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朱标的心提了起来,已经拥立新王的朝廷还会再迎回前面的皇帝吗?
  一旦迎回,又将是一场腥风血雨。
  这个忠心耿耿的于谦不会有好下场。
  这么一想,朱标顿感窒息。
  朱棣咬紧了牙关,这个废物还是会回来的。
  【朝廷对于瓦剌的议和,很多人赞同。而于谦则是坚持打到底,议和派拿朱祁镇说事,于谦一急说出了:社 稷为重,君为轻的话。】
  于彦昭双眼含泪,这是他的孩子,他一心为国为民的孩子。
  然而在这个君权至上的国家里,他的话无疑是刺向皇帝的一根刺!
  哪个皇帝能够容忍你的“君为轻”?
  更何况从上面看来,这两个皇帝都不是明君……
  【由于于谦的坚持,瓦剌无可奈何只得放回朱祁镇。】
  【接下来,叫门天子要夺门了。】
  各个王朝:……
  麻蛋!
  这废物干啥啥不成,窝里斗倒是积极。
  但凡对外有窝里斗的一半精气神,都不能被俘。
  嬴政觉得自己的眼睛受到了伤害,这些垃圾!
  刘邦牙疼,不免想到了大汉的末期是不是也这样的废物?
  张良暗叹:忠臣不得善果啊。
  【景帝虽然迎回了朱祁镇,却处处提防他,甚至将其软禁在南宫。】
  【于谦虽然立有大功,让过于刚正的性格却让他不容于官场,他将自己活成了一个孤臣。晚年的他多次请辞 ,却都被景帝拒绝。】
  【至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大将石亨与徐有贞等人拥立朱祁镇复辟。】
  【得到嘉赏的徐有贞第一个将于谦抓捕下狱,杀之而后快。】
  【在走向刑场的路上,百姓们痛哭不已,不敢相信拯救过无数百姓,拯救过这个城的人会被处死。】
  【刽子手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不堪良心责难,自尽而去。】
  【锦衣卫按律抄家,却在看到于谦家中却沉默了,除了生活用品外再无余财。】
  【于谦的一生就如他写的诗一般: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代民族英雄就此落幕。】
  于彦昭捂着脸失声痛哭!
  这就是他的孩子啊!
  于夫人抱着稚嫩的孩子双目通红,她轻抚着孩子的睡颜:“我儿忠勇,无愧于史书所评:忠心义烈,与日月 争光,我儿的名字流芳千古!”
  说完,终究还是落下泪。
  这条路你走得如此艰辛,愿你下辈子活在后世,施展你的才华和抱负,国家亦不会负你!
  各个王朝顿时唏嘘不已。
  于谦竟和岳飞几乎是一样的结局!
  同样的刚正清廉,同样的与世不容,同样被奸人诬陷,同样血染自己忠心守护的大地。
  就连昏君都差不多……
  周瑾玉看得有些难受,岳飞如此,现在于谦也是如此!
  百姓们失声痛哭,为何总是好人不长命呢?
  嬴政再次纳闷:为什么大秦后期没有这样的人来力挽狂澜!
  刘邦看得气闷,但是想想不是自己朝的,又稍微松快了点。
  刘彻看看卫青和霍去病,还好,朕不是那等昏君。
  诸葛亮提笔写了一篇哀悼于谦的文章。
  刘禅一脸仰慕地看着他。
  曹操擦着自己的佩剑:孤就是做臣子也做不到那样的,但是,此人依旧令人钦佩。
  李世民叹息:又一个不得善终的忠臣……
  长孙无忌不免有些庆幸,好在自己遇上的是明君,否则……
  赵匡胤想起了岳飞,颓然靠在王位上,能说什么?
  大宋后期和这个大明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忽必烈突然对中原士大夫的群体生出了兴趣,这群人真的是超乎人的想象。
  有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也有于谦这种刚正清廉,铁骨铮铮的。
  中原的儒家文化如此深厚,草原的游牧民族呢?
  哪来的什么文化?
  资源的紧缺就决定了它必须向外掠夺的出路,一如番邦的那三个崛起的国家。
  那么,草原游牧民族的出路在哪里呢?
  唯有南下掠夺吗?
  忽必烈心中翻江倒海,大元仅有89年的历史!
  89年后,,蒙人又被赶回了缺少资源的草原……
  他不甘心啊!
  突然,他想到后世的纪录片,后世又会如何改造草原,让当地的蒙人不再为资源而贫苦呢?
  他想知道,能不能现在也一点一点的改造……
  即使只是有一点成效,但是长期以往会不会也能改变一点点草原游牧民族的处境呢……
  他又想起前面的那位蒙人阿拉坦乌拉,他的满腔恨意令他心惊。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忽必烈喃喃念道。
  他的草原上还有多少的阿拉坦乌拉?
  康熙叹息一声,他相信大清的后期也会有像于谦这样的人,可惜……
  周瑾玉定定心神,念下一个人:“明朝张岱。”
  在自己的茅草屋前坐着的张岱还沉浸在于谦的故事里,整个人散发一股深切的悲伤。
  于谦守护的大明最终还是亡了啊……
  而他呢,他甚至没有为他的国洒一滴血……
  他就是个废人啊。
  周瑾玉叫了他两遍他才清醒过来,他望着天幕:“后世还记得于谦吗?”
  “记得。”周瑾玉认真地说道:“每一个在历史上散发光芒的人我们都记得。这是我们的历史,是我们国家的文化。”
  听到周瑾玉的回答,张岱欣慰地笑了:“真好……”
  “我们也记得你,张岱。”
  张岱目光点点星光:“在下惭愧……”
  “不必惭愧,你值得。”
  第211章 湖边风景
  “第十一位,清朝阿尔塔奈。”
  康熙:听这名字似乎是黑省那边的索伦人……
  他们长期生活在塞北的苦寒之地,但其战斗力却极其彪悍。
  当年太宗文皇帝为获得更多的底盘和兵源,先后四次远征索伦部落,才彻底将他们收归己有并编入八旗。
  而彪悍的索伦人逐渐就成为了大清军队的顶梁柱。
  冰天雪地之中,阿尔塔奈拖着沉重的捕鱼工具走在回家的路上。
  今天运气不错,他收获颇丰。
  今年的冬天可以过一个好年了。
  新鲜的鱼可以给还在月子中的妻子煮汤。
  还有阿哈和额吉也能多吃点。
  想到这里,他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阿尔塔奈!”同村的人追上来:“不再捕多点鱼吗?”
  “不了,今天已经够多了。”
  “你听说了吗?”村人凑上来。
  “什么?”
  “朝廷又在我们这里征兵了。”
  “……”阿尔塔奈沉默了,他并不想去。
  “再看看吧,说不定战事不会起的。”阿尔塔奈含糊道。
  突然族长一把冲上来抓住他,激动道:“你在干什么呢?周姑娘在叫你!”
  “啊?”阿尔塔奈慌张抬起头,天幕竟然抽到了他!
  一同捕鱼回来的族人们纷纷停下脚步看向阿尔塔奈。
  “我……我该问什么?”
  族长两眼放光:“就问问我们这里的后世是什么样的?”随即又有些黯然:“这里实在太冷太偏僻了,后世 也不会有人过来吧……”
  阿尔塔奈照着问了。
  族人们又是紧张又是期待。
  在后世他们的族人还存在吗?还是不是和他们现在一样以捕鱼为生?
  周瑾玉一看,哇~~是她一直想去的北方,身为岭南人还从来没见过雪呢……
  他们捕鱼的湖经过系统的提示,她才发现她曾经在电视上看过,查干湖。
  于是周瑾玉给他们放了查干湖的纪录片。
  【冰封千里的查干湖上,许多人们在忙碌着将巨大的渔网放进开了个洞的查干湖。】
  “冬捕!他们在冬捕!”索伦人激动不已。
  但是和现在他们冬捕不同的是冬捕的现场围绕着许多人,一个个拿着手机或者架子上放着手机,对着手机激 情讲述:“传承渔猎文化,展示冬捕奇观!老铁们,查干湖冬捕进行时——”
  “马轮子一转,金山银山花不完啊——”
  “今天下单,明天发货啊~~~”
  “两千米大网马上出水——”
  “网头出水非常壮观啊~~老铁们千万不要错过——”
  惊呆了的索伦人:不是,这天寒地冻的,捕鱼有啥好看的啊?
  “你们听到了吗?他们一网就是几十万斤的出鱼量!!”
  “天啊……”
  “查干湖居然有这么多的鱼?”
  “你们听听,他们今天捕上的鱼明天就能卖出去呢!”有人羡慕,在他们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捕鱼,谁 还会买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