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书屋百合>琼玖

第96章

  “对,对,我听说她们正招募士兵呢,不如咱们报名去?”
  宋琼与阿玖从林道走出来:“各位姐姐在此做什么呢?”众人豪气道:“我们也要起义,去打仗!”宋琼与阿玖对视一笑。为首的妇人拎着衣锤,挥了挥紫红色的手道:“妹子莫要取笑,我们虽然不像那些作战作老了的见多识广,但论气力,论细心,未必输给他们!何况当今朝廷四处征战,左右都要打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去博一个安稳!就是不知道玉京军肯不肯要我们这些山野村妇。”
  阿玖淡笑道:“不瞒各位,我们便是玉京军中的人,诸位愿意加入,我们求之不得。”几位妇人闻言欣喜不已,回去后四处宣传,引得无数人激昂前来:“我们也要加入!”
  由于参军之人里许多是身强体壮却不懂武艺的妇女,花璎便亲自教她们习武,实在不通武艺的便让医官教她们包扎用药,“女子军”一时名声大噪。经过选拔,玉京军又增数千人,均放在花璎部下。
  玉京军日渐壮大,宋琼便与吴绍在青州城内合修了一所新军营。新军营尚未分男女,是以兵卒间常常互相撞见。云州兵见到穿着不合身的盔甲的女士兵努力挥舞长矛的样子,偷偷掩着嘴笑:“你们到底是女儿家,舞枪弄棒的事情不适合你们,不如还是去当厨娘或者医卒罢?”此话当然引起了不满:“笑什么!你们这些人可别瞧不起女儿家!咱们将军不是女子?主上不是女子?军师不是女子?”
  花璎听见此处争执,大步流星走来:“谁说女儿家不能舞枪弄棒的?可敢与我比试!”双方士兵见状,纷纷挑衅。其中有未见识过花璎本事的被激将法一激,上前:“我来!”
  二人执兵上马,电光火石间,四周围观者还未反应过来,花璎已一枪挑飞了那人的武器,又一个横扫将他击下马。
  “服吗?”
  “服了……”
  阿玖听闻营中骚动,十分担忧。宋琼非但不担心,反而觉得这是验收训练成果的好时机,趁热打铁举办了一场切磋大会。比试下来,两边输赢近乎持平,互相不服,宋琼因道:“武艺高低与否,并非是简单的‘男女老少’之差可以一概而论的。能上战场者不一定是武功极高之人,武功极高之人也未必懂得行军打仗,无论是医卒还是炊兵,将领还是士兵,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上诛伪帝,以平天下;下伐逆贼,以救万民!”两营间从此再无纷争。
  却说张堂残部逃到南水县后,打着奉命出征的幌子抢掠百姓,私占良田。加上今年收成不好,家家户户并无多少存粮,而南水县入冬后天气极度恶劣,百姓饥寒交迫,不得已背井离乡投靠青州城而来。
  “报主上,大量南水县难民请求入城。”
  “战火连天,他们能逃到这里已经吃了很多苦头。”宋琼闻言不假思索:“放他们进来。”巫珏听张堂残部入驻南水县,恐其利用难民入城偷取情报,直道“不好”,又道:“里面说不定混了细作。”众人附和。宋琼望向阿玖,后者沉重地点点头。但宋琼还是坚持己见,将难民放进城。
  吴绍道:“进来又该如何?”
  宋琼道:“开仓放粮。”众人皆不语,只有花璎上前提醒:“主上,我们的粮食并不充沛,若救济了难民,再遇到敌军突袭,恐怕不妙。”宋琼道:“先给他们,粮食我再想办法。”花璎便不再多问,照做。
  接应难民后,宋琼不可避免为粮食之事犯愁。阿玖见状唤来粮官:“上一次征收粮食是什么时候?”宋琼忙叫住,道:“临时征收,恐怕百姓们有怨。我记得闻花谷有一片花田,不如除干净用来种粮食,只要能熬过今年,之后便好过得多。”阿玖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听从宋琼之言。
  入冬后,营中勒紧了裤腰带。
  宋琼为了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也不肯多吃。阿玖看着宋琼越发清癯的脸,心疼不已:“你呀,从前脸上还有点肉,现在捏着只剩骨头了。”宋琼却拿出镜子打趣:“你怎么说我,你瞧瞧自己——本来人就纤瘦,自从离了同栀郡,越发瘦得不像话了。”阿玖笑:“你嫌弃我啊?”宋琼忙摇手:“不不,我知道你都是为我操劳……玖玖,谢谢你一直陪我,只是不知这样的苦日子还会延续多久……”阿玖道:“不能共苦,何来同甘?况且,我也不觉得苦,只要和你一起,什么困难都能熬过来。现在没有任何外力能分开我们。”
  二人正自温存,忽有士兵来报:“主上,外面来了许多百姓。”宋琼立马正襟危坐,面色微红:“发生何事了?”士兵道:“众人都带了米粮果蔬,似乎和救济难民有关。”
  出了军营,只见许多百姓围在门前,宋琼一来,他们立即举起所带的物品,齐喊:“玉京君!我们每人少吃一口也不碍事,你们连日作战也辛苦,接济难民的事就交给我们罢!”
  “是啊,自你们入城以来,待百姓们都极好,将士们不吃饱怎么上战场,望玉京君以大局为重!”
  “我知道一种做法,可以把十斗米熬出两石来,保证够他们吃了!”
  宋琼一时热泪盈眶:“各位……”
  为了提高军中以及民间的学识,阿玖提议让宋琼在青州试行书院,与大家共读。数日下来,案几上的书越积越高,摞成了一座书山。初时宋琼十分懊恼:“我自幼不喜读书,五经中也只有《诗经》读了一些,现在肚子里空有一副想匡扶正义的心肠,却没有治国平天下的墨水。”阿玖见她桌上又多了一本《齐民要术》,想来每次宋琼都悄悄研究到半夜。
  这日阿玖忽然带了一人进来:“我给你找了一位教书师傅,你有什么不解之处,问她就是。”宋琼顿时哀嚎。阿玖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让你更加专注。”宋琼依旧叫苦连天。门外的“老师”才不管屋内如何,径自走进来。
  “我还以为你长大了懂事了,原来还是跟小时候一样不爱看书。”
  宋琼一抬头,惊喜喊:“二姐!”
  进来之人正是宋瑶。因天气寒冷,她穿了一件斗篷,进到屋内却感觉十分暖和,甚至有些发热,不得不把斗篷脱下来。宋瑶一边解开带子,一边笑道:“郡主听说你连破几座城池,特意遣我来道喜,顺便带了些粮食药材器械,以助你一臂之力。”
  宋琼很感动:“同栀郡尚且发展不便,还想着帮我,真是……”
  “放心,这点不算什么。你们有所不知,整个燕国的布匹都从同栀郡运出,被围困后,郡内只能自给自足,无法供给燕国其他地方,百姓纷纷上街闹,迫于压力,南王不得不撤兵,现在同栀郡已经没事了。”宋瑶瞟了阿玖一眼,随即指着桌案上的书山道:“何况……我是来教书的。”
  “教书?”宋琼瞪大双眼,从前被姐姐追着念叨的记忆浮现眼前。宋瑶抽出被压在桌上的宣纸,仔细端详一番:“是啊,明日起由我教授策论课。”
  书院每日辰时上课,酉时下课。城中多授些四书五经之类的课程,军营中则专攻策论和战略。宋琼第一天上课时便立下规矩:“在书院,只有师生,大家一视同仁。”故每个人不分彼此,都可进书院上课。
  花璎因练兵只上军事课,由于来得迟了些,学堂里几乎已没有空位。谢双见状挪了挪身子,给她腾出一个位置。花璎颔首致谢,撩袍坐下:“是谁教课?”
  “军事课由俞夫子上,是我们六道门中人,在军事方面颇有造诣。”谢双本以为花璎心高气傲,不会愿意听人授课,然而花璎深知自己对宋国局势和地理环境有所欠缺,所以一直虚心学习,未敢怠慢。谢双不禁刮目相看。
  “在下俞瑾,今后由我教授军事课。今日所讲,乃出兵前必备的流程:庙算。何谓庙算?引孟德之言,即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诸般事宜,皆计于庙堂……”
  上一堂策论听得宋琼抓耳挠腮,半日下来她早没了精力,撑在桌子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她对俞夫子印象不深,只记得此人虽学识渊博,却总戴面具,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没想到会跟着六道门一起来青州。先前她没有怎么仔细观察,此时听着俞夫子的声音,宋琼觉得十分熟悉。她暗念两遍“俞瑾”这个名字,心中隐隐萌生一个想法。下课后她叫住俞夫子:“皇兄,是你吗?”
  俞夫子缓缓转身:“你皇兄是谁?”
  宋琼本想说“别装了”,但想想非常时期,他这么做也许有他的理由,便道:“抱歉,夫子,我或许是认错了。”俞瑾点头:“没事儿多花心思在功课上,考核日很快就会到了,届时堂堂玉京军之首吊车尾,仔细丢脸。”宋琼听这个语气分明是宋怀瑾,笑着作揖:“弟子遵训。”
  阿玖见宋琼时常半夜奋力读书,白天课上昏昏欲睡,便也跟宋琼一起上课。宋琼精神不济时,阿玖便把上课每一个细节记下来,私下给她补。
  到了考核之日,共计两日。第一日是笔试,有策论和战略两科。军中不担忧自己成绩如何者大有人在,竟聚在一起打赌谁会是魁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