新闻和时事,以及村里的各项通知。
  有了广播通知后,每隔几日时萋都能接待一两个来看病的村民。
  这时候看病不贵。
  治疗感冒按照县卫生院的培训,只需要配三包小药片就行,收费在五毛以下。
  若是受了外伤,消炎上药包扎这种,一次是五分钱,换一次收五分。
  打针会稍微贵一点,时萋的西医水平只相当于“张半吊子”还是个初学者。
  所以村民如果没有一定要求,她不会给对方打针。
  在知道公社里大部分村子的卫生所是以中药和中成药治病的,她也干脆不再遮掩。扎针,开药该怎么治便怎么治。
  不勉强自己给人开西药后,她轻松多了。
  作为卧室的小屋,炕是最先垒好的,然后是烟道和火墙。
  背篓房稍稍费些劲,不过毕竟不是正房,搭起来也很快。
  几人先贴着烟道口垒了灶台,之后才开始做大框架。
  这个顺序时萋不懂,也没胡乱插嘴,反正她要的东西都给做出来就行。
  灶台垒好了,但大铁锅难换。
  这东西一家一个都是稀罕物。
  有些人家就因为缺这口铁锅,连分家都分不了。
  知青点院子里,就是一口大锅也没有。
  几人用的不是坐炉子上的小锅,就是瓦罐。
  倒是村长媳妇从娘家侄子有一口旧锅。
  想拿出来换些钱票之类的,给儿子娶媳妇用。
  一口锅二十多块,不是个小数目。
  时萋兜里是拿不出来,不过她有硬通货——棉花。
  棉花在七三年之前,产量一直上不去。
  东西少就难买。
  供销社价格是六毛二一斤,还需要凭棉花票购买。
  更多时候是有票、没货。
  这棉花票可不是随随便便就给发的,特别是村里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