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宋聪底子好,三十板子的伤,养一段时日也就好了。他丢了官职,心中郁郁,得知自己的弟弟不可袭爵后倒是好受了一些。父亲母亲一向疼爱幼弟,他那弟弟在外更是授意旁人叫他小侯爷,愚蠢至极。父亲的侯爵是皇上格外施恩才承袭来的,没有世袭罔替的恩典,即便自己死了,他能够袭爵,也只能是降级袭爵,得个伯爵的爵位。如今这伯爵的爵位只会是自己的了,不必再有不安。
  侯府的小厮和巡城兵马司的那些士卒,被判了发配,量刑极重。这些都是后话了。
  当夜,忠义侯府静悄悄的,仿佛一座死宅。国公府倒是一片喜气。
  刘淮去忠义侯府传旨后,又赶到国公府传旨。念完圣旨,他满脸堆笑,道:“恭喜小公子,恭喜甄大人,恭喜国公爷。”
  国公爷笑容满面的道:“承蒙圣上皇恩浩荡,国公府感恩戴德。刘公公一路劳累,快进屋里喝盏茶,休息一下。”
  “国公爷折煞奴才了。能来国公府传旨是奴才的荣幸。奴才还有几句话,望国公爷莫要嫌奴才啰嗦。”
  “刘公公哪里的话,请讲。”
  刘淮笑着叮嘱道:“小公子和甄大人、国公爷记得要上谢恩的折子。这几日小公子要好生准备,三日后正式到巡城兵马司就职。”
  国公爷道:“多谢刘公公提点。”
  “奴才还要回宫复命,就不叨扰了。”
  “如此,老夫也不好耽误刘公公。”说着向儿子使了个眼色。
  甄明理拿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子,塞给刘淮,道:“刘公公和各位大人都受累了,这里是一点茶水钱,还请不要推辞,是我们国公府招待不周。”
  再拒绝就是不识抬举了,刘淮喜笑颜开的道:“那奴才们就收下了,多谢甄大人。”
  等宫里的人都走了,甄衡还有些恍惚,他没想到今日阿姐刚说服父亲让自己从武,才几个时辰,自己就成了巡城兵马司的左副指挥使。
  二老和甄明理夫妇猜到衡儿可能会得到赏赐,却没想到圣旨会来得这样快,更没想到直接给了衡儿个从四品的官职。
  几个时辰前,周谷来国公府找到甄明理的时候,他还疑惑,晨儿为何特意指明让衡儿带府兵过去。他琢磨了下,难道晨儿是想……他看向妻子。赵婉也看向他,轻轻点头。他不再犹豫,赶紧命人唤来了儿子。
  甄衡一听阿姐被欺负了,急忙点兵。
  甄明理嘱咐他凡事听阿姐的,其它什么都没说。等人出发了,夫妇二人去见了二老。二老一听就明白了,晨儿这是要为衡儿铺路。
  国公夫人颇为担忧的道:“晨儿这孩子太过聪敏,又重情义,我总担心天妒英才,慧极必伤。”
  几人都沉默了,他们心中何尝没有这样的担忧。还是赵婉出言安慰,方才驱散了忧虑。
  甄明理见儿子拿着圣旨,还在发愣,唤道:“衡儿。”
  甄衡回过神,迟疑道:“父亲,这圣旨……阿姐她……”
  甄明理点头,正色道:“不要枉费了你阿姐为你这般筹谋。”
  “是,孩儿必不会让阿姐失望。更不会让咱们国公府蒙羞!”
  甄惠很是高兴,道:“哥,以后是不是要唤你副指挥使大人了?”
  甄衡红了脸,一家人开怀大笑。
  一大清早,唐冲就去了兵部,将折子递了上去,按照王爷的指示和兵部交谈一番。然后赶往京郊武神山,在怀朗军大营找到了庞将军。
  庞将军看过王爷的手书,明白了王爷的意思。他和唐冲也是老友,彼此很是熟悉,省了那些客套,直奔主题。庞将军得知王爷还要招募女府兵,心中有了一番思量。之后二人就选府兵的事情进行了商讨,该怎么选,选哪些人,一项项仔细定了下来。
  却说兵部尚书赵令得知瑞王要扩充府兵,还是从怀朗军中调人,甚至要招募什么女府兵,他很是不悦。昨日忠义侯府的事已经闹得满城皆知,他和宋括的关系很好,忠义侯府是有些跋扈,但是瑞王从国公府调来整整五十个府兵,当街亮刀,岂不更是以势压人,张狂无度?
  再者,忠义侯府不知那是瑞王,俗话说得好,不知者无罪,忠义侯府受的责罚也过重了些。一个儿子被罢官,一个儿子再也不能入仕,没了前程。宋侯更是要闭门思过三个月,皇上这是厌弃了宋侯?就算皇上没有这个意思,世人又会是如何揣测?他想着怎么也要帮上一把,自己盟友本就不多,帮宋侯就是帮自己。
  赵令拿着瑞王递到兵部的折子,早朝后去御书房求见皇上。
  “这才刚下早朝,赵爱卿有何事?”
  赵令将折子拿了出来,躬身道:“启禀陛下,瑞王向兵部递了折子,要扩充府兵,而且是要从怀朗军中抽掉。”
  顾敬简单看过折子,放在了一旁,道:“此事,朕已知晓。”
  赵令一噎。
  顾敬继续道:“依律,王爵可以有一千府兵,公爵可以有八百府兵,侯爵可以有五百府兵,伯爵可以有两百府兵。瑞王现在只有不到两百府兵,想要扩充到五百,这有何问题?”
  赵令稳了稳,道:“臣对瑞王要扩充府兵没有异议。只是要从朝廷的怀朗军中抽掉,此事不合规矩。”
  顾敬身体向后一靠,“什么规矩?”
  “这……怎可把朝廷的军队拿来私用。陛下,军队将士统一归朝廷管理、调遣,这是朝廷的制度。瑞王要调用军中将士为己用,若是往严重了说……说是有异心也不为过。”
  “若是朕,同意了呢?”
  第38章
  “这……”
  朝廷的制度说到底是皇上同意制定的,皇上要破例施恩,也不是不行……
  赵令想要通过打压瑞王而帮上宋括,况且,他对顾晨以女子之身承袭王爵,当上大将军之事耿耿于怀。他咬了咬牙,双膝跪地,道:“陛下明鉴,此事不合规矩,有违朝廷的制度,还请陛下三思呀。”
  顾敬面带微笑,道:“赵尚书,朕倒想问问你,宋括将隶属于兵部的巡城兵马司当做府兵来用的时候,你在哪里?”
  闻言,赵令心中一咯噔。
  “宋括在你的管束之下,公兵私用,你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不加管束,放任自流。瑞王提前向朕禀明,又向兵部上了折子,一切做的规规矩矩,怎么赵尚书就大义凛然的反对了?你一口一个规矩,在你眼里,这‘规矩’二字到底是何意?”顾敬沉声道:“赵令,你到底是何居心?”
  赵令跪伏在地,慌乱不已,“陛下息怒!请陛下恕罪!”
  “来人,传朕旨意,兵部尚书赵令,遇事不明,行事昏聩,御下无方。官降两级,罚俸一年,暂代兵部尚书之职。”
  赵令心惊胆战的道:“陛下,臣……”
  刘淮上前,道:“赵大人,跪安吧。”
  赵令将话硬生生的憋了回去。
  打压瑞王没成,更没帮宋括说上一句话,这一趟却为他自己“搏”了个降级罚俸,外加一顿训斥……
  赵令颤颤巍巍的站起来,佝偻着退了出去。
  两位朝廷重臣接连被皇上严惩,一时间满朝寂然。对瑞王要招募女府兵的事,也没人敢当众提出异议。
  有人私底下说此事不合规矩?
  什么规矩?翻遍大周整个法典,也没有女子不能做府兵的律法。至于礼法,瑞王都是女子,招募女府兵又算得了什么?瑞王折子里写有女府兵在身边行事方便,这说法多合情理呀。
  顾晨对宫里发生的事情全然不知,这会儿她正走在长公主府的回廊之中。
  先帝曾御赐长公主府,当今圣上登基后重新选了京中最佳的地段,拆了三座原有的府邸,下令督造了现在的长公主府。用料考究,极尽奢华,耗时五年才完成。建造之初便有官员上奏,极力劝谏皇上不应为长公主大肆铺张,劳民伤财。都被皇上骂了回去。
  很多人不能理解,就算长公主是皇上的嫡亲妹妹,皇上也没道理如此宠爱。他们哪里知道,若不是有长公主相助,当今陛下怕是早就没了性命,更成不了九五之尊。
  长公主顾漪澜三嫁,全都是为了皇兄顾敬。前两次是长公主向先帝请旨下嫁,为的是给皇兄收拢势力,助其坐稳太子之位,与其他皇子分庭抗礼。
  顾敬登基后,为了能够迅速稳定朝堂,拉拢权臣,他满怀愧疚的请求妹妹再嫁。顾漪澜答应了,但与皇上讲明,此次之后,她要为自己而活。顾敬在太庙里对着先祖的神位起誓:今后绝不会再让皇妹做任何违心之事,皇妹可以恣意而活,为兄必不相负。
  顾敬此言发自真心,皇妹为他做过的,可不只是嫁了几次人而已。先帝想要废掉他的太子之位时,皇妹曾为了他向先帝求情,不惜上演骨肉计,跌入御花园的清池之中,险些丢了性命。先帝疼爱独女,生了恻隐之心。“嘉阳之乱”也是皇妹最先发现不对,当机立断,派人火速赶往南疆。这才有了瑞王顾光千里勤王,诛杀逆贼,保住了他的帝位。凡此种种,他这个做兄长的始终觉得对妹妹亏欠良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