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秋兰看了眼主子,道:“奴婢便进去试着与沈医女说了,沈医女当即就同意了。就这样,三人去了水榭。奴婢命人备上了茶点。”
顾漪澜微微颔首。
走了许久才进了园子,又往里走了段路,远远的瞧见水榭里的亮光。再近一些,就见阿笙正和两个老者相淡甚欢。也不知是不是因为烛火的缘故,阿笙原本苍白的脸上有了血色,一改刚才的冷若冰霜,竟有了分笑意。
“这沈医女……”
“姑母有所不知,阿笙是个医痴。若是有医者与其探讨医术,便会开心健谈。”
见长公主和瑞王来了,李太医和吴大夫赶紧出来行礼。
顾漪澜道:“有劳李太医往我这府里跑了一趟。”
李太医恭敬的道:“微臣来得迟,还请殿下恕罪。”
“无妨,本宫已无大碍。”
“微臣已经从沈医女和吴先生那里弄清了殿下的病情。皇上若是知晓下官来了长公主府,必会让微臣前去回话。殿下,可否让微臣诊一下脉,也好回皇上的话。”
李太医是要亲自确认长公主已无大碍,能做到太医院院首,既要医术高明,还要谨慎小心,会做人。
顾漪澜看着稳稳坐在水榭中的女子,笑道:“自是可以。”走进了水榭,特意坐在了阿笙的身旁。
婢女赶忙上前,将桌上的茶点端走。李太医拿出腕枕,放到了石桌上。顾漪澜将胳膊放了上去,露出一截雪白的手腕。
阿笙淡淡的看了一眼,既没起身,也没言语。
李太医仔细诊脉,不时看向阿笙,眼神中渐渐露出惊讶之色。诊罢,李太医恭敬的道:“殿下确实已无大碍。”他笑着看向阿笙道:“沈医女医术高超,老夫不及,惭愧,惭愧。”
顾漪澜挑眉,道:“哦?李太医乃太医院院首,何须如此自谦。”
“微臣并非自谦。沈医女竟能提炼出治疗心悸的药丸,里面用的药更是超乎所想,实在是妙。微臣自愧不如。”
顾晨听着,想来阿笙已经将那药丸所用的药材告诉了李太医。
顾漪澜看向阿笙,见她听了如此的称赞仍是面无表情。有趣,当真是有趣。
李太医道:“殿下已经无碍,微臣这就回宫了。”
顾漪澜想了想,道:“本宫见你与沈医女和吴先生相谈甚欢。若是不急,可多留片刻。回宫之后,若是皇上问起,就说本宫是请你来诊平安脉。”
可以留下与沈医女二人继续探讨医术,李太医眼角的皱纹都堆在了一处,高兴不已,“微臣明白。多谢殿下!”
顾漪澜在顾晨的搀扶下离开了水榭,走了一会儿,道:“晨儿,留下陪姑母用晚膳吧。”
“那孩儿可有口福了。”顾晨看向秋兰,道:“姑母今日不可饮酒。府中可有煲汤?”
“回王爷,府中常备着汤。今日是灵芝乌鸡汤。”
见主子和王爷没有别的吩咐了,秋兰安排了下去。
顾晨陪着姑母往回走,问道:“姑母怎么想起去大国寺了?”
“有些人,不适合在府里见。”
原来姑母是为了父王的事去的大国寺,顾晨心中满是感激。晚膳时,她亲自盛汤、布菜,说着趣事讨姑母开心。
顾漪澜看着顾晨,心道,如果自己有孩子,也不过如此了。
回王府时,路上已少有人走动。顾晨看着从姑母那里要来的画像,将叶英的样貌牢牢的记在脑中。今日知道了太多的事,她要好好想想,好好安排。
正如长公主所料,第二日,皇上急诏瑞王入宫。
顾晨头戴碧簪莲纹白玉冠,身穿紫色八蟒金丝服,腰系长穗宫绦,脚蹬元青缎薄底皂靴。今日她特意没穿官袍。
到了宫门,又是钱进来迎她。钱进神情严肃的道:“卑职给王爷请安。”
顾晨抬了抬手,随他进了宫门,“发生了何事?”
钱进低声道:“贾勇将军在通城剿匪,败了。昨夜只带着两个亲卫逃回了京城,皇上盛怒,连夜下了狱。刚早朝没议多久,皇上便头疾发作。皇上现下正在文和殿西间等着王爷。”
顾晨故作惊讶的道:“剿匪败了?”
钱进点头。
“现下都有谁在?”
钱进想了想,道:“几位皇子都在,还有丞相和几位尚书。大谏张大人也在。”
顾晨突然停下了脚步,问道:“皇上可是很不好?”
钱进愣了一下,道:“太医已经看过了。卑职一直在文和殿外守着,观太医离开的时候只是紧张,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太医每次给皇上看过后都很紧张。”
听到在场的官员,顾晨差点以为皇伯是不行了,要传位……若真是如此,那她此时要立即转头出宫……
钱进并不知道顾晨是怎么想的,接着道:“甄大人和刘监大人也在。还有其他几位大人。”
顾晨继续往里走着,道:“八皇子和九皇子也在?”
“那没有。卑职是指已经参政的二皇子、三皇子和五皇子。”
顾晨点头,没有再问,一路到了文和殿西间。
刘淮急死了,愁眉苦脸,见了瑞王如同见到了救星,忙将人带了进去。
皇上无力的斜躺在榻上,脸色苍白,眼底乌青,嘴唇发紫。
顾晨定在了原地,然后像没看到有其他人在场一般,疾步跪到榻前,红着眼,道:“皇伯这是怎么了?”
见顾晨急的都忘了有他人在场,不顾礼数,直接唤他“皇伯”,顾敬这心呐,微微发酸。
二皇子顾项很是不屑,女流之辈,就知道哭哭啼啼的。三皇子顾晟则是一愣,然后往边上挪了挪。五皇子顾曙抬眼看了下,又垂下了眼帘。其他在场的官员则是恭敬的站着,垂着头,各有各的想法。这其中,还有宋括。
顾敬想抬手摸下顾晨的发顶,但顾忌着礼数,便罢了。清了下喉咙,道:“朕无事。起来吧。刘淮,给瑞王赐座。”
顾晨这才回过了神,道:“谢陛下。”站起身,侧过头,擦了擦眼角,坐到了椅子上。
皇上要起身,刘淮赶忙上前扶着,拿过靠垫垫好。
顾敬长舒了口气,道:“刘监,你来给瑞王说下。”
刘监躬身应下,说了贾勇剿匪失利,一千多的将士被匪寇围在通城之内,作为主帅却私自逃回京城。一番话很是详细,却没有提到贾勇屠城之事。
听罢,顾晨问道:“本王记得,贾勇是率领两千将士去的通城,怎会败给几百匪寇,还折损了近一千的将士?”
刘监道:“昨夜,下官已经和刑部尚书杜大人连夜审过贾勇,按照贾勇所说,通城的匪寇异常勇猛,又占据地利,更是与周边的百姓勾结。他一时大意,大军落入匪寇的陷阱,才会战败至此。”
已从姑母那里知道了内情,但她必须装作不知。而且,刘监是姑母的人,她不好质疑。至于贾勇,是二皇子的人,她没必要当众打脸二皇子,落井下石,反正贾勇这人是活不成了。
顾晨装作思考,等别人先开口。
第105章
果然,二皇子顾项沉不住气了,率先道:“贾勇大意轻敌,难逃罪责。然,匪寇过于凶猛狡诈,还有刁民助纣为孽,才会大败至此。儿臣以为,贾勇经此一败,必会知耻而后勇,再战,必胜。还请父皇能给他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顾敬掀眼皮看了他一眼。这一眼,让人脊背发凉。
顾项脸色铁青,不敢再说一个字。他心里气急,之前派人给贾勇送信,命贾勇尽快取胜。可派去的人却一直没有回来。他又派了人去,结果,派去的人还没回来,贾勇倒是先大败而归。
三皇子顾晟不想错过机会,心中虽然忐忑,还是开口道:“父皇,儿臣以为,贾勇作为统帅,不仅指挥无方,还抛下将士独自逃回,实在是罪无可赦。”
顾敬缓缓颔首,道:“贤阳君说的不错。”
顾晟见父皇肯定了他的说法,心中一阵窃喜,趁着这个机会,更进一步的道:“父皇,儿臣以为,此时应立即派兵前往通城,再剿匪寇,解通城之困。”
顾敬无甚表情的道:“贤阳君以为应派何人前去?”
“儿臣举荐威远侯为主将,龙虎将军之子杨建为副将。当年,威远侯曾随龙虎将军剿灭过盘江的匪患,立下军功,可谓经验丰富。龙虎将军之子杨建,随父历练军中,此次未随父前往南疆。儿臣听闻,杨建熟识兵法,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若派此二人率军前去,必会大胜而归。”
户部尚书孙言庆很是佩服三皇子,脸皮可真够厚的,吃相也真够难看。
威远侯是德妃的弟弟,就是顾晟的舅舅。所谓的在盘江立下剿匪的军功,全都是靠的杨志将军,威远侯不过是挂个名。满朝皆知,剿匪的时候,威远侯人都没出现。皇上对此也是一清二楚,自那以后,再没有重用过威远侯。至于杨建,将来就是三皇子的小舅子。那小子连战场都没去过,什么熟识兵法,纸上谈兵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